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物理题库 热光学实验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物理题库 热光学实验

第十九章 热光学实验 ‎2005—2009年高考题 一、选择题:‎ ‎1.(08江苏物理)下列实验中,深入地揭示了光的粒子性一面的有 ( )‎ 答案:AB ‎2.(08江苏物理)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观察光的薄膜干涉现象.图(a)是燃的酒精灯(在灯芯上洒些盐),图(b)是竖立的附着一层肥皂液薄膜的金属线圈.将金属线圈在其所在的竖直平面内缓慢旋转,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当金属线圈旋转3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 ‎(B)当金属线圈旋转45°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90°‎ ‎(C)当金属线圈旋转60°时,干涉条纹同方向旋转30°‎ ‎(D)干涉条纹保持不变 答案:D ‎3.(07广东物理)为焦耳实验装置简图,用绝热性良好的材料将容器包好.重物下落带动叶片搅拌容器里的水,引起水温升高.关于这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这个装置可测定热功当量 B.做功增加了水的热量 C.做功增加了水的内能 D.功和热量是完全等价的,无区别 解析 可通过重力做功与水温升高吸收的热量,测定热功当量,做功增加了水的内能,而热量只是热传递过程中内能改变的量度,所以做功与热量是不同的. 答案 AC ‎4.(07江苏物理)分子动理论较好地解释了物质的宏观热学性质.据此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显微镜下观察到墨水中的小炭粒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这反映了液体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B.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C.分子势能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增大,可能先减小后增大 D.在真空、高温条件下,可以利用分子扩散向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其它元素 ‎[解析]分子间作用力随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若rr0时,随分子间距离r的增大,分子力可能先增大后减小,故B项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 B ‎5.(07江苏物理)光的偏振现象说明光是横波.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光的偏振特性的是( ) ‎ A.一束自然光相继通过两个偏振片,以光束为轴旋转其中一个偏振片,透射光的强度发生变化 B.一束自然光入射到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当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之间的夹角恰好是90°时,反射光是偏振光 C.日落时分,拍摄水面下的景物,在照相机镜头前装上偏振滤光片可以使景像更清 D.通过手指间的缝隙观察日光灯,可以看到彩色条纹 ‎[解析]在垂直于传播方向的平面上,只沿着某个特定方向振动的光是偏振光,A、B选项反映了光的偏振特性,C是偏振现象的应用,D是光的衍射现象. 答案 D ‎6.(07重庆理综)为估算池中睡莲叶面承受雨滴撞击产生的平均压强,小明在雨天将一圆柱形水杯置于露台,测得1小时内杯中水位上升了‎45mm.查询得知,当时雨滴竖直下落速度约为‎12m/s.据此估算该压强约为(设雨滴撞击睡莲后无反弹,不计雨滴重力,雨水的密度为1×‎103kg/m3) A.0.15‎‎ Pa B.0.54 Pa C.1.5 Pa D.5.4 Pa ‎[解析]设圆柱形水杯的横截面积为S,则水杯中水的质量为m=ρV=103×45×10-3S=45S,由动量定理可得:Ft=mv,而p=,所以p==Pa=0.15Pa. 答案 A ‎7.(06全国1理综)利用图中装置研究双缝干涉现象时,有下面几种说法: A.将屏移近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B.将滤光片由蓝色的换成红色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C.将单缝向双缝移动一小段距离后,干涉条纹间距变宽 D.换一个两缝之间距离较大的双缝,干涉条纹间距变窄 E.去掉滤光片后,干涉现象消失 其中正确的是 ( )‎ 答案:ABD ‎8.(06江苏物理)用隔板将一绝热容器隔成A和B两部分,A中盛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B为真空(如图① ),现把隔板抽去,A中的气体自动充满整个容器(如图②),这个过程称为气体的自由膨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自由膨胀过程中,气体分子只做定向运动 B.自由膨胀前后,气体的压强不变 C.自由膨胀前后,气体的温度不变 D.容器中的气体在足够长的时间内,能全部自动回到A部分 ‎[解析]气体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错;自由膨胀后,气体对外做功W=0,容器绝热,其热传递能量Q=0,由热力学定律可知,其内能不变,气体温度不变,但由于膨胀体积变大,故压强减小,所以B错,C对;涉及热现象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故D错.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9.(08江苏物理)(1)空气压缩机在一次压缩过程中,活塞对气缸中的气体做功为2.0×105 J,同时气体的内能增加了1.5×l05 J.试问:此压缩过程中,气体 (填“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等于 J.‎ ‎(2)若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分别按下图所示的三种不同过程变化,其中表示等压变化的是 (填“A”、“B”或“C”),该过程中气体的内能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设想将‎1 g水均匀分布在地球表面上,估算‎1 cm2的表面上有多少个水分子?(已知1 mol 水的质量为‎18 g,地球的表面积约为5×‎1014 m2‎,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答案 (1)放出 5×104 (2) C 增加 (3)7×103‎ ‎10.(08江苏物理)如图所示,用导线将验电器与洁净锌板连接,触摸锌板使验电器指示归零.用紫外线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发生明显偏转,接着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锌板,发现验电器指针张角减小,此现象说明锌板带 电(选填“正”或“负”);若改用红外线重复以上实验,结果发现验电器指针根本不会发生偏转,说明金属锌的极限频率_ __红外线的频率(选填“大于”或“小于”).‎ 答案: 正 大于 ‎11.(07广东物理)(1)放射性物质Pb和Co的核衰变方程分别为:Po→Pb+X1Co→Ni+X2方程中的X1代表的是 ,X2代表的是 . ‎(2)如图所示,铅盒内装有能释放、和射线的放射性物质,在靠近铅盒的顶部加上电场E或磁场B,在图(a)、 (b)中分别画出射线运动轨迹的示意图.(在所画轨迹上须标明是、和中的哪种射线) ‎(3)带电粒子的荷质比是一个重要的物理量.某中学物理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探究电场和磁场对电子运动轨迹的影响,以求得电子的荷质比,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①他们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A.首先在两极板M‎1M2‎之间不加任何电场、磁场,开启阴极射线管电源,发射的电子束从两极板中央通过,在荧屏的正中心处观察到一个亮点; B.在M‎1M2‎两极板间加合适的电场:加极性如图所示的电压,并逐步调节增大,使荧屏上的亮点逐渐向荧屏下方偏移,直到荧屏上恰好看不见亮点为止,记下此时外加电压为U.请问本步骤的目的是什么? C.保持步骤B中的电压U不变,对M‎1M2‎区域加一个大小、方向合适的磁场B,使荧屏正中心处重现亮点,试问外加磁场的方向如何? ‎②根据上述实验步骤 ,同学们正确地推算出电子的荷质比与外加电场,磁场及其他相关量的关系为.一位同学说,这表明电子的荷质比大小将由外加电压决定,外加电压越大则电子的荷质比越大,你认为他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解析 (1)由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知,X1代表的是He(或粒子),X2代表的是 e(或粒子)‎ ‎ (2)其轨迹如下图所示(曲率半径不作要求,每种射线可只画一条轨迹) ‎(3)①B步骤的目的是使电子刚好落在正极板的近荧屏端边缘,利用已知量表达q/m. C步骤中要使亮点出现在荧屏中心,应使电子受到的电场力与洛伦兹力相平衡,故由左手定则可判定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垂直电场方向向外).②他的说法不正确,电子的荷质比是由电子本身决定的,是电子的固有参数,与外加电压无关. 答案 (1)He(或粒子)e(或粒子) (2)(3)见解析 ‎12.(07上海物理)一定量的理想气体与两种实际气体Ⅰ、Ⅱ在标准大气压下做等压变化时的V-T关系如图所示,图中.用三份上述理想气体作为测温物质制成三个相同的温度计,然后将其中两个温度计中的理想气体分别换成上述实际气体Ⅰ、Ⅱ.在标准大气压下,当环境温度为T0时,三个温度计的示数各不相同,如图所示,温度计(ⅱ)中的测温物质应为实际气体 (图中活塞质量忽略不计);若此时温度计(ⅱ)和(ⅲ)的示数分别为‎21℃‎和‎24℃‎,则此时温度计(ⅰ)的示数为 ℃;可见用实际气体作为测温物质时,会产生误差.为减小在T1~T2范围内的测量误差,现针对T0进行修正,制成如图所示的复合气体温度计,图中无摩擦导热活塞将容器分成两部分,在温度为T1时分别装入适量气体Ⅰ和Ⅱ,则两种气体体积之比VⅠ∶VⅡ应为 . 解析 从V—T图象可看出,温度为T1时,气体的体积相同;温度为T0时,Ⅱ的体积最小,所以温度计(ⅱ)中的测温物质应为实际气体Ⅱ,在温度为T0时,Tⅱ=21℃,Tⅲ=24℃,由于 ,代入数据得T0=23℃.对T0校正,在温度T1时装入的气体体积比为2∶1. 答案 Ⅱ 23 2∶1‎ ‎13.(06全国2理综)一块玻璃砖有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其中一个表面是镀银的(光线不能通过此表面).现要测定此玻璃的折射率,给定的器材还有:白纸、铅笔、大头针4枚(P1、P2、P3、P4)、带有刻度的直角三角板、量角器.实验时,先将玻璃砖放到白纸上,使上述两个相互平行的表面与纸面垂直.在纸面上画出直线aa′和 bb′,aa′表示镀银的玻璃表面,bb′表示另一表面,如图6所示.然后,在白纸上竖直插上两枚大头针P1、P2(位置如图).用P1、P2的连线表示入射光线.‎  ⅰ.为了测量折射率,应如何正确使用大头针P3、P4? 试在题图中标出P3、P4的位置. ⅱ.然后,移去玻璃砖与大头针.试在题图中通过作图的方法标出光线从空气到玻璃中的入射角1与折射角θ2.简要写出作图步骤. ⅲ.写出用θ1、θ2表示的折射率公式为n= . 解析:‎ ⅰ:在bb′一侧观察P1、P2(经bb′折射、aa′反射,再经bb′折射)的像,在适当的位置插上P3,使得P3与P1、P2的像在一条直线上,即让P3挡住P1、P2的像;再插上P4,让它挡住P2(或P1)的像和P3,P3、P4的位置如图所示.ⅱ.①过P1、P2作直线与bb′交于O; ‎②过P3、P4作直线与bb′交于O′; ‎③利用刻度尺找到OO′的中点M; ‎④过O点作bb′的垂线CD,过M点作bb′的垂线与aa′相交于N,如图所示,连接ON; ‎⑤∠P1OD=θ1,∠CON=θ2 ⅲ.由折射率的定义可得n= 答案 见解析 ‎14.(06上海物理)利用光电管产生光电流的电路如图3所示,电源的正极应接在 端(填“a”或“b”);若电流表读数为8μA,则每秒从光电管阴极发射的光电子至少是 个(已知电子电量为1.6×10‎-19C).解析 光电管产生的电子,经电场加速打到阳极,故a端应接电源的正极.由电流强度的定义,电路中每秒通过的电量Q=It,所以,每秒从光电管阴极发射的光电子数至少是:n==5×1013个. 答案 a 5×1013 ‎15.(06上海物理)为了测试某种安全阀在外界环境为一个大气压时,所能承受的最大内部压强,某同学自行设计制作了一个简易测试装置,该装置是一个装有电加热器和温度传感器的可密闭容器.测试过程可分为如下操作步骤: a.记录密闭容器内空气的初始温度t1; b.当安全阀开始漏气时,记录容器内空气的温度t2; c.用电加热器加热容器内的空气; d.将待测安全阀安装在容器盖上; e.盖紧装有安全阀的容器盖,将一定量空气密闭在容器内. ‎(1)将每一步骤前的字母按正确的操作顺序填写: . ‎(2)若测得的温度分别为t1=‎27℃‎,t2=‎87℃‎,已知大气压强为1.0×105Pa,则测试结果是:这个安全阀能承受的最大内部压强是 . 解析 ‎ ‎ (1)将安全阀安装在容器盖上,然后密封空气,记录其初始温度t1,然后加热密封空气,待漏气时记录容器内空气温度t2,故正确操作顺序为deacb.‎ ‎(2)已知T1=300K,T2=360K,p0=1.0×105Pa,由于密封空气的体积不变,由查理定理可得:,p==Pa=1.2×105Pa. 答案 (1)deacb (2)1.2×105Pa ‎16.(06江苏物理)在用插针法测定玻璃砖折射率的实验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在纸上画出的界面aa′、bb′与玻璃砖位置的关系分别如图①、②和③所示,其中甲、丙两同学用的是矩形玻璃砖,乙同学用的是梯形玻璃砖.他们的其它操作均正确,且均以aa′、bb′为界面画光路图,则 甲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丙同学测得的折射率与真实值相比 . 解析 (2)用图①测定折射率时,玻璃中折射光线偏折大了,所以折射角增大,折射率减小;用图②测折射率时,只要操作正确,与玻璃砖形状无关;用图③测折射率时,无法确定折射光线偏折的大小,所以测得的折射率可大、可小、可不变. 答案 (2)偏小 不变 可能偏大、可能偏小、可能不变 ‎17.(05天津理综)现有毛玻璃屏A、双缝B、白光光源C、单缝D和透红光的滤光片E等光学元件,要把它们放在图所示的光具座上组装成双缝干涉装置,用来测量红光的波长. ‎(1)将白光光源C放在光具座最左端,依次放置其他光学元件,由左至右,表示各光学元件的字母排列顺序应为C、 、A. ‎(2)本实验的步骤有: ‎①取下遮光筒左侧的元件,调节光源高度,使光束能直接沿遮光筒轴线把屏照亮; ‎②按合理顺序在光具座上放置各光学元件,并使各元件的中心位于遮光筒的轴线上; ‎③用米尺测量双缝到屏的距离; ‎④用测量头(其读数方法同螺旋测微器)测量数条亮纹间的距离. 在操作步骤②时还应注意 和 . ‎(3)将测量头的分划板中心刻线与某亮纹中心对齐,将该亮纹定为第1条亮纹,此时手轮上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然后同方向转动测量头,使分划板中心刻线与第6条亮纹中心对齐,记下此时图乙中手轮上的示数 mm,求得相邻亮纹的间距Δx为 mm. ‎ (4)已知双缝间距d为2.0×10‎-4m,测得双缝到屏的距离l为‎0.700m,由计算式λ= ,求得所测红光波长 为 nm.‎ 答案 (1)E、D、B (2)单缝和双缝间距5~10cm 使单缝与双缝相互平行 (3)13.870 2.310 ‎ ‎(4)Δx 6.6×102 解析 (1)滤光片E是从白光中选出单色红光,单缝屏是获取线光源,双缝屏是获得相干光源,最后成像在毛玻璃屏上.所以排列顺序为:C、E、D、B、A. ‎(2)在操作步骤②时应注意的事项有:放置单缝、双缝时,必须使缝平行;单缝、双缝间距离大约为5~‎10cm;要保证光源、滤光片、单缝、双缝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轴线上. ‎(3)螺旋测微器的读数应该:先读整数刻度,然后看半刻度是否露出,最后看可动刻度,读数为‎13.870mm,甲图读数为‎2.320mm,所以相邻条纹间距Δx=mm=‎2.310mm. ‎(4)由条纹间距公式Δx=λ,得:λ=,代入数值得:λ=6.6×10‎-7m=6.6×102nm ‎18.(05广东物理B)(1)如图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光具座上放置的光学元件依次为①光源、② 、③ 、④ 、⑤遮光筒、⑥光屏.对于某种单色光,为增加相邻亮纹(暗纹)间的距离,可采取 或 的方法。‎  答案 (1)滤光片 单缝 增大双缝到光屏的距离 减小双缝间距离 解析: (1)做该实验时用单色光,应特别注意,②是滤光片,其他依次是单缝屏、双缝屏、遮光筒和毛玻璃屏。由条纹间距公式可知,要增大相邻条纹间距,应该增大双缝屏到光屏的距离或者减小两缝间距离。‎ ‎19.(05广东物理B)热力学第二定律常见的表述有两种:第一种表述:不可能使热量由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第二种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收热量并把它全部用来做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图甲是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第一种表述画出的示意图:外界对致冷机做功,使热量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请你根据第二种表述完成示意图乙.根据你的理解,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 如下图所示 实质: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宏观过程都具有方向性 ‎20.(2009年北京卷)‎ 在《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实验中,将双缝干涉实验仪按要求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1),并选用缝间距d=‎0.2mm的双缝屏。从仪器注明的规格可知,像屏与双缝屏间的距离L=‎700mm。然后,接通电源使光源正常工作。‎ ‎ ①已知测量头主尺的最小刻度是毫米,副尺上有50分度。某同学调整手轮后,从测量头的目镜看去,第1次映入眼帘的干涉条纹如图2(a)所示,图2(a)中的数字是该同学给各暗纹的编号,此时图2(b)中游标尺上的读数x1=‎1.16mm;接着再转动手轮,映入眼帘的干涉条纹如图3(a)所示,此时图3(b)中游标尺上的读数x2= ;‎ ‎ ②利用上述测量结果,经计算可得两个相邻明纹(或暗纹)间的距离= mm;这种色光的波长= nm。‎ 解析:由游标卡尺的读数规则可知x2=‎15.0mm+1×‎0.02mm=‎15.02mm;图2(a)中暗纹与图3(a)中暗纹间的间隔为6个,故 ‎△x=(x2- x1)/6=(15.02-1.16)/6=‎2.31mm;由△x=Lλ/d可知λ=d△x/L=‎0.20mm×‎2.31mm/‎700mm=6.6×102nm。‎ ‎2.(09·上海物理·19)(4分)光强传感器对接收到的光信号会产生衰减,且对于不同波长的光衰减程度不同,可以用j表示衰减程度,其定义为输出强度与输入强度之比,j=I出/I入,右图表示j与波长l之间的关系。当用此传感器分别接收A、B两束光时,传感器的输出强度正好相同,已知A光的波长lA=625nm,B光由lB1=605nm和lB2‎ ‎=665nm两种单色光组成,且这两种单色光的强度之比IB1:IB2=2:3,由图可知jA=__________;A光强度与B光强度之比IA:IB=__________。‎ 答案:0.35,27.5/35,‎ 解析:如图所示,A光的波长为625nm,在图上对应的强度jA=0.35;同理在图中找出B1的强度为=0.60,B2的强度为=0.07,由A、B两束光经传感器的输出强度正好相同得: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