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八年级下册生物会考中考知识点复习人教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1、 种子的主要结构是胚,是由受精卵发育的。这种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方式就属于有性生殖。另还有试管婴儿技术 2、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成为无性生殖。还有孢子生殖、克隆技术、组织培养等 4、植物的有性生殖、无性生殖各有何优缺点? 有性生殖:产生种子和果实等可以经受不良环境条件,易传播,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后代性状差异较大。无性生殖:繁殖快,产生个体速度快,后代性状较为一致。 5、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方式有扦插和嫁接。嫁接的方式有芽接和枝接。 6、嫁接时,接上去的是接穗,被接的植物体是砧木。新个体的性状与接穗的性状一致。 7、嫁接时,成功的关键是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在一起。 8、组织培养:利用无性生殖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 组织培养的优点:①繁殖速度快,受季节影响小。②诱导变异容易 ③防止病毒的危害 9、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常见昆虫有蜜蜂、家蚕、菜粉蝶、蝇、蚊。 不完全变态发育:经过受精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常见昆虫有:蝗虫、蟋蟀、蝼蛄、螳螂等 11.昆虫为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发育。 12.蝗虫幼虫与成虫的区别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 13、在昆虫的变态发育中,蜕的皮叫外骨骼,蜕皮原因: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身体的生长而长大。 14、雄蛙鸣叫的意义:招引雌蛙。雌雄蛙抱对的意义:提高受精率 15、青蛙是体外受精,卵生,生殖和幼体发育在水中,发育为变态发育。 青蛙发育过程是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16、两栖动物减少的原因:水环境的减少与污染,人类的捕杀。 18、鸟卵中卵细胞的结构由卵黄膜、卵黄、胚盘组成。其中胚盘中有细胞核,将来发育成雏鸟。发育时,所需的营养主要来自卵黄,水分来自卵白,空气来自气室。 19、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色浓而略大。 20、鸟的受精卵开始发育是在母体内,产卵后在合适的温度下,可继续孵化 21、鸟的生殖发育过程一般经: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六个阶段。必须经过的阶段是:求偶、交配、产卵。 23、鸟是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24、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25.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之间的差异。 27、性状:生物体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生理特性及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特征。 28、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29、同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是一定的。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23对 30、细胞核中有染色体,染色体中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有许多片段组成,这些片段是基因。成熟的红细胞因没有细胞核所以没有染色体。 31、生物体细胞中,染色体总是成对存在的,其上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这些基因决定着可遗传的性状。一条染色体只有一条DNA分子组成。 32、生物的体细胞在形成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时,成对的染色体要分开,数目减少一半。即每对中的一条进入精子或卵细胞。因此,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单存在的。 33、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禁止近亲结婚的科学依据是:近亲结婚,后代患遗传病的机会增加。 35、常见的遗传病有先天性愚型病,白化病,色盲等 36、人类的基因组计划:目的是要测定人类23对染色体的DNA分子中的全部基因。只需测定24条染色体中的基因。 37、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男性:44+XY 女性:44+XX。性染色体为:男:XY 女:XX 39、人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为:男:22+X或22+Y 女:22+X性染色体:男:X或Y 女:X 41.从含有性染色体来说,女性的卵细胞只有一种:含X染色体的,男性的精子有两种:含X染色体的和含Y染色体的,它们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相等,即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所以自然情况下生男生女比例为1:1。 42、人的性别决定是从受精卵形成开始的。人的性别决定不只与性染色体有关,还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 43. 解释双胞胎现象:①一个受精卵形成的双胞胎性别一定相同②两个受精卵形成的双胞胎性别不一定相同(如,龙凤胎)。 44、生物具有相对性状是变异的结果。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 45、根据遗传物质是否发生变化,变异分为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可遗传的变异是由遗传物质改变引起;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改变引起,遗传物质未变化。 46、根据是否适应环境,利于自身生存,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47.人类利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的方法有:通过人工选择培育, 杂交育种(基因重组引起),诱变育种(基因突变引起)等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1、 原始大气由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 、硫化氢等组成,无氧气 2、 米勒实验证明了 :在原始地球条件下,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沸水模拟——原始海洋 正负极模拟——闪电,主要为实验提供能量 甲烷、氨、氢等气体模拟——原始大气 冷却水模拟——降雨过程 3、 原始生命起源的条件是①原始大气 ②能源:高温、紫外线、雷电 ③原始海洋 4、 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5、 原始生命形成的四个阶段: 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有机高分子→有机高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无机小分子) 米勒实验只能证明第一阶段;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6、 原始生命是异养厌氧型(即: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呼吸不需要氧气)。 11、化石可以作为生物进化历程的证据的原因是化石在地层中的出现有一定的顺序: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水生生物化石也越多;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 12、始祖鸟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这说明鸟类是由爬行动物进化来的,始祖鸟是爬行动物向鸟类进化的中间过渡类型。 14、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常用的方法是比较法,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现存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苔藓植物 15 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藻类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裸子植物 被子植物 16、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17、原始生命由于营养方式不同向植物动物两个分支进化 18、通过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可以看出生物之间都存在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19、地球上现存的生物都是进化的结果,对现存生物亲缘关系的研究,也可以帮助我们追溯生物进化的过程 20、生物进化的总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22、桦尺蠖体色的变化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23、动物的体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非常相似,人们把这种体色称为保护色。 26、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实验:布料代表生活环境,小纸片代表猎物,同学代表捕食者,小纸片的颜色代表某种动物不同体色的变异类型。 28、生物进化的原因是自然选择。 29、自然选择①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②概念: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者被淘汰掉。 ③外因:环境的改变 ④基础(内因):遗传、变异 ⑤方式(手段、动力):生存斗争 ⑦选择者(选择因素):不同的环境条件 ⑥结果:适者生存。 30、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第八单元健康的生活 32、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称为病原体。如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艾滋病是由HIV病毒引起的,蛔虫病是由蛔虫卵引起的 33、传染病根据病原体的种类可以分为细菌性传染病(如肺结核),病毒性传染病(如艾滋病),寄生虫性传染病(如蛔虫病)。 35、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它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两大特点。 36、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 37、传染源是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传播途径是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如蚊、蝇)等。易感人群是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38、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传染源是艾滋病患者和病毒携带者,主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易感人群是直接或间接接触到传染源的人。 39、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 40、传染病传染性最强的时期是发病初期。 42、人体的三道免疫防线的组成及功能: 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组成,其功能是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分泌物有杀菌作用,呼吸道纤毛具有清扫异物的作用。 第二道防线是由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组成,其功能是溶解、吞噬病原体。 杀菌物质主要分布在体液中,其中的溶菌酶能够破坏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 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其功能是产生抗体、清除抗原。 免疫器官主要指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免疫细胞主要指淋巴细胞 43、非特异性免疫是指人人生来就有的,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人体的第一、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是指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人体的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 44、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叫抗体。一定的抗体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有的抗原被清除后,相应的抗体仍存留在人体。 45、被移植的器官相当于抗原 46、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47、免疫的三大重要功能:(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49、当抵抗抗原侵入的功能过强时,进入体内的某些食物和药物会引起过敏反应。 50、接种疫苗的原因?疫苗通常是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将它接种于人体后,可以使人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是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属于特异性免疫。 45、注射疫苗预防疾病,疫苗相当于抗原。 52、计划免疫的意义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 53、刚出生的婴儿,要接疫苗,卡介苗可以预防结核病;出生三个月的婴儿,通过接种百白破疫苗,可以预防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这三种疾病。糖丸可以预防脊髓灰质炎。 54、某人体内有麻疹抗体的原因可能是:过去得过麻疹,过去接种过麻疹疫苗。 55、是药三分毒的含义是凡是药物都带有一定的毒性或副作用。 56、安全用药是指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法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57、药物可分为处方药(R)和非处方药(OTC),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非处方药适于消费者自我诊断、自我治疗的小伤小病。 58、 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以确保用药安全。 60、外出时晕车的要带乘晕宁,患有心脏病的可以带硝酸甘油,患有神经衰弱的可以带安定。黄连素可以治疗腹泻。 61、最常用的人工呼吸法是口对口吹气法。人工呼吸每分钟内吹气的次数为15——20次。如果病人的胸廓能够随着每次吹气而略有隆起,并且气体能够从口部排出,则证明人工呼吸有效。如果病人心跳停止,应同时做人工胸外心脏挤压。 62、外出血可分为毛细血管出血、静脉出血和动脉出血三种。 63、毛细血管出血最常见的,出血时血液呈红色,从伤口渗出或像水珠一样流出,一般都能自行凝固止血。静脉出血时,血液呈暗红色,连续不断地从伤口流出。动脉出血时,血液呈鲜红色,从伤口喷出或随心跳一股一股地涌出,若不及时止血,患者会因失血过多而死亡。 64、止血方法:一般伤口较小,出血不多的损伤多为毛细血管或小静脉出血,可以先将伤口冲洗干净,然后贴上创可贴。大静脉(用远心端止血)或动脉(用近心端止血) 65、健康是指一种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 66、心情愉快是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核心。 67、保持心情愉快的方法:转移注意力、宣泄烦恼、自我安慰。 68、生活方式病(现代文明病)指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一些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