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版高考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二轮复习题目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4年版高考历史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二轮复习题目

‎【小题狂练•大题冲关】2014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专题突破系列(权威命制):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一、选择题 ‎1.(2013·重庆·7)清廷兵部左侍郎王茂荫进呈咸丰皇帝一书:“其书版在京,如蒙皇上许有可采,请饬重为刊印。使亲王大臣家置一编,并令宗室八旗以是教,以是学,以知夷难御而非竟无法可御。”此书很快进入清朝最高决策层的视野,所提出的主张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该书最有可能是(  )‎ A.《四洲志》 B.《海国图志》‎ C.《天演论》 D.《资政新篇》‎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演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据材料信息可知书中提供了抵御外侮的方法,而且这一方法在洋务运动中付诸实践,即:师夷长技以制夷,由此可知这部著作应该是魏源的《海国图志》。《四洲志》中没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天演论》主要讲述生物进化理论,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资政新篇》虽是中国人提出的最早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是其中没有提出抵御外来侵略的方法。因此符合题意的是B项。‎ ‎2.(2013·福建·18)1900年张之洞《劝学篇》出版英译本。英国媒体称,这标志着“长期以来习惯于孔夫子的陈词滥调下变得死气沉沉的中国人,终于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过来”。评论认为《劝学篇》(  )‎ A.顺应时代潮流 B.是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 C.指出中国未来之路 D.主张抛弃孔夫子中国才能觉醒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结提炼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据题干中“在时代的现实面前苏醒”可知是认为《劝学篇》顺应时代潮流,B、C、D三项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因此正确答案选A。‎ ‎3.(2013·上海·33)1870年清朝大臣崇厚出访法国。他受邀参观巴黎下水道工程后,觉得曾被无数法国人踩在脚下,这是法国政府的蓄意羞辱。事实上,法方为了展示城市建设成果,只安排各国皇室的贵宾参观此工程。同一天还有两位来自巴西的王子也同样进入下水道进行了参观。对此,今人解读最接近史实的是(  )‎ A.崇厚没有理解法国政府的用意 B.崇厚希望“师夷长技以制夷”‎ C.崇厚对外情况是无知的 D.崇厚自认为受了“胯下之辱”有失身份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人的思想意识。长期的“天朝上国、华夷之辨”的思想的影响,使中国人昧于世界大势,盲目自大,处处防范、提防,以致出现材料中崇厚的这种荒唐认识。故最佳应选C项。‎ ‎4.魏源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虽圣王复作,必不舍条编(明代税制)而复两税(唐代税制)。”与这一思想差异最大的是(  )‎ A.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祖宗之法不足守 C.变者天下之公理 D.托古改制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懂材料并在调用基础知识对史实进行判断的能力。题干中魏源这段话的意思是:对古代遗留下来的东西变革的越干净,对人民就越方便有利,即使古代的圣王复出,也不会舍弃明代的一条鞭法而恢复唐朝的两税法的。其核心内容是明确主张社会变革。在四个选项中A、B、C三项都是明确主张变革的,只有D项借助先王的力量进行所谓变革,与材料中否认先王的作用不符。‎ ‎5.1875年,郭嵩焘奏称:“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其强,又末中之一节也……将谓造船、制器,用其一旦之功,遂可转弱为强,其余皆可不问,恐无此理。”这一认识(  )‎ A.是中体西用论的具体表述 B.对洋务派思想有所突破 C.反映了顽固派的政治主张 D.奠定维新变法的思想基础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读懂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观点进行说明的能力。注意题干的时间“1875年”,这时洋务运动已经进行到发展民用工业阶段,人们对这场运动有了更为深入地认识,而郭嵩焘又是长期驻外的官员,对外国的情况了解更多。他的这段话是说:西方国家执政理念有本末之分,国家政治是本,经济和技术发展能使国家强大。认为国家只要发展技术使国家转弱为强,而不顾其他,恐怕天下没有这个道理。这里显然是针对洋务派只学技术不变革制度说的这番话,其中有批判的意味。由此可见A项(洋务派的主张)不正确;B项符合题意;C项理解错误;奠定维新变法思想基础的是康有为的思想,D项错误。‎ ‎6.(2013·上海·25)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有机会挣一日之短,以后拖着长辫,心里眷念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作讨论,同席笑谴,这一场景最有可能发生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 D ‎[解析] 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激进派即指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主导力量——资产阶级激进派。故应选D。‎ ‎7.(2013·天津·5)“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 A.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思想演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材料中学习西方仅仅是皮毛,未通世界大势、政治本源,由此可知是对洋务派的评价。综合四个选项可知D正确。A、B、C各项表述与题意不符。‎ ‎8.(2013·浙江·18)据《中国近代报刊史》,《时务报》初创时,每期只销4000份左右,半年后增至7000份,一年后达到13000份,最多时销达17000份,创造了当时国内报纸发行量的最高记录。这一现象说明(  )‎ A.通俗性报刊广受普通民众欢迎 B.《时务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C.维新派有效利用新式媒介开启民智 D.国人所办的报纸市场需求量极大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生活变迁:大众传媒。考查对材料信息的理解和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时务报》是维新派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而创办的报刊,不是通俗性报刊,由此可知A项错误,C项正确。B项与史实不符,国人办报开始于19世纪早期。D项在题干材料中不能明确体现。因此正确答案选C项。‎ ‎9.(2013·江苏·7)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考查对材料信息的辨析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从题干材料: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可以判断题干的观点是新文化运动继承并发展了旧文化。A、B、C三项是对题干材料的错误解读,在题干材料中无法体现这些信息。故正确答案选D。‎ ‎10.(2013·四川·4)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发展。考查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由此中国开始遭受外来的殖民侵略,中国人民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民族民主双重革命任务。在此后中国人民开始了救亡图存的探索进程:先是40年代的师夷长技以制夷;再是60年代开始的中体西用,自强求富;90年代的维新变法以及此后的辛亥革命等,在这其中主要体现了中国人向西方学习,挽救民族危亡的进程。A、B、C三项的表述均存在问题,表述不够全面到位,故正确答案选D。‎ ‎11.(2013·福建师大附中)五四时期流行“公理战胜强权”的口号,1918年12月在北京创刊的《每周评论》将“主张公理,反对强权”作为其办刊宗旨。这里的“公理”是指(  )‎ A.宋明理学“天理”‎ B.平等、自由 C.进化论和个人权利 D.自然科学定律 ‎[答案] B ‎[解析] 结合五四时期的时代背景分析可知,相对于“强权”的是平等、自由,故选B项。‎ ‎12.(2013·广州二模)“(它)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另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设法把这部分引进到中国来,而成为中西文化频繁接触后的当时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形式……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材料评述的是(  )‎ A.经世致用 B.“中体西用”‎ C.维新思想 D.“兼容并包”‎ ‎[答案] B ‎[解析] 最早“给僵化的封建文化打开了缺口”的是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主张,B项正确;A项经世致用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潮的观点之一,是在中西文化频繁接触之前;维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期间蔡元培提出的“兼容并包”属于打开缺口之后。‎ 二、非选择题 ‎13.(2013·海南压轴卷)学者林贤治说:“真正的思想者,就其本质来说都是异端。”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材料二 ……路德早就指明了这种愚昧暴行的徒劳性质:“异端绝对不能用物质的力量镇压或者压制下去,而只能用上帝的话进行争辩。”‎ ‎——[奥]斯蒡芬·茨威格《异端的权利》‎ 材料三 鲁迅指出:“现在有一群好讲鬼话的人,最恨科学,因为科学能教道理明白,能教人思路清楚,不许讲鬼话,所以自然而然的成了讲鬼话人的对头。”‎ ‎——邱若宏《论五四时期人文思想家的科学启蒙》‎ 请回答:‎ ‎(1)李贽和路德这两位同时期的中外思想家,都被称为“异端”。依据材料一、二及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他们的“异端”思想和矛头指向。‎ ‎(2)为什么李贽的“异端”思想在“他所生活的时代”影响不大?‎ ‎(3)材料三中“讲鬼话的人”指哪些人?“讲鬼话人的对头”指哪一派别?‎ ‎(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异端思想的认识。‎ ‎[答案] (1)思想:李贽:反对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权威;倡导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反对封建礼教,提倡男女平等。路德:指责教会贪婪腐败,主张“信仰基督即可得救”(或信仰得救、因信称义、因信得救);《圣经》高于一切,《圣经》面前人人平等;简化宗教仪式。矛头指向:传统儒家思想;罗马天主教会。‎ ‎(2)原因:政治上:专制日益强化,统治黑暗腐败;思想守旧,文化专制。‎ ‎(3)反动统治者;资产阶级激进派。‎ ‎(4)认识:在人类发展的进程中“异端”思想是正常现象;在一定时期内“异端”思想会受到守旧势力的压制和迫害;“异端”思想往往能起到思想解放作用。‎ ‎14.(2013·广东·39)历史认识是人们对历史事物的描述、看法和评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洋务运动,当时的人颇有批评,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刘锡鸿: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西洋技巧文字,似不可纷纷讲求,致群骛于末,而忘治道之本;不思整饬纪纲(纲常伦理),而惟骛心于凶器之末何欤?‎ ‎——《刘光禄遗稿》‎ 郭嵩焘:西洋立国以政教为本;日本仿行西法,大小取法泰西,月异而岁不同;(中国专注与造船、制器、练兵)考求洋人末务而忘其本,自以为安。‎ ‎——《伦敦与巴黎日记》‎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80年代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有利于中国近代化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 ‎——据《洋务运动研究的回顾》等 ‎(1)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它是对鸦片战争前后出现的哪一思想的发展?‎ ‎(2)刘锡鸿和郭嵩焘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逐末,但他们的主张并不相同。根据材料一对此加以分析。‎ ‎(3)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分析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回答,你认为历史认识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案] (1)中体西用。“师夷长技以制夷”。‎ ‎(2)刘锡鸿认为西方技艺是“末”;中国的纲常伦理是“本”;主张整饬纲常伦理,反对洋务派专注于学习西方技术的做法。郭嵩焘认为西方技术是“末”;西方政教是“本”;日本明治维新全面学习西方,国力增强;反对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技,主张不仅学习西方技术还要学习西方制度。‎ ‎(3)“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4)认识者的立场、思想观念、所处时代环境等。‎ ‎[解析]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考查对材料信息的归结概括能力和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第(1)问是对教材知识的回顾,根据所学知识归结即可。第(2)问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二者虽然都批判洋务运动舍本取末,二者对末的认识相似,但是本质不同。一是中国的纲常伦理;一是西方的政治体制。第(3)问原因可从“文革”与改革开放两个方面分析。第(4)问因素结合前面两个问题原因的分析进行归结,可从认识者的立场、社会环境等角度归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