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文言文翻译
2020-2021 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文言文翻译 一、必备知识 [试题特点] 对实词的理解,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把握,是准确理解句子的前提。但仅仅如此还不够,我们还应正 确理解几种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的文言句式。《考试大纲》要求考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其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考试大纲》列举的有如下几种: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成分省 略句。 (1)判断句 文言文中常用以下几种形式表示判断: ①用“者”或“也”表示判断。其形式有:“……者,……也”“……者,……”“……,…… 也”“……,……者也”。(在有的判断句中,“者”是和其前面的词构成“者”字结构,不表停顿。—— 编者) ②用副词“乃”“即”“则”“皆”“耳”等表示判断。 ③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古汉语中用“是”表判断的并不多见,“是”主要作代词用。—— 编者) ④用“非”“未”等表示否定判断。 ⑤既不含判断词、副词,也不含语气词,即无任何标志词,仅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2)被动句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很少直接用“被”字,而常用“于”字式、“为”字式、“为……所……”式、“见” 字式、“见……于……”式,还有无任何标志词的被动句。 (3)倒装句 倒装句包括“主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句式。 (4)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成分,是文言文中十分普遍的现象。如果对此缺乏识别能力,在阅读中就可能张冠李 戴,甚至颠倒逻辑关系。成分省略的类型主要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等。 (5)固定结构 常见的固定结构有:“有所”“无所”“所以”“直……耳”“无乃……乎”等等。它们的搭配形式 固定,具有一定的整体意义,在阅读古文时不能分开来理解。掌握常见的固定结构,有助于提高“理解并 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解题指津] 文言文的翻译试题,命题者在选材时,青睐的对象之一,就是与现代汉语不同的特殊句式。答题时要 做的就是把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变换成现代汉语的规范表达。由于题干只是笼统要求“翻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首先还得敏锐地发现“特殊句式”。 (1)抓“标志” 如:判断句,其标志有“……者,……也”“乃”“皆”“非”等;被动句有“为……所”“见”“于” 等;倒装句有介词结构、否定副词、“之”“是”等。 (2)重语感 有些没有标志的特殊句式,我们可以边读原文边试着翻译一遍,如果感觉语意不顺,或者不合情理就 要特别留意。如:感觉主语不是施事者,就要考虑是不是被动句了。 (3)析结构 有时,进行语法结构分析也是必要的。省略句尤其要重视此法。如:缺主语、缺宾语甚至缺谓语的情 形是常见的,就要补译出对应的词。“以”作介词时,不少情况下省略“之”等,地名前往往省略“于”, 通过结构分析可以发现。 具有了发现特殊句式的能力,就可以按照相应的翻译方法准确答题了。 【文言文翻译的满分技巧】 翻译文中的句子,应把要求翻译的句子放到原文中去,联系上下文全面审视。正确翻译文中的句子, 要特别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1.把握翻译的原则 翻译的总原则是“信、达、雅”。 “信”,要求准确。要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意,且能准确传达作者和作品的情感,不曲 解,不遗漏。 “达”,要求通顺。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顺,语气不走样,语序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则。 “雅”,要求优美。用简明优雅且富有文采的现代语言置换古代的语言。 对于高考文言文阅读中的翻译题而言,一般要求考生遵循“信”“达”这两条基本原则,“雅”是较高 的要求,不作硬性规定。 2.掌握常用的翻译方法 (1)留 ①保留古今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 度量衡单位等。 ②保留原句与现代汉语一致的语法结构,不随意变换词序。 (2)换 ①将文言文中的某些特殊句式的表达方式换成现代汉语的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等。 ②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③将原文中的单音节词换成现代汉语中最合适的双音节词。 (3)补 文言文中省略句多,翻译时须将省略内容增添进去,以求句子完整,语意明了。 (4)调 指句式的调整,特别是倒装句(主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等),翻译时一定要按 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进行调整。 (5)删 对无法译出和不必译出的一些虚词,翻译时应删除。这些词包括发语词、补足音节的助词、有些倒装 结构的标志词、表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的衬字等。 二、关键能力 提问模式: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答题思路】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 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 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 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 的也可以“省略”。 【典例分析】 一、【2020 年浙江省高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上曾子固龙图①书 [宋]张耒 某尝以谓君子之文章,不浮于其德,其刚柔缓急之气,繁简舒敏之节,一出乎.其诚,不隐其所已至, 不强其所不知,譬之楚人之必为楚声,秦人之必衣秦服也。惟其言不浮.乎其心,故因其言而求之,则潜德 道志,不可隐伏。盖古之人不知言则无以知人,而世之惑者,徒知夫言与德二者不可以相通,或信其言而 疑其行。呜呼!是徒知其一,而不知夫君子之文章,固出于其德,与夫无其德而有其言者异位也。某之初 为文,最喜读左氏、《离骚》之书。丘明之文美矣,然其行事不见于后,不可得而考。屈平之仁,不忍私其 身,其气道,其趣高,故其言反覆曲折,初疑于繁,左顾右挽,中疑其迂,然至诚恻怛于其心,故其言周 密而不厌。考乎其终,而知其仁也愤而非怼也,异而自洁而非私也,彷徨悲嗟,卒无存省之者,故剖志决 虑以无自显,此屈原之忠也。故其文如明珠美玉,丽而可悦也;如秋风夜露,凄忽而感恻也;如神仙烟云, 高远而不可挹也。惟其言以考其事,其有不合者乎? 自三代以来,最喜读太史公、韩退之之文。司马迁奇迈慷慨,自其少时,周游天下,交结豪杰。其学 长于讨论寻绎前世之迹,负气敢言,以蹈于祸。故其文章疏荡明白,简朴而驰骋。惟其平生之志有所郁于 中,故其余章末句,时有感激而不泄者。韩愈之文如先王之衣冠,郊庙之江鼎俎,至其放逸超卓,不可收 揽,则极言语之怀巧,有不足以过之.者。嗟乎!退之之于唐,盖不试遇矣。然其犯人主,忤权臣,临义而 忘难,刚毅而.信实,而其学又能独出于道德灭裂之后,纂.孔孟之余绪以自立其说,则愈之文章虽欲不如是, 盖不可得也。 自唐以来,更五代之纷纭。宋兴,锄叛而讨亡。及仁宗之朝,天下大定,兵戈不试.,休养生息,日趋 于.富盛之域。士大夫之游于其时者,谈笑佚乐,无复向者幽忧不平之气,天下之文章稍稍兴起。而庐陵欧 阳公始为古文,近揆.两汉,远追三代,而出于孟轲、韩愈之间,以立一家之言,积习而益高,淬濯而益新。 而后四方学者,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而欧阳公于是时,实持其权以开引天下豪杰,而世之号能文章者, 其出欧阳之门者居十九焉。而执事实为之冠,其文章论议与之上下。闻之先达,以谓公之文其兴虽后于欧 公,屹然欧公之所畏,忘其后来而论及者也。某自初读书即知读执事之文既思而思之广求远访以日揽其变 呜呼如公者真极天下之文者欤! (选自《张耒集》,标点有改动) (注)①曾巩:字子固。龙图:宋代官职名。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丘明之文美矣,然其行事不见于后,不可得而考。 (2)而后四方学者,始耻其旧而惟古之求。 【答案】 (1)左丘明的文章华美,然而他的行为事迹在后世(文献中)看不到,不能考证。 (2)后来各地求学的人,开始以他们原有的文风为耻辱,只追求古文。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 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 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本题(1)中,美:华美;行事:行为、事迹;见:同“现”,显现出来;考:考证。 (2)中,而后:之后;学者:求学的人;耻:以……为耻;其旧:他们原来的文风;惟古之求:宾语 前置,惟求古,只追求古文。 二、【2020 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彪之字叔武,年二十,须鬓皓白,时人谓之王白须。初除佐著作郎、东海王文学。从伯导谓曰:“选 官欲以汝为尚书郎,汝幸可作诸王佐邪!”彪之曰:“位之多少既不足计,自当任之于时。至于超迁,是 所不愿。”遂为郎。累迁御史中丞、侍中、廷尉。时永嘉太守..谢毅,赦后杀郡人周矫,矫从兄球诣州诉冤。 扬州刺史殷浩遣从事收毅,付廷尉。彪之以球为狱主,身无王爵,非廷尉所料,不肯受,与州相反复。穆 帝发诏令受之。彪之又上疏执据,时人比之张释之。时当南郊,简文帝为抚军,执政,访彪之应有赦不。 答曰中兴以来郊祀往往有赦愚意尝谓非宜何者黎庶不达其意将谓郊祀必赦至此时凶愚之辈复生心于侥幸矣 遂从之 永和末,多疾疫。旧制,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至是,百 官多列家疾,不入。彪之又言:“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 朝廷从之。及简文崩,群臣疑惑,未敢立嗣..。或云,宜当须大司马处分。彪之正色曰:“君崩,太子代立, 大司马何容得异!若先面咨,必反为所责矣。”于是朝议乃定。及孝武帝即位,太皇太后令以帝冲幼,令 温依周公居摄....故事。事已施行,彪之曰:“此异常大事,大司马必当固让,使万机停滞,稽废山陵,未敢 奉令。谨具封还内,请停。”事遂不行。加光禄大夫、仪同三司,未拜。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 钱三十万以营医药。太元二年卒,年七十三,即以光禄为赠,谥曰简。 (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臣家有时疾,染易三人以上者,身虽无病,百日不得入宫。 (2)疾笃,帝遣黄门侍郎问所苦,赐钱三十万以营医药。 【答案】 (1)朝臣家中有人得流行病,如果三人以上传染,即使本人未病,百日之内也不准入进宫。 (2)病重,皇帝派黄门侍郎探问病痛,赐钱三十万给他治病买药。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 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 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第一题得分点:“时疾”,传染病;“身”,自己;“虽”,即使; 第二题得分点:“笃”,重;“遣”,派遣;“问所苦”,探病问候;“营”,治。 三、方法小结 【规避文言文翻译的“6 大误区”】 1.脱离语境,望文生义 应对策略——把文言词语,尤其是古今异义词,放到具体语境中理解。 2.不译而译,画蛇添足 应对策略——留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删表语气或衬音节的虚词。 3.该译不译,文白混杂 应对策略——把单音节词转换成双音节词。 4.该补不补,句意脱节 应对策略——补出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及介词等成分。 5.该调不调,结构混乱 应对策略——将倒装句式调整为正常句式。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中“战河南”为 状语后置句,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翻译时须先调语序,将状语“(于)河南”置于动词 “战”之前。 6.该活不活,词义谬错 应对策略——甄别词类活用的各种类型,准确解释。 【翻译文言语句题的审题答题规范指导】 (一)审题 1.审语境 (1)关注文段内容 ①记叙性文段 a、人物身份、性格和人物间关系 b、事件经过 ②议论性文段 议论性文段语境的把握,首先要把文段中观点与材料两部分区分开,理清段内层次关系;其次是注意 前后句子间的并列、因果、转折、假设关系;最后要把握住句子内部的事理逻辑。 (2)关注句子结构 要关注句子内部词语的搭配,以辨明词性或活用的情况。如果上下文语境中有对称结构,也需要重视 和关注,它能帮助我们辨明词性或推断词义。 ①句内搭配 ②句间对称 (3)关注从人物对话中截取片段要求翻译的语句的语境 从人物对话中截取语句翻译,是命题者较通行的做法,考生对这类语句的语境关注远远不够,以致出 现译不准、改变原意的情况。如何关注这类语句的语境呢? ①了解说话人对话前后语境,如是在什么样的情境下说这番话的,是对谁说的,对话之后的结果如何 等。 ②关注该语句所在“对话”中的语境,如它的前面是什么内容,后面是什么内容,说话的目的是什么。 尤其是句中人称代词和省略内容,避免把说话者的人称搞错,如句中代词“之”本该译为“我”却译成了 “他”等。 2.审得分点 只有审出得分点,才知道在哪里要格外注意,才能得分。在确认得分点后,可用一些特殊符号标出, 以便在翻译中落实。 (二)答题 翻译要做到以下几点 1.切分 将要翻译的语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再逐一翻译。 2.草拟 可在草稿纸上大致草拟一下译文,写出关键词语(尤其是得分点的关键词语)的翻译。 3.誊写 在对草稿斟酌、调整,确认无误后誊写到答卷上。誊写过程中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 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不写错别字。 4.检查 写好之后再读一读,看看得分点是否落实,是否有语病,是否有错别字。这是避免因疏漏而失分的有 效途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