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地理复习试卷2无答案
2015年中考地理复习试卷(二) (第二单元 世界居民 世界气候和发展差异) 一、选择题(以下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气候”与“天气”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下列描述气候的是( ) A.天空乌云密布,大雨倾盆B.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昨日晴空万里,艳阳高照 2.近几年,“气象经济”成为热门话题。下列天气符号与生产生活搭配合适的是( ) A.──出海捕鱼 B.──外出春游 C.──户外活动 D.──高空作业 株洲市的小明在11月2日—5日的天气和气温状况记录在下表中,据此回答3~4题。 3.从小明记录的天气和气温状况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2日—3日多云转阴 B.北风3-4级转微风 C.5日最高气温15°C,最低气温12°C D.空气质量轻微污染 4.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气温日较差最大的一天是( ) A.2日 B.3日 C.4日 D.5日 5.若图中等值线为等温线,a为15℃,b为12℃,(图中的阴影部分代表大陆,另一部分代表海洋),则图示地区呈现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南半球7月等温线 B.南半球1月等温线 C.北半球7月等温线 D.北半球1月等温线 6.下图为亚欧大陆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示意图,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获取建筑材料难易程度 B.环保意识的差异 C.冬季气温的差异 D.降水的差异 7.气温和降水是组成气候的基本要素。下列关于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赤道附近降水少,两极附近降水多 B.世界气温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C.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是一样的 D.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大陆西岸多 读下图,完成8~9题。 8.图中A、B、C、D四处中降水最多的是( ) A. A地 B.B地 C.C地 D.D地 9.在A地测得气温为16 ℃,若只考虑地形因素,则C地的气温应该是( ) A.4 ℃ B.2 ℃ C.0 ℃ D.-2 ℃ 10.赤道地区终年高温,极地地区终年寒冷,形成这种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 ) A.地形因素 B.纬度因素 C.海陆因素 D.地球运动 11.气候变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环境问题。下列关于环境问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树造林有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 B.减少石油、煤等矿物燃料的使用,可缓解气候变暖 C.气候变暖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D.气候变暖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 12.亮亮学习了“世界的人口”这一节后,对本节知识作了如下归纳,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A.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 B.一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总数越多 C.一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密度就越大 D.一个国家人口越多,人口密度就越大 13.下列地区人口分布与原因组合,不正确的是( ) A.西伯利亚地区人口稠密——气候温和 B.亚马孙平原人口稀少—— 气候湿热 C.欧洲西部人口稠密——工业发展早、经济发达 D.亚洲南部人口稠密——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早 下表是2010年两个国家的人口资料统计表。据此回答14~15题。 年 龄 结 构 (%) 出生率(%) 死亡率(%) 0~14岁 15~60岁 60岁以上 甲 13.5 64.3 22.2 0.76 0.95 乙 36.7 58.1 5.20 2.81 0.44 14.据表判断甲国可能是( ) A.德国 B.印度 C.埃及 D.菲律宾 15.与甲、乙两国目前所出现的问题不符的是( ) A.甲国老龄化严重 B.甲国劳动力丰富 C.乙国人口增长过快 D.乙国经济欠发达 16.人种的形成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如北欧的白种人鼻子高而窄,鼻孔通道较长,是长期适应下列哪种自然环境的结果( ) A.湿热 B.高寒缺氧 C.炎热干燥 D.寒冷 17.“地球在呻吟”,这幅漫画揭示的是( ) ①人口增长过快,淡水紧缺②人口增长过慢,劳动力短缺③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污染④人口增长过慢,社会负担加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下列叙述不能反映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差异的是( ) A.乡村聚落建筑比城市聚落的建筑要稀疏、低矮,乡村民居大多依山傍水 B.乡村聚落的绿地面积比城市聚落的绿地面积要大 C.乡村聚落外围有大片的农田,城市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 D.乡村汇聚了大量的社会经济活动,对周围地区的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19.不同的自然环境有着不同的服饰、饮食和民居特点。下列关于自然环境对服饰、饮食、民居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 A.北方地区耕地以旱地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小麦、玉米等 B.傣族居住在云南南部,气候湿热,竹楼利于通风散热,防虫等 C.满族生活在“白山黑水”,为适应冬季寒冷的气候,用保暖性好的旗装为日常服饰 D.江南水乡反映了水网稠密,房屋多为平顶,利于积水 20.下图中最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是( ) A.A位于丘陵地区,风景优美 B.B位于平原地区,水源充足 C.C位于山麓地带,空气清新 D.D位于缓坡地带,农业发达 21.下列关于聚落保护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传统聚落只能保护,不能利用 B.对传统聚落只要利用,不需保护 C.传统聚落是历史时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不能任意破坏 D.对于那些年代久远的聚落,应当拆除以利于美化环境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荷兰、法国、德国、比利时欧洲四国。完成22~23题。 22.习近平主席在荷、法、德、比看到的当地居民多为( ) A.白色人种 B.黑色人种 C.黄色人种 D.混血人种 23.从经济发展水平看,此四国属于( ) A.发达国家 B.发展中国家 C.人口大国 D.面积大国 24.下列关于世界人种与语言.宗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世界三大宗教都发源于西亚 B.非洲北部居民以白色人种为主 C.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 D.黄色人种主要分布在亚洲和欧洲 25.《西游记》种的唐僧西天取经的“西天”和“经”分别指的是( ) A.西亚、伊斯兰教的经典著作 B.阿拉伯半岛 、 基督教的经典著作 C.耶路撒冷犹太教的经典著作D.古印度,佛教的经典著作 26.居民使用英语,大多属于白色人种的发达国家是( ) A.俄罗斯 B.法国 C.美国 D.巴西 27.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是( ) ①资源、人才、信息等可全球共享 ②世界各国的经济互相依赖、互相融合③任何产品都可以自由流通、买卖 ④不会出现跨国公司和全球经济贸易组织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28.近年来,中国的皮鞋、打火机、陶瓷品等商品相继遭遇欧盟地反倾销,协调这一争端的国家组织是( ) A.国际奥委会 B.世界贸易组织 C.联合国 D.红十字会 29.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将世界的国家划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下列关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发达国家最多的大洲是欧洲 B.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 C.大洋洲的发达国家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D.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发展中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 30.2014年6月,世界杯足球赛在巴西举行,许多纪念品来自中国。中国和巴西之间的合作交流属于( ) A.“南北差距” B.“南北对话”C.“南南合作”D.和谐共处 二、综合题(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31.读“世界部分地区人口分布”图,回答相关问题。 (1)①地区人口稠 密的主要原因是 ; ②地区人口稠密主要是因为 (2)③地区人口稀少,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④地区人口稀少,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3)由此可得出,影响人口分布主要的因素有 、 。 (4)①居民多为 人种,信奉 宗教。①②④地区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低的是 地区(填序号),可能带来的人口问题有 。 32.下图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 (1)图中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气候,该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 (纬线)附近。乙地区气候的显著特征是 。 (2)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的 (东、西)岸,终年受西风带来的暖湿气流影响,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因此适宜发展 (农业)。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大陆的 (东、西)岸,季风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是 ,易发生 灾害。 (3) 赤道地区终年高温,极地地区终年寒冷,形成这种差异最主要的因素是 ,影响丙地形成这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 3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点中,先看到日出的点是 ,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的点是 。 (2)A点的经纬度是 、 ,当太阳直射A点时,地球位于右图中的 处,此时北极圈会出现 现象。 (3)当地球公转至丙处时,哈尔滨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蝉鸣林更幽 B.无边落木萧萧下 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草长莺飞 (4)当地球公转至乙处时,澳大利亚堪培拉处于 (季节)。 (5)新华社北京11月11日电(记者钱彤)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11日在北京怀柔雁栖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这时地球约公转至________处,此时株洲昼夜长短情况应该是 。 3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就全世界而言,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是________国家(经济发展类型),达________万亿美元。 (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低的是________国家,这一类型的国家________洲最多。 (3)把下述材料中字母代号分别填入A、B两图中。 a.出售石油、矿石、木材、天然橡胶等原料 b.出售汽车、轮船、飞机、高档日用品 c.赚的钱少 d.产品的价格高 (4)请举出两个例子,说明你所了解的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发展水平的差异。 (5)如何缩小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