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5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52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本章知识框架】‎ ‎【考试说明要求】‎ 考试要点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基础知识梳理】‎ 一.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与 生态平衡 生态 系统 的 组成 概念 同一物种在一定空间内集合在一起形成______;在一个区域内所有不同的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构成__________;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的统一______就是生态系统 组成 生物成分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非生物成分 空气、水分、养分和气候因素等 生态 平衡 概念 在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它的__________,包括生物的种类、各种群的数量和比例以及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都处于________的状态,这种________性的动态平衡,叫作生态平衡 特征 生物的组成和数量的比例相对稳定 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平衡;‎ 食物链结构复杂、相互交叉而形成的______网;‎ 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有完好的______关系 受损生 态系统 健康的生态系统当受到自然和人为干扰后,原有生态系统的_________则会被打破,使系统的结构、功能发生障碍,形成_______性破坏或______循环 二.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主要的 生态环境问题 含义 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的____________现象 表现 森林资源匮乏 草场退化 分布 原因 采伐速度过快、毁林毁草、采矿等到 对草场粗放式经营、过度放牧、重用轻养 水土流失 表现 水蚀 风蚀 成因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不合理的______利用方式 毁林毁草、滥垦乱伐 开矿修路 危害 破坏土地资源 引发____灾害 造成重大损失 土地荒漠化 成因: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危害 生物多样性 减少 表现 成因:主要是人类各种活动造成的 三.生态环境保护 生态环境保护 发展生 含义 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态农业 措施 加强______引导 加强农村住区建设 加强项目____建设 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 保护生物多样性 就地保护 含义 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_____________‎ 迁地保护 含义 方式:主要通过建立______园、植物园等以保证生物物种的延续和扩大 ‎【疑难突破】‎ 一.图解法说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图解能量流动 ‎(2)图解物质循环 注:绿色植物指生产者,动物指消费者。‎ ‎【特别提示】能量在沿着食物链的营养级流动时,是逐级递减的,且是单向流动的,所以,愈向食物链的顶端,能量愈少,生物体的数量就愈少,形成一种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而物质通过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是循环的,从而维持着生物圈营养物质的收支平衡。‎ 二.知识联系法解读森林的生态效益 森林具有强大的生态效益,能为人类提供各种生态服务,森林尤其是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无疑会影响和破坏森林的生态功能,带来生态灾难。‎ 三.草地退化原因分析 ‎(1)草地退化原因和表现分析 由于人口压力,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量增加,盲目扩大放养牲畜的数量,致使许多草场严重超载,引起草场的退化,甚至导致土地荒漠化。其联系如下:‎ ‎(2)草地的保护 半干旱地区草场退化是一种普遍现象,也是荒漠化过程的开始阶段,它本质上是一个社会经济问题,只有大力控制人口增长和改善经济结构、加速经济发展才能有效解决。我国在牧场保护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种:‎ 四.生态危机的形成原因——思维拓展 自然 原因 在全球范围内,有些生态系统相对脆弱,抗外界干扰能力低,当受到外界力量作用后恢复比较困难,自身稳定性差,易受破坏而形成生态环境问题。‎ 人为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在创造现代文明的同时,也使自然生态系统遭受严重破坏,从而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和自然资源枯竭。‎ 原因 五.图示关联法归纳生态问题的产生:‎ ‎【典型例题精讲】‎ 例1.读“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示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________,最高级消费者是________。‎ ‎(2)图示中初级消费者是________,是________营养级。‎ ‎(3)该食物网中共________条食物链。‎ ‎【解析】(1)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最高级消费者是指营养级别最高的动物。(2)初级消费者是直接食用绿色植物的动物,是第二营养级。(3)在确定食物链数量时必须注意能量流动经过每个营养级。‎ ‎【答案】(1)草和树 狮(2)鼠、松鼠、兔和鹿 第二 (3)6‎ 例2.通过对我国野骆驼遗骸和文献记载的研究,得到其分布变迁图。读图,完成(1)~(3)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野骆驼 (  )‎ ‎①曾生活在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 ②分布范围由亚热带季风区扩展至西北干旱区 ‎③文献记载区主要在温带草原区和温带荒漠区 ④目前主要分布在陕西和内蒙古交界地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与遗骸分布区、文献记载区相比较,目前的野骆驼分布区 (  )‎ A.气候更干旱 B.地形更崎岖 C.河网较密集 D.热量更充足 ‎(3)影响野骆驼分布区变化的因素包括 (  )‎ ‎①草原开垦 ②过度放牧 ③大量捕杀 ④种群退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解析】第(1)题,依据图示,野骆驼的分布范围逐渐缩小,目前主要分布在新疆及其与内蒙古、甘肃、青海交界处。第(2)题,目前野骆驼分布区主要在西北干旱区,气候极端干旱。第(3)题,人为因素是导致野骆驼分布区缩小的主要因素。【答案】 (1)A (2)A (3)A 例3.读图和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地处黑河中游的张掖地区近50年间,人口由55万增至126万,耕地由10万公顷增加到26万公顷,中游沿岸建成的平原水库27座,截流了几乎全部的上游来水。‎ 材料三 额济纳旗草原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草木枯萎,到处是戈壁沙漠,一片荒凉,已难见草原风光。‎ ‎(1)额济纳旗草原的气候类型属__________。‎ ‎(2)弱水水源的补给源于 (  )‎ A.大西洋上带来的少量水汽形成的雨水 B.祁连山北坡极地大陆气团带来的地形雨 C.黑河地区的冰雪融水和地下水 D.祁连山顶的冰川融水 ‎(3)弱水为一条季节性河流,其流量最小时期在 (  )‎ A.春 B.夏 C.秋 D.冬 ‎(4)额济纳旗草原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地也是华北地区沙尘暴源地之一,沙尘暴大多发生于春、夏、秋、冬的__________季(节)。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图中所示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十分稀少,河流以祁连山的冰川和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河流流量受气温高低的影响,所以流量最小的季节在冬季。草场的退化有多种原因,水资源利用不当是造成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答案】(1)温带大陆性气候 (2)D (3)D (4)中游张掖地区人口激增;农业、工业的发展使得耗水量大增;用水过度、不合理、不节约,中游的过度用水使处于下游的额济纳旗草原缺水退化 (5)春 华北地区春季降水很少,而气温渐暖,蒸发渐大,缺乏植被的干旱沙地也已无雪覆盖;春季冷锋活动很频繁,多以西北风形式吹扬沙尘影响到华北地区 ‎【课堂训练】‎ ‎1.下图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2)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2.下图为“我国森林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12分)‎ ‎(1)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 ‎(2)A处森林资源遭到破坏,给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地理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 ‎(3)我国现有天然林正逐步减少。请你谈一谈保护森林的主要措施。‎ ‎3.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读“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的面积图”,回答问题。(12分)‎ ‎(1)新疆面积较大,但水土流失面积却较小,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东南沿海省区水土流失面积相对不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西面积较小,但水土流失面积却达________万公顷,主要原因是什么?水土流失对该地区河流造成的影响主要是什么?‎ ‎(3)简述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基础知识梳理】‎ 一.种群 生物群落 整体 结构和功能 相对稳定 持续 食物 营养 动态平衡 波动 恶性 二.结构和功能 生存和发展 土地 洪涝 三.政策 法制 自然保护区 ‎【课堂训练】‎ ‎1.【答案】(1)甲地区以防治污染、保护湿地为主;位于下游三角洲,人口、城镇与工业密集。乙地区以保护森林、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为主;位于上游山区,地形起伏大。(8分)‎ ‎(2)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污水处理与利用;依法保护水资源,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提高节水意识,全面推广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在上游修建水库,开渠引水;在三角洲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防止海水的倒灌。(至少3点,6分)‎ ‎【解析】从图中山地、河流的形态和经纬度位置可以判断出该流域为珠江流域。(1)甲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该地人口和城市密集,工业发达,环境保护应以防止污染和保护湿地为主;乙地区为珠江上游山区,降水丰沛,地形起伏大,环境保护应以保护森林、保持水土为主。(2)珠江三角洲属于水质型缺水,合理利用的措施应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分析。‎ ‎2.【答案】(1)东北 西南 东南(3分)(2)含沙量增大,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湖、河、水库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频发(4分)‎ ‎(3)加强执法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采伐与更新相结合;防治森林火灾和虫灾;加强宣传教育。(5分)‎ ‎【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我国森林的主要分布区。第(2)题,A处于长江上游,该处过度破坏森林,使水土流失加剧,洪涝灾害频发。第(3)题,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进行保护。‎ ‎3.【答案】(1)气候干旱,降水少 植被覆盖良好(4分)(2)500~1 000(1分)①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具有直立性,土质疏松;②夏季降水集中且降水强度大;③植被破坏严重。河道淤塞,河床抬高,在下游地区形成“地上河”。(3分)(3)①加强宣传,提高公民保护环境的意识;②制定法律法规,严禁破坏森林、草原植被;③植树种草,恢复植被;④采取修筑梯田、打坝淤地等工程措施;⑤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至少4点,4分)‎ ‎【解析】本题以我国各省级行政区水土流失的面积图为载体,考查不同地区水土流失的差异、原因及水土保持工作采取的措施等。第(1)题,新疆地区面积较大,但由于气候干旱少雨,水土流失面积较小;东南沿海省区由于森林覆盖率高,水土流失面积小。第(2)题,山西地处黄土高原,土质疏松,夏季又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面积大;对河流的影响体现在泥沙含量大,河床抬高等。第(3)题,水土保持工作主要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技术措施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