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月考卷三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月考卷三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阶段滚动月考卷三 必修二 人口与城市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下图示意某个时期宁夏部分县级行政区的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读图,回答1、2题。‎ ‎1.影响图中宁夏各县级行政区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矿产资源 B.淡水资源 C.地形地势 D.科技水平 ‎2.宁夏南部地区今后一段时间人口发展的正确做法是 (  )‎ A.放宽生育政策,鼓励生育 B.增加人口密度,接纳宁夏北部地区的移民 C.垦荒拓耕,向宁夏东部地区迁移部分人口 D.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向宁夏北部地区迁移部分人口 ‎  下图示意我国1960~2045年每五年的劳动人口增长变化(含预测)。读图完成3、4题。‎ ‎3.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  )‎ A.1965年 B.1980年 C.2015年 D.2045年 ‎4.未来10年劳动人口数量的变化将导致 (  )‎ - 14 - / 14‎ A.老龄人口增加 B.人口增加 C.用工成本上升 D.人才外流严重 ‎  (2016·莱芜模拟)性别比是指人口中男性人口与女性人口的比值(通常指100个女性对应的男性人数)。下图为我国近30年来出生人口(活产婴儿)和总人口性别比的变化图,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近30年 (  )‎ A.出生人口中女婴比重高于男婴 B.人口死亡率男性高于女性 C.妇女生育率明显升高 D.人口性别结构明显优化 ‎6.能缓解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措施是 (  )‎ ‎①实行胎儿性别鉴定 ‎②提倡养儿防老 ‎③尊重妇女权益,实现男女平等 ‎④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2016·河南八市联考)下表示意2000~2010年我国人口高速增长的九个省(区)人口变动情况。据此完成7、8题。‎ 地区 十年人口增 长幅度(%)‎ 净迁入 ‎(万人)‎ 人口变动 ‎(万人)‎ 净迁入占人口 增长比重(%)‎ 北京 ‎41.9‎ ‎550‎ ‎579‎ ‎95.0‎ 上海 ‎37.5‎ ‎608‎ ‎628‎ ‎97.0‎ 天津 ‎29.3‎ ‎273‎ ‎293‎ ‎93.0‎ - 14 - / 14‎ 广东 ‎20.7‎ ‎1 115‎ ‎1 788‎ ‎62.0‎ 浙江 ‎16.4‎ ‎550‎ ‎766‎ ‎72.0‎ 西藏 ‎14.6‎ ‎7‎ ‎38‎ ‎19.0‎ 新疆 ‎13.3‎ ‎35‎ ‎256‎ ‎14.0‎ 宁夏 ‎12.1‎ ‎5‎ ‎68‎ ‎8.0‎ 海南 ‎10.2‎ ‎5‎ ‎80‎ ‎6.0‎ ‎7.据表可知 (  )‎ A.西藏、新疆、宁夏等省区人口增加主要是人口自然增长 B.外来人口迁入导致各地区人口高速增长 C.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增长由外来人口迁入造成 D.各地区的人口增幅均较小 ‎8.表中数据说明 (  )‎ A.我国东西部之间的人口迁移基本停滞 B.东部发达地区仍是人口的主要迁入区 C.人口迁移有利于缓解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 D.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趋于均衡 ‎  常住人口是指一个行政区域内实际居住的人口,户籍人口是指具有该行政区域户籍的人口。下图为我国某省第五次(2000年)和第六次(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图,读图完成9、10题。‎ ‎9.该省常住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负值 B.人口自然增长率大幅提高 C.人口流出为主 - 14 - / 14‎ D.人口流入为主 ‎10.该省人口变化对当地产生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加剧人地矛盾 B.阻碍土地流转 C.加剧住房紧张 D.增加就业机会 ‎  (2015·漳州模拟)目前,我国统计工作中将城市分为以下几组:100万人口以上为特大城市;50万~100万人口为大城市;20万~50万人口为中等城市;20万人口以下为小城市。读我国不同规模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数量变化表,完成11、12题。‎ 不同规模的地级及以上城市数量变化(座)‎ ‎200万 以上 ‎100万~‎ ‎200万 ‎50万~‎ ‎100万 ‎20万~‎ ‎50万 ‎20万 以下 合计 ‎1998年 ‎20‎ ‎61‎ ‎77‎ ‎61‎ ‎4‎ ‎223‎ ‎2008年 ‎41‎ ‎81‎ ‎110‎ ‎51‎ ‎4‎ ‎287‎ ‎2008年 ‎/1998年 ‎205%‎ ‎133%‎ ‎143%‎ ‎84%‎ ‎100%‎ ‎129%‎ ‎11.从城市数量看,1998~2008年我国 (  )‎ A.大、中、小城市均衡发展 B.中等城市比特大城市发展快 C.小城市发展比特大城市快 D.中小城市发展相对较慢 ‎12.为促进我国城市化进程有序推进,我国应 (  )‎ A.有序放开特大城市落户限制 B.合理推动中小城市发展 - 14 - / 14‎ C.严格控制中等城市人口规模 D.限制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  读2025年世界城市分布示意图,回答13~15题。‎ ‎13.世界城市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  )‎ A.北美洲沿××市数量多于内陆 B.人口1 000万以上沿××市多于内陆 C.亚洲内陆城市数量少于北美洲 D.大洋洲的内陆城市数量多于沿海 ‎14.与欧洲相比,南亚 (  )‎ A.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化起步早 C.城市化速度快 D.逆城市化现象显著 ‎15.城市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是 (  )‎ A.降水量减少 B.蒸发量增加 C.地表径流增加 D.下渗量增加 ‎  (2015·凉山州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局部区域图,据图回答16、17题。‎ ‎16.影响图中商业区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 A.交通 B.地形 C.知名度 D.收入 ‎17.当地人多地少,住宅建设比较经济的做法是 (  )‎ A.向山上发展 B.向海洋发展 C.向高层发展 D.向商业区发展 ‎  (2015·新余模拟)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大城市十年土地利用率变化图及该城市地铁线分布图。完成18、19题。‎ - 14 - / 14‎ ‎18.由左图可知,近十年该城市 (  )‎ A.××区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B.××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C.××区种植业迅速发展 D.××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19.右图中,四地中地租最高的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  (2016·江西联考)“城市蔓延”是指城市化地区失控扩展与蔓延的现象,它使原来主要集中在中心区的城市活动扩散到城市外围,城市形态呈现出分散、低密度、区域功能单一和依赖汽车交通的特点,即由于城市远郊土地的开发与利用所带来的新型城市空间形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完成20、21题。‎ ‎20.下列国家中,“城市蔓延”现象普遍存在的是 (  )‎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新加坡 ‎21.“城市蔓延”产生的不利影响不包括 (  )‎ A.降低公共服务设施利用水平 B.居民居住条件恶劣 C.加剧了城市中心区的衰败 D.土地利用率降低 ‎  (2016·河南八市联考)2015年7月11日,××市委全会提出,北京将加快通州市行政副中心的规划建设。下图示意北京卫星城圈层结构。读图,完成22、23题。‎ ‎22.北京在通州建设市行政副中心的目的是 (  )‎ - 14 - / 14‎ A.扩大城市规模,提高城市的影响力 B.控制中心××区规模,疏散产业和人口 C.集中城市职能,促进区域发展 D.完善交通网络,加强区际联系 ‎23.北京卫星城在建设过程中应 (  )‎ A.远离中心××区 B.扩大人口规模 C.层次体系分明 D.增多卫星城数量 ‎  (2016·商丘模拟)下图为某城市不同主要功能区占用土地面积空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丙功能区是 (  )‎ A.住宅区 B.工业区 C.文化区 D.商业区 ‎25.该城市 (  )‎ A.4~6 km处为工业集聚中心 B.地域结构接近同心圆模式 C.最适宜在6~8 km处设置绿化防护带 D.商业用地面积从市中心向××区逐渐递减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下图为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现拟在①、②、③、④四地中选一处布局一大型批发市场,请指出最佳选址地点并说明理由。‎ ‎(2)甲处为化学工业园区,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 14 - / 14‎ ‎(3)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该城市规划建设新城,现有在东北部和西南部建设新城的两种方案,你支持哪一种方案?请阐述你的理由。‎ ‎27.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长江中游城市群示意图。‎ 材料二 环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人口统计表。‎ 地区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2000年 ‎2010年 ‎2000年 ‎2010年 ‎2000年 ‎2010年 ‎××市 ‎17.26‎ ‎13.57‎ ‎75.09‎ ‎77.41‎ ‎7.65‎ ‎9.02‎ ‎××市 ‎20.52‎ ‎15.13‎ ‎71.82‎ ‎75.45‎ ‎7.66‎ ‎9.42‎ ‎××市 ‎20.77‎ ‎14.35‎ ‎71.00‎ ‎74.57‎ ‎8.23‎ ‎11.08‎ ‎(1)结合材料一,说出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等级体系特点及分布特征。‎ ‎(2)试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有利条件。‎ ‎(3)根据核心城市的人口统计信息,分析环长株潭城市群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人口问题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  下图为2000~2010年我国某大城市常住人口及密度的空间分布图,该城市五环、六环近××区出现“人口倒挂”现象(外来人口比当地户籍人口还多的现象),政府欲甩掉“倒挂”的帽子,决定严控外来人口。‎ ‎(1)从数量和密度两方面描述2000年至2010年该城市新增常住人口的空间分布特征。‎ ‎(2)分析该城市五环、六环近××区出现“人口倒挂”现象的原因。‎ ‎(3)试为政府控制外来人口提出合理化建议。‎ - 14 - / 14‎ ‎29.中国市长协会在北京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2010年卷指出,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的流动人口将保持2亿至3亿的规模,其分布、结构、素质的复杂变化,对国家的战略规划、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出了严峻挑战。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材料二 ‎(1)结合材料一简述2009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2)简述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概述材料二中图1、图2所反映的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变化情况,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 14 - / 14‎ 答案解析 ‎1.B 2.D 第1题,因宁夏位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短缺,河流附近环境人口容量大。第2题,因宁夏南部地区是山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现在正在向北部进行生态移民,并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进行生态环境建设。‎ ‎3.C 4.C 第3题,2015年劳动人口增长率为0,在这之后开始小于0,故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第4题,由图可以看出,未来10年劳动人口数量在减少,将导致用工成本上升。‎ ‎5.B 6.C 第5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近30年来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有较大上升,说明出生的男婴数量高于女婴数量;我国的总人口性别比变化不大,说明男女的比例基本相同,因而可推断出近30年我国男性人口死亡率高于女性。第6题,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与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有关,因而尊重妇女权益、实现男女平等、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缓解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的问题。‎ ‎7.A 8.B 第7题,由表可知,西藏、新疆、宁夏、海南等省区净迁入占人口增长比重较小,说明其人口增长主要是由人口自然增长引起的;海南省属于东部沿海地区。第8题,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东部发达地区净迁入人口数量大,说明目前仍是人口的主要迁入区;我国东西部之间的人口迁移并没有停滞;西部的人口迁出会加快当地人口老龄化进程。‎ ‎9.C 10.D 第9题,该省常住人口略有减少,而户籍人口剧增;且户籍人口远大于常住人口,说明有大量户籍人口迁出。第10题,该省大量人口的迁出有利于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土地流转,减少人地矛盾,减轻住房紧张,增加就业机会。‎ - 14 - / 14‎ ‎11.D 12.B 第11题,由表可知人口20万~50万城市数量减少,人口20万以下城市数量不变,变化幅度最大为200万以上城市,故发展最快的为特大城市,发展较慢的为中小城市。第12题,由于我国中小城市发展相对较慢,故应合理推动中小城市的发展。‎ ‎13.B 14.C 15.C 第13题,读图可知,北美洲沿××市数量比内陆少;人口1 000万以上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亚洲内陆城市数量远远多于北美洲;大洋洲城市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第14题,欧洲是全世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区域之一,南亚则属于发展中地区,因此与欧洲相比,南亚城市化速度快,但城市化水平较低。第15题,城市化必然导致城市路面硬化,影响地表水下渗,导致地表径流增加。‎ ‎16.A 17.C 第16题,根据经纬网及海陆轮廓可判断该地为香港岛。香港商业区位于图中海域两岸,其形成与历史因素关系密切,是在港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第17题,香港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住房紧张。当地地形多山,其住宅建设应向高层发展。‎ ‎18.D 19.C 第18题,图示城市××区耕地减少,种植业减少;××区的林地、草地、水域面积都在增加,说明××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区绿地面积减小,建设用地增多,说明××区在发展,不是逆城市化;无法判断出××区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第19题,图中几条地铁线路都经过丙区域,应是人流、物流集聚的地区,最可能是中心商务区,地租最高。‎ ‎20.C 21.B 第20题,美国经济发达,城市化水平高,人口密度低,“城市蔓延”现象较为普遍。第21题,由于城市功能区较分散,建筑物密度低,居民的居住条件较好。‎ - 14 - / 14‎ ‎22.B 23.C 第22题,在城市化高速推进的今天,大城市可以很快地实现规模增长,而与之相伴的是城市病越来越严重。为控制城市规模、疏散城市产业和人口,应大力建设新城、卫星城。第23题,新城与中心××区距离应该相对适中,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否则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若卫星城数量过多,则易导致建设财力、物力的分散,从而不能使卫星城形成有效规模;其人口规模的发展也应该有所限制,否则影响区域环境;随着重点新城建设规模的迅速扩张,外围一般还会形成另一圈层的卫星城,因此卫星城的设计和建设应该层次体系分明。‎ ‎24.D 25.B 第24题,住宅区是城市用地面积最大的功能区,故甲为住宅用地;工业区布局在城市的××区,且要比商业区的用地面积大,在市中心区商业区的用地面积要比工业用地大,故丙是商业用地,乙是工业用地。第25题,图示城市各功能区由内向外扩散,其结构比较接近同心圆模式;绿化防护带适宜设置在住宅区与工业区的过渡地带,据图可知最适宜设置在8~10 km处;工业集聚区应在6~12 km处;商业用地面积在6~8 km处呈增加趋势。‎ ‎26.【解析】第(1)题,大型批发市场要求交通便利,又因占地面积广大,要求地价较低,比较看来①处最适合建设大型批发市场。第(2)题,化学工业园区对大气、水等都有污染,而甲处交通便利,位于河流下游,且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综合效益较好。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表明观点,然后自圆其说即可。东北部方案交通便利,基础设施较好;西南部方案则主要从环境角度考虑。‎ 答案:(1)①处。 近铁路和高速公路,交通便利;城市外围,地价低。‎ ‎(2)①交通便利;②位于河流下游;③位于最小风频上风向。‎ ‎(3)东北部方案:①有铁路、高速公路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便于工人上下班。②靠近工业区,公共基础设施较好。‎ 西南部方案:①地势较高,河流的上游,盛行风的上风向,环境较好。②‎ - 14 - / 14‎ 利用荒地,占用耕地少。‎ ‎27.【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可以看出长江中游城市群不同等级城市的距离和数量特点;同时还可以看出一、二级城市的分布特点。第(2)题,可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基础条件和国家政策等方面分析。第(3)题,结合表中数据可以看出环长株潭城市群核心城市老年人比重升高,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答案:(1)城市等级越高,数量越少,距离越远(或城市等级越低,数量越多,距离越近);一、二级城市主要沿交通线或沿河分布。‎ ‎(2)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工农业基础较好,城镇化基础良好,国家政策的支持。‎ ‎(3)人口问题:老年人口比重增加,出现人口老龄化问题。‎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社会赡养费用上升,青壮年负担加重。‎ ‎28.【解析】第(1)题,对比2000年和2010年该城市的人口数量可知,人口数量自市中心向外为先增多后减少;对比2000年和2010年该城市的人口密度曲线可知,人口密度自市中心向外也为先增后减。第(2)题,根据材料可知该城市五环、六环近××区出现“人口倒挂”现象是因大量外来人口的迁入造成的,这与大城市的就业条件、五环和六环的生活费用及交通条件有关。第(3)题,主要从户籍管理、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进行考虑,答案合理即可。‎ 答案:(1)数量:从市中心(或二环内)向外先增后减;5~6环人口总量增长最多。密度:从市中心(或二环内)向外先增后减;3~4环人口密度增加最大。‎ ‎(2)大城市就业机会多;位于近××区生活费用低;交通方便,靠近近郊工业区方便上下班。‎ ‎(3)加强户籍管理;调整产业结构。‎ - 14 - / 14‎ ‎29.【解析】第(1)题,读图,从三大产业和转移空间两方面描述特征,并结合中国经济发展分析原因。第(2)题,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迁入能促进迁入地区经济的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同时也会带来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问题。第(3)题,从图1看,上海外来常住人口性别比逐渐趋向合理,这将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稳定。从图2看,中心××区的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小于××区,增长幅度也低于××区,这有利于减轻中心××区的环境压力,促进××区城市化进程;也有利于促进上海第二产业向××区转移。‎ 答案:(1)从三大产业看:主要向第二产业转移;其次是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内部转移最少。‎ 原因:第二、第三产业的经济效益相对高,农业经济效益相对低(合理即可)。‎ 从转移的空间看:主要是乡镇内部转移;其次是省外;向国外转移最少。‎ 原因:乡镇内部转移成本较低,同时可以兼顾农业生产活动(合理即可)。‎ ‎(2)促进迁入区经济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增加交通压力等。‎ ‎(3)图1:上海外来人口性别比趋向平衡。这有利于社会、家庭、婚姻的稳定。‎ 图2:从外来人口规模看,中心××区外来人口数量少于××区;从外来人口增长幅度看,中心××区人口增长幅度远低于××区人口增长幅度;××区中西、南部人口增长快于东、北部。这有利于上海中心××区的第二产业向××区转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区的优化,有利于促进××区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减轻中心××区的环境压力。‎ - 14 - / 14‎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