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中考化学真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重庆中考化学真题

‎2012年重庆市中考化学真题解析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Na -23 Cl –35.5 Ag -108‎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含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以下自然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 海水晒盐 B. 风力发电 C. 铁矿石炼铁 D. 太阳能取暖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确定,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A、海水晒盐只是将水分蒸发,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风力发电是利用风力使轮子转动做功发电,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C、铁矿石炼铁是利用还原剂与铁的化合物反应生成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太阳能取暖是利用阳光的照射,使温度升高,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C。‎ ‎【答案】C ‎2. 复合肥料能为农作物提供多种营养元素,下列肥料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A. NH4Cl B. KNO ‎3 C. KCl D. Ca2(PO4)3‎ ‎3.调味剂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将下列调味剂加入水中,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 A.食盐 B.蔗糖 C.味精 D.芝麻油 ‎【解析】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要与悬浊液和乳浊液区分。A、食盐溶于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A错;B、蔗糖溶于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B错;C、味精溶于水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属于溶液,故C错;D、芝麻油与水混合形成的混合物不均一、不稳定,属于乳浊液,故D正确,故选D。‎ ‎【答案】D ‎4. 下列食品富含蛋白质的是 A. 牛奶 B. 米饭 C. 牛油 D. 鲜橙汁 ‎【解析】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知识。A、牛奶富含蛋白质,故A正确;B、米饭富含淀粉,属于糖类物质,故B错误;C、牛油富含油脂,故C错误;D、鲜橙汁富含维生素,故D错误,故选A。‎ ‎【答案】A ‎5. 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大约是 A. 1/5 B. 1/‎4 C. 4/5 D. 1/2‎ ‎【解析】本题考查空气的组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掌握空气的成分及其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为78%(约占4/5),氧气占21%(约占1/5),故选A。‎ ‎【答案】A ‎6. 要改正下列错误的操作,不需要再补充仪器的是 ‎【解析】本题考查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掌握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A、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要改正错误操作,应再补充镊子;B、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漏斗的下端没有紧靠在烧杯内壁上、缺少玻璃棒引流,要改正错误操作,应再补充玻璃棒;C、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为防止腐蚀托盘,称量时应放在玻璃器皿(烧杯等)中称量,要改正错误操作,应再补充烧杯等;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要改正该错误操作,不需要再补充仪器。‎ ‎【答案】D ‎7. 下列化学符号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A. 2H B. 2H‎2 C. 2H D. 2H2O ‎【解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A、根据标在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所以2H表示2个氢原子,故A错误;‎ B、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所以2H2表示2个氢分子,故B正确;C、标在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所以2H+表示2个氢离子,故C错误;D、根据标在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所以2H2O表示2个水分子,故D错误,故选B。‎ ‎【答案】B ‎8. 下列变化要消耗空气中氧气的是 A. 干冰在空气中升华 B. 钢铁在空气中生锈 ‎ C. 生石灰在空气中变质 D. 浓硫酸在空气中变稀 ‎9. 稀盐酸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试剂,但下列实验中,不宜使用稀盐酸的是 A. 除去氯化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B.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铁粉 ‎ C. 除去熟石灰中的石灰石 D. 除去铁丝上的铁锈 ‎【解析】本题是对酸的化学性质的考查。A、碳酸钠可以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而氯化钠不能和稀盐酸反应,故A实验中适宜使用稀盐酸;B、铜不能和稀盐酸反应,而铁能和稀盐酸反应,所以可以用稀盐酸除去铜粉中的铁粉,故B实验中适宜使用稀盐酸;C、熟石灰可以和稀盐酸反应中和反应,所以不能用稀盐酸来除去熟石灰中的碳酸钙,故C实验中不适宜使用稀盐酸;‎ D、铁锈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故可以用用盐酸来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但是要注意浸泡的时间,否则将会腐蚀铁丝,故D实验中适宜使用稀盐酸,故选C。‎ ‎【答案】C ‎1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结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B. 氯化钠晶体由氯化钠分子构成 ‎ C. 氢原子和氧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 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解析】此题是有关构成微粒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有关物质构成的微粒以及微粒的性质。A、由于一切微粒都是运动的,所以冰中的水分子也在不断的运动,冰与水的区别主要是分子间大小的不同;B、氯化钠是由氯离子与钠离子构成的,所以氯化钠中不存在氯化钠分子;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所以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微粒应该是水分子;D、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所以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故选D。‎ ‎【答案】D ‎11. 下图为物质的分类关系,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包含在②中,若②是 ‎ 纯净物,则③不可能是 A. 一氧化碳 B. 硫酸铜 C. 空气 D. 铜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的简单分类,根据物质的分类: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①与②是并列关系,可以是纯净物和混合物,③包含在②‎ 中,若②是纯净物,③可能是单质或化合物,但不能是混合物,因为纯净物和混合物是并列关系,故选C。‎ ‎【答案】C ‎12. 竹炭制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竹炭是竹子经过炭化处理后形成的多孔性材料,竹炭不具有的性质是 A. 黑色固体 B. 易溶于水 C. 有吸附性 D. 能够燃烧 ‎13. 2011年10月,“碳捕集与封存国际论坛”在重庆召开,重庆合川介绍了把CO2压缩、液化后封存在泥岩中的办法。关于封存CO2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CO2 分子间有间隔 B. CO2 气体较易液化 C. CO2 是导致酸雨的主要气体 D. 大气中CO2 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 ‎【解析】A、任何物质的分子之间都有间隔,故A说法正确;B、二氧化碳较易液化,故B说法正确;C、二氧化硫是导致酸雨的气体,而不是二氧化碳,故C说法错误;D、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D说法正确,故选C。‎ ‎【答案】C ‎14. 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 A. CO2 B. Cl‎2 C. O2 D. N2‎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回答。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高氯酸铵中含有氮元素、氢元素、氯元素、氧元素四种元素,没有碳元素,故分解后的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碳元素,故选A。‎ ‎【答案】A ‎15. 在A+ B→盐+水的反应中,A和B不可能是 A. HCl和NaOH B. CO2 和NaOH C. H2SO4 和Fe2O3 D. H2SO4 和BaCl2‎ ‎【解析】本题是对酸和碱的化学性质的考查。A、HCl和NaOH属于中和反应,能够生成盐和水,故A不符合题意;B、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其中碳酸钠为盐类,故B不符合题意;C、硫酸和氧化铁反应生成了硫酸铁和水,其中硫酸铁为盐类,故C不符合题意;D、硫酸和氯化钡反应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故D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D 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6个小题,共22分)‎ ‎16.(3分)化学物质就在我们身边,下面是厨房了常用的化学物质,用它们的序号填空。‎ ①食醋 ②纯碱 ③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其水溶液PH<7的是 属于盐类物质的是 。‎ ‎【答案】③、①、②‎ ‎【解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同学们要熟悉常见物质的性质,并能根据物质的性质推测物质的用途。属于化石燃料的是天然气具有可燃性;pH小于7为酸性,酸性为食醋;纯碱化学名称为碳酸钠属于盐。‎ ‎17. (3分)钠原子与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下:‎ ‎(1)氯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 ‎(2)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一个电子。‎ ‎(3)钠原子与氯原子相同的是 (填序号)‎ ①质子数 ②电子数 ③电子层数 ④最外层电子数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是要读懂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量表示的意义。(1)核电荷数等于核内质子数就是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所以为17;(2)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只要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就易失去电子;(3)钠原子和氯原子核外都是3个电子层。‎ ‎【答案】(1)17;(2)失去;(3)③‎ ‎18. (4分)国家新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从今年7月1日起强制实施,其中饮用水消毒剂除了目前采用的液氯外,补充了一氯胺(NH2Cl)、臭氧(O3)等。‎ ‎(1)O3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是 。‎ ‎(2)NH2Cl由 (填数字)种元素组成,其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 ‎(3)用NH2Cl消毒时,发生反应NH2Cl+X= NH3+HCl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19. (4分)我国第四套人民币硬币从1999年开始发行,一元币为钢芯镀镍(Ni),伍角币为钢芯镀铜合金,一角币为铝合金或不锈钢。‎ ‎(1)铸造以上硬币用到的材料都是 (填“合成材料”或“金属材料”)。‎ ‎(2)选择铸造硬币的材料不需要考虑的因素是 (填序号)。‎ A. 金属的导电性 B. 金属的耐腐蚀性 C. 金属的硬度 D. 金属价格与硬币面值的吻合度 ‎(3)以上硬币涉及到Fe、Cu、Al、Ni(镍),已知Ni能够发生如下反应:‎ Ni+ H2SO4= Ni SO4+ H2↑ Fe+ Ni Cl 2= Ni + Fe Cl 2 ‎ 这两个反应的基本类型都是 。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解析】此题是一道与金属相关的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充分理解和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的意义以及其它相关的知识考点。(1)根据题干所知硬币的组成成分都是金属的合金,所以铸造以上硬币用到的材料都是金属材料;(2)根据硬币的流通特点可知:铸造出的硬币要有较强的耐腐蚀性、硬度较大、且硬币价值与面值的吻合度要接近,而金属的导电性不是铸造硬币所考虑的因素;‎ ‎(3)由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具体应用可知:活动性在氢前的金属可以与稀酸反应生成氢气,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可以把金属活动性比它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所以据Ni+H2SO4═H2↑+NiSO4 Fe+NiCl2═Ni+FeCl2可知:Ni活动性在氢前且比铁弱,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可知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Al>Fe>Ni>Cu,从反应类型上看Ni+H2SO4═H2↑+NiSO4 Fe+NiCl2═Ni+FeCl2都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故都是置换反应。‎ ‎【答案】(1)金属材料;(2)A;(3)置换反应;Al>Fe>Ni>Cu ‎20.(4分)根据下列溶解度表和溶解度曲线图回答问题。‎ 温度/℃‎ ‎0‎ ‎20‎ ‎40‎ ‎60‎ ‎80‎ KNO3的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1)图中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是 。‎ ‎(2)‎50℃‎时,乙的溶解度为是 。‎ ‎(3)‎60℃‎时,将甲、乙、丙的固体各‎40g分别加入‎100g ‎ 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 ‎(4)影响硝酸钾溶解度的因素是 。‎ A. 温度 B. 压强 C. 水的温度 ‎ 主要考查了固体溶解度曲线的意义及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由KNO3溶解度表可以看出,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明显增大,所以,图中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是甲;(2)由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50℃‎时,乙的溶解度为‎40g;(3)由甲、乙、丙的溶解度曲线可知,‎‎60℃‎ 时,甲、乙的溶解度都大于‎40g,丙的溶解度小于‎40g,所以,‎60℃‎时,将甲、乙、丙的固体各‎4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丙;(4)影响KNO3溶解度的因素是温度,故A正确。‎ ‎【答案】(1)甲;(2)‎40g;(3)丙;(4)A.‎ ‎21.(4分)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广泛 地应用于造纸、纺织、石油化工、印染等行业。‎ ‎(1)氢氧化钠的俗名是 (只写一种)。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实验室有一瓶久置的固体,标签上写着“氢氧化钠”。为了检验里面是否还存在NaOH,实验员取少量该固体样品进行以下实验:‎ 根据溶液变红这一现象说明样品中含有 (填序号)。‎ A. CaCl2 B. Na2CO‎3 C. NaOH D. Na2CO3 和NaOH 如果白色沉淀中含有两种物质,这两种物质是 (填化学式)。‎ ‎【解析】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俗称及变质成分的探究和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1)氢氧化钠俗称为:烧碱、火碱、苛性钠等.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H2SO4═Na2SO4+2H2O;(2)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说明溶液显碱性,故含有氢氧化钠,碳酸钠虽然也显碱性,但由于加入了过量的氯化钙,所以溶液中无碳酸钠,故选C;氯化钙会与变质的样品中的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故白色沉淀中一定含有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又因为氢氧化钙微溶,故白色沉淀中还可能含有氢氧化钙,其化学式为:Ca(OH)2。‎ ‎【答案】(1)烧碱;2NaOH+H2SO4═Na2SO4+2H2O;(2)C;CaCO3和Ca(OH)2‎ 三、实验题(本大题包括2个小题,共12分)‎ ‎22.(5分)(1)下图为电解水的实验。‎ 仪器A的名称是 ,当电源开关闭合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乙图所示的现象与实验事实不相符合,请用笔在乙图中作出修改。‎ ‎(2)右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图示的现象与实验事实不相符合,火焰出现的地方应该是 (填a、b或c)点,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解析】此题是关于水的电解依据燃烧条件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水的电解实验的现象及物质燃烧的条件,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解:(1)图1中的仪器A是试管,开关闭合后水不断被电解,其生成物是氢气与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H2O2H2↑+O2↑;由于生成的氢气与氧气体积比是2:1且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所以乙图试管中气体的体积相同不正确;(2)该图中c处缺少氧气、b处红磷的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a处白磷既与氧气接触温度又能达到白磷的着火点,依据燃烧的条件可知a点的白磷能够燃烧并出现火焰,其燃烧的方程式为:4P+5O22P2O5。‎ ‎【答案】(1)试管;2H2O2H2↑+O2↑;(2)a;4P+5O22P2O5;‎ ‎23.(7分)为了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提供了以下药品和仪器装置。‎ ‎【药品】①二氧化锰 ②氯酸钾 ③大理石 ④过氧化氢溶液 ⑤稀盐酸 ‎【装置】‎ ‎(1)小明同学选择的药品是③和⑤,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他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收集装置是 (填序号)。‎ ‎(2)小东用装置A制取氧气,试管中装入的药品是 (填序号),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他选择了E作收集装置,如果a与b相连,c端排除的物质主要是 ;如果a与c相连,b端排除物质是 。‎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1)若选择的药品是大理石和稀盐酸,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是CaCO3+2HCl═CaCl2+CO2↑+H2O;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不需加热,属于“固液常温型”,故选发生装置B,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所以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A装置是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气体,所以小东是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氧气,氯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所以a与b相连,c端排出的物质主要是氧气;如果a与c相连,b端排出的物质是水。‎ ‎【答案】CaCO3+2HCl═CaCl2+CO2↑+H2O; B; C;(答案不唯一,合理均可)‎ ‎①②;2KClO32KCl+3O2↑;氧气或O2;水或H2O.‎ 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1个小题,共6分)‎ ‎24. (6分)盐水选种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巧妙的挑选种子的方法。农业生产上常用质量分数为15%—20%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1)要配制‎150kg16%的氯化钠,计算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 ‎(2)选种进行一段时间后,农技员估计溶液和溶质质量分数都有所减少,他取出‎50g氯化钠溶液,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得到沉淀‎14‎‎.35g,计算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若此时氯化钠溶液的质量只剩下‎100 kg,要使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恢复到(1)中的状态,计算需要加入的氯化钠和水的质量。‎ ‎58.5 143.5‎ X ‎‎14.35g ‎58.5/x=143.5/‎‎14.35g x=‎‎5.85g 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5.85g/‎50g×100%=11.7%‎ ‎(3)需要加入氯化钠的物质的量:‎24kg-100kg×11.7%=‎‎12.3kg 需要加入水的质量:‎150kg-100kg-12.3kg=‎‎37.7kg ‎【答案】(1)应称取氯化钠的质量为‎24kg(2)氯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1.7%(3)需要加入的氯化钠的质量为‎12.3kg,加水的质量为‎37.7kg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