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复习 浙教版科学考点精练波
2019届中考科学考点精练——波 考试内容 波 ▲1.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现象 ①知道光在同一种物质中沿直线传播 ②举例说出光的反射现象 ③描述光的反射定理 ④辨别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⑤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⑥举例说出光的折射现象 ⑦描述光的折射规律 ⑧用光的反射定理和折射规律解释简单的现象 a a a a a a a b ▲2.人眼球的作用 ①知道人眼球对光的作用相当与凸透镜 ②认识凸透镜成像规律 ③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释人眼球的成像特点 ④描述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 ⑤树立保护视力和用眼卫生的意识 a b c a c 考点突破 一、选择题 1. (2019·扬州)太阳光通过树叶间的空隙,在地上形成许多圆形的光斑,这些圆形光斑是( ) A、树叶的虚像 B、树叶的实像 C、太阳的虚像 D、太阳的实像 2. (2019·温州)如图为玩具鸟在平面镜中的成像示意图。下列能改变像位置的是( ) A、竖直上移玩具鸟 B、竖直下移平面镜 C、人向平面镜靠近 D、像与镜间放一木板 3. 清澈平静的湖面上空,一只小燕子正向下俯冲捕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B、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C、俯冲过程中,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越来越大 D、俯冲过程中,小燕子在湖水中的像越来越小 4. 在校园文化艺术节中小科表演了“摸牌猜点”的小魔术,他用两个手指夹一枚金属图钉就能轻而易举地说出扑克牌的内容(如图所示),这主要是利用了( ) A、小孔成像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直线传播 5. 下列光学现象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是( ) A、倒映在水中的山 B、水中的筷子 C、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D、镜中的花朵 6. (2019·金华)岸上景物在湖水中形成清晰的倒影(如图),下列有关“水中倒影”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B、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C、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影子 D、“水中倒影”比岸上景物大一些 7. (2019·台州)如图是验证“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其中A为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B为玻璃板后未点燃的蜡烛。有关本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板应该与桌面垂直 B、实验宜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C、眼睛应从B一侧观察成像情况 D、蜡烛燃烧较长时间后像物不再重合 8. (2019•威海)下列关于光现象及其形成原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黑板反光——光的漫反射 B、水中倒影——光的反射 C、树下光斑——光沿直线传播 D、雨后彩虹——光的折射 9. 小明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探究成像规律,在如图的实验中,在光屏上得到像的性质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等大的实像 10.(2019·嘉兴)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 11.我国的古诗词文化有几千年的灿烂历史,很多名句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诗句从物理学的角度解释错误的是( ) A.“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句中“浓阴”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诗人看到的“落日”是光线经过大气发生折射而成的像 C.“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句中“水浅”是由于光的反射造成的 D.“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句中的“彩云”是由于光的色散形成的 12.如图是一根直树枝斜插在湖水中的一张照片,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OB是树枝反射形成的像 B、OB是树枝折射形成的像 C、OC是树枝在水中的部分 D、若AO是入射光线,则OB是反射光线,OC是折射光线 13.(2019·扬州)能正确反映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偏折的光路是( ) A B C D 14.拿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晰的像,移走远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C、将光屏远离凸透镜 D、将光屏和蜡烛同时靠近凸透镜 15.(2019·湖州)小华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另一侧的光屏移动到距凸透镜10厘米处时,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接着把光源换成蜡烛,调整好相关器材的高度,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中央5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蜡烛到光具座的左端并点燃,再移动光屏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中央得到一个清晰的像。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通过移动蜡烛及光屏的位置,下列成像情况符合实际的是( ) A、若蜡烛放置在1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都不能呈清晰的像 B、若蜡烛放置在30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缩小的像 C、若蜡烛放置在3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D、若蜡烛放置在45厘米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呈清晰放大的像 二、填空题 16.绣绣与山山在实验室开展光学探究活动。 (1)图甲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绣绣通过实验得出蜡烛A通过平面镜成虚像的结论,请写出得出这个结论的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山山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当蜡烛燃烧后逐渐变短,则光屏上烛焰的像会_________。(选填“上升”或“下降”) 17.下面是有关光学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甲,让一束红光从左边斜射到平面镜上,为了判断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上,然后将F板绕ON前、后转动,观察_______________。 (2)如图乙实验,在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若蜡烛的位置不变,使像变小,应将透镜向 __________移动。(填“左”或“右”) 18.如图的眼球成像原理图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 镜,请写出成像原理与该图相同的一种仪器 。 19.如图是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图1、图2是能在光屏上呈现清晰像的两种情形。这两种成像情形中, ______(选填“图1”或“图2”)能够模拟眼睛成像。为了模拟近视眼看东西模糊的情形,应该把该图中的光屏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或使凸透镜的曲度变得更大。 20.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小柯不断改变蜡烛到透镜的距离,移动光屏寻找蜡烛的像,并将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蜡烛到透镜的距离(cm) 像的特点 1 20.0 倒立缩小的实像 2 16.0 倒立等大的实像 3 12.0 倒立放大的实像 4 6.0 ? (1)第4次实验中,小柯移动光屏只观察到模糊的圆形光斑。若要观察到此时所成的像,正确的操作是 。 (2)小柯在第1次实验的基础上,换用另一个凸透镜后,发现光屏上的像不清晰。把光屏慢慢地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上又出现了清晰的像。若第1次实验模拟的是正常眼球的成像情况,则换用透镜后的实验是在模拟 的成像情况。 21.(2019•重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峻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1)按如图甲所示操作,测出本实验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 (2)接着小峻调节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3)保持如图乙中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当向右移动蜡烛时,应该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再次得到清晰的像。 (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仍然不变,小峻继续向右移动蜡烛至4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得到蜡烛清晰的像。 22.(2019•攀枝花)眼球的结构类似于__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小明同学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了近视眼,应当戴_______镜进行矫正。 23.(2019•白银)兰州中川机场和西客站的进站通道采用了人脸识别系统(如图所示),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可以自动将镜头前1m处的人脸拍摄成数码照片传递给设备识别。此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相当_____透镜,它的焦距应小于_____cm。 24.(2019·衢州)小柯分别探究了光从空气中射入水中和从水中射入空气中的折射规律,并记录了表一、表二两组数据。 表一 表二 序号 1 2 3 4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序号 1 2 3 入射角(°) 60 40 20 0 入射角(°) 15 29 40 折射角(°) 40 29 15 ? 折射角(°) 20 ? 60 (1)表一中“?”处的数据是__________。 (2)表二中“?”处的数据模糊不清,请综合分析两个表格中的数据,判断出这个数据应该是__________。 25.(2019·宁波)为了研究眼的成像原理,小科自主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的晶状体,通过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凸度大小。光屏和水透镜固定在光具座如图所示的位置。点燃蜡烛后,调节水透镜凸度,直至光屏上成一个清晰倒立、 (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实像。若将点燃的蜡烛向左移动一小段距离,要使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 应对水透镜 (填“注水”或“抽水”)。 26.小科利用如图所示的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先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缩小的实像。接着他利用焦距为5cm的凸透镜继续进行实验,如果不改变光源和凸透镜的位置,此时像的性质是倒立、_______的实像;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光屏应该________________(填“向右移动”、“向左移动”或“保持不变”)。 三、实验探究题 27.(2019·杭州)为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小金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当入射角为40°时,反射角为 。 (2)小金将纸板F绕垂直于镜面ON向后转动,在纸板F上还能看到反射光吗? 。请分析原因: 。 (3)若使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30°,那么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为 。 28.小金在实验室利用光具座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当小金将三个元件移动到图示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请你根据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光屏上像的性质为 ,并推算出焦距为 厘米。 (2)保持蜡烛和凸透镜位置不变,小金换了个凸透镜继续试验,并使透镜光心、蜡烛焰心和光屏中心三者高度相同,但在透镜右侧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无法在屏上成像(光具座足够长),请你帮助小金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 。 29.(2019·绍兴)通过玻璃门(如图甲)可简单地验证平面镜成像的某些规律。 (1)先在房间A的地砖拼接处放一标记物,然后到房间B,若实验者及标记物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让实验者所成的像落在标记物上,他应向_______(填序号)方向移动。 (2)为了让成像更清晰,房间B的亮度要比房间A_______。 (3)对本实验的相关评价,合理的有( ) A、证明了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等大的虚像 B、利用地砖方便地确定像和物体的位置关系 C、巧妙利用生活中的物体进行实验,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30.(2019•临沂)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1)将纸平铺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垂直架在纸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立一支点燃的蜡烛,透过玻璃板观察其另一侧蜡烛的像。 (2)将光屏放到像的位置,_____(选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观察光屏上有无像。 (3)将另一支完全相同的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放到玻璃板后,调整位置使其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 (4)实验过程中如果玻璃板没有垂直架在纸上,而是如图所示倾斜,蜡烛A的像应是图中的_____(选填“A1”、“A2”或“A3”)。 四、简答题 31.“海市蜃楼”是一种与光学有关的自然现象,下图是海面上形成“海市蜃楼”的图解。 资料1: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物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而人的视觉总是感到物像是来自直线的; 资料2:一般情况,光从密度较大的介质斜射入密度较小的介质会偏离法线而改变传播方向(如右下图)。 资料3:海面上的下层空气温度低,在一定的高度内,高度越高温度越高,导致空气的密度不同; 回答以下问题: (1)如左上图,游客看到的是虚像还是实像?________ (2)请根据以上提供的资料和所学知识对该现象做出初步的解释。 32.雨过天晴,有时天空会出现美丽的彩虹。下图为彩虹的形成示意图,根据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彩虹的形成作出解释。 33.已知透镜的焦距f =10cm,依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透镜至 刻度线,光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如图乙,在烛焰和光屏之间放一个水透镜(用透明弹性膜盛水制作而成的一个水球),调整位置,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现用注射器向水透镜注水,发现像变模糊了;向水透镜抽水,发现像也变模糊了。请你分析产生上述两种现象的原因。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A B B A C A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A C C C 二、填空题 16.(1)在平面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白纸),无法承接到像 (2)上升 17.(1)反射光线是否在F板上 (2)右 18.凸透 照相机(摄像头) 19.图2;远离 20.(1)取下光屏,透过透镜观察蜡烛所成的像 (2)近视眼 21. (1) 10.0 (2)放大 投影仪 (3)右 (4)不能 22. 照相机 倒立 凹透 23. 凸 50 24.(1)0 (2)40 25.缩小 抽水 26.缩小;向左移动 三、实验探究题 27.(1)40°; (2)不能,因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纸板F转动后与E不在同一平面内 (3)120° 28.(1)倒立、等大、实像; 20 (2)因为换用的凸透镜焦距大于或等于40厘米,所以物距小于或等于焦距,得不到实像。 29.(1)③ (2)亮(大) (3)BC 30. (2)不透过 (3)未点燃 相等 (4)A2 四、简答题 31.(1)虚线 (2)近海面的下层空气比高空的温度低,密度大 ,从近海面物体射出的光进入密度不断变小的空气时发生连续折射进入人的眼睛 ,而人的视觉总是感到物像是来自光的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人的前方会出现“海市蜃楼”的现象。 32.太阳光经雨滴发生折射形成各种单色光,各种单色光经雨滴的反射和折射后以不同角度射出,高度不同导致经雨滴折射进入人眼的单色光不同,数量巨大的雨滴最终导致各种单色光大量进入人眼,使人观察到彩虹。 33.(1)40cm (2)注水导致水透镜变凸,焦距变小,清晰像成在光屏的前方,故在光屏上成的像模糊;抽水导致水透镜变凸度减少,焦距变大,清晰像成在光屏的后方,故在光屏上成的像模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