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断句题:客观题解题策略
2020-2021年高考文言文解题技巧断句题:客观题解题策略 一 断句原则 1;2;3; 二 解题步骤 第一步;第二步 三 典例示范 2020 ·全国卷Ⅱ) 四 跟踪练习 《谢弘微传》等四则 文言断句的客观题考查形式,在高考断句题中属于相对容易的一种题型。该类试题一般是从选文中截取一段文字,去掉标点,一般设置6~8处停顿,难度不大。试题中的四个选项,通常断句位置两两相似,只有一二处不同。解答时,可遵循以下技巧。 一、断句原则 1.字句意思要讲通 ◎示例:史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两般秋雨庵随笔·史阁部书》) ◎解析:句中的“其不屈正也”令人费解,中间应断开,即“其不屈,正也”。意思是他的英勇不屈是正义的。 2.内容要符合情理 ◎示例:太祖在江州,遣诸将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明通鉴》) ◎解析:按以上标点,“陈德华、高费聚”只有两个人,与下文所说“三路兵”相矛盾,且史载无此二人,应该是“陈德、华高、费聚”三人。故此句标点应为:……陈德、华高、费聚等分三路兵往援,皆不利。 3.要兼顾古汉语词汇、语法、音韵、修辞以及古文化知识 ◎示例:夫唯禽兽无礼。……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礼记》) ◎解析:“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令人费解,这是把两个相邻的意义不同的单音词当作双音词或词组,致使该断的地方没有断开。应断为“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作”在这里是“兴起、出现”的意思。 ◎示例:古今英才贵位,其所生往往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金埴《不下带编》卷三) ◎解析:按以上标点把“非第”与“卑贱”并列连读,显然是将其理解为名词成分,意为“不是高贵的门第”;其实,“非第”是两个副词连用,“非第”即“非但”“不仅”的意思,与下句“而愈”相呼应。因此,此句标点应为:……出自卑贱,非第无损于其子之贤,而愈形其母之贵。 二、解题步骤 第一步:找出选项中断句停顿点的不同之处,将四个选项两两分组,相同点多的为一组。 第二步:两级排除定答案。 先排除一组。根据第一步的分组,将两组解析比对分析,排除明显错误的一组。 再排除一项。在剩余的两项中,依据前面所讲的6点,排除错误选项,确定正确答案。 三.典例示范 (2020.全国2卷)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B.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C.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D.开封逻卒夜迹盗/盗脱去/民有惊出与卒遇/缚以为盗/民讼诸府不胜/考掠之惨/遂诬服/安中廉知之/按得冤状/即出民抵吏罪/ 【解题演示】 第一步:四个选项分两组 对照上面4个选项,根据相同点多者为一组的分组原则,可将A、B划为一组,C、D划为一组。 第二步:两级排除定答案 ◎先排除一组 第二组的两个选项在“即出民”与“抵吏罪”都断开作了停顿。通读语句后会发现,“出民”和“抵吏罪”是王安中对此案件的两个处理结果,“出民”和“抵吏罪”都是动宾结构,中间应断开。由此排除C、D两项,只剩下A、B两项了。 ◎再排除一项 第一组的两个选项有两处停顿不同,即A项在“府”后有停顿,B项在“胜”后停顿。比较两个选项后可知,“不胜”的意思是经受不住,“考掠之惨”的意思是严刑拷打,“考掠之惨”应做“不胜”的宾语,中间不可断开。由此可以排除B项。 答案:A 四、跟踪练习 (一) (2017·全国卷 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谢弘微,陈郡阳夏人也。父思,武昌太守。从叔峻,司空琰第二子也,无后,以弘微为嗣。弘微本名密,犯所继内讳,故以字行。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弘微家素贫俭,而所继丰泰,唯受书数千卷,遗财禄秩,一不关豫。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曜、弘微并以文义赏会。 (节选自《宋书·谢弘微传》)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B.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C.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D.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 ◎解析 选D 根据选项断句差异可先分成两组,即A、D为一组,B、C为一组。B、C两个选项在“叔父”与“混”中间,都断开作了停顿。通读语句会发现,“所继叔父”说的是与“谢弘微”的关系;“混”是“所继叔父”的名,属专有名词。也就是说“所继叔父”是用来修饰“混”的,因此二者之间不该有停顿。据此,我们可以排除B、C两项,只剩下A、D两项了。A、D两个选项有两处停顿不同,即A项在“方成”后有停顿,D项在“方成”前有停顿,“佳器”后有停顿。比较两个选项后可知,A项的“佳器有子如此”之说无论从语法还是句意上分析,“佳器有子”都讲不通。再者结合上文来看,“有子如此”的主语“你”(即谢思)省略了,所以在“佳器”后“有子”前应该有停顿。由此可以排除A项,答案为D项。 ◎参考译文 谢弘微,是陈郡阳夏人。父亲叫谢思,任武昌太守。堂叔谢峻是司空谢琰的第二个儿子。谢峻自己无子,就以谢弘微为继子,谢弘微本名密,因为触犯了继母的名讳,所以就用字代名。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但却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説话,他继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説:“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谢弘微自己家里一向贫寒,而继父産业却很丰盈,他却只承继接受了继父的几千卷书而已,遗産俸禄,一概不加过问。谢混的风格高尚峻洁,很少同人交往。只同他的族子谢灵运、谢瞻、谢翟、谢弘微等人因赏析文义而聚会。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施师点字圣与,上饶人。十岁通“六经”,十二能文。弱冠游太学,试每在前列,司业高宏称其文深醇有古风。寻授以学职,以舍选奉廷对,调复州教授。未上,丁内艰。乾道元年,陈康伯荐,赐对,言:“历年屡下诏恤民,而惠未加浃。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上曰:“非卿不闻此言。”诏从之。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 前/愿悉除免 B.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 C.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 D.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室且垂磬/租不如期/积多逋负/今明堂肆赦/户自四等以下/逋自四年以前/愿悉除免 ◎解析 选D 解答此题,要注意句意及句子结构,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首先把四个选项分为两组,A、B为一组,C、D为一组。两组不同之处是“细民既困于倍输重以岁恶”,“倍输”意为“加倍的赋税”,“重”的意思是“又”,故“倍输”之后应断开,排除A、B两项。分析C、D两项,“今明堂肆赦”句意完整,其后应断开,故排除C项,选D项。 ◎参考译文 施师点字圣与,上饶人。他十岁就通晓“六经”,十二岁就能写文章。二十岁到太学学习,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司业高宏称赞他的文章深湛淳厚,有古人的风尚。不久,(施师点)被授予学校的官职,以上舍身份被选派去参加殿试,(皇上)调他任复州教授。没等到上任,遭母丧。乾道元年,陈康伯推荐他,皇上召施师点对答问题,施师点说:“以往各年屡次下诏抚恤百姓,而(皇上的)恩惠并未深入到百姓中间。百姓已经为加倍的赋税所困,又加上年成不好,屋子里也将近空了。赋税不能按期交纳,累积了越来越多的拖欠。现在祭祀明堂大开恩赦,民户从四等以下,从四年以前拖欠至今的,希望全部免除。”皇上说:“不是你,我听不到这样的话。”诏令有关部门遵从(施师点的)意见。 (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周显德初,永兴军节度刘词辟为从事,词卒,遗表荐普于朝。世宗用兵淮上,太祖拨滁州,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宣祖卧疾滁州,普朝夕奉药饵,宣祖由是待以宗分。太祖尝与语,奇之。时获盗百余,当弃市,普疑有无辜者,启太祖讯鞫之,获全活者众。 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开宝二年冬,普尝病,车驾幸中书。三年春,又幸其第抚问之。赐赉加等。六年,帝又幸其第。时钱王俶遣使致书于普及海物十瓶置于庑下会车驾至仓卒不及屏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上曰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瓜子金也。普惶恐顿首谢曰:“臣未发书,实不知。”帝叹曰:“受之无妨,彼谓国家事皆由汝书生尔!” 太平兴国初入朝,迁太子太保。颇为卢多逊所毁,奉朝请数年,郁郁不得志。会柴禹锡、赵镕等告秦 王廷美骄恣,将有阴谋窃发。帝召问,普言愿备枢轴以察奸变,退又上书,自陈预闻太祖、昭宪皇太后顾托之事,辞甚切至。太宗感悟,召见慰谕。俄拜司徒兼侍中,封梁国公。先是,秦王廷美班在宰相上,至是,以普勋旧,再登元辅,表乞居其下,从之。 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节选自《宋史·赵普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时钱王俶遣使致书于普/及海物十瓶/置于庑下会车/驾至仓卒/不及屏/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上曰/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瓜子金也/ B.时钱王俶遣使致书于普/及海物十瓶/置于庑下/会车驾至/仓卒不及屏/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上/曰/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瓜子金也/ C.时钱王俶遣使致书于普/及海物十瓶/置于庑下/会车驾至/仓卒不及屏/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上曰/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瓜子金也/ D.时钱王俶遣使致书/于普及海物十瓶/置于庑下/会车驾至/仓卒不及屏/帝顾问何物/普以实对/上曰/海物必佳/即命启之/皆瓜子金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辟,辟举。辟举制是古代的一种选拔制度,即由皇帝或地方长官选拔人才。 B.世宗和太祖都是庙号,“祖”代表开始,王朝开创者称“祖”,继任者称宗。 C.受禅,王朝更迭,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权利的归属一般由表决决定。 D.薨,专指皇帝和诸侯王之死,得名于象声词“轰”,言其死如山崩有轰轰之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普事周期间,才干即已展露。赵普为后周效力,屡次受到信任,曾怀疑抓获的强盗中有无辜者,就建议太祖审问他们,很多人得以保全性命。 B.赵普忠于赵室,君臣关系和谐。宣祖卧病,赵普朝夕侍奉服药,宣祖把他当宗族看待,太祖对他也十分信任,屡次登门慰问奖励,从不怀疑他的忠诚。 C.赵普面对官位,主动请求下处。原先秦王廷美任宰相,因为赵普是开国功臣,皇上就决定让赵普担任宰相一职,赵普上表请求辞职,自处秦王之下。 D.赵普少习吏事,晚年勤奋读书。赵普年轻时学习为官之道,没有什么学问,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家中就关门读书,第二天处理政务得心应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 (2)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 答案与解析 1.C 【解析】“会车驾至”,意为“适逢皇帝到来”,“车驾”代指皇帝,其间不可断开,故A项错。“海物必佳”是皇帝所说,“上曰”之间不可断开,故B项错。“于谱”为状语,表“致书”的对象,不好直接与“及海物十瓶”构成语句,故D项错。 2.D【解析】薨,专指诸侯王之死,皇帝之死用“崩”。 3.C【解析】C项“任宰相”之说错误。“班在宰相上”是指立班在宰相之上,不是担任宰相。“再登元辅”是指再次为立班之首,而不是担任宰相之职。 4.(1)宋太祖北征到陈桥,醉酒卧在帐中,众将士推戴,赵普与宋太宗推开门进去报告。(2)当初,太祖地位低下,赵普与他交往,拥有天下以后,赵普多次以贫贱是的不足进言。 【参考译文】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后周显德初年,永兴军节度刘词征召他为从事,刘词去世,遗表向朝廷推荐赵普。世宗征讨淮上,宋太祖攻克滁州,宰相范质保奏普为军事判官。宣祖在滁州卧病,赵普朝夕侍奉服药,宣祖从此把他当宗族看待,宋太祖曾经与他交谈,认为他与众不同。当时捉获强盗一百朵人,应当被斩首,赵普怀疑有无辜的人,报告太祖审讯他们,使很多人得以保全性命。 宋太祖北征到陈桥,醉酒卧在帐中,众将士推戴,赵普与宋太宗推开门进去报告。太祖伸着懒腰慢慢起来,而众将士穿着铠甲举着武器,喧嚷着拥到大旗下。接受禅让时,因辅佐宋太祖之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开宝二年冬天,赵普曾患病,皇帝来到中书省。三年春,又到他的住宅慰问他,赏赐加等。六年,皇帝又来到他的住宅。当时钱王钱俶派遣使者给赵普送来书信,及十瓶海产品,放在廊下。适逢皇帝来到,仓促之间来不及掩盖,皇帝看到问是什么东西,赵普照实回答。皇帝说:“海产一定是很好的。”就命令打开,全是瓜子金。赵普惶恐地叩头谢罪说:“臣还没有打开书信,实在不知道。”皇帝感叹说:“接受倒没什么,那些人一位国家大事都是由你们这些书生决定罢了!” 太平兴国初入朝朝见,升任太子太保。颇为卢多逊所诽谤,奉朝请数年,郁郁不得志。正值柴禹锡、赵镕等告秦王廷美骄横放肆,将要暗中发动阴谋。皇帝召见赵普询问,赵普上言希望以宰相的身份来查察 他的阴谋,退朝后又上书,自述参与太祖、昭宪皇太后临终顾命的事,言辞极为恳切。太宗感动醒悟,召见劝慰。随即任司徒兼侍中,封梁国公。在此之前,秦王廷美立班在宰相之上,到这时,因为赵普是开国功臣,再次为立班之首,上表请求处于他的下位,皇上听从了他。 当初,太祖地位低下,赵普与他交往,拥有天下以后,赵普多次以贫贱是的不足进言。。太祖豁达,对赵普说:“如果在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那人们都去访求他们了。”从此不再上言。赵普年轻时学习为官之道,没有什么学问,等到担任宰相,太祖经常劝他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次回到住宅,关上门打开箱子趣书,阅读一整天。到第二天处理政务,处理决断如同流水。去世以后,家里人打开箱子查看仅有《论语》二十篇。 (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傒,以璧马赂于虞故也。既虏百里傒,以为秦缪公夫人媵于秦。百里傒亡秦走宛,楚鄙人执之。缪公闻百里傒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傒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当是时,百里傒年已七十余。缪公释其囚,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缪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问,语三日,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百里傒让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人,蹇叔收臣。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周王子穨好牛,臣以养牛干之。及穨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诛。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于是缪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十四年,秦饥,请粟于晋。晋君谋之群臣。虢射曰:“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晋君从之。十五年,兴兵将攻秦。缪公发兵,使丕豹将,自往击之。九月壬戌,与晋惠公夷吾合战于韩地。晋君弃其军,与秦争利,还而马騺。缪公与麾下驰追之,不能得晋君,反为晋军所围。晋击缪公,缪公伤。于是岐下食善马者三百人驰冒晋军,晋军解围,遂脱缪公而反生得晋君。初,缪公亡善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余人,吏逐得,欲法之。缪公曰:“君子不以畜产害人。吾闻食善马肉不饮酒,伤人。”乃皆赐酒而赦之。三百人者闻秦击晋,皆求从。见缪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缪公虏晋君以归。 (节选自《史记·秦本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十四年/秦饥请/粟于晋/晋君谋之/群臣虢射曰/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晋君从之。 B.十四年/秦饥/请粟于晋/晋君谋之/群臣虢射曰/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晋/君从之。 C.十四年/秦饥/请粟于晋/晋君谋之群臣/虢射曰/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晋君从之。 D.十四年/秦饥请/粟于晋/晋君谋之群臣/虢射曰/因其饥/伐之可有大功晋/君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大夫,官职名。先秦诸侯国中,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个等级。 B.媵,指随嫁,亦指随嫁的人,如: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 C.子,对人的尊称,相当于您,多指男子,如: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D.壬戌,干支之一,位59,前一位是辛酉,后一位是癸亥,用于纪年。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缪公重视人才,求贤若渴。百里傒有才能,缪公就想方设法求得百里傒,并委以重任;蹇叔有才能,缪公特地派人带着厚重的礼物去迎请蹇叔。 B.缪公谋事周密,行事有方。缪公想用重金赎百里傒,担心楚人不给,就派人对楚王说百里傒士陪嫁奴隶,想用五张公羊皮赎回,楚王就答应了。 C.缪公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晋国发动军队攻打秦国,缪公亲自率领军队,冲在最前面,没能抓到晋君,反被包围,受到晋军攻击,身负重伤。 D.缪公善待百姓,不施淫威。三百多个乡下人吃掉了缪公的一匹良马,官吏捕捉到他们,要加以法办,缪公却赐酒给他们喝,并且赦免了他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 (2)见缪公窘,亦皆推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缪公虏晋君以归。 答案与解析 1.C【名师精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请粟”,请求粮食援助,“请粟”之间不可断开。“晋君谋之群臣”,省略句,“之”后省略“于”,“之”后不可断开。“因其饥伐之”是“可有大功”的前提,不可在“其饥”后断开。“晋君从之”的“晋君”是称谓,不可将其拆开。 2、D【名师精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干支可以纪年,也可以纪月,文中“壬戌”为纪月。 3.C【名师精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C项,概括不当。文章有“缪公发兵,使丕豹将”句,可将并非“亲自率领军队”;“冲在最前面”,文中无根据。 4.(1)事奉虞君时,蹇叔也劝阻过我。我虽知道虞君不能重用我,但实在是心里喜欢利禄和爵位,就暂时留下了。 (2)(他们)发现缪公被敌包围,都高举兵器,争先死战,以报答吃马肉被赦免的恩德。于是缪公俘虏了晋君回到秦国,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得分点:“事”, 事奉;“止”, 劝阻;“诚私利禄爵诚”, 实在是心里喜欢利禄和爵位;“且留”, 暂时留下;语句通顺。(2)得分点:“窘”, 被敌包围;“推锋争死”, 高举兵器,争先死战;“德”,恩德;“虏晋君以归”, 俘虏了晋君回到秦国;语句通顺。 【参考译文】 五年(前655),晋献公灭了虞国和虢国,俘虏了虞君和他的大夫百里傒,这是由于事先晋献公送给虞君白玉和良马以借道伐虢,虞君答应了。俘获了百里傒之后,用他做秦缪公夫人出嫁时陪嫁的奴隶送到秦国。百里傒逃离秦国跑到宛地,楚国边境的人捉住了他。缪公听说百里傒有才能,想用重金赎买他,但又担心楚国不给,就派人对楚王说:“我家的陪嫁奴隶百里傒逃到这里,请允许我用五张黑色公羊皮赎回他。”楚国就答应了,交出百里傒。在这时,百里傒已经七十多岁。缪公解除了对他的禁锢,跟他谈论国家大事。百里傒推辞说:“我是亡国之臣,哪里值得您来询问?”缪公说:“虞国国君不任用您,所以亡国了。这不是您的罪过。”缪公坚决询问。谈了三天,缪公非常高兴,把国家政事交给了他,号称五羖大夫。百里傒谦让说:“我比不上我的朋友蹇叔,蹇叔有才能,可是世人没有人知道。我曾外出游学求官,被困在齐国,向当地的人讨饭吃,蹇叔收留了我。我因而想事奉齐国国君无知,蹇叔阻止了我,我得以躲过了齐国发生政变的那场灾难,于是到了周朝。周王子穨喜爱牛,我凭着养牛的本领求取禄位,穨想任用我时,蹇叔劝阻我,我离开了穨,才没有跟穨一起被杀;事奉虞君时,蹇叔也劝阻过我。我虽知道虞君不能重用我,但实在是心里喜欢利禄和爵位,就暂时留下了。我两次听了蹇叔的话,都得以逃脱险境;一次没听,就遇上了这次因虞君亡国而遭擒的灾难:因此我知道蹇叔有才能。”于是缪公派人带着厚重的礼物去迎请蹇叔,让他当了上大夫。十四年(前646),秦国发生饥荒,请求晋国援助粮食。晋国就此事征求群臣的意见。虢射说:“趁着秦国闹饥荒去攻打它,可以大获成功。”晋君听从了他的意见。十五年(前645)晋国发动军队攻打秦国。缪公也发兵,让丕豹率领大军,亲自前往迎击。九日壬戌日,与晋惠公夷吾在韩地交战。晋君甩下自己的部队独自往前冲,跟秦军争夺财物,回来的时候,驾车的战马陷到深泥里。缪公与部下纵马驱车追赶,没能抓到晋君,反而被晋军包围了。晋军攻击缪公,缪公受了伤。这时,曾在岐山下偷吃缪公良马的三百多个乡下人不顾危险驱马冲入晋军,晋军的包围被冲开,不仅使缪公得以脱险,反而又活捉了晋君。当初,缪公丢失了一匹良马,岐山下的三百多个乡下人一块儿把它抓来吃掉了, 官吏捕捉到他们,要加以法办。缪公说:“君子不能因为牲畜的缘故而伤害他人。我听说,吃了良马肉,如果不喝洒,会伤人。”于是就赐酒给他们喝,并赦免了他们。这三百人听说秦国要去攻打晋国,都要求跟着去。在作战时,他们发现缪公被敌包围,都高举兵器,争先死战,以报答吃马肉被赦免的恩德,于是缪公俘虏了晋君回到秦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