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3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邵阳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2019年湖南邵阳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2分)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水的净化 C. 燃料的燃烧 D. 风力发电 2.(2分)下列纺织材料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 A.棉花 B.腈纶 C.羊毛 D.蚕丝 3.(2分)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 B.碳酸钙﹣﹣大理石﹣﹣CaO C.氢氧化钠﹣﹣纯碱﹣﹣NaOH D.碳酸钠﹣﹣小苏打﹣﹣Na2CO3 4.(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镁条 B. CO2验满 C. 稀释浓硫酸 D. 加热液体 5.(2分)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利用金属锑(Sb)较早的国家之一,目前锑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冶炼金属锑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2Sb2O3+3C4Sb+3CO2↑.该反应的类型为(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6.(2分)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压缩成干冰,从分子角度解释为( ) 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可以再分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体积可以变小 7.(2分)如图为稀土元素铈(C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铈的原子序数为58 B.铈属于金属元素 C.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 D.铈原子的质量为140.1 8.(2分)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 效的“绿色环保”的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B.+3 C.+4 D.+6 9.(2分)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10.(2分)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2H2O:2个水分子 B.SO4:硫酸根离子 C.N2:2个氮原子 D.:镁离子 11.(2分)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水生生物能依靠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C.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 12.(2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硫燃烧后生成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 C.炽热铁丝伸入氧气瓶中剧烈燃烧 D.红磷在空气中不能自燃 13.(2分)物质X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2CO2+3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C2H4 B.CH3OH C.C2H5OH D.C2H6 14.(2分)人体内的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表。室温下,这些液体中一定呈酸性的是( ) 体液 血浆 胰液 胆汁 胃液 pH 范围 7.35~7.45 7.5~8.0 7.1~7.3 0.8~1.5 A.血浆 B.胰液 C.胆汁 D.胃液 15.(2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氮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减小 C.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D.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其洗去 16.(2分)酸奶中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对健康有益,有关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B.乳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乳酸属于氧化物 D.一个乳酸分子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17.(2分)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大量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 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18.(2分)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 ) A. B. C. D. 19.(2分)实验室许多药品需要密封保存.下列药品需密封保存的原因,解释错误的是( ) A.浓盐酸﹣﹣防止挥发 B.NaOH溶液﹣﹣防止与CO2反应 C.浓硫酸﹣﹣防止吸水 D.生石灰﹣﹣防止与氧气反应 20.(2分)合理利用化学物质会提高生活质量,下列物质的利用有害于身体健康的是( ) A.加碘食盐用于调味 B.小苏打用于制糕点 C.氦气用于食品防腐 D.甲醛用于肉类保鲜 21.(2分)下列行为与“绿色环保”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B.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 D.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22.(2分)把X、Y、Z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硫酸中,X、Y表面有气泡产生,Z无变化;把X加入Y的硫酸盐溶液中,X表面析出Y.则三种金属活动顺序为( ) A.Y>X>Z B.X>Y>Z C.Z>Y>X D.X>Z>Y 23.(2分)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 A.NaCl溶液(Na2SO4):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B.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C.CaCO3(CaCl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24.(2分)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祸首” B.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C.大气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D.填写档案时一般要求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单质碳不易溶于水 25.(2分)下列物质能够反应,且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 A.Na2CO3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中 B.Fe2O3加入NaOH溶液中 C.稀HCl滴入Ba(OH)2溶液中 D.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个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8分) 26.(4分)化学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用化学式表示). A、硫酸铜 B、硝酸钾 C、水银 D、氮气 E、食醋 F、石灰石 (1)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料是 . (2)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的物质是 . (3)医用体温计里的物质通常是 . (4)可用于配制杀菌剂波尔多液的是 . 27.(4分)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选项字母,下同). (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 (3)属于阴离子的是 ; (4)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 . 28.(3分)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1)人类向自然界提取量最大的金属是铁,高炉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空气、石灰石和 . (2)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在生活中常在铁的表面涂上铝粉.其原因是 . (3)金属钴(Co)与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oCl2固体是蓝色的,CoCl2溶液是粉红色的.现将 金属钴投入稀盐酸中,发生化学反应Co+2HCl=CoCl2+H2↑.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 29.(4分)根据图中回答问题 (1)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 (2)图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 ; (3)酒精是由 种元素组成的; (4)图中标号①所示物质的化学式为 。 30.(3分)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 ℃. (2)t1℃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仍然饱和的是 的溶液. (3)t3℃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 31.(5分)水是地球表面覆盖最多的物质,也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1)写出实验室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城镇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可用如图表示: 除去水中固态杂质的设备是: ;投药(多为ClO2)的作用是 。 (3)自然界的水多含有杂质。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通常称为硬水,一种软化硬水的简易办法是: 。 32.(5分)某方便面的营养成分表如下(其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淀粉等) 营养成分表 项目 每100克 能量 1966千焦 蛋白质 7.5克 脂肪 21.8克 碳水化合物 60.7克 钠 2530毫克 (1)表中“钠”是指 (填“序号”) A.离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2)方便面中使用的食盐是加碘盐,人体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填“甲状腺肿大”或“骨质疏松”); (3)若小明用天然气煮方便面,请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食用食盐不超过6克,假设小明某天吃了100克该方便面,相当于吃了食盐 克(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2个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33.(7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请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 (2)A、E装置组合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选择E装置收集氧气的理由是 。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程式为 。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常混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某同学利用图2除杂装置,得到了纯净、干燥的二氧化 碳气体。F中饱和 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 34.(9分)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你补上猜想四。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H2SO4和NaOH 猜想四: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 理由是 。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Na2CO3溶液、BaC12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的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如下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 四、计算题(本大题6分) 35.(6分)向10g CaCO3中不断加入稀盐酸,其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10gCaCO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 g。 (2)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 2019年湖南邵阳市中考化学一模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2分)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冰雪融化 B. 水的净化 C. 燃料的燃烧 D. 风力发电 【分析】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要依据在变化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生成其他物质的是化学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是物理变化. 【解答】解:A、冰雪融化只是冰变成水,状态改变了,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水的净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燃料的燃烧的过程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点评】搞清楚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解答本类习题的关键.判断的标准是看在变化中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一般地,物理变化有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变化和物质形状的变化. 2.(2分)下列纺织材料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 A.棉花 B.腈纶 C.羊毛 D.蚕丝 【分析】 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合成纤维是人造材料,据此解答. 【解答】解:A、棉花是天然材料,错误; B、腈纶属于合成纤维,正确; C、羊毛属于天然材料,错误; D、蚕丝属于天然纤维,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材料的类别,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2分)下列物质的名称、俗名与化学式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A.氢氧化钙﹣﹣熟石灰﹣﹣Ca(OH)2 B.碳酸钙﹣﹣大理石﹣﹣CaO C.氢氧化钠﹣﹣纯碱﹣﹣NaOH D.碳酸钠﹣﹣小苏打﹣﹣Na2CO3 【分析】根据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氢氧化钙的俗称是熟石灰或消石灰,其化学式为Ca(OH)2,其名称、俗名、化学式一致。 B.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其化学式为:CaCO3,其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 C.氢氧化钠俗称火碱、烧碱、苛性钠,其化学为NaOH,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其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 D.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其化学式为Na2CO3,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名称、俗名、化学式不一致。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名称、俗称、化学式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4.(2分)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镁条 B. CO2验满 C. 稀释浓硫酸 D. 加热液体 【分析】A、点燃镁条应该用坩埚钳; B、二氧化碳的验满,燃着的木条应伸到集气瓶口; C、稀释浓硫酸时,沿烧杯内壁将硫酸缓缓加入水中,边加边搅拌; D、给液体加热时,注意试管内液体的量,注意先预热、试管的倾斜度等 【解答】解:A、点燃镁条应该用坩埚钳,正确; B、二氧化碳的验满,燃着的木条应伸到集气瓶口,不是瓶内,错误; C、释浓硫酸时,将水沿容器内壁缓缓注入浓硫酸中,会沸腾溅出,可能伤人。图中操作错误,故错误; D、给液体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不能超过其体积的,防止沸腾溅出,手不能拿短柄,错误; 故选:A。 【点评】掌握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了解常用仪器酒精灯加热的使用方法. 5.(2分)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利用金属锑(Sb)较早的国家之一,目前锑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冶炼金属锑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2Sb2O3+3C 4Sb+3CO2↑.该反应的类型为( ) A.分解反应 B.化合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分析】根据冶炼金属锑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2Sb2O3+3C4Sb+3CO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冶炼金属锑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2Sb2O3+3C4Sb+3CO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置换反应的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均是两种,其中一种是单质和另一种是化合物)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6.(2分)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压缩成干冰,从分子角度解释为( ) A.分子之间有间隙 B.分子可以再分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体积可以变小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压缩成干冰,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故选项正确。 B、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压缩成干冰,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不是分子可以再分,故选项错误。 C、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压缩成干冰,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不是分子在不断运动,故选项错误。 D、由分子的性质可知,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压缩成干冰,是因为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而不是分子体积可以变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7.(2分)如图为稀土元素铈(Ce)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铈的原子序数为58 B.铈属于金属元素 C.铈原子中的质子数为58 D.铈原子的质量为140.1 【分析】根据稀土元素铈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可以直接得到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及相对原子质量来解答. 【解答】解:A.由图中的信息可知,原子序数为58,说法正确; B.由图中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为“铈”,其偏旁部首为“金”,则属于金属元素,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58;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则铈原子的质子数为58,故正确; D.由图可知,名称下方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即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而不是原子的质量,故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及辨别元素种类的方法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8.(2分)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 效的“绿色环保”的多功能水处理剂.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A.+2 B.+3 C.+4 D.+6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高铁酸钾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 【解答】解: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铁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x+(﹣2)×4=0,则x=+6价。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即可正确解答此类题. 9.(2分)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A. B. C. D. 【分析】只要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如果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 【解答】解:A、由图示可知含有两种原子,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两种原子构成,属于化合物,故A错; B、由图示可知由三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故B正确; C、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故C错; D、由一种分子构成属于纯净物,由一种原子构成,属于单质,故D错。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知道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由多种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 10.(2分)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2H2O:2个水分子 B.SO4:硫酸根离子 C.N2:2个氮原子 D.:镁离子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 【解答】解:A、化学式前面加上数字表示几个这样的分子,故2H2O表示2个水分子,故正确; B、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硫酸根离子可表示为:SO42﹣;故错误; C、N2表示氮气,2个氮原子可表示为:2N;故错误; D、元素符号正上方标上数字表示元素的化合价,故表示+2价的镁元素,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 11.(2分)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水生生物能依靠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C.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78% 【分析】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物质,能够供给呼吸,支持燃烧;物理性质是不易溶于水,在低温、高压时能变为液体或固体. 【解答】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是助燃剂,故A错误; B、氧气能供给呼吸,水生生物能依靠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故B正确; C、氧气不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 D、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21%,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氧气的性质,解答本题要注意氧气能够支持燃烧,但是本身不能燃烧. 12.(2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木炭燃烧后生成黑色固体 B.硫燃烧后生成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 C.炽热铁丝伸入氧气瓶中剧烈燃烧 D.红磷在空气中不能自燃 【分析】A、木炭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 B、硫燃烧后能生成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 C、铁在氧气中能够剧烈地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 D、红磷在空气中不能自燃. 【解答】解:A、木炭燃烧后不能生成黑色固体; B、硫燃烧后生成有剌激性气味的气体; C、炽热铁丝伸入氧气瓶中能够剧烈燃烧; D、红磷在空气中不能自燃。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可燃物燃烧时的实验现象,解答时应该从火焰、光、烟雾等方面进行分析、判断.红磷在空气中不能自燃,白磷在空气中发生缓慢氧化,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发生自燃. 13.(2分)物质X是一种可再生绿色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2CO2+3H2O,则X的化学式为( ) A.C2H4 B.CH3OH C.C2H5OH D.C2H6 【分析】根据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2CO2+3H2O,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推断X的化学式. 【解答】解:在反应X+3O22CO2+3H2O中,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 反应前后的元素种类、原子个数和种类不变, 反应后共2个C原子、6个H原子、7个O原子, 反应前现有6个O原子, 则X中共有2个C原子、6个H原子、1个O原子, 即化学式为C2H5OH,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化学式的推断,学生应正确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利用原子守恒来解答. 14.(2分)人体内的一些液体的正常pH范围如下表。室温下,这些液体中一定呈酸性的是( ) 体液 血浆 胰液 胆汁 胃液 pH 范围 7.35~7.45 7.5~8.0 7.1~7.3 0.8~1.5 A.血浆 B.胰液 C.胆汁 D.胃液 【分析】当溶液的pH等于7时,呈中性;当溶液的pH小于7时,呈酸性;当溶液的pH大于7时,呈碱性;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血浆的pH为7.35~7.45,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B、胰液的pH为7.5~8.0,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C、胆汁的pH为7.1~7.3,大于7,显碱性,故选项错误。 D、胃液pH为0.8~1.5,小于7,显酸性,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pH大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15.(2分)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在其它条件不变时,氮气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减小 C.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D.餐具上的油污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功能将其洗去 【分析】A、根据溶液的特征(是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溶液浓稀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分析:洗洁精、洗衣粉等这样的能使乳浊液变成稳定的混合物的物质称为乳化剂,乳化剂所起的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解答】解: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如水是均一的、稳定的液体,但不是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B、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C、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如在一定量的溶剂中,低温时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比高温时的不饱和溶液溶解的多,故选项说法错误。 D、洗洁精是洗涤剂,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滴分散成细小的油滴随水冲走,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溶液的特征、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乳化作用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6.(2分)酸奶中的乳酸(化学式为C3H6O3)对健康有益,有关乳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乳酸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B.乳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C.乳酸属于氧化物 D.一个乳酸分子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 【分析】A.根据乳酸的结构来分析; 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来分析; C.根据氧化物的概念来分析; D.根据元素的规定来分析. 【解答】解:A.乳酸是由乳酸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错误; B.乳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16×3)=6:1:8,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 C.氧化物是只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乳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氧化物,故错误; D.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7.(2分)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大量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 D.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就是破坏燃烧的条件。 【解答】解: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能使温度降低,但不是降低的可燃物的着火点,叙述错误; B、生成的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能起到隔绝空气的作用,叙述正确; C、该反应生成了水,形成的水蒸气使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面积减少,从而减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叙述正确; D、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能使温度降低,使温度达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叙述正确;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难度不大。 18.(2分)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离子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B、质子数=核外电子数=6,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C、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正确。 D、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2,为原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19.(2分)实验室许多药品需要密封保存.下列药品需密封保存的原因,解释错误的是( ) A.浓盐酸﹣﹣防止挥发 B.NaOH溶液﹣﹣防止与CO2反应 C.浓硫酸﹣﹣防止吸水 D.生石灰﹣﹣防止与氧气反应 【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氢氧化钠易与二氧化碳反应,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生石灰易吸水. 【解答】解: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需要密封保存,故A正确; B、氢氧化钠容易与二氧化碳反应,故B正确; C、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需要密封保存,故C正确; D、生石灰易与水反应,不与氧气反应,故D错误。 因为该题选择错误的,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密封保存的原因,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20.(2分)合理利用化学物质会提高生活质量,下列物质的利用有害于身体健康的是( ) A.加碘食盐用于调味 B.小苏打用于制糕点 C.氦气用于食品防腐 D.甲醛用于肉类保鲜 【分析】A、根据加碘食盐能补充氯化钠和碘元素,进行分析判断. B、碳酸氢钠本身受热易分解,同时由于是碳酸氢盐,遇到酸能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根据氦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甲醛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加碘食盐用于调味,能补充氯化钠和碘元素,该物质的利用对身体健康无害,故选项错误。 B、小苏打能与发酵产生的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使糕点疏松多孔;小苏打用于制糕点,该物质的利用对身体健康无害,故选项错误。 C、氦气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该物质的利用对身体健康无害,故选项错误。 D、甲醛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蛋白质变质,甲醛用于肉类保鲜,会有害于身体健康,故选项正确。 故选:D。 【点评】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是中考的热点,了解生活中常见的有毒物质(甲醛、亚硝酸钠、黄曲霉素等)、常见盐的性质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1.(2分)下列行为与“绿色环保”理念不相符的是( ) A.分类回收、利用垃圾,减少资源浪费 B.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减少疾病传染 C.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减少使用化石能源 D.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分析】只要是对空气、水体等环境不造成污染,节约能源的做法都符合绿色环保的理念. 【解答】解:A、既减少污染又节约资源,正确。 B、树木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同时生产一次性筷子需要消耗能源,所以推广使用一次性木筷是错误的。 C、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既可以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又可以减少使用化石能源,所以正确。 D、使用催化净化装置可以将汽车尾气中的CO、NO等污染大气的气体转换为无毒的氮气和二氧化碳,所以正确。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绿色环保理念的理解及对常见污染的来源及治理等知识. 22.(2分)把X、Y、Z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硫酸中,X、Y表面有气泡产生,Z无变化;把X加入Y的硫酸盐溶液中,X表面析出Y.则三种金属活动顺序为( ) A.Y>X>Z B.X>Y>Z C.Z>Y>X D.X>Z>Y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把X、Y、Z三种金属片分别加入稀硫酸中,X、Y表面有气泡产生,说明X、Y在氢前,Z无变化,说明排在氢后,把X加入Y的硫酸盐溶液中,X表面析出Y,即X>Y,即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X>Y>Z,观察选项。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 23.(2分)要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合理的是( ) A.NaCl溶液(Na2SO4):加入过量的BaCl2溶液,过滤 B.N2(O2):将气体缓缓通过灼热的铜网 C.CaCO3(CaCl2):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D.KCl溶液(K2CO3):加入适量的稀盐酸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Na2SO4能与量的BaCl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氯化钡(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氮气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氯化钙易溶于水,碳酸钙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K2CO3能与适量的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24.(2分)下列有关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是引发酸雨的“罪魁祸首” B.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 C.大气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D.填写档案时一般要求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单质碳不易溶于水 【分析】A、根据二氧化硫是引发酸雨的“罪魁祸首”进行解答; B、根据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进行解答; C、根据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进行解答; D、根据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进行解答. 【解答】解:A、二氧化硫是引发酸雨的“罪魁祸首”,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导致温室效应,故A错误; B、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所以二氧化碳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了碳酸,故B正确; C、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而不是呼吸作用,故C错误; D、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所以填写档案时一般要求用碳素墨水,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碳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25.(2分)下列物质能够反应,且没有明显现象的是( ) A.Na2CO3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中 B.Fe2O3加入NaOH溶液中 C.稀HCl滴入Ba(OH)2溶液中 D.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中伴随发生的现象回答:是否有气体和沉淀生成,溶液的颜色是否发生变化,固体是否溶解等。 【解答】解:A、Na2CO3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中会生成白色沉淀,故此项错误; B、Fe2O3加入NaOH溶液中,二者不发生反应,此项错误; C、稀HCl滴入Ba(OH)2溶液中,发生中和反应,但没有沉淀和气体产生,没有明显现象,故此项正确。 D、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溶液会变浑浊,此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有些中和反应的发生,要借助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是否发生和反应进行的程度。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7个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28分) 26.(4分)化学在我们身边.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用化学式表示). A、硫酸铜 B、硝酸钾 C、水银 D、氮气 E、食醋 F、石灰石 (1)农田施用的复合肥料是 KNO3 . (2)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的物质是 N2 . (3)医用体温计里的物质通常是 Hg . (4)可用于配制杀菌剂波尔多液的是 CuSO4 .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解答】解:(1)硝酸钾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其化学式为:KNO3. (2)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是可充入食品包装袋中防腐的气体,其化学式为:N2. (3)医用体温计里的物质通常是水银,其化学式为:Hg. (4)硫酸铜可用于配制杀菌剂波尔多液,其化学式为:CuSO4. 故答案为:(1)KNO3;(2)N2;(3)Hg;(4)CuSO4.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27.(4分)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B、D ;(填选项字母,下同). (2)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是 A、C、D ; (3)属于阴离子的是 C ; (4)属于金属元素原子的是 B、E . 【分析】(1)由题目中的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质子数,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2)由最外层电子数可知是否达稳定结构; (3)根据示意图中所给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确定是原子还是离子.离子中带正电的是阳离子,带负电的是阴离子. (4)根据金属元素最外层的电子数一般小于4解答. 【解答】解: (1)由粒子结构示意图可知BD质子数都为11,属于同种元素; (2)最外层为8个电子(K层为最外层时有2个)为相对稳定结构,故ACD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3)阴离子中核内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故C属于阴离子; (4)金属元素最外层的电子数一般小于4,所以可以确定BE为金属元素. 故答案为: (1)B、D; (2)A、C、D;(3)C; (4)B、E. 【点评】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特点;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 28.(3分)钢铁是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1)人类向自然界提取量最大的金属是铁,高炉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空气、石灰石和 焦炭 . (2)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在生活中常在铁的表面涂上铝粉.其原因是 常温时,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保护里面的铁不被腐蚀 . (3)金属钴(Co)与铁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CoCl2固体是蓝色的,CoCl2溶液是粉红色的.现将 金属钴投入稀盐酸中,发生化学反应Co+2HCl=CoCl2+H2↑.该反应的实验现象为 金属不断溶解,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 . 【分析】(1)高炉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空气、石灰石和焦炭; (2)铝比较活泼,通常情况下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 (3)根据物质的性质可以判断实验现象. 【解答】解:(1)高炉炼铁的原料是铁矿石、空气、石灰石和焦炭. 故填:焦炭. (2)铝的活动性比铁强,但在生活中常在铁的表面涂上铝粉.其原因是常温时,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保护里面的铁不被腐蚀. 故填:常温时,铝能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物薄膜,保护里面的铁不被腐蚀. (3)金属钴投入稀盐酸中时,发生化学反应:Co+2HCl=CoCl2+H2↑,随着反应的进行,金属不断溶解,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 故填:金属不断溶解,表面产生气泡,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 【点评】实验现象是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外在表现,因此要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实验、分析实验,为揭示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实质奠定基础. 29.(4分)根据图中回答问题 (1)水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 +1 ; (2)图中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是 金刚石 ; (3)酒精是由 三 种元素组成的; (4)图中标号①所示物质的化学式为 O2或O3 。 【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2)根据物质的结构来分析; (3)根据酒精的组成来分析; (4)根据物质化学式的写法来分析。 【解答】解:(1)在水中,氧元素显﹣2价,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设氢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2x+(﹣2)=0,x=+1;故填:+1; (2)金刚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酒精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故填:金刚石; (3)酒精的化学式为C2H6O,可见它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填:三; (4)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有氧气、臭氧,故填:O2或O3。 【点评】掌握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掌握化学式的意义以及化合价的计算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30.(3分)如图是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根据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 t2 ℃. (2)t1℃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溶液仍然饱和的是 Z 的溶液. (3)t3℃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降温到t1℃,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X<Z<Y . 【分析】(1)根据在饱和溶液中溶液的浓度与溶解度的关系分析; (2)根据X、Y、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分析; (3)根据X、Y、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及溶解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关系分析. 【解答】解:(1)由于在t2℃时,Y、Z的溶解度相同,则如果要配制相同浓度的Y、Z饱和溶液,需要把温度控制在t2℃. (2)由X、Y、Z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X、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t1℃时,将X、Y、Z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3℃,X、Y的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液仍然饱和的是Z的溶液. (3)X、Y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Z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将t3℃X、Y、Z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X、Y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Z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与降温前相等,据饱和溶液中质量分数的计算式×100%可知,t1℃时Y的溶解度大于X的溶解度、大于t3℃时Z的溶解度,t1℃时x的溶解度小于t3℃时Z的溶解度,所以此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X<Z<Y. 故答案为:(1)t2℃;(2)Z;(3)X<Z<Y.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溶解度曲线意义的认识和掌握,同时须明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要据相关知识细心解答. 31.(5分)水是地球表面覆盖最多的物质,也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 (1)写出实验室电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H2↑+O2↑ 。 (2)城镇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可用如图表示: 除去水中固态杂质的设备是: 过滤池 ;投药(多为ClO2)的作用是 杀菌消毒 。 (3)自然界的水多含有杂质。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通常称为硬水,一种软化硬水的简易办法是: 煮沸 。 【分析】(1)根据电解水的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自来水厂生产流程中各装置的特点、作用分析回答; (3)根据常见的软化硬水的简易办法回答。 【解答】解:(1)实验室电解水生成了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H2O2H2↑+O2↑。 (2)由城镇自来水厂生产流程图可知,除去水中固态杂质的设备是:过滤池;投药(多为ClO2)的作用是杀菌消毒。 (3)自然界的水多含有杂质。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通常称为硬水,一种软化硬水的简易办法是:煮沸,煮沸能减少水中钙镁的化合物的量。 故答为:(1)2H2O2H2↑+O2↑;(2)过滤池,杀菌消毒;(3)煮沸。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有关水的知识,比较简单,根据已有的知识即可分析解答。 32.(5分)某方便面的营养成分表如下(其中碳水化合物主要指淀粉等) 营养成分表 项目 每100克 能量 1966千焦 蛋白质 7.5克 脂肪 21.8克 碳水化合物 60.7克 钠 2530毫克 (1)表中“钠”是指 C (填“序号”) A.离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2)方便面中使用的食盐是加碘盐,人体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 甲状腺肿大 (填“甲状腺肿大”或“骨质疏松”); (3)若小明用天然气煮方便面,请写出天然气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 (4)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食用食盐不超过6克,假设小明某天吃了100克该方便面,相当于吃了食盐 6.4 克(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分析】(1)根据营养成分表中的钠是指元素进行解答; (2)根据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进行解答; (3)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甲烷在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根据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 (4)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100%,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食品中常以元素的质量来表各元素的含量,营养成分表中的钠是指元素.故选C. (2)人体中缺碘可能患有的疾病是甲状腺肿大;故答案为:甲状腺肿大; (3)天然气的主要成份是甲烷,甲烷在燃烧时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方程式是:CH4+2O2CO2+2H2O,故答案为:CH4+2O2CO2+2H2O. (4)食盐的成份是氯化钠,氯化钠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100%≈39.3%.2530毫克=2.53克,2.53克÷39.3%≈6.4克,故答案为:6.4. 【点评】此题是对营养物质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认识六类营养物质,并对其中各种营养素的作用要有初步的了解.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是基础性知识,要熟练掌握. 三、实验探究题(本大题有2个小题,每个化学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共16分) 33.(7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结合图示回答问题: (1)请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酒精灯 。 (2)A、E装置组合可用于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氧气,选择E装置收集氧气的理由是 氧气不易溶于水 。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 防止水槽中的水沿短管回流引起试管炸裂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B (填序号),反应的化学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实验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常混有少量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某同学利用图2除杂装置,得到了纯净、干燥的二氧化 碳气体。F中饱和 NaHCO3溶液的作用是 除去氯化氢气体 。 【分析】(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 (2)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图2中,F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氯化氢气体。 【解答】解:(1)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故答案为:酒精灯; (2)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结束后,应先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其目的是:防止水槽中的水沿短管回流引起试管炸裂;故答案为:氧气不易溶于水;防止水槽中的水沿短管回流引起试管炸裂; (3)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图2中,F中饱和NaHCO3溶液的作用是:除去氯化氢气体;故答案为:B;CaCO3+2HCl=CaCl2+H2O+CO2↑;除去氯化氢气体; 【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注意事项、气体的除杂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34.(9分)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H2SO4加入到盛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2SO4+2NaOH=Na2SO4+2H2O 。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大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请你补上猜想四。 猜想一:只有Na2SO4 猜想二:有Na2SO4和H2SO4 猜想三:有Na2SO4、H2SO4和NaOH 猜想四: 有Na2SO4和NaO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猜想三 , 理由是 H2SO4和NaOH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 【实验探究】 (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NaOH 。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了老师提供的pH试纸、Na2CO3溶液、BaC12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的pH 滴加Na2CO3溶液 滴加BaCl2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pH<7 有气泡产生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溶液中有H2SO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了肯定。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如下两处错误: ①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pH试纸浸入溶液中 ; ②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 【分析】【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注意化学式的写法和配平; 【假设猜想】根据酸碱不能共存判断不合理的猜想; 【实验探究】根据碳酸钠和硫酸反应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解答; 【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解答】解:【学生板演】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 +2H2O; 【假设猜想】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酸或碱可能过量,当氢氧化钠过量时,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和氢氧化钠,故猜想三为氢氧化钠和硫酸钠,酸碱过量,但不能同时过量,因为酸碱不能共存,会继续反应,故猜想三不合理; 【实验探究】(1)硫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能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因此溶液中滴加几滴CuSO4溶液,无明显变化,说明溶液中一定没有氢氧化钠。 (2)溶液中有硫酸,滴加碳酸钠后,碳酸钠会和硫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因此会看到产生气泡。 【评价反思】(1)根据图示操作判断,检测溶液的pH时,pH试纸不能伸入溶液中,应用玻璃棒蘸取少量溶液涂到pH试纸上; (2)检验一种物质时要排除其他物质的干扰,硫酸钠也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故不能证明溶液中一定存在硫酸; 故答案为:【学生板演】H2SO4+2NaOH=Na2SO4+2H2O; 【假设猜想】有Na2SO4和NaOH;猜想三;H2SO4和NaOH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实验探究】(1)NaOH;(2)有气泡产生; 【评价反思】①pH试纸浸入溶液中;②Na2SO4与BaCl2反应也会生成白色沉淀,不能证明一定有H2SO4存在。 【点评】此题通过中和反应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操作以及实验方案的评价,解答时要全面审题,认真解答。 四、计算题(本大题6分) 35.(6分)向10g CaCO3中不断加入稀盐酸,其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10gCaCO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 40 g。 (2)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01%) 【分析】(1)由图象可知:当CaCO3质量为0时,即为盐酸与CaCO3恰好完全反应的时刻,此时所用稀盐酸的量即是所消耗的稀盐酸,故10g CaCO3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为40g。 (2)根据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由碳酸钙的质量可以计算出消耗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由溶质质量分数计算公式即可求出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解答】解:(1)如图象所示:当10gCaCO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加稀盐酸的质量40g; (2)解:设40g稀盐酸含有HCl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10g x X=7.3g 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 故答案为:(1)40g;(2)所加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25%。 【点评】据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关系,由其中任意一种物质的质量可计算反应中其它物质的质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