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1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课题与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2、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实用价值。 过程方法 经历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形成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 教 学 札 记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预 设 教 学 路 径 预 计 学 生 活 动 备 择 方 案 一、创设情境 1、教师出示练习题目: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哪些比的比值相等? ⑴1/2:1/3 ⑵12:16 ⑶1/4:1/8 ⑷4.5:2.7 ⑸10:6 3:2 2、回忆比的定义和比的基本性质。 3、引入新课。 第一课时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学生口头回答这些题目。 指名回答比的基本性质。 对回答有困难的题型,可随时再加问几道题。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预 设 教 学 路 径 预 计 学 生 活 动 备 择 方 案 板书课题: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二、探究比例的意义 ⑴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10:6 = 4.5:2.7 1/2:1/3 = 3:2⑵教师出示表格,让学生独立思考问题。 第一次 第二次 时间(时) 2 5 路程(千米 80 200 ①根据表中所给的数据写出有意义的比。 ②观察写出的比,哪些比能用等号连接,为什么? ⑶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 80:2 =200:5 指出像以上三个这样的式子就是比例尺。 2、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⑴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独立思考,指名回答。 ⒈学生观察比例式,概括出共性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 ⒉试着把上面的三个比例式写成分数形式。 ⒊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依据是什么? ⒋完成“做一做”举出比例的例子,并说明理由。 看书自学,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可先让学生同桌互相讨论,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点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预 设 教 学 路 径 预 计 学 生 活 动 备 择 方 案 ⑵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⑶明确:在任何一个比例式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3、体验 写出两个比值是2的比,然后组成比例。 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为什么? 6:9和9:12 1.4:2和7:10 0.5:0.2和5/8:1/4 3/4:1/10和7.5:1 4、全课小结。 三、实践与应用 1、完成练习一的1题。 2、作业练习一的2、3题。 板书设计 10:6 = 4.5:2.7 两个比 1/2:1/3 =3:2 在比例里, 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 找出黑板上三个比例的内项、外项。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 自己在练习本上完成。 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 汇报本节课的收获。 口头回答完成。 独立完成在作业本上。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80 :2 = 200 :5 比值相等 内项 外项 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提问学生从比例的基本性质中都知道了什么? 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有困难的学生要及时进行指导。 如时间充裕,可在课上订正答案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预 设 教 学 路 径 预 计 学 生 活 动 备 择 方 案 一、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复习题 ⑴8:6 = 28:21 ⑵6/5 =12/10 ⑶ 0.76:8 =1.9:20 ⑷1.5/0.3=20/4 ⑸3/8=15/40 2、将第(5)小题的一个外项40盖住,你能想出办法求出它吗? 3、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解比例 二、探究体验 1、探究什么是解比例? (1) 投影出示例2、 解比例 3:8=15:x (2)出示例3 解比例 9/x =4.5/0.8 (3)、检验 第 二 课 时 解 比 例 求出比例的两个外项的积和两个内项的积,看这两个积是不是相等。 回答: 1、求比例中的未知数x该怎么办? 2、 3x=8×15,根据什么? 3、求出x。 学生独立求出未知数x,并说出每一步的依据。 1、学生讨论,然后小组内达成共识,指名汇报结果。 2、选用一种检验例2,例3的结果是否正确。 也可让学生任意说出一个比例式,其他同学来回答。 解题后,可让学生说说解题的步骤和依据。 注意指导学生书写格式。 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例3。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预 设 教 学 路 径 预 计 学 生 活 动 备 择 方 案 2、体验: 完成课本第3页的“做一做”。 3、全课小结。 三、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 2、作业练习一的5、6、7题。 板书设计 例2 解比例 3:8 = 15:x 8× 15 解 3x = 8×15 3 x = x=40 独立做在练习本上。 汇报本节课的收获。 解 比 例 例3:解比例 9/x=4.5/0.8 9×0.8 解 4.5x =9×0.8 4.5 x = x=1.6 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说出自己的收获。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预 设 教 学 路 径 预 计 学 生 活 动 备 择 方 案 一、创设情境 1、引入新课;比例尺 第 三 课 时 比 例 尺 二、探究体验 1、探究比例尺的意义 (1)投影出示例4: 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2)比例尺的意义。 ①明确: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指出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 ②边讲边板书怎样求比例尺。 ③出示比例尺不同的地图或某建筑的平面图。 (3)体验 完成课本第6页的“做一做” (4)投影出示例5 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指名读题,说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记一记比例尺的意义。 说出它们的比例尺各是多少,表示什么意思。 自己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 自由读题,理解题意,独立完成? 学生化简,如果方法不一致,可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更合适。 学生可以拿出自己手中的图片相互交流。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预 设 教 学 路 径 预 计 学 生 活 动 备 择 方 案 (5)出示例6 2、课堂小结 三、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二1、3、5题。 2、作业练习2、6、7、8、9题。 板书设计 例4: 10米=1000厘米 10:1000=1:100 答:图上距离和实际 例5: 15/x = 1/6000000 x = 15×6000000 x = 90000000 90000000厘米=900千米 答: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 例6:(略) 指名读题,说出已知什么?求什么?列出方程后,说出求解的过程。 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书上完成。 汇报本节课的收获。 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完成在作业上。 比 例 尺 或(1/100) 距离的比是1:100。 大约是900千米。 1、3、5题也可在课上集体完成。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预 设 教 学 路 径 预 计 学 生 活 动 备 择 方 案 一、创设情境 1、教师提问:什么叫比例尺?怎样求比例尺? 2、出示填空题 3米=( )厘米 4.5千米=( )米 0.004千米=( )厘米 3500厘米=( )千米 3、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线段比例尺。 第 四 课 时 线 段 比 例 尺 指名回答问题。 把空填完整后,小组内订正。 做题前也可先提问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探究体验 1、探究线段比例尺的意义。出示带有线段比例尺的地图师出示:以前我们学过的比例尺都叫做数值比例尺。此外,还有一种比例尺叫做线段比例尺。 2、探究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的联系。 如果我们把今天学习的这条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应该怎么办? 看线段比例尺,看它有什么特点? 教师适时给出线段比例尺的定义 想一想后发表自己的意见。 可让学生自己发现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的不同,并给它另取一个名字。 教师也可给予提示。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预 设 教 学 路 径 预 计 学 生 活 动 备 择 方 案 3、全课小结。 三、实践应用。 练习的第8题。 板书设计 线段比例尺 0 50 100千米 汇报本节课的收获。 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线 段 比 例 尺 数值比例尺 1:5000000 课题与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课时安排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会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 2、学会比例知识解答比较容易的应用题。 过程方法 经历正反比例的意义的形成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学有所用的乐趣。 教 学 札 记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预 设 教 学 路 径 预 计 学 生 活 动 备 择 方 案 一、创设情境 1、回顾学过的数量关系,认识量、变量,相关联的量。 2、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成正比例的量。 第一课时 成 比 例 的 量 回忆学过的数量关系式,同学间互相补充。 除了说出数量关系外,如学生说出一些几何公式反映出的数量关系,教师也要加以肯定。 二、探究体验 1、出示例1:(略) 1、学生观察表中的数量间的关系。 2、说出观察结果。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预 设 教 学 路 径 预 计 学 生 活 动 备 择 方 案 2、出示例2:(略) 3、抽象概括,揭示概念。 ⑴比较例1、例2,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⑵师指出正比例关系的定义。 y x ⑶用字母表示正比例的关系式: =k(一定) 4、出示例3(略) 5、全课小结。 学生默读后思考: 1、表中的两种量是什么样的量? 2、这两种量是怎么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找出例1、例2中,成正比例的量 默读例3,自学例3,回答问题。 汇报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自己找出规律,发现问题。 对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帮助指导。 三、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三的1、2题。 集体口头完成。 板书设计 相关联的量 = 单价(一定) 总 价 米 数 成 正 比 例 的 量 (变)时间(时) (变)路程(千米) (一定)速度(千米) =每袋面粉的重量(一定) 总重量 袋 数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预 设 教 学 路 径 预 计 学 生 活 动 备 择 方 案 第 二 课 时 成 反 比 例 的 量 一、创设情境 1、提问学生什么是成正比例的量。 2、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成反比例的量 学生回答 二、探究体验 1、出示例4。 ⑴指导学生自学: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⑵学生自学后,师生共同总结。 2、出示例5。 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 学生自读课本,思考师提出的问题。大家还可讨论,汇报时大家互相补充。 学生独立完成例5的内容。 ⑴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⑵们是怎么变化的,找出变化规律。 ⑶写出上面的数量关系式。 学生总结时,可能语言表述不清,教师可让学生先按自己的想法去说,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补充。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预 设 教 学 路 径 预 计 学 生 活 动 备 择 方 案 3、探索反比例的意义,概括反比例的关系式。 比较例4、例5,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用字母写出反比例的关系式。 4、出示例6 5、体验 完成课本第16页的“做一做” 6、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例5:每本的张数×装订本数 =纸的总页数(一定) 学生试说出反比例的意义。 学生默读题,独立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 集体口答完成。 完成在作业纸上。 成 反 比 例 的 量 例6:每天播种公顷数×天数 =播种的总公顷数(一定) xy=k (一定) 在学生试说过程中,意思正确即可。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预 设 教 学 路 径 预 计 学 生 活 动 备 择 方 案 第 三 课 时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一、创设情境 1、回忆什么是正比例、反比例 2、举出正反比例的例子。 3、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指名回答 二、探究体验。 1、出示例7: 2、比较正反比例的关系 3、体验 出示第20页的“做一做” 4、全课小结。 学生观察两个表,然后根据两表中所给的数量,分别在课本上填空,指名在黑板上填空。 ⑴结合上面的例子,比较一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关系。 ⑵说出正比例和反比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完成在练习本上。 汇报本节课的收获。 学生汇报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填的。 三、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四5、6题。 2、作业练习四7题。 正比例 反比例 相同点 两种量都是相关联的……一种量变化而变化。 不同点 一个相同 一个相反。 板书设计 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完成在作业纸上。 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课题与教学内容 比例的应用(23~26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掌握用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的应用题。 2、熟练判断两种相关联的是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的量。 过程方法 用比例的方法解答相关的应用题的过程,体验归总的算术方法。 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 学 札 记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预 设 教 学 路 径 预 计 学 生 活 动 备 择 方 案 一、创设情境 1、复习 2、引入新课 板书课题:比例的应用 第一课时 比例的应用 二、探究体验 1、出示表格两张 路程(千米 70 140 350 时间(小时 1 2 5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预 设 教 学 路 径 预 计 学 生 活 动 备 择 方 案 速度(千米 时间(小时 适机出示例1、例2,例题 2、探讨新知 继续观察表⑴⑵例题 3、体验 完成课本24页的“做一做” 4、全课小结 三、实践应用 1、完成练习五的1、2、3题。 2、作业练习五4、6、7、8题。 观察两张表格,回答老师的提问 ⑴表⑴中汽车所行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⑵编应用题 自己解答例1、例2。 学生自学,然后交流。 完成在练习本上。 汇报本节课的收获。 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完成作业纸上。 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发现新知。 板书设计 方法一:140÷2×5=350(千米) 方法二:140×(5÷2)=350(千米) 方法三:解:设甲乙两地之间的公 = 140 X 2 5 X = 350 答: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 比 例 的 应 用 例2:方法一: 路长X千米。 方法二:解 4X=70×5 x= 70×5 x=87.5 答、每小时… 为350千米。 70×5÷4=87.5(千米) 设每小时需要行驶X千米 4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预 设 教 学 路 径 预 计 学 生 活 动 备 择 方 案 ] 一、回顾强化 1、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略) 2、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5页6~8题。 二、应用体验 1、用比例的方法解应用题 2、选择正确答案。 3、编一道正比例关系的应用题。 4、利用5、10、20、40 这四个数中的三个数编一道用正比例解的应用题,再编一道用反比例解的应用题。 三、拓展延伸 1、求平行四边形的高h的长度 3 12 h (单位:厘米) 第 二 课 时 练 习 课 说出第6、7题的判断的依据。 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⑴一批白纸,可装订每本50页的练习本100本,如果要装订成每本40页的练习本,可以装订多少本? ⑵装订练习本,装订100本需要3000张,现有纸4500张,可装订多少本练习本? 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完成后集体订正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学生自编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指导,然后先让同桌间互相检查。 课题与教学内容 整理和复习(27~29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 学 目 标 知识技能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区分比和比例。 2、通过复习使学生熟练地应用比例知识来解答正反比例应用题。 过程方法 经历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网络的过程,体验归纳概括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 感受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教 学 札 记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预 设 教 学 路 径 预 计 学 生 活 动 备 择 方 案 一、归纳整理 1、回顾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形成知识网络。 2、复习概念。 二、应用体验 1、完成课本27页第3题。 第 一 课 时 学生可边看书边整理,然后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对同学整理出的知识间的相互联系,也可以互相评议,并修改整理自己的表格。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预 设 教 学 路 径 预 计 学 生 活 动 备 择 方 案 2、解比例 = = 5 10 40 5 x 3 24 x = 7 0.4 6.5:x=3.25:4 21 x 2/3:5/6=x:9 1/3:1/20=16/9:x 3、用5、2、15和6四个数组成两个比例。 ( ) ( ) 三、拓展延伸 整理和复习试卷 板书设计 在练习本上完成。 整 理 和 复 习 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尽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做试卷。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预 设 教 学 路 径 预 计 学 生 活 动 备 择 方 案 一、归纳整理 1、回忆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 2、说一说解答比例应用题的步骤 根据学生的发言,就是归纳板书。 二、应用体验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27页整理和复习第4、5题。 2、出示几道应用题,用比例方法解答。 三、拓展延伸 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29页7、8题及思考题。 板书设计 正比例: 反比例: 第 二 课 时 学生回忆,指名回答,可以互相补充。 学生齐练 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 整 理 和 复 习 (比值一定) (乘积一定) 学生做第7题时可提示学生先求出实际每天铺路多少千米? 第8题如果做不出来,教师可提示先求出A和B面积的比,然后再列出比例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