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统计与概率)第3课时 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统计与概率)第3课时 人教版

‎《统计与概率整理与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小学阶段所学的统计与概率的知识,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 ‎2.在对知识回顾与整理的过程中,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并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 ‎3.在回顾整理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能综合运用统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4.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分享,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意识。 ‎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平均数。‎ ‎【难点】熟练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在小学阶段学过的,有关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关于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我们学过哪些?‎ ‎1.组内交流 谈话:下面请同学们把课前整理的有关知识在组内交流一下。教师参与交流,了解每组的整理情况。‎ 课件出示交流指南 组内交流指南:‎ 1. 组内成员把小报平放在一起,按顺序交流,边听边用红笔补充修改补。‎ 2. 选出一份书写认真、内容全面、条理清楚的小报,作为展示作品。‎ ‎3.推选出中心发言人代表小组汇报。(建议时间:3分钟)‎ ‎2.展示作品 谈话:同学们,交流完了吗?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内容到展示台前交流一下?‎ 小组展示交流。(课件出示整理复习的小报)‎ 谈话:对于这两个小组整理的,其他小组有没有想补充的?‎ 预设,学生可能会从知识或整理的方法上进行补充,教师要注意适时、适度、有针对性的评价。‎ ‎3.观察、比较作品,优化整理方法 谈话:观察这几个小组整理的,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预设:‎ ①我喜欢用大括号的形式整理知识,看起来更清晰。‎ ②我喜欢用分版块的形式整理知识。‎ 师:同学们说的很有道理。有条理的整理复习知识的方法,不但便于比较知识间的异同,更能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希望大家今后能够选择合适的方法整理复习所学知识。‎ ‎【设计意图】课前的知识整理,让学生自主复习、感知、梳理所学知识;组内交流,让学生在自主回忆、整理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补充完整,同时相互借鉴整理的方法,学会条理、简单、有序整理知识,学会分享。‎ 二、梳理归网 ‎1.梳理、归网统计的知识 谈话:刚才我们从统计和可能性两个方面,对知识进行了整理。想一想刚才我们主要从哪几个方面对统计的知识进行了整理与复习?‎ 预设:‎ ①统计表 ②统计图 ③统计量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的,适时进行板书。(课件出示板书内容)‎ 谈话:哪个小组想说一说有三种统计图的特点?‎ 在学生交流时,教师完成统计表。(课件出示)‎ 种类 条形统计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特点 从图中,能清晰的看出数量的多少,便于相互比较。‎ 从图中,能清晰的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也能看出数量的多少。‎ 从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与总数的百分比,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 质疑:对于这三类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①什么情况下用条形统计图?‎ ②什么情况下用折线统计图?‎ ③什么情况下用扇形统计图?‎ ‎2.梳理、归网可能性的知识 谈话:对统计的知识同学们掌握的不错,整理的方法既清晰,又具条理性,那么想一想关于可能性的知识,我们从哪几个方面整理复习,会更好呢?‎ 生活中的事件 确定事件 不确定事件 必然事件 不可能事件 可能性有大小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形成网络图:‎ ‎【设计意图】在对知识整理回顾的过程中,梳理所学知识,分类整理知识,明确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整理知识的方法,使所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形成完整的认知结构。‎ 三、综合应用 谈话:刚才我们共同用网络图的方法对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进行了回顾与整理,那么同学们是否会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呢?下面就让我们来试一试。‎ ‎1.基本练习 谈话:咱班有好多同学带上了小眼镜,课前老师让同学们进行一项近视原因的调查,你调查的影响近视的因素有哪些?‎ 预设:‎ ①与看电视有关 ②与看书的姿势有关 ③与用眼不卫生有关 ‎……‎ 谈话:下面我们就调查一下,咱班同学平时看电视时间的情况。调查之前先请同学们看一下“调查指南”。(课件出示“调查小要求”)‎ 调查指南:‎ ‎1.快速有序的在小组内完成老师发给小组长的组内统计表,‎ ‎2.选出代表,到讲台前利用电脑填写好班级的统计表。‎ 调查本班同学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的情况。‎ 人数   时间           ‎ 项目 ‎1小时以下 ‎1〜2小时 ‎2小时以上 近视的同学 不近视的同学 ‎(2)组间交流,描述、分析数据 谈话:现在我们班同学平均每天看电视时间的情况已经统计出来,请同学们,结合统计表,根据我们调查的目的想一想:如果我们要描述看电视所用时间的情况,选用哪种统计图比较合适?为什么?‎ 谈话:请将课本112页第1题的统计图补充完整。‎ 讨论:观察分析统计图,你能说明一下,近视与看电视时间长短有关吗?‎ 师:做完这个调查,你想对同学们说点什么?‎ 想一想:同学们的近视除了跟看电视有关,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课下请调查班里患近视的同学,完成统计课本第112也第1题最后的统计表。‎ ‎(3)小结提升方法 谈话:回想一下,在进行一项统计活动时,一般要经过哪几个主要步骤?‎ 课件出示:确定主题,设计调查表——搜集数据——整理数据——描述、分析数据——作出决策(课件出示)‎ ‎2. 生活中的平均数 生活中我们还经常用平均数来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你能举例说明生活中应用平均数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 结合实例理解平均数 (1) 平均身高(课件出示)‎ ‎ 学校篮球队平均身高165厘米,小刚会不会是160厘米呢?为什么?‎ (2) 平均寿命(课件出示)‎ ‎ 世界卫生组织近日公布了《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女性的平均寿命是74岁。73岁的老奶奶知道这一消息后,伤心的哭了。你能用我们学的知识劝一劝她吗?‎ 谈话:看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对我们的生活还真是有很大的帮助呢!通过刚才的练习,能说一说你对平均数的理解吗?‎ 预设:‎ ①平均数在一组的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②平均数反应的是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 课件出示小结: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却不能代表每个个体数据的具体水平。‎ ‎3.生活中的可能性 ‎“甲产品的返修率为5%,乙产品的返修率为4%,两种产品的其他指标完全相同。”根据这条信息,你会选择哪一种产品?说明理由。‎ 练习时可让学生独立判断,然后通过互相沟通明白:由于乙产品的返修率低,因此应该选择乙产品。‎ ‎【设计意图】通过完成统计实例,让学生体验完成一项统计活动一般要经历过程。结合实际情况,深化学生对平均数和可能性的认识。‎ 四、回顾反思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回想一下,你有什么收获?(课件出示丰收园图)‎ 学生可能回答:我会积极学习了。教师适时追问:你哪个环节最积极?(课件“积极”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学生也可能回答:我学会提问了。教师适时追问:你都问什么问题了?(课件“‎ 会问”绿苹果图片飞出果篮。)‎ 学生回答。(根据学生的情况,课件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 学生也可能回答果篮中5个苹果对应的5个方面之外的,教师适时提升概括,并在篮筐外三个绿苹果中输入文字,并根据学生情况触发苹果下部将绿苹果变成黄苹果或红苹果。‎ 谈话:让我们满载着收获,下课休息一下吧。‎ ‎  【设计意图】以教材丰收园为依托,在果篮外增加了3个生成性的绿苹果,直面课堂生成,灵活地引领学生从“积极”“合作”“会问”“会想”“会用”等多方面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