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2015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一、2015年历史高考试题分析(新课标2)‎ ‎(一)试题特点 1. 各版块知识考查由不均衡到渐趋均衡 2. 不照顾模块平衡,经济和思想文化模块比重较大。‎ 3. 重视基础知识的应用 ‎24.古代儒学者批评现实政治,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A.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考点定位: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 儒学 ‎26.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 A.坊市制度瓦解 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 D.海外贸易拓展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经济重心的南移 ‎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维新变法 D.颠覆孔孟学说 考点定位: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康有为的思想 ‎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许多中小城镇也掀起了学习俄语的热潮。这是我国当时( )‎ A.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 D.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考点定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50年代的探索与实践 ‎40.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5分)‎ ‎(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6分)‎ 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6分) ‎ 4. 突出阶段特征的考查 ‎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1. 关注社会热点的考查 ‎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 ‎30.1938年日本侵略者在北平设立“中国联合准备银行”,发行“联银券”,流通于平、津、鲁、豫等地;同时还发行了大量不具备货币性质的“军用票”,流通于市场。日本侵略者上述行径的目的是( )‎ A.扰乱国统区金融秩序 B.转嫁战争负担 C.封锁抗日根据地经济 D.强化物资管制 ‎45.(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 ,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 ”,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两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分)‎ ‎【答案】(1)官员薪俸偏低;地方办公经费不足;各种税外之税繁多,官员贪腐现象普遍;百姓税负沉重,社会矛盾尖锐;政府力图整顿整治。(8分)‎ ‎(2)提高了官员的合法收入,有助于抵制贪腐;暂时减轻民众负担,缓解社会矛盾;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7分)‎ 2. 凸显能力与素养立意 ‎40.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 ‎”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 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 ——据《孟子》‎ ‎(1)结合材料及所 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10分)‎ ‎【答案】(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5分)‎ ‎34.1930年苏联粮食 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贡献 ‎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29.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 )‎ A.揭露历史真相 B.引介西方理论 C.倡导维新变法 D.颠覆孔孟学说 ‎41题依然保持其开放性,考查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2015年41题(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2 1950—2008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表2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高考的品质 高考总是与所学不一样 变换角度考----要求考生视角拓展 变换情境考----变形所学知识考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从要求考生解析教材到要求考生从材料出发作出结论 ‎----提取信息,迁移、 归纳、综合、比较所学 ‎ 高考品质就是通过变换命题情景,切换命题视角。高考试题之所以能推陈出新其关键也就在于此,避免了被猜题、押题的尴尬,同时也确保高考的公平性。‎ ‎(二)备考启示 ‎1.全面复习,但不能均衡用力。‎ ‎2.教学围绕主干,重知识落实。‎ ‎3. 能力培养为核心,重基本技能。‎ ‎4.关注社会现实、学术前沿。‎ ‎(三)研究学生,把准学生脉搏 ‎1、知识结构: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 ‎2、审题不清,答非所问 ‎3、基础不牢,阶段不明 ‎4、表述不规范,口语化严重 语言表达缺陷使主观题丢分严重。需要加强历史答题术语的规范、忌口语化,多加积累,勿现硬伤。 5、书写不规范,卷面信息不清 要求书写过程的段落化、层次化、时序化、序号化、要点化,关键使阅卷老师明白你头脑里想什么、心里想说什么,最后落脚点是看得清考卷子上写了什么。 注意:审题最关键、破题重布局、点题关键词。 ‎ 二、一轮复习备考方略——夯基提能 ‎(一)复习计划 一轮(2015年7月上旬-2016年2月中旬) 通史复习,夯基提能。 二轮(2016年2月中旬-4月下旬) 小专题突破,融会贯通。 三轮(2016年4月下旬到5月下旬) 回归考点,由学变考。‎ ‎(二)指导思想与目标 1. 一轮指导思想: 以课标、大纲为依据,以考题为方向,以夯实基础为主旨,紧密结合学情,关注重点、难点、疑点、盲点,以知识为载体,准确把握基本史实、深刻理解基本概念、准确摸清基本规律、灵活运用基本技能,熟练掌握基本方法。‎ ‎2.一轮要达成的目标: 基础知识方面: ‎ ‎(1)明确基本概念: 所有学生能准确理解概念内涵和外延部分,并能准确的表达并能区分易混概念。这是一轮必须扎实的东西。 (2)建立知识体系: 90%的学生能建构起知识与知识间的联系,能用有形的知识框架图建构出来。 (3)内化基本史观: 所有学生能能准确说出新史观的具体内涵并能用新史观解读不同的历史事件 能力技巧方面:‎ ‎(1)所有学生能准确从材料中提取出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归纳概括,务必做到全面提取信息。‎ ‎(2)绝大部分学生能准确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历史问题,并能用历史术语表达出来。‎ ‎(3)熟练运用解题技巧、避免低级失误,做题效果得到提升。‎ 习惯培养方面:‎ ‎(1)所有学生能做到做题有痕迹,表达段落化、序号化。‎ ‎(2)90%的学生能使用历史语言表达。‎ ‎(3)大多数学生养成及时改错并对错题分析的习惯 ‎ ‎(三)、立足课堂,夯基提能 1、多元资源,综合利用 (1)多版本教材的关注 (2013全国1卷31题)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有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 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 B.通过霍利—斯幕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 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护农产品价格 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 ‎ ‎(2)必修选修无缝对接 选修一梭伦改革---必修一专题六第1、2节(古代希腊、雅典)‎ 商鞅变法---必修一专题一第2节(秦统一的背景),必修二专题一第4 节(重农抑商),必修三专题一第1节(法家思想)‎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必修一专题八第3节(俄国十月革命的背景) 戊戌变法--必修三专题三第1节(维新变法)‎ ‎(3)社会热点的关注 热点的分类:长效热点和短热点 长效热点:一般是反应时代主题:例如民主与法制,全球化,多极化等。‎ 短热点:具有时效性强的特征。一般是一年内社会焦点及历史大事件的周年纪念。‎ 热点问题 思想解放 民主、法治、法制 环境问题 科教兴国 城市化 改革开放 民生问题 海权 丝绸之路 监察制度 反腐倡廉 文化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 中日中美等大国关系 全球化、区域化等 ‎ ‎2、抓住主干,重点突破 所谓历史学科的主干知识,是指在人类历史发展进 程中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的内容,它 能够起到统领全局的作用。就文综高考考查的历史 学科的主干知识而言,是指能形成一个系统并能说 明一个问题的知识体系。具体包括:‎ 重要的历史概念、重要的历史史实 重要的历史结论、主要的阶段特征 重要的历史发展线索 ‎(1)挖掘教材,弄清概念   历史概念,既具有一般概念的共性,又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它是人们对历史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全面认识的概括性反映。历史概念的语言表达形式是特定的历史名词或词组。由于历史事物总是具有特定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专指的其他内容,所以,一般来说,历史概念应包括下面三个方面的内容: 该历史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时、地、人,事;   该历史事物的本质属性(性质);  该历史事物的特征(意义、影响)。‎ ‎(2)分清阶段,把握特征 阶段特征:通常是指一个历史阶段明显不同于其他历史阶段的特殊之处,是对具有阶段性的长时段的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一般从某个领域的表现去概括。‎ ‎(3)知识建树,理清线索 ‎ 平时注意知识的点—线--面--网的过程,加强知识自身的体系化、联系化。‎ ‎ “点”即历史中的知识点:例如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汉朝中朝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元朝行省制、明太祖废丞相、清朝军机处等。‎ ‎ “线”即用内在的联系将孤立的历史事件构成知识线索:讲完清朝统治政策,就可将前面的零散知识穿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过程:创立(秦朝)——发展演变(汉至元)——强化(明清)‎ ‎ “面”即某一时期或阶段历史的全部内容构成的知识整体。 ‎ ‎ “网”即把零散知识串联起来,“织”成立体的网,实现学科内的“超级链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产生原因、发展历程、基本特点、两大矛盾及趋势、作用影响等全方位进行构建;同时还可与古希腊的制度对比,找共性与特性,升华到经济、地理环境、思想文化、人文精神等因素。同时给学生以思维的拓展,认识文明的多样性。‎ ‎(4)古今贯通,中外关联 a.注意同一时段东西文明发展的不同走向及关联 b.注意在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出现的同类历史现象 c.注意同一历史事件或事物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 选择题的答题技巧与方法 ‎1. 三审题干 ——明确题目要求 一审:限制词——明确考查的范围(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等)、人物限制等)‎ ‎ 二审:中心词——明确考查的内容与主旨 ‎ 三审:求答词——明确考查的意图 ‎【三审题干 例2】 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图6‎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来求慰藉的心态 ‎ 2. 三辨备选项——确定最后答案 ‎ 一辨:是否符合历史史实;观点是否正确 二辨:是否符合题干内容;(与材料无关或与材料主旨相左的排除)‎ 三辨:是否与题干要求有必然的逻辑联系。(比较选择与材料联系紧密与材料主旨最相符的答案)‎ ‎【三辨选项 例1】 (2014年全国卷)‎ 罗马共和国早期,当罗马遭受外族进攻时,平民曾多次将自己组织的队伍撤离罗马,拒绝作战。迫使贵族在政治上做出让步,《十二铜表法》的制定就是这种斗争的成果之一。可见当时 A.贵族逐步丧失制定法律的主导地位 ‎ B.平民采取有效方式争取自身权益 C.贵族让步在法制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 D.平面与贵族的政治诉求日趋一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