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实用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与详细考点分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非常实用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与详细考点分析

广东中考语文知识点总结、试卷分析与备考建议 ‎ ‎ 第一部分 知识点总结与解析 一、 中考知识点总结与答题技巧分析 中山市中考语文试卷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积累与运用,满分是25-33分,第二部分是阅读理解,满分是40-48分其中包括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中包括课内语段阅读和课外文言文阅读),分值20分(课内大约8-10分,课外10分),现代文阅读(包括记叙文阅读,分值约15分;说明文阅读,分值10-12分,议论文阅读,分值10-12分,说明文和议论文考查其中的一个;名著阅读约8分),第三部分是写作,满分50分,样式一般包括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以及根据材料进行改写、扩写、续写等。‎ ‎(一)基础板块 ‎1.关于诗文默写的考查。 ‎ ‎(1)考查方式:针对教材中的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中要求背诵的部分进行默写,形式一般为给上句填下句或给下句填上句,或者是给出相应的提示性文字,按要求写出诗中的原句。‎ ‎(2)解题方法:一是理解诗歌内容;二是熟读成诵;三是默写准确无误;四是书写规范美观。‎ ‎2.关于词语的考查。‎ 考点(1):辨析同义词(包括关联词语)。‎ 常见的考查方式是给你一段材料,然后将其中的一些词语空缺,在材料后面给出四个选项,选择填入空缺处最合适的词语。解题方法一是要掌握所给词语的意思,二要结合语言环境,即具体的语句内容,一般情况下容易做出来。另外要区别常见的一些关联词语的搭配方式,掌握常见的关联词语,常见的关联词语如下:‎ 并列:既……又 不是……而是 是不是 递进:不但(不仅)……而且(并且) 甚至(尤其、更)‎ 选择:与其……不如 宁可……也不 或者……或者 不是……就是 是……还是 要么……要么 转折:虽然……但是 却 然而 尽管……也(但是)‎ 因果:既然……就 因为……所以 之所以……是因为 因此 假设:如果……就 即使……也 假如(倘若)……那么 条件:只有……才 无论……都 只要……就 不管……都 除非……才 考点(2):辨析成语。‎ 考查方式一般有三种:一是以考点①的形式出现;二是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样式一般为“下面四个选项中成语使用正确(不正确)的一项是”‎ ‎,解题方法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所出现的成语的意思,如果不知道所给成语的意思,那只能靠猜测,答对的几率肯定是很低的,甚至闹出笑话。当然也可以运用排出法去做题,即我能够知道其中三个成语的意思,剩下的一个即使不清楚,也应该能做出来。所以在平时一定要注意积累常见的成语,为解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注重平时积累。‎ ‎3.关于汉字的考查。‎ 考点(1):辨析多音字;‎ 考点(2):给指定的汉字注音;‎ 考点(3):根据拼音正确、规范、工整的写出相应的汉字;‎ 考点(4):改正所给材料中的错别字;‎ 考点(5):辨析所给汉字的意思,并选出与该汉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考点(6):学会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两种查字典的方法。‎ 关键词:注重平时积累。‎ ‎4.关于句子的考查。‎ 考点(1):修改病句。‎ 考查的方式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给出两个独立的句子(单句)让你修改,二是给出一段材料,这段材料中的某些句子可能有语病,让你找出来并修改,一般而言,第二种修改方式较难。修改的要求一般有两种,一是在原句上直接用修改符号来修改,二是要求你将修改后的句子在下面的空白处写出来。‎ 解题策略:‎ ‎(1)熟练而准确的使用修改符号,常见的修改符号有删除、替换、增补、调序(分为直接调序和间接调序两种);另外,其次修改符号的使用一定要规范,不能随意乱画。‎ ‎(2)掌握常见的病句类型:‎ A. 词类误用:我一直思想着这件事。‎ B. 成分残缺:从他的发言里,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缺主语)‎ ‎ 中国人民正在努力为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缺谓语中心语)‎ ‎ 我们应当尽快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缺宾语中心语)‎ C. 搭配不当:‎ ‎ 这篇文章的内容和见解都很丰富。(主谓搭配不当)‎ ‎ 我们的教师常常接待许多学生家长的来访和来信。(动宾搭配不当)‎ ‎ 我们以辽阔清远的天空为背景画了这幅画。(定中不搭配)‎ ‎ 我的家乡像跨上了骏马,日新月异地奔驰在社会主义的大道上。(状中不搭配)‎ D. 语序混乱:‎ ‎ 区里已经解决了二十五位本区学校的教师住房问题。‎ 多项定语的一般语序为:表领属、指示、数量、形容。‎ 刘胡兰、雷锋这些英雄的名字早已深深地在他脑海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多项状语的一般语序为:时间、处所、语气、范围或否定、程度、情态。‎ E. 指代不明:‎ ‎ 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用在这方面。‎ F. 句式杂糅:‎ ‎ 学习任务再重,越要坚持体育锻炼。‎ ‎ 作为一个翻译工作者,一方面要学好外语,一方面要学好本民族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 G. 表达前后不一致:‎ ‎ 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 团结一致是能否搞好工作的关键。‎ H.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 ‎ 只要植树还是种草,土壤中必须有充足的水分。‎ ‎ 凉风,如果是一点点,也给人们带来希望。‎ ③培养自己的语感,平时说话和写作时尽可能少说错话。;‎ ④多做练习。‎ 考点(2):句子仿写。‎ 1. 什么是仿写?‎ 仿写就是分析、提炼范句的句式特点,然后仿照范句,选择某一事物,创设情景,另写句子,表达某种思想感情或托物寓意或阐发哲理。‎ ‎2.仿写的要求是:‎ ‎(1)内容要协调一致,前后呼应(一是仿句和被仿句或称例句的内容要有内在的联系,要能够互相搭配,互相衔接;二是如果被仿句前边的句子与后面的句子在语意上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对应的关系,那么仿句也要在语意上体现这种相互联系、相互呼应的关系。)‎ ‎(2)句式要统一(句式,即句子的结构形式。句式要统一,是指仿句与被仿句的结构要一致。这就要求考生仿写前仔细观察。观察从整体到局部, 试题往往给出了句式,或要求与某一画线语句句式相同。这样,句式的一致就成了所造语句是否符合要求的关键。有时要仿写的是一个短语,那就要首先考虑到短语结构一致,如例句是主谓结构,仿写语句也应如此。)‎ ‎(3)修辞要相同。修辞要相同。是指仿句和被仿句所用的修辞方法要完全相同。仿写前要仔细审视,看被仿句用了哪种或那几种修辞方法。‎ ‎(4)字数要相等或大致相等。‎ ‎3.解题策略:‎ ‎(1)明确仿写的概念;‎ ‎(2)熟练掌握仿写的要求;‎ ‎(3)掌握常见的八种修辞方法的特点和作用:比喻:本体、喻体必须是两个本质不同的事物,它们之间有相似点。‎ 可使语言形象、生动,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拟人:把事物人格化。‎ 增强语言亲切感、形象性,使读者感到栩栩如生,往往有十分鲜明的感情色彩。‎ 夸张:为突出、强调某一事物,对其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增强语言的形象性,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还可以增强读者对作者主观感情、态度的理解。‎ 排比:把内容密切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基本一致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排列起来。‎ 便于把复杂的内容表达得集中、透彻,使语言气势贯通,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对偶:把内容密切关联、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组织在一起。形式整齐,内容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反复: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可以强调突出某一事物,表达绵绵不断的情思或加强语气,突出感情。‎ 设问:先提出问题,然后紧接着把自己的看法说出来。引起读者注意,发人深思;使行文有波澜,达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4)重点掌握比喻、排比、拟人和对偶的仿写。‎ 考点(3):句子衔接。‎ 语句衔接题,指的是将某一语段(或复句)中的某一句话抽出来,随之设计几种和它相近的答案,让学生选出原句。实际上语句表达要连贯,它要求一个语段(或复句)的各个句子之间,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能接得上,脉络清晰,文气顺畅,准确而又完整。这种习题难度较大,但也有规律可循,我们在做练习的时候具体讲解。‎ ‎5.关于综合探究的考查。‎ 既然是综合探究,说明这道题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习题,它可以综合各个考点的内容,还可以增加例如口语交际、漫画图表等习题,并同时关注社会热点,比如重大社会事件、节约资源(能源)——水,电,煤,石油,天然气、全球气候变暖、保护臭氧层,沈阳名胜古迹。特色小吃等等,一般情况下不会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而是以此为载体,让学生探究所给材料的内容或结果,根据所给材料写宣传标语等,这种习题一般分值都在6分以上,所以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另外,还有一类习题也属于综合探究的范畴,就是关于新闻的相关习题,常见的习题是提炼、压缩新闻的主要内容,概括一句话新闻(或拟写标题),核心抓住“什么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的格式去做,其中括号内的内容可省。这一类习题,往往会有字数限制,答题时一定要先在练习纸上写答案,确认后抄上去,切不可上去就写,等你发现问题时,为时已晚。另外,要善于根据他所限制的字数推测答案字数的多少,比如答案不超过10个字,那么标准答案可能是在7――8个字左右,这样在做完题后,自己心中大概就会有一个判断,不至于无从知道答案是否准确。‎ ‎(二)阅读板块 一、文言文阅读。‎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常见考点:‎ ‎1.文学常识,包括作者(名,字,号,谥号,朝代,评价——文学家还是政治家等,代表作以及关于代表作的相关知识)和选文的出处等。‎ ‎2.考查课文中重点词语(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3.考查课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4.考查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 ‎5.考查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的评价。‎ ‎6.能够根据课文的内容谈启示、收获等。‎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一般为附加题,分值10分)。‎ 常见考点:‎ ‎1.给文中的某个句子断句(划分节奏)。‎ ‎2.考查文中重点词语(实词和虚词)的意思。‎ ‎3.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4.考查课文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 ‎5.考查学生对文中的人物形象的评价。‎ ‎6.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是要注意简洁,切忌是原文翻译,语言啰嗦。‎ ‎7.能够根据选文的内容谈启示、收获等。‎ 二、记叙文(小说)阅读。‎ 根据沈阳市近几年对于记叙文的考查,常考查的题型有以下几种:‎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做题方法与基础题部分概括一句话新闻的方法一样,一般分值为3分。方法为:什么人+(在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其中,括号内的内容可以省略。‎ ‎2.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做题方法是反复阅读原材料,弄懂上下文之间的联系,用第一人称来写这是非常重要的。‎ ‎3.辨析常见的描写方法,并会分析其作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常见的描写方法要明确,而且字不能写错。‎ 具体分析:人物描写分析( ……描写 四个字要写全)‎ ‎(1)肖像(外貌)描写:(人物的容貌、衣着、一贯的神情、姿态):交代人物身份、地位、处境、经历、心理思想状态、性格等。‎ ‎(2)语言(对话)描写、动作(行动)描写、神态描写:(人物在特定的情境中说的话,行为动作,和表情):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 的心理(心情),反映出人物的…… 性格特征, …… 精神品质。‎ ‎(3)心理描写:(人物在特定情境中的心理活动或心理状态):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 的心理(心情),反映出人物的…… 性格特征, …… 精神品质。‎ ‎(4)细节描写:结合上述五种描写分析。‎ ‎4.辨析记叙顺序并分析其作用。‎ 常见的记叙顺序有倒叙、插叙、顺叙,注意三个词语的写法不能写错,好处分别是:倒叙——设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文章生动性。插叙——补充文章中心内容,使情节更完整;交代…… 原因; 与中心形成对比、或衬托,突出主要人物形象,突出主题;刻画人物形象;为下文情节作铺垫;再答为下文什么内容做铺垫;顺叙——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5.分析标题的作用(含义)。‎ 标题的作用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A、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B、是否新颖,设置悬念,吸引读者;C、是否暗含文章的主旨;D、是否代表作者的某种主张;E、其他方面。有的标题的含义还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是表面意思是什么,另一方面是深层次意思是什么。F、内容上: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 ‎6.理解句子含义类习题。‎ 这种习题一般有三种类型,一是让你分析下面句子写得好,让你做评价。答题方法可以从修辞方法的使用、写作手法的使用来考虑,再结合句子意思答出在文中的作用即可;二是问你文中划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等,这类习题可以从修辞方法、表达方式、描写方法等角度入手答题,在结合句子意思答出在文中的作用即可,三是将文中一些哲理性较强的句子拿出来,让你分析它的含义,做题方法就是将深奥的道理浅显化即可。再有一种就是让你辨析两个句子中哪一个更好,并谈理由。答这种习题首先是表态,即哪一句好,通常就会得到一分,然后再从两个句子之间差异来辨析句子中某个词语之间答差异,再结合句子意思来答作用,最后扣题即可。最后一种是让你从文章中摘录出富有表现力的句子,并让你谈好处(作用),答题时首先从文章中选取句子,最好是含有修辞方法的句子,回答作用时先答出运用两了什么修辞方法(形式上),再答修辞方法本身的作用,最后结合句子内容答出含义即可。‎ ‎7.推敲词语在文中的作用(或含义)。‎ 这一类习题先要答出这个词语本身的含义(或者从词语感情色彩,比如贬义词褒用等,以及词语的特点,比如是否是叠词等。),然后再结合句子意思来答题,一定要突出该词语体现了人物什么心理。‎ ‎8.开头句、段的作用、中间句段的作用、结尾段的作用。‎ ‎(一)开头句、段的作用:内容上:交代……内容,表达……含义;结构、写法上: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出下文,为下文…… 作铺垫;为下文…… 埋伏笔;与下文…… 形成对比,突出…… ;运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奠定感情基调;效果上:有修辞看修辞效果;‎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二)中间句、段的作用:内容上:交代…… 内容,表达…… 含义;结构上: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下文…… 作铺垫;为下文…… 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与前文句子呼应;‎ 效果上:有修辞看修辞效果;‎ ‎(三)结尾段: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考虑,结构上:总结全文,与标题或开头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内容上,点明(深化)文章的中心,一般情况下,需要将中心答出来,如果有特殊句式(反问——加强语气;设问——引起读者思考)和修辞方法,也要将其答出来,这样不丢分。‎ ‎9.考查文章的线索。‎ ‎(一)一般而言,记叙类的文章的线索可以是物,可以是事,也可以是作者的感情变化,也有的文章有两条线索,一明一暗,注意区别,暗线一般是作者的感情变化,这种习题在考试中会以填空的形式出现,做题方法可以根据提示将文章的段落层次搞清楚,然后进行概括,只要认真阅读材料,弄清楚段落之间的关系,做出正确答案不是问题,另外,也有的习题明确告诉你提炼文章中的词语来概括,难度较低,所以一定要审好题,这样才能答好题。‎ ‎(二)分类:‎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人物的成长经历,人物的特征;‎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或人物的主要行为;‎ ‎5、时间线索:连续性的有变化的时间,多见于探险、灾难、游记类题材;‎ ‎6、地点线索:多见于探险、游记。有时时间和空间结合在一起出现;‎ ‎7、文章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三)找线索的方法:‎ 看文章标题;看文章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看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看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看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10.考查文章的写作手法(表现手法)。‎ ‎(1)对比:突出强调……‎ ‎(2)衬托:突出主要人、事、物的特征;(正衬、反衬)‎ ‎(3)侧面描写:间接表现主要人物的特点;‎ ‎(4)铺垫: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得基础性描写。主要是进行渲染或衬托。‎ ‎(5)伏笔: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 ‎(6)照应:为了使文章内容衔接紧凑,结构严谨,一篇文章中,前面写到的,中间或结尾要有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要有所铺垫,或埋伏笔。(文题照应、首尾照应、悬念铺垫伏笔与情节发展照应、相同相近内容反复照应)‎ ‎(7)悬念:读者对文中所叙述的人物或事件的未来表示关注的态度。吸引读者,唤起强烈的阅读兴趣。‎ ‎(8)欲扬先抑:先否定贬低,再肯定赞扬,突出强调事、人特征;‎ ‎11.评价文章的写作特色(可以考查做批注等读书方法)。‎ 这一类习题比较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文章的结构布局,比如详略是否得当,前后是否照应等。B、从文章等表现手法、修辞方法来看。C、从文章等语言特征方面看,首先看遣词造句是否形象、生动以及修辞方法等作用等。其次看语言风格,比如质朴自然、清新流畅、含蓄委婉、幽默讽刺等。‎ ‎12.举例分析人物形象。‎ 这种习题可以根据分值的多少来判断究竟是几个点,比如6分,可能的答案是3个点,每个点1分,然后对应每个例子1分,所以做题时要善于去判断,这样做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点效果。‎ ‎13.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一般容易考查学生对于自然环境(自然景物)描写的作用,答题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或)地点;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氛围,为下文的故事情节发展做铺垫。‎ 具体分析:(自然)景物描写的作用 ‎(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时令季节;‎ ‎(2)渲染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 ‎(4)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 ‎(5)暗示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是交待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给人物的出场提供一个大的舞台。‎ ‎14.根据文章的内容谈启示收获等。‎ 这种习题一般会要求学生联系实际,所以答题时切不可泛泛空谈,要结合文章内容有理有据,层次清楚的回答问题。‎ ‎15.梳理文章的思路(结构)或者补全文章的内容。‎ ‎ 一般情况下,习题会给出几个部分的内容,然后让你将空缺部分的内容补充完整,方法是先根据括号或是方框的多少确定文章应该分为几个部分;然后根据所给的提示将文章的结构层次划分出来;最后将每一部分的内容概括出来,其方法与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的方法一样。‎ ‎16.关于人称。‎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给人真实、自然、亲切之感;‎ 第二人称:便于抒发强烈的情感;‎ 第三人称: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17.关于材料安排:‎ 详略:详写:突出主要事件、人物,中心突出;略写:使内容全面、充实丰富。衬托主要内容。‎ ‎18.关于修辞 ‎(1)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人、物的特点,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浅显;‎ ‎(2)拟人:形象生动 ‎(3)夸张:突出事物特点、本质;‎ ‎(4)排比:增强语言气势,情感更强烈,说理更严密、更透彻;‎ ‎(5)对偶:内容凝练,结构工整,具有音韵美;‎ ‎(6)引用:增添诗情画意,或增强说服力;‎ ‎(7)设问:引人注意,引发思考;‎ ‎(8)反问:强调,增强语气;‎ ‎(9)对比:突出 ‎(10)反复:强调 ‎19.以上列举的就是记叙类文章常见的一些题型,当然不可能罗列全面,但有一点务必记住:按分值答题特别关键,给几分就答出几个点;另外,多点习题务必要层次清楚,必要时可以用序号标示,以示清晰,这样给阅卷老师以轻松感。‎ 三、说明文阅读。‎ ‎(一)、关于说明对象的知识点。‎ ‎1.如何判断说明对象。‎ 答题方法:分清说明文的类型,说明文的类型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种。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就是文中具体说明的事物,如《苏州园林》一文,它的说明对象就是苏州园林,一般情况下,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能看得见摸得着,为直观的客观事物,而且在文中多次出现;事理说明文,顾名思义,要说明一个事理,这个事理可以是一个规律,也可以是事物的成因,或文中要讲述的一个道理等,一般情况下,它不如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那么具体直观,显得抽象一些。‎ ‎2.判断说明对象或说明现象的提出方式。‎ 考查方式一:文章开头引用典故、传说、民间故事等的作用。‎ 答题方法:第一步答出吸引读者,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第二步答出引出说明对象(要具体将说明对象写出来)或者说明现象(也要将什么说明现象写出来)。‎ 考查方式二:文章开头引用诗歌、谚语、诗词等的作用。‎ 答题方法:第一步答出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吸引读者;第二步答出引出说明对象(要具体将说明对象写出来)或者说明现象(也要将什么说明现象写出来)。[注意和考查方式一的区别]‎ 考查方式三:判断说明对象或说明现象的提出方式。‎ 答题方法:可以认为是引用典故、传说、民间故事、诗歌、谚语、诗词等提出来的。‎ 注意:不是所有的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现象都是通过以上的方式提出来的,但以上所列举的三种考查方式比较特殊,考试中经常出现,要格外注意。‎ ‎3.关于说明对象的特征。‎ ‎(1)常识:所谓特征,是指一个事物区别另一个事物的标志,在事物说明文中,说明文的特征表现为具体说明的事物的自身特点是什么;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其阐述的道理、成因、规律等,所以其特征是具体的道理是什么,具体的成因是什么等。‎ ‎(2)答题方法:先判断说明文的类型,然后可以在文章中画出具体的语句。‎ ‎(二)、关于说明顺序的知识点。‎ ‎1.常识:说明文常见的说明顺序又三种:逻辑顺序、时间顺序以及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是最常见的说明顺序,具体可以分为由一般到特殊的逻辑顺序,由特殊到一般的说明顺序,由现象到本质的说明顺序,由概括到具体的逻辑顺序等等,在实际考查时,多以直接问是怎样的说明顺序为主,而不需要答具体属于哪一种的逻辑顺序。时间顺序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来介绍事物,往往以动植物的进化类的文章用的比较多。空间顺序是以空间方位的改变来介绍具体事物的一种说明顺序,常用来作为介绍建筑物时的说明顺序。‎ ‎2.考查方式一:直接询问选文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答题方法:按照常识的介绍,直接答出是哪一种说明顺序即可,但语言要完整,例如要写“逻辑顺序”,不能简单的写“逻辑”二字,显得不规范。‎ ‎3.考查方式二:询问选文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并说明理由。‎ 答题方法:这种考查方式比第一种考查方式要难,现说明如下:如果选文的说明顺序属于逻辑顺序,答理由的时候一可以答是按照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的,二可以从文章中找出“首先”“其次”“再次”‎ 之类的词语来表明这种逻辑关系。如果选文的说明顺序属于时间顺序,要在文章中找出表示时间先后的标志性词语,但必须要主要,所寻找的表示时间的标志性词语不能少于3个,最少也是3个,这也是判断选文是否是运用了时间顺序的重要标志。如果选文的说明顺序属于空间顺序,要在文章中找出表示空间变化的词语,例如上下左右等等。‎ 注意事项:一篇说明文,原则上只有一个说明顺序,但不排除在个别段落中采用其他的说明顺序,所以一篇说明文如果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说明顺序这并不奇怪。‎ ‎(三)、关于说明方法的知识点。‎ 考查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是考题中最爱考的,也是必考的一道题,命题方式也比较固定,分值一般为3分,具体考查方式如下:‎ 考查方式一:辨析文章中划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答题方法: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 考查方式二:辨析文章中划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答题方法:①第一步答出属于哪一种说明方法;②第二步答出这种说明方法的本身的作用;③第三步答出这种说明方法在句子中的具体作用,可以用寻找中心句的方式或者用自己的话进行概括做答。‎ 常识——常见的说明方法以及本身的作用如下:‎ ‎1.下定义——一般格式为xx是什么,xx叫做什么,其本身的作用是:简明、周密、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2.做诠释——本身的作用是:具体解释了……‎ ‎3.分类别——本身的作用是: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4.打比方——本身的作用是: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5.作比较——本身的作用是:鲜明地强调了……‎ ‎6.举例子——本身的作用是:具体地说明了……‎ ‎7.列数字——本身的作用是:准确地说明了……‎ ‎8.列图表——本身的作用是:直观清晰地说明了……‎ ‎(四)、关于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知识点。‎ 常识(一):说明文的语言有两个特点,第一为准确、严密,常见的表示说明文语言准确和严密的词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数字(分为“确数”和“概数”两种)‎ ‎(2)表程度,起强调作用的词语,如:很、至少、十分、非常、仅仅、只、特别等。‎ ‎(3)表范围,起限制作用的词语,如:绝大部分、绝大多数、都、大多数、很多时候、之一、几乎、主要等。‎ ‎(4)表估计,起猜测作用的词语,如:大概、大约、约、可能、差不多、很可能、也许、左右、据说等。‎ ‎(5)表示具有权威性的词语,如:经过实验、据科学家分析等。‎ ‎1.常见的考查方式:‎ 考查方式(1):从文中找出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特点的词语,并分析作用。‎ 考查方式(2):理解文中xx词语的表达效果。(注:这个词语一定要属于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方面的词语,其他词语不属于这个范围)‎ ‎(1)和(2)两种考查方式的答题步骤:一解二分三扣。(“一解”是指答出词语本身的作用,既表什么,起什么作用,可参见上文的内容;“二分”是指这个词语在句中的具体作用;“三扣”是指答题最后要扣住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1)和(2)两种考查方式的答题参考模式:‎ xx词语表……,起……作用,在文中表明……,语言不绝对化(说话留有余地),xx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考查方式(3):文中(句中)的xx词语可否去掉,为什么?(或说明理由)‎ 考查方式(3)的答题步骤:‎ 一表二解三分四扣。(“一表”表态度,既可不可以去掉,“二解”指的是答出词语本身的作用,既表什么,起什么作用,可参见上文的内容;,“三分”指去掉该词语后句子意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完毕后,加上“语言绝对化”或“与实际不符”之类的语句加以总结;“四扣”的说明同上,并加上“所以不能去掉”之类的字眼来进行总结。)‎ 考查方式(3)的答题模式:‎ A、xx词语不能去掉,xx词语表……,起……作用,去掉后句子意思变为……,语言绝对化(与实际不符),xx词语体现了说明文严密、准确的特点,所以不能去掉。‎ B、xx词语不能去掉,xx词语表明文中的结论(发现、数据、现象等)不是主观随意想象出来的,而是经过实验(分析、论证、调查等)得出来的,真实准确且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同时xx词语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的特点。‎ 常识(二):上面介绍了说明文语言的第一个特点,说明文的语言还有第二个特点是生动形象或平实,这主要指的是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上的特点。一般说来,凡是用词华丽,运用多种修辞方法,诗歌、典故、谚语、传说等穿插使用则说明文的语言风格为生动形象,反之则属于平实特点的说明文。‎ ‎2.常见的考查方式:‎ 考查方式(1):直接问选文的语言特点是什么或语言风格是什么。‎ 答题方法:①准确严密,生动形象;②准确严密,平实无华。[注:单纯问语言风格,不需要答出“准确、严密”这个点。]‎ 考查方式(2):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该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句子,并加以分析。‎ 答题方法:一选二挑三分四扣。(“一选”是指先选取文中的句子,最好选取含有修辞方法的句子;“二挑”是指挑选出能够体现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词语;“三分”是指分析所挑选的词语在句子中写出了怎样的表达效果;“四扣”是指扣题,即该句子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注:挑选含有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的句子,答题方法稍有不同,首先选取这样的句子,然后答出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再次答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最后扣题即可。]‎ ‎(五)、关于说明文中拟写标语(口号)类习题的要求。‎ 拟写标语(口号)时字数应力求简练内容积极向上,选词力求生动形象,注重人文关怀,少用或不用表示禁止方面的词语,句式上可采用陈述句、疑问句、反问句等,修辞上可采用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的修辞方法,语言应连贯得体。‎ ‎(六)、其余的习题答题时一定要注意习题后边的分值,按分答题是必须遵守的原则。‎ 四、议论文阅读。‎ ‎(一)、定义: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阐述自己的观点或见解的文章。‎ ‎(二)、议论文的三要素:‎ ‎1.中心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所持的见解或主张,论点是一篇议论文的灵魂。‎ A、论点与论题。论题是作者论述的对象和范围;论点是作者对论题所持的看法,它应该是明确地判断,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论点不能是疑问句,不能只有一个短语,不能使用比喻。‎ B、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有些文章既有中心论点,又有分论点。要记住: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设置分论点,是为了对中心论点起证明作用或补充作用。分论点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材料。‎ C、论点提出的方式: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方式:①在文章开头直接提出。其好处是开门见山,旗帜鲜明,直观醒目;②有的是针对生活中的现象提出。其好处是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强说服力;③‎ 有的是归纳事例或引用名言、俗语、谚语、成语等提出。其好处是增强说服力。④有的是通过诗歌、诗文提出。其好处是增强文章语言的文学色彩,吸引读者。⑤引用典故、传说等提出。其好处是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吸引读者。‎ D、寻找论点的技巧:①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带有作者明显的倾向性),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②一般说来,在文章中看到“总之”、“这说明”、“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认为”、“笔者认为”等类似的字眼,它后面的句子很有可能就是中心论点。③如果一篇文章开篇部分有明确表明观点的语句,文末又有相同或相近的语句,以开篇为论点。文末的句子则起到进一步强调中心论点的作用。‎ ‎2.论据: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或道理称为论据。‎ A、种类:(1)事实论据——具体的事例,尤其指名人的事例;个人的经历、史实等。‎ ‎(2)道理论据——名人名言、公认的科学原理、定律、公理、谚语、俗语等。‎ B、常见等考查方式以及解题方法:‎ ‎(1)询问论据类型。方法:运用上面的知识去考虑即可。‎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事实论据的内容。‎ 方法:与概括记叙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基本一样,遵循“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的模式。‎ ‎(3)补充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方法:积累一些常见的名人名言或名人事例。需要强调的是,补充事实论据时所选取的论据一定要扣住中心论点,不能脱离中心论点。‎ ‎(4)辨析论据是否可以用来论证观点。‎ 方法:首先判断哪一个论据可以用来论证观点,然后还需要说明另外的论据为什么不能用来论证观点,即要分析另外的论据可以用来论证什么观点,这样才能把题答完整。‎ ‎(5)分析事实论据的多样性。‎ 这一类习题往往从人物的身份、职业,事实发生的时间,事实发生的地域等角度分析,例如:选文所列举的事实从身份上看有科学家,有政治家,有史学家,有文学家,有青年学生……,例如……;从时间上看,有古代的,有现代的,例如……;从地域上看,有国内的,有国外的,例如……;从涉及的领域上看,有历史学,文学,经济学,天文学,地理学……例如……‎ 好处:使文章论证全面、严密,增强说服力。‎ ‎3.论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A、常见的论证方法:‎ ‎(1)道理论证——一定运用了道理论据;(2)举例论证——一定运用了事实论据;‎ ‎(3)比喻论证——应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4)对比论证——类似说明文中的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B、论证方式:立论和驳论。‎ C、常见的考查方式以及解题方法:‎ ‎(1)直接考查——判断论证方法及其作用。‎ 方法:先答属于哪种论证方法,然后答出这种论证方法本身的作用: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举例论证——有力地论证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对比论证——突出强调论证了……。第三步结合句子意思答出作用,一般扣住分论点或中心句;最后答出“进而论证了xx的中心论点。‎ ‎(2)间接考查——划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方法:①属于道理论证或者举例论证,答题时先答划线的句子属于道理论据或者事实论据,再答运用了道理论证或者举例论证,第三步答出有力地论证了分论点或者中心句,最后答出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而且中心论点要具体写出。②‎ 如果属于比喻论证,先答出运用了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再答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分论点或中心句,最后答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中心论点要具体写出。③如果属于对比论证,先答运用了对比论证,再答突出强调论证了分论点或中心句,最后答进而论证了中心论点,中心论点要具体写出。‎ ‎(2)考查文章的写作思路。‎ 这种题难度较大,但是在答题时首先要运用表示先后关系的词语:首先通过……,提出文章的中心论点:……;其次文章通过几个方面,即:……,运用……论证方法,证明了中心论点,最后列举……的事例(话)运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再次强调(重申)中心论点:……,并发出号召等。具体内容得需要看具体文章去分析。‎ ‎(三)、议论文结构: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框架是: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即“三段论证结构方式”,但不同的文章,根据内容、问题的需要,又往往演化出多种结构方式,如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比式。‎ ‎(四)、议论文的语言特点:‎ 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准确周密、逻辑性强、形象生动。‎ ‎(1)准确周密:这一类习题与说明文的考查方式基本一样,可以参考说明文的考点以及解题策略。‎ ‎(2)逻辑性强:这一类习题主要是考查词语、句子、段落顺序是否可以颠倒。答题时首先考虑词语、句子、段落之间的时间或事理程序的先后顺序(即事物发展的内在逻辑顺序);其次可以考虑词语、句子、段落之间的顺序是否与前文的内容相对应。再次可以从两个句子之间是否是递进关系来考虑,还有可能,前一个句子所提出的看法是后一个句子所提看法的前提和基础。另外,结尾段的作用也是经常愿意考查的一个点,一般从两个方面回答,结构上:结束全文(有的还有照应);内容上重申中心论点(或: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3)形象生动:这一类习题主要是考查文章的开头引用诗歌、典故、传说的作用。答题方法与说明文的策略基本一致,所不同的是第二步要答引出中心论点或论题。‎ (三) 写作板块 ‎1.中考评分细则 作文等级 评分标准 一类卷 (50~45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有真情实感。‎ ‎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 ‎3.语言得体、流畅。‎ 二类卷 (44~40分)‎ ‎1.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 ‎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 ‎3.语言规范、通顺。‎ 三类卷 (39~30分)‎ ‎1.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 ‎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 ‎3.语言基本通顺,有少数错别字。‎ 四类卷 (29~15分)‎ ‎1.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 ‎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 ‎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 五类卷 (14~0分)‎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 ‎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 ‎3.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 加分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1—3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 ‎1.立意深刻。‎ ‎2.构思独特。‎ ‎3.语言优美。‎ ‎4.富有个性。‎ 扣分 ‎1.不足5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 ‎2.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的错别字不计),最多扣3‎ ‎3.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扣1~3分。‎ ‎2.训练形式及内容 ‎(1)片段练习 ‎(2)扩写、改写 ‎(3)读优秀的文章好作文赏析借鉴写法,提升思想认识,积累语言。‎ ‎(4)练大作文,从生活的各个方面设题,让学生到考场有的可写。‎ ‎3.半命题作文巧填空 靓扮标题抢眼球 ‎ 如为作文题“让-----的-----”拟题,可从如下方面来靓扮标题:‎ ‎(1)巧借经典歌曲,比如《让我们荡起友谊的双桨》、《让我们奔跑在希望的田野上》‎ ‎(2)化用诗词警句,比如《让上下求索的精神永恒》、《让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情常在》、《让不以己悲的心境永存》;‎ ‎(3)倚仗修辞求生动,比如《让“绿色的作文”走过来》(拟人)、《让精神的火把点亮青春》、《让思想的鸟儿高飞》、《让自信的大门永开》‎ ‎ (比喻)、《让火红的六月更红火》、《让“疯狂的网名更“疯狂”》(双关);‎ ‎(4) 别出心裁求新意,比如《让我的人气旺起来》、《让你的大脑NEW一下》、《让爱成为我们的习惯》、《让脆弱的生命化蛹为蝶》、《让心灵的花永远绽放》、‎ ‎ 《让青春的梦想飞翔》、《让激情燃烧的岁月永不褪色》、《让心灵的花香逆风而行》、《让我们拥有彩色的人生》等等。‎ ‎4.开头结尾形式:‎ A.开头形式:‎ ‎(1)叙述性开头 自从与师渤成了同桌后,我觉得特别别扭,看他一切都不顺眼。有一次他在上课时偷吃方便面,结果塞了满满一嘴,咽也咽不下去,吐也吐不出来,逗得全班哄堂大笑。全班同学都看着他,自然我也被搭进去了。摊上这样的同桌,真是倒霉透顶。一次数学课上有道难题谁也没做出来,而师渤却一点不错地做了出来。看着他那幅得意的样子,我更讨厌他,盼着能早点换个同桌。可老师迟迟不调座位,我只好把脸侧到另一边,写作业也背对着他。《同桌》‎ ‎“爸,你打我吧。”‎ 吃饭时,女儿怯怯地说。随后又偷偷地瞅了我一眼,见我不作声,又没什么表情地叫了一声“爸!”‎ ‎“是不是又没考好?”我反应过来了。她点点头。‎ ‎(2)直抒感慨,点题式开头 ‎ 我发现了一个世界,一个美食里的世界,一个赋予我光和与热的世界,它让我们感到无论何时,生活的烛光永远不会熄灭。《爱,就在我们身边》‎ ‎(3)排比,回忆性开头 ‎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有悦耳的歌声,有尖利的噪声,有欢快的笑声……而我则喜欢那沙哑的吆喝声,说起来还怪不好意思的。《难忘的吆喝声》‎ 我在寂寞时,总爱追忆往事,尤其是少年时的那次“恶作剧”,总是不经意间一次又一次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另我懊悔不已。《沉甸甸的悔》‎ ‎(4)比喻式开头 在人生的天空中,并不总是阳光灿烂,有时也会飘来几片阴云。《那片阴云,飘走了》‎ ‎(5)景物描写开头 初秋的灿烂阳光带着夏天残留的温存,静静地洒在我的书桌上,七月前的感觉,突然间和太阳一道闪过心底。《感谢初三》‎ ‎(6)引用式开头 人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去过苏州城的人或许都会想起发生在这里的那场是非不清的战争。《湖畔,秋风凉》‎ B.结尾形式 ‎(1)反复照应开头,有回环的韵味。‎ 园子里,有一棵栀子树。‎ 栀树旁,有我和她。‎ 她喜欢看花,我喜欢看天。(结尾与开头一样的语句)《让友谊的花儿静静绽放》‎ ‎(2)议论式点题升华 时间可以让沧海变成桑田,岁月可以使斗转星移,但它始终无法改变人类的亲情。因为,爱是没有年轮的。《爱是没有年轮的》‎ 我没有像它那样,不为浮华所动,始终如一地捍卫理想;‎ 我没有像它那样,披上满身针刺,勇敢地同侵犯者搏斗;‎ 我没有像它那样,在梦想成真时,在骄阳下忘情绽放……‎ 吃饭的时候,母亲说:“仙人掌开得好漂亮,怎么没听你赞美它呢?我笑了笑,没有回答。仙人掌所拥有有的生命花,是不需要别人赞美的。因为,给人带来生命的感动、扎根在人心里的东西,是永不凋谢的。《生命花》‎ ‎(3)写景暗喻结尾 ‎ ‎ 她笑了,笑得那么轻松,那么甜美。‎ ‎ 路边田野葱葱,东方朝阳似火。(田野喻学生,朝阳喻教师)《与学生同行》‎ ‎(4)景物描写结尾 秋风萧瑟,西子掩面长叹!‎ 西湖畔,秋风凉。《湖畔,秋风凉》‎ ‎(5)叙述性故事性结尾 ‎ 吴欣长舒一口气,暗暗地咒骂自己,怎么就想到那里去了呢?真不害臊!迎面拂过一丝轻风,飘走了她脸上的两片绯云”。她自然地换了一张笑脸,笑得那么开心,那么诡秘,弄得卡男受宠若惊。《都是歌词惹的祸》‎ ‎(6)引用名言 歌德说:“能将生命的终点和起点连接到一起的人才是最幸福的人。”我想说,你那生命的起点是父母亲用血肉铸成的,它不仅属于你,也属于你的父母,属于整个人类。能把自己的生命和父母的生命,以及全社会连在一起的人才是最伟大的人。《认识父亲》‎ ‎5.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 一篇好的文章,不仅意境深远,而且语言精妙、富有文采,令人百读不厌。而有的文章,虽然有好的立意和构思,但因为语言无味,不能给人以形象的直感,也难以成为别人爱看的佳作。因此,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力,对于提高文章的可读性至关重要。怎样才能使语言形象生动呢?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 1、用形象描写代替抽象交代 ‎ 请比较下面两个句子。‎ ‎ (1)繁忙的工作过后,女孩也开始有些想家了。‎ ‎ (2)繁忙的工作过后,女孩喜欢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颜文静《寻人启事》)‎ ‎ 两句话虽然都是表达“女孩儿想家了” 句(1)只是交代, “想家”是抽象的、模糊的,‎ ‎ 而句(2)是通过女孩“一个人爬上顶楼,面对家 的方向,去读雁阵、夕阳”的具体形象来表现 “想家”,这样的“想家”就具体可感。尤其 是“雁阵、夕阳”的意象,蕴蓄了思念萦怀、 感伤别离的孤独感、凄凉感,很容易使人想起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等等诗句,所以绐人的印 象特别深刻。·平时我们的口语中也有很多类似 的例子,比如说一个人“贪婪”,我们用“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来表达,说一个人没有 血性,用“三锥子扎不出血来”等等,都是用 形象代替抽象的例子。 用形象代替抽象,恰当地选用修辞方法是一 个重要方面。请看下面几例:‎ ‎ (3)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 般。(朱自清《绿》)‎ ‎ (4)梅雨河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同上) ‎ ‎ (5)一匹英国马在马尔斯广场跑一圈只消四分钟,昨天它围着乔治小姐跑上一圈,整整用了五分钟。(法·莫鲁阿《三仲马》)‎ ‎ 例(3)通过形象的比喻,使亭子的形状和气势如在眼前。例④用“招引”不用“吸引”,把梅雨潭闪闪的绿色人格化,使抽象事物有了生命。例(5)通过夸张使乔治小姐的形体形象牢牢地印在读者的脑海里。修辞的巧妙运用,能突出事物的主体特征,化抽象为具体,化模糊为清晰,状难写之物如在眼前,对增强语言的形象生动性很有帮助。‎ ‎ 2、用词精当,力求传神 ‎ 用词精当,以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首先是用词准确。法国小说家福楼拜说: “我们不论描写什么事物,要表现它,唯有一个名词;要赋予它运动,唯有一个动词;要得到它的性质,唯有一个形容词。”写作中,我们只有找到这“唯有”的“一个”词,才算精当,才能传神。鲁迅的短篇小说《药》中,当华老栓夫妇准备买人血馒头时,作者写道: “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 “掏”字用得好,它写出了华大妈对这一包洋钱的珍惜。这辛勤的血汗钱来之不易,一定放得比较严实,那是非“掏”不可的。如果把“掏”换成 “拿”或“摸”,那意味就相去甚远了。‎ 再看下面的句子: “火更大了,烟弥漫在整个房间里,通红的火舌要舔着楼板了。” 其中“火舌”就比“火苗”或“火焰”更准确更形象。一个“舔”字,则更生动地写出了火焰将要燃着楼板的情景,给人以形象具体的感受。 ‎ ‎ 除了准确之外,要使语言形象生动,还要注意化静为动,化无形为有形,让语言活起来。 ‎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支红杏出墙来。”并没有特殊行动的词语,但我们感到它很生动,就是因为作者把无形的、无生命的东西当作有形的、有生命的东西来写,给人以形象、生动的效果 避免用词的重复、单调,也是取得生动效果的一个方法,请看一段描写节日礼花的文章:‎ ‎ “刹那间,广场上空百花齐放,有的如鸿雁飞舞,有的像钢花四溅,有的似麦穗荡漾。这光彩夺目的景象,宛如一千只孔雀开屏。”“如” “像” “似” “宛如”,这几个动词在表意上没有什么区别,但作者在这里变幻使用就使得文章用词富于变化,避免单调,从而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 3、绘形绘声绘色的方法 ‎ 这种写法是要把自然中的声响,物体的形状与色彩具体写出来,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陀思妥耶夫斯基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他说: “有个小银圆落在地上”,这个句子不够好,应该写成“有个小银圆,从桌上滚了下来,在地上丁丁铛铛的跳着。”(转引秦牧《语林采英》)这就绘形绘声了;刘白羽的《长江三峡》中写瞿塘峡,就主要运用了这种手法: “……瞿塘峡中依然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江面形成无数漩涡。船从漩涡中冲过,只听得一片哗啦啦的水声。” “……乌沉沉的云雾突然隐去,峡顶上一道蓝天,浮着几小片金色浮云,一注阳光像闪电样落在左边峭壁上。”作者通过绘声绘色的手法,极力描写三峡山势的峭拔、水势的凶猛,使人如临其境,惊心动魄,给人以形象真实的感觉。‎ ‎ 4、运用隐语 ‎ 这里所说的隐语有点类似于‘修辞中的讳饰或婉曲,也有点类似于谜底比较明白的谜语。比如我们不说“时值九月”,而说“菊花吐蕊的时候”;不说“太阳快落山了”,而说“太阳在吻西边的山头了”;不说“大树已经枯萎”,而说“大树已失去了青春”;不说“生命的老年”,而说“生命的夕阳”等等。这些话意不浅露,语不穷尽,透露着语言的智慧。下面是当代诗人郑成义的一段自我介绍,由于运用了隐语,颇具情趣:“倘若倒回四十岁,我年方十八。落在浙江山地,移在上海厂中。只因根底太浅,老不成材,平均四年才萌一叶——最新的两片是宁夏出版的《万弦琴》和上海出版的《湖岛》。”作者没有直白地介绍自己的年龄、籍贯、履历及创作情况,而。是谜语似的诉诸读者,避免了老生常谈,给人生动活泼、耳目一新的感觉。‎ ‎ 5、把句子写得俏皮些 ‎ 文章过于严肃,免不了给人以沉重感和压抑感;而来点幽默,讲点俏皮的话,不仅读起来感到活泼有趣,而且使文章形象生动,富有文采。请看王锋的散文《家添小壮丁》中开头的片段:‎ ‎ “2001年岁末,一个晴朗的日子,随着一声不算洪亮的啼哭,家里人平均升了一辈,很荣幸,我也荣升为舅舅了。……小家伙可不管这些,嘴巴撇成瓢状,扯开喉咙只管哭他的。我想男子汉大丈夫有泪不轻弹,看他都嚎上了,定有什么伤心事!姐姐哄着抱起来,小家伙像知道事似的张开小嘴,四处寻找“食堂”;喉咙还急急地发出“哼哼”的声音,原来饿了,看他那副吃相,没准儿前世生活在20世纪60年代吧!”‎ ‎ 作者夸张性的用词、超前性的沟通,使文章具有了特有的氛围和情调。读着这样的文字,你一定会忍俊不禁。再如三毛(似曾相识燕归来》中,不说“无风”,却俏皮地说“‎ 风,不知躲到哪里睡觉去了”;不说“屋里尽是尘土垃圾”,却幽默地写道: “还有尘和垃圾,都比光有本事,光都不能到,它却每时都能光临寒舍。”环境如此恶劣,却写得如此轻松,展示了作者独特的个性魅力和创新能力,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 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又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章的器具是语言文字,因为它是描绘景物、塑造形象的唯一材料。因此,我们必须重视语言文字的学习和锻炼,学会使用语言文字的技巧。力求使语言形象生动,从而使我们的文章意味无穷,大放异彩。 ‎ ‎6.考试中应注意的事项:‎ ‎(1)避免别字,不会写的字换个词来用。‎ ‎(2)想好再写。‎ ‎(3)选材时间不宜过长。‎ ‎(4)给固定题目,就不要改题。‎ ‎(5)不能抄前面阅读段落。‎ ‎(6)文章不宜过长。好文章字数在750字左右。‎ ‎(7)卷面整洁,不涂抹。‎ ‎(8)不宜写成散文文体。‎ ‎(9)切记文体不分。‎ 二、 初中各年级知识点简要总结 (一) 七年级 1. 重点字词 2. 重点句子、段落背诵 3. 各课文学常识 4. 文言文与古诗词理解与背诵 5. 文体知识:现代诗歌;寓言;散文;说明文;神话;小说 6. 名著阅读:《繁星》《春水》;《伊索寓言》;《童年》;《昆虫记》‎ (二) 八年级 ‎1.重点字词 ‎2.重点句子、段落背诵 ‎3.各课文学常识 ‎4文言文与古诗词理解与背诵 ‎5.文体知识:新闻;现代诗歌;寓言;散文;说明文;神话;小说 ‎6.名著阅读:《朝花夕拾》《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海底两万里》;《名人传》《西游记》;《爱的教育》‎ (三) 九年级 ‎1.重点字词 ‎2.重点句子、段落背诵 ‎3.各课文学常识 ‎4文言文与古诗词理解与背诵 ‎5.文体知识:新闻;现代诗歌;寓言;散文;说明文;神话;小说;议论文 ‎6.名著阅读:《水浒传》《傅雷家书》;《简爱》;《培根随笔》;《格列佛游记》;《泰戈尔文集》‎ 第二部分 中山市中考语文试卷分析 一、 基础(25~33分 每个大题有2分左右的波动)‎ 1、 默写:课内古诗词的背诵默写。可定时抽查学生背诵默写课内出现的古诗词,特别是名句。注意不可以出现错别字。‎ 2、 字音字形:根据拼音写汉字,要求对常见词语熟练掌握运用,注意形近字的辨别。‎ 3、 病句修改: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有些选项不是很确定的可以用排除法。但也可能给出一个文段让学生自己找出病句并修改,因此应概括总结常见的语病,如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同时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掌握修改病句的方法。(对于句子的运用,还可能出现仿写、排序等题目,可浏览历年中考真题,揣摩出题规律。)‎ 4、 词语运用:包括对词语、成语、关联词的运用以及组句的能力。需要了解各词语的准确意思以及关联词语的运用,注意句子的通顺性和逻辑性。‎ 5、 材料处理:主要考察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以及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有时候会出现一些主观性强的开放题。做这类题目要看清做题要求,要求句子通顺有逻辑。可以通过平时多做例题提高语感和概括语言的能力。‎ 二、 阅读(非常重要,包括课内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以及名著阅读。现代文阅读两篇可能出现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和散文等文体。平时每个板块都应该多读多练以提高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在训练中掌握答题技巧。)‎ (一) 文言文阅读:考课内。‎ 1、 重点字词:主要考察对重点实词、虚词的掌握。对于常见实词重在总结归纳其意思和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初中语文单独考虚词的情况较少,但句子翻译时会涉及到对虚词的解释,因此也该归纳重点虚词如“以、而、于……”的用法,并大量做题以求积累和掌握。‎ 2、 翻译句子: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该做到“信、达、雅”,即翻译的句子要准确、通顺达意以及优美。前两者必须达到。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把每个重要的实、虚词翻译出来,再把翻译出来的句子通过增减词语变得通顺。‎ 3、 对文本内容、主旨的把握:要求把握文本大意。一般以选择和填空的形式出题。在看选项时要细心,注意其中与文本之间细微的差别,不确定的选项可以用排除法。引用文中句子填空时,要注意不要写错别字。‎ (二) 现代文阅读:考课外。‎ 记叙文 文体考点:(踩点给分)‎ ‎1.情节(线索)、事件、主题:多以某个人物或事件为线索,展开叙述。关注开头、末尾及每段的第一句,以及中间的时间、地点等词语变化。‎ ‎2.人物描写:包括外貌、神态、心理描写等;人物性格。主要结合文本内容,在文中找出描写人物性格的词语或句子,再加以概括总结。‎ ‎3.环境描写及作用:针对某一句话或一段文字的景物、环境描写,对其作用一般有铺垫、烘托或承上启下等,具体情况还要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4.常见表现手法及作用:对某句子或段落找出具体的表现手法,谈谈其作用。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类比、象征、烘托、渲染、修辞等。这些表现手法最终是为作者表达主旨、升华感情服务的。‎ ‎5.赏析语言:一般分析文章语言特点要从结构和内容上分析。比如在结构上,语言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还有突出事物的特征,这些需要结合文本具体分析。在内容上,一般要知道这句话或这段内容描写了怎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突出事物怎样的特点,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情感特点。 ‎ 议论文 文体考点:‎ 题型一般有找出中心论点,文章或段落的论证方法,某一段落的作用以及围绕中心谈自己的认识等一类开放性试题。‎ ‎1、首先要确定中心论点:议论文的论点一般都很清晰明显,主要存在于:标题、开篇、篇末(注意“所以、总之、因此、归根结底、一句话”等词),也可能出现在段落中间。而且有些文章中表达中心论点意思的句子不止一句,需要加以比较,找出最简洁、最明确的句子。‎ ‎ ‎ ‎2、重点考察文章或段落的论证的方法及其作用 答题方式:‎ ‎ (1)举例论证:通过什么事例,有力地证明了什么观点,使论述更真实可信,更有说服力,有力的论证论点 ‎ (2)道理论证(引证法):引用什么名言来证明观点,使说理更充分、更深刻,更具有权威性,有力的论证论点 ‎ (3)比喻论证:用什么来比喻 什么,把什么这一深奥的道理,说得讲得通俗易懂,语言生动形象,容易被人接受。有力的论证论点 ‎ (4)对比论证:把什么和什么放在一切比较对照,正确错误分明,是非曲直明确,显得论证严密,说服力强,给人印象深刻。有力地论证了论点。‎ ‎3、论证方式:一般有立论、驳论两种。反驳方法有三个:①驳论点②驳论证③驳论据 ‎4、某些段落的作用:(结构+内容)‎ ‎ 开头作用:①提出论题或论述的内容,为下文的论述做铺垫②提出论点。‎ ‎ 结尾作用:①总结全文,得出或深化论点②发出号召,提出希望、展望。 ‎ ‎ 5、议论文语言的最基本特点:准确、严密。‎ ‎ ‎ ‎ 6、引用小诗、故事的作用:增强趣味性,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若是在开头,还有引出论题(论点)的作用.‎ 说明文 文体考点:说明文考查的题量较少,题型也比较简单。一般是对文章内容的把握、语言的概括和分析等等。‎ ‎1、文本内容:对文章内容大意的考查一般用选择题的形式。在看选项时,必须细心留意各选项与原文之间的差别。‎ ‎2.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性、严密性。同时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3.开放性题目:考查学生对文章表达内容的看法、感想或者意见等。虽然回答这些题目时没有规定的答案,只要能自圆其说就好,但是题目一般会有“根据文意”的提示,此时则应该在文中找到相应答案再加以整理。‎ 名著阅读 ‎ 阅读初中生必读书目中的课外名著,阅读时要重点了解下面几点:‎ ‎1.人物形象: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主要事迹 ‎2.故事情节 、人物事例 ‎3.教育意义、 作品赏析 ‎ 名著选段阅读的题目一般设置2道试题,是紧扣名著所表达的中心、主要人物及其经历来出题的。这就要求学生熟悉名著中体现主要人物性格特征与作品中心的主要故事情节,围绕这些事迹来阐述发挥,这类试题只要熟悉内容,扣住主题,言之成理就不难得分。‎ 一、 写作(分值大,应尽量保证有一个小时的写作时间。审题是关键!)‎ 1、 提示语:题目给出来的一段文字,提示写作方向与大概内容。忌把提示语直接抄到自己的作文中作为开头或段落句子。‎ 2、 要求语:必须细看。看清题目规定的命题、字数、文体以及其它要求。命题形式分为全命题、半命题、材料作文(自拟题目)。文体有记叙文、议论文、散文、诗歌等,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选择。初中语文一般以记叙文为主。‎ 3、 作文方法:‎ a. 题目:如果是全命题作文,所写题目必须和试卷给出来的一字不差。写自拟题目或要求题目包含一个已知的关键字的作文时,题目的拟定最好紧扣文章中心。要拟好题目再开始作文,这样既避免了完成正文部分后忘记写题目,又可以使正文部分围绕题目中心开展。‎ b. 开头:导入的方法有开门见山、欲扬先抑、设置悬念、引用故事或名句名言等。最好点题 c. 正文:对具体事件、具体人物详细叙写,结合具体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及语言描写等。‎ d. 结尾:再次点题,照应开头,升华情感和主题。‎ 应试作文结构很重要,一个好的题目以及好的开头结尾让作文已经成功了一半。避免虎头蛇尾的情况。不过想要提高作文水平,多阅读、多观察、多思考、多动手是关键。‎ 第三部分 2013年中考语文备考建议与备课方向 一、2012年中考给我们的信息 从2012年中考试卷中,我们可以解读出如下信息:‎ ‎(1)2013年中考的考点不会变,题型基本稳定 ‎(2)中考命题更加注重语文知识与运用的系统化,条理化。如:基础知识运用:从拼音、汉字—词语—句子—语段。文言知识:常用实词积累——常用虚词积累——语句的翻译(含常用句式的翻译)——文意把握。‎ ‎(3)文言文阅读材料可能会更长,注重对于文章的理解。‎ ‎(4)阅读二是一篇说明文,按照以往的命题规律,2013年很可能会考查议论文,要加强议论文的复习。‎ ‎(5)为增大区分度,或出难题拉距离,或严格判分,或改变赋分比例。‎ 今年的文学类文本的考查《淡淡的深情》文学性很强,内容虽容易理解,但作者在文章中的情感比较复杂,较难分析。‎ ‎(6)作文题的审题也有一定的难度,要求考生对“美”有更加深入的思考,同时作文题目的设置比较新颖,并非传统的半命题作文的形式,而是要求在题目中包含“最美”一词,这说明对于作文的考查形式趋向创新,而内容与思想更趋向于深入。从评分细则看,作文对立意和语言的要求较高;进高档条件更苛刻。‎ 二、几点建议 ‎(一)仔细阅读《考试说明》,明了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第1小题:古诗文默写。会有1-2道小题是理解性默写,不可写错别字。‎ 第2小题:根据拼音写词语。考查平时易混易错的词语,尤其是同音异义词。‎ 第3小题:分析病句。重点关注: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用词不当、句序、语义不明。‎ 第4小题:语段。关联词与词语造句的能力,要求语段连贯,符合事理。‎ 第5小题:综合性学习探究。概括材料内容和获得的启示。‎ 文言文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文言文的要求是:能够阅读浅近的文言文。“浅近的文言文”系指难度略低于九年级教材中文言文难度的文言文。‎ 第6小题-----实词。考课内出现过的且常用的文言实词。‎ 第7小题---句子翻译。难度提升,评价标准抠得严一些。可能有不同的得分点,会涉及到句式(省略、倒装、判断等)、使动、意动等语法现象的处理。都是课内向课外的迁移。要求通顺,做到信和达。备考不要通篇翻译,老师要选择一些有语言现象的句子进行训练。‎ 第8小题---内容理解。用原文语句回答。很简单的文章意思把握。‎ 第9小题---内容理解。注意选项中的细微之处,容易设置陷阱。‎ 现代文阅读二(说明文阅读)‎ 第10小题---内容理解。综合考查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以及说明文基本知识。‎ 第11小题---段落理解。‎ 第12小题---开放性试题。根据文章内容把握答题方向。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现代文阅读三(散文、小说的精读)‎ ‎13、14、15、16,共4题,20分。‎ 考点:词句理解、要点概括、文义把握、内容探究、作品感受。这五个考点是遵循阅读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被动到主动、由文本到生活的一般逻辑来安排的。‎ 名著阅读 根据所给名著语段,联系原著作答。‎ 作文题:‎ ‎ 供材料作文,最好写记叙文。‎ ‎(二)科学地安排时间,有序而灵活地复习。‎ 我们应制定出从现在开始直至考试的详细复习计划(日历表式),周密科学,目标明确。‎ 绝对不要为了赶进度而草率结束新课,然后搞题海战,这样做劳“民”伤财,只会引起学生的厌倦,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提早丧失,考试兴奋点的提前消失。我建议:分为七个阶段。‎ 第一阶段:2012年9月—12月。完成九上新课的教学内容,见缝插针,穿插复习。‎ 第二阶段:2013年元月前,以复习九上文言文和语言基础知识为主。此阶段必须落实课下注释的重点生字词的音形义、重点语段的选词填空和语段结构,默写名篇佳句,文言文逐篇过关。‎ 第三阶段:2013年元月后——2013年2月中旬完成九下教材的内容。‎ 第四阶段:2013年2月中旬——2013年4月前,根据卷子的结构以及考点内容,专题复习、精讲精练、提升能力。‎ 第五阶段:2012年4月后——5月前,根据前期分项复习的内容查漏补缺进行小综合训练(选择题、文体阅读)‎ 第六阶段:2012年5月后—6月15日 模拟突击。以模拟卷进行实战演习,反复打磨,反复演练,‎ 第七阶段:6月15日——6月20日,学生自主复习:①学生自主学习,查漏补缺,整理消化知识点,梳理知识结构。②做好考前学生心理辅导,缓解紧张情绪,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进入考场,考出最佳成绩。‎ 注意事项 ‎1、计划要细。具体制定每一阶段的复习内容和复习要点。将自己的计划通告学生,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心中有数,跟随老师的计划作好准备工作,一方面也可根据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攻破弱点。‎ ‎2、灵活安排,穿插复习。‎ ‎(1)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最早进入,随同新课同步复习,做到温故知新。‎ ‎(2)作文复习与新课同步,深入挖掘教材的作文价值(立意、材料、方法等);微格训练,与新课同步。作文分项训练穿插上新课中。可借助课文,训练片段写作。‎ ‎(3)指导学生建立默写本,每学一篇新诗词,要求工整默写,不写错别字,老师要检查批改。‎ ‎(4)指导学生建立写作素材积累本。积累素材。‎ ‎(5)指导学生建立文言文积累本,重点记录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如每一课的常用实词、虚词、多义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来指导自己的自主学习。‎ ‎(三)现代文阅读复习建议 现代文阅读复习误区:(1)草草带过、匆匆收场。不少教师和学生认为,阅读题能力的提高非一日之功,只好靠运气,于是对阅读这一大块往往草草带过、匆匆收场。(2)理论上讲得多,实际训练少;(3)训练之后,只对答案,不教方法,有些甚至连答案都不对,让学生自己对答案。(4)甚至把它当作难啃的石头而丢在一边根本不复习。这些都是十分错误的想法。阅读题分值高,评分要求严格。再者,做阅读题也并非毫无规律。课本及报刊上介绍了许多方法可供借鉴,我们也可自己探索一些方法。‎ 为此建议:除上新课时结合文体特征讲解文体特点和阅读方法以外,还应注意:‎ ‎1、培养良好的阅读心态、阅读习惯和答题习惯。‎ 阅读心态:静心阅读,‎ 阅读习惯:至少阅读三遍,独立解读文本。这种能力的培养靠教师的引领与示范。告诉学生每一遍阅读的任务是什么。(1)内容(2)脉络(3)主旨和写作意图。老师重在帮助学生弄懂文章的主旨和结构。教师应着重讲如何读懂的而不是讲题目的答案。‎ 答题习惯:学生答题的弊病:答非所问,答非所思,答非主旨,答非文本,答非语文 培养好习惯:答依所问,答应思考,答据文本,答重主旨,答要规范 具体地说,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读完全篇再做题的习惯;圈点勾画的习惯,认真审题的习惯(勾画题目中的关键词),用主旨关照每一道题的习惯;想好了再答题的习惯;从文本找依据的习惯,推敲答案的习惯等。‎ ‎2、指导学生多思考多回味,思要深,点要全,要总结答题方法。‎ 例如读文化散文,要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现实意义。又如词句理解题,如何分析重点词语和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如何传达出作者的某种情感?都有规律所循,要及时总结。‎ ‎3、重视结构段的分析,要分析哪一句是语段的中心句,哪一句或哪几句是阐释句、举例句、描述句、结论句等,它们排列的一般规律是什么?句与句之间是如何连接的,把这些搞清楚了,不仅会做第五题句子连贯题,理解文章内容、划分文章层次以及写作分段都有好处。‎ ‎4、加强表达训练,理思路,锤语言,做到有层次的回答问题。‎ 学生答案在表述上的明确性、完整性和层次性是现代文阅读的得分关键。读懂了文章,而不会答题的学生,或不能清晰表达,有层次的表达答案的学生大有人在,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推敲和修改答案的习惯,要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斟酌出最完善的答案。然而,有相当多的学生做阅读题,懒得独立分析思路、概括段意和文章中心,只等着对老师的答案加以接受或否定。而一部分教师对此现象也往往迁就,自己直接报出答案。复习中,教师和学生都要重视表达的训练,多说,多写。前提是教师自己要学会判断答案的核心,层次。‎ ‎(1)教师自己先做题,将自己的答案与参考答案进行比较,分析命题人答案的科学性与不足。不可完全依靠答案,或部分依靠答案。‎ ‎(2)引导学生比较答案,推敲答案。‎ ‎5、根据文体特点和考点,总结规律,指导方法。‎ 在复习中,不要形成太多过于抽象的东西,要多通过具体鲜活的例子,通过一定的语境引导学生去感受,从而习得方法。‎ 如要求学生读三遍以后才做题。三遍阅读应各有目标,整体感知,应该感知哪些内容?如圈点勾画,应该勾画哪些词语,哪些句子?如探究文章标题的含义,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探究。‎ 如散文阅读,重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文中人物、事件、景物的描写,品味精妙的语言以及如何体现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1)寻找文章的“形”(写了什么事、描绘了什么画面),了解文章内容;‎ ‎(2)拎出文章的“线”,理清文章脉络。‎ ‎①以人为线;②以物为线;③以事为线;④以情为线;⑤以主题为线;⑥以时间为线;⑦以地点(游踪)变换为线。‎ ‎(3)进入文中的“境”,体会作者的情。‎ ‎(4)识别文章的“眼”,感悟文章的“神” 。(风雨—人生的风雨;对待风雨的态度);‎ ‎(5)品味文章语言,感受表达美。‎ 散文勾画:画面,主旨句,过渡句,作者议论抒情的句子。‎ 歌曰:‎ 阅读答题有歌诀 记说议、各有道,辨别文体很重要。‎ 理思路、悟旨要,整体面貌先知晓。‎ 审题干、定区域,问题在心文中找。‎ 定要点、分层次,表述规范语言巧。‎ ‎(五)作文复习建议 ‎(1)让学生了解中考作文的进档原则以及评分细则,可使学生有针对性地改正作文中的不足之处。‎ A.坚持按“内容”和“表达”两大类分别给学生的作文评分,不打印象分。‎ B.将不同类别的作文印发给学生,让学生先根据标准自主评分,然后进行交流。‎ ‎(2)重视审题。不设审题障碍,不等于不需要审题。尤其是武汉常考查供材料作文,更需进行审题训练。审题训练可在讲解审题方法的基础上,采取集中复习和分散复习相结合的办法。‎ ‎(3)重视立意深刻的训练。作文备考不能在形式上纠结,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情感培养。对生活有思考,对成长有设想,对美好未来有追求。‎ 作文的最高层次体现在:思考深入。列举现象后,还要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贴近生活实际,关注现实,表达情思。复习时可作比较评点。‎ 立意训练的方式可灵活多样:‎ A呈现一篇例文要学生欣赏文章的立意;‎ B呈现一组例文要学生辨析立意的高下,也可结合阅读教学,分析同一单元同一话题的课文在立意上的区别,评论它们立意的高下;‎ C让学生面对题目谈立意(或中心),然后交流、辨析,拓展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视野。‎ 举例:把议论文写深刻口诀:‎ 概括材料简而精,提炼观点准且明;并列层进相结合,以问引论思路清。‎ 论点句后应阐释,围绕论点说原因;言简意赅叙事例,典例泛例结合紧。 ‎ 举例以后要分析,因果归纳与假设;对比论证添厚度,辩证说理更得劲。‎ ‎(4)分项训练,每一步都要分成几个专题进行分项训练。如微格:如何提炼材料的中心,如何展开写作思路,如何分析论据,如何将文章写深刻等。定格: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常模。升格:选择几篇有代表性的习作,共同修改,以作示范;在让自己的习作升格。‎ ‎(5)重视写作提纲的训练。‎ ‎(6)重视段的写作。如议论文结构段的写法:①观点句 ②阐释句 ③材料句 ④分析句 ⑤结论句(观点句)‎ ‎(7)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评讲,让学生确有收益。如比较法、会诊法、互改法、片段再写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