-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5人教版本高考历史一轮过关测试题14
【走向高考】2015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阶段性测试题14(2014年高考模拟)新人教版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4·福州质检)《汉书》载:“景帝中五年(公元前145年)令诸侯王不得复治国,天子为置吏,改丞相曰相,省御史大夫、廷尉、少府、宗正、博士官,大夫、谒者、郎诸官、长、丞皆损其员。”这次改革( ) A.废除了分封制度 B.削弱了封国势力 C.体现了儒学独尊 D.改行三省六部制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题干中材料反映了汉代诸侯王国政治制度的变化,在汉初诸侯王实际统治其封国,分官设职大致模仿朝廷;汉景帝时诸侯王失去对其封国的统治权,失去官吏的任免权,行政机构的规模也大幅缩小,据此可以判断出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表述与题干主旨不符。 2.(2014·吉林九校联合体)宋朝有一条规矩,“官员不入酒肆”,一旦发现官员在酒店吃喝,不管公款私款,即刻遭到御史弹劾,重则罢官免职,轻则纪律处分。另一条老规矩是,王公贵族“不得取食味于四方”,即不得向各地索要特产和美味佳肴。这些规矩产生的积极作用是( ) A.遏止了官吏横征暴敛 B.形成严密的反腐机制 C.君主有效控制了臣属 D.便于约束权力的滥用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可用排除法解答,A项与“官员不入酒肆”不符,排除;B项的“严密的反腐机制”不准确,排除;题干中材料并未涉及君主,排除C项,故选D项。 3.(2014·青岛一模)现代学者马叙伦称道黄宗羲是秦以后二千年间“人格完全,可称无憾者”的少数先觉之一。“人格完全”所依据的标准应该是( ) A.中国传统儒家思想 B.西方理性主义启蒙思想 C.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 D.现代中国的主流思潮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黄宗羲的思想。黄宗羲是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并非理性主义的内容,也不是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排除B、C两项;D项明显错误。故选A项。 4.(2014·怀化一模)柏拉图给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在这种制度下,不加区别地把一切平等给予一切人,不管他们是不是平等者。”由此可见柏拉图( ) A.极力推崇雅典的民主政体 B.允许无知的群众来决定公共政策 C.主张法律的权力高于统治者的权力 D.认为“对不平等的公平对待必定导致不平等”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的弊端。材料的意思是说雅典的民主政治中绝对的平等弊端很多,没有政治经验的人也可能管理国家,会带来灾难。故选D项。A、B两项错误,明显曲解了柏拉图的意思,柏拉图对雅典民主制是持否定的态度;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雅典的法律权力高于统治者的权力。 5.(2014·菏泽一模)有学者这样描述:“当中国使用铁犁的时候,欧洲还在用木犁;但是当欧洲使用钢犁的时候,中国还是在使用铁犁。”作者这一描述旨在说明( ) A.工业革命促进了欧洲经济的迅速发展 B.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领先于欧洲 C.中国的先进工具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 D.中西方发展逐渐出现“易位”的原因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西发展趋势的对比。铁犁优于木犁、钢犁优于铁犁,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据此可知中国由先进变为落后,西方则由落后变为先进。故选D项。 6.(2014·福州质检)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对时事进行论说。下列陆续在报上发表的评论是针对( ) 序号 题目 所刊载的期数 1 论非皇上复政则国乱不能平定 第49期 2 论义民与乱民之异 第52期 3 论中国民气之可用 第57期 4 排外评议 第68期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的民主革命。依据“1898年”排除辛亥革命;依据“排外评议”排除A、C两项,依据“义民与乱民”“民气可用”“排外”等信息,可以判断出是义和团运动。故选B项。 7.(2014·怀化一模)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即《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并认为中国革命一爆发就会“掀起全世界的大革命”。这表明 A.当时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共产党内的右倾错误依然存在 C.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 D.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出现了重大失误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依据材料中“1930年”“《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等信息,并联系所学可知当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仍然有人坚持城市中心论,这与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存在矛盾冲突。故选C项。 8.(2014·菏泽一模)2014年2月,全国人大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 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下列对抗日战争和上述立法认识正确的是( ) ①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胜利的战争 ②立法利于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 ③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 ④立法更好地表明了中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的坚定立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的抗日战争。依据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故①表述不准确,排除含①的A、B、D三项故C项符合题意。 9.(2014·龙岩质检)马克思曾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失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在这里,马克思强调的是( ) A.世界历史因打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而出现 B.生产方式的交往促成了世界历史的形成 C.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是因世界各地的交往而形成的 D.世界历史就是一部世界各地交往的历史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全球化史观。依据材料中的“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因交往……消失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信息,可知C项符合题意。 10.(2014·浙江六校联考)(20世纪70年代中国)当时农民已在相当程度上修改了制度,使得所谓“集体经济”面目全非。这种虚假的集体经济局面还有没有必要再维持下去?政府是否还有必要逼迫农民去“瞒”、去“偷”、去“借”,去“扩大自留地”,去变着法儿这样那样……这就是当时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选择。这里的“集体经济”是指( ) A.农业合作社 B.人民公社制度 C.农村乡镇企业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的经济体制。解答本题时抓住“20世纪70年代”,以此考查四个选项,A项出现于1953年至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时期,C、D两项出现于1978年改革开放后,1958年至1978年实行人民公社制度,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 11.(2014·唐山一模)有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经历了一个历史演变过程:即从解放初的家庭出身成分(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的工作积极性(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改革开放初期的自身能力强(更多表现为基于个人魅力的宗族权威)——社会关系网络(社会关系权威)——经济实力(经济权威)。这表明( ) A.权威的产生和村干部的选任由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需求和政策环境决定 B.农村的发展状况与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息息相关 C.我国农村历史的复杂性决定了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 D.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建设及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材料“农村村干部的社会特性……家庭出身……工作积极性……自身能力……社会关系网络……经济实力”,即不同时期对村干部的要求和标准不同,并与社会发展、经济政策息息相关,据此可知A项正确。 12.(2014·菏泽一模)2013年7月,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两幅作品亮相中国美术馆,(右图是展品之一《花瓶边的男人女人,半身像》)。不少观众都在毕加索面前败下阵来,直呼“看不懂”,觉得沮丧,摇着头离去。与之相似,下列西方艺术作品中观众最可能“看不懂”的是( ) A.达·芬奇的绘画《蒙娜丽莎》 B.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 C.巴尔扎克的小说《人间喜剧》 D.贝克特的戏剧《等待戈多》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现代主义文学与艺术。毕加索是现代派著名画家,其绘画作品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手法使人难以看懂;而现代派文学作品用夸张怪诞的手法渲染苦闷、迷惘、虚无情绪和变态心理等,两者在特点上具有一致性,因此D项符合题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2分) 特别提醒:本大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看清要求后再作答。 一、必做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5分)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汉唐时期绩效考评有比较配套的机制……汉代有“上计制度……上计吏由郡守的僚佐担任,每三年计一次。……汉代将全国分为十三州,也即十三个监察区……中央设十三名刺史为监察官,各负责一州的监察事务。……汉唐时期还有一种临时性突击考评地方官吏的辅助手段,其主要形式是巡查。……汉唐时期重视对考评结果的应用,在俸禄增减、品阶升降、职位变动、荣辱予夺等方面都体现了不同考绩的结果。” ——《我国汉唐时期绩效考评的特色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归纳汉唐时期政府对官吏监察考评的措施。除上述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古代的监察制度。(8分) 材料二 英国没有专门的和单一的反腐败机构,负责反腐败的机构分散于议会、司法部门、审计部门以及政府部门内部,从而形成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制定反腐法律的国家。……1889年,英国颁布了第一部反腐败法,即《公共机构腐败行为法》。 ——《英国的反腐败机制》 材料三 相对来说,英国有着一套比较完整、灵活的监察制度。……议会监察,是“民意代表机关”对政府施政、财政、人事等其他法定事项的监督检查,包括同意、纠正、纠举、弹劾、审计以及为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需的质询、视察和调查、投不信任票等事前防止,事中纠正和中止,事后惩戒和救济等监控规程。……时至196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议会监察专员法例》,并正式成立了英国议会监察专员署。 ——《英国监察制度:在漫长曲折的道路上逐步形成》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英国近代监察制度的特点。(6分) 材料四 自1938年8月到1943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在1943年2月召开的西北局高干会议上,边区政府对王震等22名克己奉公,功绩卓著的干部以隆重的表彰和奖励,毛泽东逐一为每份奖状题字,使受奖者感到莫大的光荣。同一次会议上,王华亭等6人因违法乱纪受到开除党籍或严重警告处分。 材料五 1939年边区参议会成立,这既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意机关,又是一个最高权力机关。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参议会的选举以直接的无记名投票方式,凡赞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议会对政府官员行使监督权和罢免权。边区政府还设置审计处行使行政监督和经济监督的职权。边区政府对违法乱纪依法严惩,边区高等法院曾处死了逼婚不遂而杀人的黄克功和利用职权侵吞公款3050元的肖玉壁等。 (3)根据材料四、五,概括陕甘宁边区政府所采取的廉政措施及意义。(8分) (4)综上所述,中国当前的反腐倡廉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现实意义?(3分) [答案] (1)措施:实行上计考察(1分);设立刺史作为监察官监察地方(1分);开展临时性突击考评(1分);依据不同的考评结果对官员予以赏罚(1分)。 秦朝:设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宋朝:设通判监督知州;明朝:设按察司。(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2)特点:政府高度重视;多部门齐抓共管,构建了广泛的反腐败网络;监察制度完整、灵活;对政府及官员监察力度大、涉及面广;注重立法和机构设置。(每点2分,任答3点可得6分) (3)措施:制定法规,奖惩分明;健全监督机构和机制;历史意义:提高了党的威信;赢得了群众拥护支持;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基础。(8分) (4)反腐倡廉有利于党的建设;社会稳定;民族的振兴;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等等。(每点1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得3分)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今中外的监察制度。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的“‘上计’制度……唐代基本与汉代相同”“汉代中央设十三名刺史(唐设采访使)”“临时性突击考评……巡查……巡视”“重视对考评结果的应用”等信息作答。第(2)问,根据材料逐句提取材料信息概括作答。第(3)问,从材料“陕甘宁边区政府先后制定了《惩治贪污暂行条例》、《惩治贪污条例》等有关廉政建设的法规”、“1939年边区参议会成立,这既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意机关,又是一个最高权力机关”等信息进行概括。第(4)问可根据所学知识及自己的理解进行回答。 14.(12分)(2014·开封二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表格包含了丰富的纵向信息和横向信息。 表一 1913-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对比表 1913 1926 1931 1952 1965 1985 英国 0 4 17 17 6 1.7 美国 33 20 53 9 6.7 3.5 表二 191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 1913年 1938年 1973年 法国 8.9% 23.2% 38.8% 英国 13.3 28.8 41.5% 美国 8.0% 19.8% 31.1% 阅读以上两个表格,至少提取两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 信息一:经济危机前,英国进口税率低,甚至是零关税。(2分) 说明:经过工业革命,英国的竞争力增强,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降低关税壁垒。(4分) 信息二:美国变化:高——低。(2分) 说明:美国经济实力提高,倡导自由贸易。(4分) 信息三:经济危机期间,资本主义国家采取贸易保护政策。(2分) 说明:经济危机给生产力造成严重的破坏,各国为保护本国市场,缓解经济危机,纷纷采取提高关税的政策,引发激烈的贸易战、关税战。(4分) 信息四:经济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力度。(2分) 说明: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以度过危机,政府职能扩大,财政开支增加。(4分)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的关税税率变化及原因。此题是观点论文类型的试题。考查学生阐释和论证历史观点的能力,该题型的特点是难度较大,但开放性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历史小论文(观点类)要把握三个步骤:明确作者的观点,亮明自己的观点;要能够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地对观点进行精要论证,在这个方面注意论据全面、详实;最后可以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就本题而言,既可以同意第一种观点,也可以同意第二种观点,不管选择哪一种观点,论述时都要言之有理。 二、选做题(在15、16、17、18四道题中任意选做一题,多做则按所做第一题计分,共计15分。) 1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14·兰州一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北周武帝曰:“佛经广叹崇建图塔,壮丽修造致福极多。此实无情何能恩惠,愚人相信倾竭珍财徒为引费”;“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逆之甚国法不容,并退还家,用崇孝始”;“佛生西域寄传东夏,原其风教殊乖中国……既非正教所以废之”;“佛图遍海内,士女为僧尼者十六七,縻费公私岁以巨万”;“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 ——摘编自道宣《广弘明集》 材料二 北周武帝不顾世俗偏见,从公元574年到578年,他下令“毁破前代关山西东数百年来官私所建一切佛塔,扫地悉尽。融刮圣容,焚烧经典。八州寺庙,出四十千,尽赐王公,充为第宅。三方释子,灭三百万,皆复军民,还归编户”。 ——摘编自费长房《历代三宝记》 材料三 北周武帝灭佛,时间较长,涉及面广,触动深,成绩很可观,这一点是值得充分肯定的。因此当时有人称赞说:“帝独运远略罢之(指灭佛),强国富民之上策”。灭佛事实上也起到了“民役稍希,租调年增,兵师日盛。东平齐国(指北齐),西定妖戎,国安民乐”的作用。正因为北周成功的灭佛运动,才使它国力大大增强,为灭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周武帝灭佛的主要理由。(10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北周武帝灭佛产生的影响。(5分) [答案] (1)佛教广建寺塔,骗取百姓钱财;僧人不孝敬父母,国法难容;佛教来自西域,与中国正教风俗不同;大量人口投入佛门,影响政府财政收入;与寺院争夺兵员和土地控制权的需要。(10分) (2)增加了政府控制的人口;减轻了民众的赋役负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增强了北周的军事实力,为灭北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使佛教文化、艺术遭到严重损失。(5分)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佛经广叹崇建图塔,……愚人相信倾竭珍财徒为引费”;“父母恩重沙门不敬,悖逆之甚国法不容”;“佛生西域寄传东夏,原其风教殊乖中国……既非正教所以废之”;“佛图遍海内,士女为僧尼者十六七,縻费公私岁以巨万”;“求兵于僧众之间,取地于塔庙之下”可概括出其原因。第(2)问,联系所学并结合材料回答。从国家财政收入、兵员来源、文化等方面归纳总结。 1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路与实践](2014·昆明一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人求治在使政象静止,维持现状,形成一种死秩序,稍呈活动之观则诋之以捣乱。西人求治在使政象活泼,打破现状,演成一种活秩序,稍有沉滞之机则摧之以革命。东方制定宪法多取刚性,赋以偶像之权威,期于一成不变,致日新之真理无缘以入于法。西方制定宪法多取柔性,畀以调和之余地,期于与时俱化,俾已定之法度随时可合于理。此东西文明差异之大较也。……由今言之,东洋文明既衰颓于静止之中,而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之下,为救世界之危机,非有第三文明之崛起,不足以渡此危崖。 ——李大钊《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 材料二 由地理之位置言之,俄国位于欧亚接壤之交,故其文明之要素,实兼欧亚之特质而并有之。……考俄国国民,有三大理想焉:“神”也,“独裁君主”也,“民”也,三者于其‘国民之精神,殆有同等之势力’,所以然者,即由于俄人既受东洋文明之宗教的感化,复受西洋文明之政治的激动,“人道”、“自由”之思想,保以深中乎人心。……俄罗斯之革命,非独俄罗斯人心变动之显兆,实二十世纪全世界人类普遍心理变动之显兆。 ——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李大钊对东西文明的看法。(8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第三文明”的具体含义,并分析其开展于俄国的原因。(7分) [答案] (1)看法:李大钊认为东方文明注重稳定,但是反对变化,法律的制定和推行依靠个人权威;西方文明注重发展变化,法律的制定和推行强调灵活应变,但是过于功利,推崇物质;东西方文明皆不能挽救当下的世界危机。(8分) (2)含义:“第三文明”指社会主义革命的潮流;(3分)开展于俄国的原因:其地理位置地跨欧亚,可同时受到东西文明的影响;俄国的国民素质有利于革命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二十世纪俄国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激化的结果。(任意一点2分,共4分) [解析] 本题考查李大钊民主思想。(1)从材料“东方制定宪法多取刚性,赋以偶像之权威,期于一成不变,致日新之真理无缘以入于法。西方制定宪法多取柔性,畀以调和之余地,期于与时俱化,俾已定之法度随时可合于理”分析李大钊的关于东西方文明的看法。(2)从材料可以看出李大钊所说的第三文明是在西方文明和东方文明之外的文明,实际上说的是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率先在俄国发生要从俄国的国情进行分析。 17.[20世界的战争与和平](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1年7月2日(日本)御前会议确定首先南进。……对此,美国立即作出反应,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英、荷与美采取一致行动,日本也冻结了美、英在中国沦陷区的资产,作为反制裁。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 材料二 1951年9月4-8日,时日媾和会议在旧金山召开,总共有52个国家参加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蒙古人民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未被邀请参加会议。9月8日、举行和约签字仪式,49个国家(包括日本)在和约上签字。苏、波、捷拒绝签字。5小时后艾奇逊(美)和吉田茂(日)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美日安全条约》,……旧金山媾和与日美“安保”体制将日本纳入了美国在远东的所谓“集体保护”与“安全保障的轨道”,使日本重整军备,并参加到美国的反共军事体制中去,成为美国的亚洲军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自《国际关系史第8卷》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在战前和战后对日本的政策有什么重大变化。并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日本政策分别造成怎样的影响。(7分) [答案] (1)变化:从制裁日本到保护扶植日本。(4分) 原因:战前,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严重威胁到美国的利益。战后,亚太局势的变化尤其是中国革命的胜利。(4分) (2)战前:沉重打击了日本的侵略,日本“先发制人”,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3分) 战后:改变了亚太格局,美日开始结盟;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加剧了亚太局势的紧张。(4分) [解析] 本题考查二战后的美日关系。第(1)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冻结日本在美资产,并对日本禁运石油等战略物资”“将日本纳入了美国在远东所谓‘集体保护’与‘安全保障的轨道’”等信息,结合所学可概括出对日本的政策从制裁到保护扶植;第二小问结合所学可知制裁日本,是因为日本发动了二战,在亚太地区的扩张严重影响美国的利益,扶植日本是在于中国革命胜利后,冷战的需要。第(2)问,审题时注意“分别”造成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前美国的制裁一方面沉重打击了日本的侵略,另一方面也促使日本“先发制人”,偷袭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战争;第二小问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归纳出美国对日本的扶植改变了亚太格局,助长了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加剧了亚太局势的紧张。 1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14·江苏百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但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怎么能责怪曼彻斯特呢?我们穿着曼彻斯特的衣服,所以曼彻斯特才生产它们。当我觉察到孟加拉人的勇敢时,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在该管辖区内,没有纺织厂。因此,他们能够恢复原始的手工纺织业。 ——甘地《印度自治》 材料二 甘地的伟大人格几乎是举世公认。他具有赤诚的爱国热诚,崇高的牺牲精神,追求真理的执著信念,坚强的意志;他不分贵贱善恶一视同仁,没有种族歧视和宗教偏见……爱因斯坦:我们的下代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上曾经活生生的出现过这样的人。 ——徐友珍《甘地传》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甘地认为印度贫困的根源是什么。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和斗争形式?(6分) (2)材料二对甘地的评价如何?联系材料一谈谈你对甘地及主张的新认识。(9分) [答案] (1)根源:英国殖民者用机器大生产取代传统的印度手工织布。(2分) 对策:恢复传统手工织布劳动。(2分)斗争形式:非暴力抵抗(或非暴力不合作)。(2分) (2)评价:甘地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民族独立作出了巨大贡献;他是印度的民族英雄,也是具有伟大的人格魅力。(5分) 新认识:工业文明代替农耕文明是历史的进步和必然,甘地的认识主张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其实践结果会使印度更加落后于世界潮流。(4分) [解析] 本题考查对甘地的评价。第(1)问,根源可依据“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得出英国殖民者用机器大生产取代传统的印度手工织布。对策可依据“孟加拉……没有纺织厂……能够恢复原始的手工纺织业”可以得出恢复传统手工织布劳动。斗争形式依据所学可得出非暴力抵抗(或非暴力不合作)。第(2)问,第一小问可根据材料二得出对甘地肯定的评价。第二小问要注意全面的评价甘地及其主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