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七律 长征》教案 (1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七律 长征》教案 (18)

‎ 七律 长征 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    (1)掌握“逶迤”“磅礴”“腾细浪”“走泥丸”“岷山”等词语的音形义。‎ ‎ (2)让学生掌握七言律诗的体裁特点,掌握诗词的朗读节奏。    (3)了解诗的语言艺术性和夸张手法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    (1)品评作品中的诗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诗句展开丰富的想像。‎ 情感与态度:‎ 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词语的品析,朗读的触摸感受,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 ‎(一)揭题,整体感知。‎ ‎1、同学们,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有一座不朽的丰碑,那就是举世闻名的25000里长征。‎ ‎2、关于长征的故事,同学们已有不少了解。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长征诗——《七律*长征》。解释“七律”(七言八句,颔联、颈联对仗工整)‎ ‎3、关于长征,大家课前都做了预习,谁来说说。(生交流)课件 ‎ 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我们先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 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反动派的围剿,保存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翻越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度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然后爬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在这短短的一年时间里,红军战士开动每人的双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红军穿过了——11个省,翻过了——12座大山,跨过了——24条长河 行程——二万五千里(点击课件出示红军长征路线图)这就是红军走过的行程二万五千里的长征,如果把这条线路拉直,那就跨过了半个地球呀。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远征。完成举世无以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看路线图)‎ ‎4、若让大家用一个字形容长征历程会用?(难)长征途中红军历经了许多磨难,这是一条漫漫长征路。现在再来读一读课题,你会怎么读?‎ ‎(深情):七律长征 (缓慢):七律 长征 ‎3、介绍写作背景。作者毛泽东,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已到达陕北,长征已经胜利在望。回顾一年来,红军战士走过的路程,毛主席诗兴大发,满怀豪情地挥笔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并亲自向红军战士朗读了这首诗。(课件出示毛体《长征》,范读)‎ ‎(二)初读,了解时代背景。‎ ‎1、请同学一定要好好地读读这首诗!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三遍 第一遍注意诗中的生字词,争取把它读得字正腔圆。‎ 后两遍争取读通顺,读出诗句内部的停顿。听明白要求了吗?请认真读。‎ ‎2.指名读诗,正音:好,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你来。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4个生字,看他有没有念错。‎ ‎3、逶迤   磅礴 理解词义。诗中(  )逶迤   (   )磅礴 查字典解词,你能用简笔画出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吗?‎ 你能用语调语气来表达你对这两个词的理解吗?(指名读  男女读)“逶迤”要读出弯弯曲曲连绵不断之意,哪五岭? (越城岭、都庞岭、萌禇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 “磅礴”要读出高大雄伟之势。‎ ‎3、诗中涉及到好多山名水名,你们能搞清楚吗?请学生讲讲。‎ ‎ 山名:五岭 乌蒙 岷山  (越城岭、都庞岭、萌禇岭、骑田岭、大庾岭在江西、湖南、广东、广西四省边境)‎ ‎ 水名:金沙江 大渡河 ‎  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括吗?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 ‎(三)讲读,理解诗意。‎ 首联 ‎1、红军翻越一座座山,又涉过一条条水,表示路途很长,可用什么词来表示?(万水千山,虚指)‎ ‎2、红军长征除了万水千山的障碍,还得征战南北,你体会到什么?(难)‎ ‎1934年10月,毛泽东率领8.6万红军,踏上了漫漫的长征路。这一路走来,除了偶尔巧渡金沙江的喜悦外,更多的是面队飞夺泸定桥的那种惊心动魄。在红军过草地的时候,他们几乎已经弹尽粮绝,他们吃的是草根和树皮,脚下是吞噬他们生命的沼泽地。在红军走过这漫长的征途的时候,八万六千人只剩下八千人……这一切都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这段征途的“难”。‎ ‎3、但红军用自己的双腿走过来了,你们说远征难,可我们红军怕不怕?(不怕!)‎ ‎“不怕”两字,铿锵有力,下笔千钧,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 ‎4、诗中毛主席用一个词进一步写出了红军战士不怕难,把万水千山看得很平常(等闲)‎ ‎5、这里说万水千山只等闲,加了“只”表示什么?(蔑视困难,将困难轻轻一瞥,从容不迫。)‎ ‎6、这首诗就是要赞颂红军战士藐视困难,战胜困难,乐观豪迈的大无畏精神,前两句是全诗的总领。齐诵一、二句。‎ 颔联、颈联 水千条山万座,诗人怎能一一写尽?主席采取总起分述的写法,选取了哪几个典型环境来写?山:五岭、乌蒙  水:金沙江、大渡河 自由讨论:结合你的课内外知识,你理解哪句诗的意思?互相讲讲。‎ 学生讲,教师顺势引导。‎ ‎1、五岭长,乌蒙高,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跳动的细浪”和“滚动的泥丸”,这句运用了什么写法?(夸张、比喻。“逶迤、磅礴”极言山势雄险,用的是“扬”的手法;而“细浪、泥丸”言其渺小,用的是“抑”的手法。抑扬之间,更显出红军的伟大。)  指导朗读。‎ ‎2、山,红军不怕;水,红军也不怕。‎ a 在写水的两句中,有一对反义词,请大家找一找。(“暖”和“寒”)。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b 录音释疑“金沙水拍云崖暖”:听录音 ‎1935年5月,红军主力在毛主席率领下,浩浩荡荡向云南进发。快到金沙江畔的时候,太阳已经落山,远远望去,乌黑乌黑的一长列大山横在眼前,金沙江两岸都是悬崖峭壁,滚滚江水飞溅起层层浪花,撞击着两岸的云崖,发出轰轰的巨响。正是:金沙江水浪滔滔,两岸峭壁插云霄,巨浪翻滚几丈高,船行水上一叶漂。敌人为了阻挠红军北上,又封锁各处海口,而且抢去了江面所有的渡船。‎ 穿插设问:你们说,面对汹涌的江水和狡猾的敌人,红军该怎样渡过金沙江呢?请你们继续听:‎ 但是红军战士按照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扰乱敌人视线,同时又顺利地俘获了敌人侦察用的两只船。结果,我军不费一枪一弹,捉到俘虏六十多个,夺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很快,红军所有大队人马,全部胜利渡过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取得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胜利。‎ 同学们,回顾这段战斗的历史,你的心里有什么感觉?(暖洋洋,愉快)‎ c 录象释疑“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是智取,大渡河则是一场恶战。回忆《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25日‎,一方面是红军在安顺场抢渡大渡河后,要用仅有的几只小船将几万红军渡 过河去,最快也要一个月的时间。然而国民党军紧追不舍,形势十分严竣。当急之下,‎1935年5月26日上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人决定后,当即作出了夺取泸定桥的指令。‎ 当时百余米的泸定桥已被敌人拆去了约八十余米的桥板,并以机枪、炮兵各一连于东桥头高地组成密集火力,严密地封锁着泸定桥桥面。22名勇士冒着枪林弹雨爬着光溜溜的铁索链向东桥头猛扑。三名战士在王友才的率领下,紧跟在后,背着枪,一手抱木板,一手抓着铁链,边前进边铺桥板。当勇士们爬到桥中间时,敌人在东桥头放起大火、妄图以烈火阻击红军夺桥。勇士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烈焰,高喊“同志们,这是胜利的最后关头,鼓足勇气,冲过去!莫怕火,冲呀!敌人垮了,冲呀!”廖大珠一跃而起踏上桥板,扑向东桥头,勇士们紧跟着也冲了上来,抽出马刀,与敌人展开白刃战。此时政委杨成武率领队伍冲过东桥头,打退了敌人的反扑,占领了泸定城,迅速扑灭了桥头大火。整个战斗仅用了两个小时,便奇绝惊险地飞夺了泸定桥,粉碎了蒋介石南追北堵欲把借助大渡河天险将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美梦。‎ 此时你想说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太险了,胆战心惊,捏了一把冷汗)小结:“暖”,写出了巧渡金沙江的愉快;“寒”,写出了强渡大渡河的惊心动魄,又进一步突出了“难”。‎ d 指导朗读(轻松愉快)(惊险心惊)男女赛读 红军山不怕,水也不怕,真是“万水千山只等闲”。‎ 尾联 ‎1、哪两句写他们取得了远征的胜利?(7、8句)解释“尽开颜”(一片欢腾喜悦之态)‎ ‎2、指导朗读。‎ ‎(四)精读,升华情感。‎ ‎1、小结:《七律*长征》,短短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短短56个字,饱含着中国工农红军的万般豪情。让我们齐诵这首诗。‎ ‎2、音乐激情:“红军不怕远征难”,同学们,你们愿意听一听用《长征》这首诗谱写的歌曲吗?‎ ‎(五)背诵,填空默写。‎ ‎(六)总结,诗意延伸。‎ ‎1、让我们用毛主席的一段话对长征做个总结。(先自由读,再师生共读)‎ 师: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2万余里,纵横11个省。请问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 生:没有,从来没有。‎ 男:长征是宣言书,它向全世界宣告,红军是英雄好汉,帝国主义者和他们的走狗蒋介石等辈则是完全无用的,长征宣告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女:长征是宣传队。它向十一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男:长征是播种机。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十一个省内发芽、长叶、结果。‎ 齐: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师:谁使长征胜利的呢?‎ 齐:是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他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2、全文总结 同学们,作为一名中华儿女,我们有责任让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一代代流传,我们有责任让红军战士的乐观豪迈永远激励后人前进,让我们世世代代诵《七律*长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