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化学猜题试卷含解析
2016年江西省南昌三中中考化学猜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的水多为纯净物 B.水进入人体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 C.通过过滤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水在化学实验中有洗涤、溶解的作用 2.蚊香是夏日驱除蚊虫的常用物品,丙烯菊酯(化学式为C19H26O3)是蚊香中常含有的高效低毒杀虫剂.下列关于丙烯菊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是一种有机物 B.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2 D.该物质中碳、氧质量比为19:3 3.如图为元素周期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B.氢是非金属元素 C.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 D.C、N、O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4.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种反应物的分子数目之比为4:3 B.X是 C.该反应中分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D.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 5.为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四个实验方案:①铁、铜、硫酸铝溶液;②铝、铜、氯化亚铁溶液;③铜、硫酸铝溶液、硫酸亚铁溶液;④铁、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上述四个方案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的CO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 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滴加适量稀盐酸 C 鉴别羊毛和涤纶 灼烧并闻气味 D 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滴加稀盐酸 A.A B.B C.C D.D 7.钠为银白色固体,具有金属光泽,可以用刀较容易地切开,熔点是97.81℃.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反应.在440℃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金刚石(C)和碳酸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钠常保存在水中 B.金属钠的熔点比铁低 C.金属钠质地较软 D.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4Na+3CO2C+2Na2CO3 8.如图的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C. 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D. 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 二、填空题 9.如图为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①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 ②t2℃时,将25g甲固体放入3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__%. ③t3℃时,将三种物质各m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有一种能形成饱和溶液,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④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物质是________. 10.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常温下,A、B、E为气体,C、D为液体;A、B能产生温室效应,D、E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 (2)写出E→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A+E→B+D,则A物质组成元素中一定有________. (4)若23gC与足量E发生反应,生成44gB和27gD,则C的化学式为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1.某二氧化锰样品中含有杂质炭,为测定该样品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一定量的样品中通入干燥纯净的氧气,使杂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O2来进行分析测定.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如果该实验选择图(一)装置来制取氧气,则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检查图(一)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 (3)用图(二)装置可用于干燥氧气,应在烧瓶中装入________(填试剂名称)进行干燥气体,气体应从________(“a”或“b”)端通入. (4)图(三)是用干燥纯净的O2与样品反应来测定二氧化锰质量分数的装置,装置③中装有 碱石灰,其作用是________. (5)为验证图(三)中装置②已将CO2吸收完全,可在装置②与③之间加入图(四)装置进行证明,则图(四)装置中加入的试剂为_________(填字母). A.NaOH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浓硫酸 (6)取50克3.4%的过氧化氢溶液充分反应,能生成氧气多少克? 12.(2015•安徽模拟)实验室中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这瓶无色液体是什么呢?王老师告诉大家,该液体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 【猜想】①该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②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 【资料】氢氧化钡是能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碳酸钡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设计与实验】三位同学个设计了一个方案,并根据各自方案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数滴稀盐酸 ________ 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B 向试管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再滴加几滴样品 ________ 溶质只有碳酸钠 C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数滴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交流与讨论】 (1)A、B两位同学所用试剂相同,但现象与结论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 (2)分析三位同学的实验,一致认为该溶液中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溶液中的溶质既有碳酸钠,又有氢氧化钠(写出操作与现象):________. 【反思】造成这瓶试剂中出现两种溶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 13. 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NaHCO3饱和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固体,溶液红色加深. a.溶液红色加深,则反应后溶液的碱性________(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b.为确定气体和固体的成分,该同学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淡蓝色;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则该气体为________(写化学式). 该同学对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 【作出猜测】 查阅资料a:Mg(HCO3)2能溶于水. ①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 ②白色固体可能是________; ③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和Mg(OH)2. 【设计并进行实验】 (1)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________,观察到________,则白色固体一定含有MgCO3. 查阅资料b: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2)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该同学称取干燥的白色固体,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碱石灰,发现浓硫酸和碱石灰都明显增重了,则白色固体中的成分为________(填化学式). 四、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0分) 14.(2015•江西模拟)实验室需配制4%的氢氧化钠溶液200g,并用此溶液测定某盐酸额溶质质量分数. (1)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g. (2)配制过程中除了用到天平、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3)用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待测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反应,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要得到此变化曲线,所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填字母). A.将盐酸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 ②b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写化学式). (4)与25g某质量分数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4%的氢氧化钠溶液20g,试计算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2016年江西省南昌三中中考化学猜题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的水多为纯净物 B.水进入人体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能量 C.通过过滤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D.水在化学实验中有洗涤、溶解的作用 【考点】硬水与软水;水的性质和应用;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纯净物的概念分析解答; B、根据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分析; C、根据过滤的作用分析; D、根据水在试验中的作用分析. 【解答】解:A、自然界中的水含有杂质,都是混合物,故A错误; B、水是细胞的主要组成成分,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人体内的营养物质和废物都必须溶解在水里才能进行运输,但不能提供能量,故B错误; C、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的杂质,但不能降低水的硬度,故C错误; D、水在化学实验中有洗涤、溶解的作用,是正确的.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区别、水在人体中的作用、过滤的作用、水在化学试验中的作用,知识点较多,但难度不大. 2.蚊香是夏日驱除蚊虫的常用物品,丙烯菊酯(化学式为C19H26O3)是蚊香中常含有的高效低毒杀虫剂.下列关于丙烯菊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它是一种有机物 B.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C.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2 D.该物质中碳、氧质量比为19:3 【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机物的特征、分类及聚合物的特性;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叫有机化合物,简称有机物. B、根据丙烯菊酯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丙烯菊酯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丙烯菊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选项说法正确. C、丙烯菊酯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19+1×26+16×3=302,故选项说法正确. D、该物质中碳、氧质量比为(12×19):(16×3)≠19:3,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如图为元素周期的一部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碳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单质 B.氢是非金属元素 C.氧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 D.C、N、O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碳元素能形成金刚石、石墨等多种单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氢带“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氧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氧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00,故选项说法正确. D、根据元素周期的一部分可知,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C、N、O的原子序数分别为6、7、8,依次增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4.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种反应物的分子数目之比为4:3 B.X是 C.该反应中分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 D.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学反应的实质.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分子、原子的变化,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X. 【解答】解:A、由微粒的变化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有三个分子未参加反应,X是.两种反应物的分子数目之比为1:3,故A错误; B、由上述分析可知,X是,故B正确; C、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中分子的数目发生了变化,故C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中原子的种类不变,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如何根据图中信息正确进行分析、判断方面的问题,同学们要抓住有用信息,联系所学知识加以解答. 5.为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实验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四个实验方案:①铁、铜、硫酸铝溶液;②铝、铜、氯化亚铁溶液;③铜、硫酸铝溶液、硫酸亚铁溶液;④铁、硫酸铝溶液、硫酸铜溶液.上述四个方案所选试剂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验证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我们可根据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以及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条件进行药品的选择.该题对每个选项的药品逐一进行验证,便可得到答案. 【解答】解:①、铁、铜都不能与硫酸铝溶液反应,说明了铝的活泼性大于铁、铜,但不能比较铁、铜的活泼性.故①是不可行的方案. ②、铝与氯亚铁反应,可验证铝的活动性比铁强.铜与氯化亚铁不反应,可知铜的活动性比铁弱.故②是可行的方案,故B是可行的方案. ③铜不能与硫酸铝溶液、硫酸亚铁溶液反应,说明了铝、铁的活泼性大于铜,不能比较铝、铁的活泼性.故③是不可行的方案. ④、铁与硫酸铜溶液,可验证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与硫酸铝溶液不反应,可知铁的活动性比铝弱.故④是可行的方案. 由以上分析可知,B正确. 故选B. 【点评】金属的活动性顺序表以及金属与酸、金属与盐溶液反应的条件,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一定要牢牢的掌握,并会加以运用 6.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的CO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 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滴加适量稀盐酸 C 鉴别羊毛和涤纶 灼烧并闻气味 D 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滴加稀盐酸 A.A B.B C.C D.D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而一氧化碳不反应进行解答; B、根据铁粉和盐酸反应而铜不和盐酸进行解答; C、根据两者燃烧后的气味不同进行解答; D、根据黄金不和稀盐酸反应而铜锌合金中的锌反应生成氢气进行解答. 【解答】解:A、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而一氧化碳不反应,所以除去CO2中的CO不能用澄清石灰水,故A方法错误; B、铁粉和盐酸反应而铜不和盐酸,所以除去铜粉中的铁粉可用适量稀盐酸,故B方法正确; C、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燃烧时能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涤纶燃烧时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以鉴别,故C方法正确; D、黄金不和稀盐酸反应而铜锌合金中的锌反应生成氢气,故D方法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是很大,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是考查学生能力的主要类型,同时也是实验教与学难点,在具体设计时要对其原理透彻理解,可根据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结合实验目的进行分析判断. 7.钠为银白色固体,具有金属光泽,可以用刀较容易地切开,熔点是97.81℃.Na是非常活泼的金属,常温下能与氧气、水等物质反应.在440℃和高压条件下,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金刚石(C)和碳酸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金属钠常保存在水中 B.金属钠的熔点比铁低 C.金属钠质地较软 D.金属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方程式为4Na+3CO2C+2Na2CO3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利用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钠常温下与O2、H2O等物质反应,所以钠不能保存在水中,故错误; B、钠的熔点是97.81℃,而铁的熔点是1535℃,故正确; C、可以用刀较容易地切开,说明金属钠质地较软,故正确; D、根据信息所写化学方程式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正确. 故选项为:A. 【点评】本题属于信息题的考查,考查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难度不大,依据相关的信息分析即可. 8.如图的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A. 向一定量pH=3的硫酸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B.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 C. 向盛有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 D. 将一定量的木炭放在盛有氧气的密闭容器中加热至燃烧 【考点】酸碱溶液的稀释;溶液、溶质和溶剂的相互关系与判断;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A、根据酸溶液中加水稀释PH值的变化结果考虑; B根据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来考虑; C、根据相同质量的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与足量稀盐酸反应产生氯化镁的质量多少考虑; 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回答本题. 【解答】解:A、酸溶液中加水稀释PH值变大,如果酸没有了的话,水的PH值为7,而酸不可能没有了,所以PH值始终小于7,故A错误; B、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导致饱和石灰水中水减少,所以会析出溶质,故B错误; C、根据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至过量,可知酸是足量的,关键看相同质量的镁和氧化镁与酸反应产生氯化镁多少问题,根据两个方程式可知24g镁能生成95g氯化镁,40g氧化镁能生成95g氯化镁,所以等质量的镁和氧化镁相比,镁产生的氯化镁多,故C正确; D、由于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故D正确. 故选CD.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酸溶液中加水稀释PH值的变化情况,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不断加入生石灰,溶质和溶剂都会减少,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前后总质量是不变的. 二、填空题 9.如图为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①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甲=丙<乙. ②t2℃时,将25g甲固体放入3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37.5%. ③t3℃时,将三种物质各m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有一种能形成饱和溶液,则m的取值范围是10≤m<100. ④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物质是乙.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①据溶解度曲线横可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 ②据该温度下甲的溶解度分析解答; ③据t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并能结合设置的问题情景来解决该问题; ④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及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分析解答. 【解答】解:①由图可知: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甲=丙<乙; ②t2℃时甲的溶解度是60g,所以将25g甲固体放入30g水中,充分搅拌,溶解的甲的质量为:30g×=18g,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0%=37.5%; ③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将相同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mg分别加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有一种能形成饱和溶液,说明该物质的溶解度最小,说明是丙,而丙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10g,乙的溶解度是100g,所以要符合此条件,所取的m值应在10~100之间; ④由溶解度曲线图可知,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t1℃时乙的溶解度最大,丙、甲两物质的溶解相同,据饱和时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可知:溶解度相等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所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的最大,甲和丙的相等;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升温到t3℃,析出丙物质,质量分数减小,甲、乙两溶液中溶质,溶剂质量不发生变化,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与升温前相等,综上所述,升温后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乙; 故答案为: ①甲=丙<乙; ②37.5; ③10≤m<100; ④乙. 【点评】本题应用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作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以及从溶解度曲线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来解答题目,从而锻炼了学生思维能力和整合知识的能力. 10.如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常温下,A、B、E为气体,C、D为液体;A、B能产生温室效应,D、E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1)B物质的一种用途是灭火. (2)写出E→D的化学方程式:2H2+O22H2O. (3)A+E→B+D,则A物质组成元素中一定有C、H. (4)若23gC与足量E发生反应,生成44gB和27gD,则C的化学式为C2H5OH. 【考点】物质的鉴别、推断;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框图型推断题. 【分析】根据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气体,A、B能产生温室效应,且A能制取B,所以A是甲烷,B是二氧化碳,D、E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且D为液体,E为气体,所以D是水,E是氧气,C是液体且能与氧气反应,说明该液体能燃烧,所以可以是乙醇,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 【解答】解:(1)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等气体,A、B能产生温室效应,且A能制取B,所以A是甲烷,B是二氧化碳,D、E是人类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且D为液体,E为气体,所以D是水,E是氧气,C是液体且能与氧气反应,说明该液体能燃烧,所以可以是乙醇,经过验证,推导正确,属于B是二氧化碳,可以用来灭火; (2)E→D的反应是水在通电的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 (3)A+E→B+D,反应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A物质组成元素中一定有C、H; (4)44g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就是C中碳元素的质量:44g××100%=12g,27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就是C中氢元素的质量:27g×× 100%=3g;所以C中氧元素质量为:23g﹣12g﹣3g=8g,所以C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是::: =2:6:1,所以化学式是C2H6O,即C2H5OH属于酒精. 故答案为:(1)灭火; (2)2H2+O22H2O; (3)C、H; (4)C2H5OH.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三、实验探究题 11. 某二氧化锰样品中含有杂质炭,为测定该样品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在一定量的样品中通入干燥纯净的氧气,使杂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O2来进行分析测定. (1)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如果该实验选择图(一)装置来制取氧气,则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2)检查图(一)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封闭右端管口,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当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注,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用图(二)装置可用于干燥氧气,应在烧瓶中装入浓硫酸(填试剂名称)进行干燥气体,气体应从b(“a”或“b”)端通入. (4)图(三)是用干燥纯净的O2与样品反应来测定二氧化锰质量分数的装置,装置③中装有 碱石灰,其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②中,影响测定结果. (5)为验证图(三)中装置②已将CO2吸收完全,可在装置②与③之间加入图(四)装置进行证明,则图(四)装置中加入的试剂为_B(填字母). A.NaOH溶液 B.澄清石灰水 C.浓硫酸 (6)取50克3.4%的过氧化氢溶液充分反应,能生成氧气多少克?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气体的干燥(除水);碳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实验设计题. 【分析】(1)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题中所指仪器的作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生成水和氧气进行分析; (2)根据装置的内外压强差进行检验; (3)根据干燥就意味着是浓硫酸,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洗气应该是长进短出进行分析; (4)根据题目信息(使杂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O2来进行分析测定)可知,二氧化碳的测定对实验很重要.因为空气也有二氧化碳.所以要消除空气中二氧化碳对实验的影响; (5)根据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进行分析; (6)根据化学方程式和过氧化氢的质量进行计算. 【解答】解:(1)由装置可知,仪器仪器①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本装置适用于固体物质与液体反应制取气体,因此选择该装置制取氧气时,应选择过氧化氢催化分解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 (2)检查图(一)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封闭右端管口,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当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注,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干燥就意味着是浓硫酸,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洗气应该是长进短出,所以应在烧瓶中装入浓硫酸进行干燥气体,气体应从b端通入; (4)根据题目信息(在一定量的样品中通入干燥纯净的氧气,使杂质炭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CO2来进行分析测定)可知,本实验是通过计算二氧化碳的质量测定质量分数的,所以必须排除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干扰;二氧化碳可以和碱石灰反应;故答案为: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②中,影响测定结果; (5)检验二氧化碳常用方法就是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故选:B; (6)设生成氧气的质量为x 2H2O22H2O+O2↑; 68 32 50g×3.4% x = x=0.8g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2H2O22H2O+O2↑; (2)封闭右端管口,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当长颈漏斗中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注,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3)浓硫酸,b; (4)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②中,影响测定结果; (5)B; (6)生成氧气的质量为0.8g. 【点评】通过本题使学生学会设计实验测定某种物质的质量分数,并且能够计算质量分数. 12.(2015•安徽模拟)实验室中有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这瓶无色液体是什么呢?王老师告诉大家,该液体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 【猜想】①该溶液是氢氧化钠溶液;②该溶液为碳酸钠溶液 【资料】氢氧化钡是能溶于水的白色固体,碳酸钡是不溶于水的白色固体. 【设计与实验】三位同学个设计了一个方案,并根据各自方案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数滴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B 向试管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再滴加几滴样品 有气体产生 溶质只有碳酸钠 C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数滴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交流与讨论】 (1)A、B两位同学所用试剂相同,但现象与结论不同,其原因是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物溶液与盐酸反应,只有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才能观察到有气体产生,是否产生气体与盐酸用量有关 (2)分析三位同学的实验,一致认为该溶液中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请你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溶液中的溶质既有碳酸钠,又有氢氧化钠(写出操作与现象):取试样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直至没有沉淀产生,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反思】造成这瓶试剂中出现两种溶质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NaOH+CO2═Na2CO3+H2O. 【考点】缺失标签的药品成分的探究;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根据氢氧化钠、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碳酸钠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白色沉淀,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若是只有氢氧化钠,则加入盐酸没有明显的现象,若是只有碳酸钠,则加入盐酸即有气泡产生,故填: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A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数滴稀盐酸 无明显现象 溶质只有氢氧化钠 B 向试管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盐酸,再滴加几滴样品 有气体产生 溶质只有碳酸钠 C 取样于试管中,滴加数滴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溶液中含有碳酸钠 (1)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中,加入盐酸则氢氧化钠与盐酸先反应,只有氢氧化钠反应完了碳酸钠才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气体,故是否产生气体与盐酸的用量有关,故填:氢氧化钠与碳酸钠的混合物溶液与盐酸反应,只有氢氧化钠完全反应后,才能观察到有气体产生,是否产生气体与盐酸用量有关; (2)要证明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同时存在,则需要加入氯化钡溶液除去碳酸钠,再加入酚酞试液根据变红证明含有氢氧化钠,故填:取试样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直至没有沉淀产生,然后向上层清液中加入酚酞试液,溶液变红; (3)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故填:2NaOH+CO2═Na2CO3+H2O.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变质药品成分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3. 某同学将光亮的镁条放入滴有酚酞溶液的NaHCO3饱和溶液中,产生大量气泡和白色固体,溶液红色加深. a.溶液红色加深,则反应后溶液的碱性增强(填“增强”、“不变”或“减弱”). b.为确定气体和固体的成分,该同学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淡蓝色;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则该气体为H2(写化学式). 该同学对白色固体做出如下猜测并进行实验: 【作出猜测】 查阅资料a:Mg(HCO3)2能溶于水. ①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 ②白色固体可能是Mg(OH)2; ③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和Mg(OH)2. 【设计并进行实验】 (1)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白色固体一定含有MgCO3. 查阅资料b: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分别生成两种氧化物. (2)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该同学称取干燥的白色固体,充分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并使分解产生的气体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碱石灰,发现浓硫酸和碱石灰都明显增重了,则白色固体中的成分为MgCO3和Mg(OH)2(填化学式).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a.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b.氢气燃烧能够产生淡蓝色火焰,不能与氢氧化钙反应; 【作出猜测】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判断物质的组成情况; 【设计并进行实验】 碳酸镁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水和二氧化碳; 通过计算可以判断物质的质量比. 【解答】解:a.溶液红色加深,则反应后溶液的碱性增强. 故填:增强. b.点燃产生的气体,火焰淡蓝色;将燃烧产物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无现象.则该气体为氢气,氢气的化学式是H2. 故填:H2. 【作出猜测】 ②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白色固体可能是Mg(OH)2,白色固体可能是MgCO3和Mg(OH)2. 故填:Mg(OH)2. 【设计并进行实验】 (1)取洗净后的白色固体,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溶液,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白色固体一定含有MgCO3. 故填: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2)碳酸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二氧化碳,氢氧化镁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镁和水,分解产生的气体全部先通过浓硫酸,浓硫酸增重,说明白色固体中含有氢氧化镁. 故填:Mg(OH)2. 答案: a.增强; b.H2. 【作出猜测】 ②Mg(OH)2. 【设计并进行实验】 (1)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2)MgCO3和Mg(OH)2. 【点评】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所以,对化学实验不仅要认真观察,还应掌握观察实验现象的方法. 四、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0分) 14.(2015•江西模拟)实验室需配制4%的氢氧化钠溶液200g,并用此溶液测定某盐酸额溶质质量分数. (1)配制200g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8g. (2)配制过程中除了用到天平、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是玻璃棒;,其作用是搅拌,加速溶解. (3)用配得的氢氧化钠溶液与待测溶质质量分数的盐酸溶液反应,实验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要得到此变化曲线,所进行的操作是B(填字母). A.将盐酸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B.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加到盐酸溶液中 ②b点对应的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NaOH(写化学式). (4)与25g某质量分数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4%的氢氧化钠溶液20g,试计算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1)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公式可求出氢氧化钠的质量; (2)配制溶液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加速固体溶质的溶解; (3)根据pH的变化情况判断酸碱的相互滴加情况和混合液中的溶质成分; (4)当pH=7时,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利用图象和此时参加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然后利用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可求出参加反应的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从而计算出其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解:(1)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200g×4%=8g,则需要水的质量为:200g﹣8g=192g,合192ml. (2)配制溶液的过程中除了用到天平、烧杯、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用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加速固体溶质的溶解. (3)①pH变化曲线由小到大,所以是向盐酸中加氢氧化钠溶液. ②b点对应的溶液的pH大于7,说明此时氢氧化钠已经过量,故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NaOH. (4)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4%的氢氧化钠溶液20g和25g某质量分数盐酸溶液,设该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20g×4% 25gx = x=2.92% 故答案为: (1)8; (2)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 (3)①B ②NaCl、NaOH (4)设该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NaOH+HCl=NaCl+H2O 40 36.5 20g×4% 25gx = x=2.92% 【点评】做这类题目要会看折点,折点是指图象在变化过程中方向发生了大的转变的那个点.它的出现往往是两个变量中某一变量单方面停止造成的.如果图象涉及化学反应,折点通常是该反应的结束点.对折点的分析关键在于理解该点坐标的含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