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17、 古诗三首》教案

‎17、 古诗三首 浪淘沙/(唐) 刘禹锡 ‎【教学目 标】‎ ‎1, 认识 1 个字.‎ ‎2, 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古诗.‎ ‎3, 能借助注释, 结合图画, 展开想象, 理解诗句的意思, 感受黄河磅礴 的气势和作者丰富的想象, 体会其表达的思想感情.‎ ‎4, 感受诗句的优美, 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意思, 想象诗中意境, 感受黄河气势磅礴,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 情感, 有感情地诵读.‎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丰富奇特的想象和用词的生动传神.‎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出标:‎ ‎1、 导入: 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灿烂的文化, 它 博大精深, 语言凝练, 韵味悠长。 上节课, 我们学习了 《凉州词》‎ 一诗, 知道了 学习古诗的方法是: (出示学习目 标)‎ 今天, 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浪淘沙》。‎ ‎2、 释题:‎ ‎3、 介绍作者: 作者唐代诗人刘禹锡。 他创作的《浪淘沙》 共九 首。 今天我们学习其中的一首。‎ ‎4、 通过预习, 我们知道: 这首诗写得是关于母亲河———黄河 的古诗, 关于黄河, 你了 解多少呢? (介绍黄河及有关描写黄河的诗 句)‎ 二、 检查其他方面的预习情况:‎ ‎(1) 字音: 曲 : 读 qū 不读 qǔ 簸: bo 13‎ ‎ (2) 哪些字形需要提醒大家: 簸 涯 淘 ‎(3) 这首诗的重点词语有哪些? 怎样解释?‎ ‎(4) 整首诗的意思, 你知道吗?‎ ‎(5) 哪位同学愿意读读诗: (要求读准字音, 读出停顿, 读 出重音)‎ 三、 出示自学指导(一)‎ ‎1、 这首诗描写了 黄河什么特点? 你眼前仿佛看到了 什么画面? 你是 通过诗中哪些字词想象到的? 表达了 作者怎样的精神?‎ ‎2、 后两句引入牛郎织女的故事, 有什么作用? 寄托了 作者怎样的憧 憬? 你的根据是什么? (5 分钟)‎ ‎1 课件师范读 听了 范读, 你眼前仿佛看到了 什么? 想象到了 什么画面? 你是从哪 些字词中想象到的?‎ 预设:‎ 九曲黄河万里沙 九曲 弯—— 蜿蜒曲折 弯曲悠长 像巨龙盘旋 万里沙沙多 长 ——河流漫长 自西向东绵延万里 黄河入海流 师: 你想象得真丰富呀! 我们似乎身临其境了 。 我们仿佛来到了 黄河边 了 !‎ 师: 再读读这一行, 你重读了 哪些词? 就是说在这个画面中你特写了 哪一笔?‎ 九曲 师: 想读得更好吗? 想象一下, "九曲": 黄河蜿蜒曲折, 怎么读?‎ 评: 好一个"九曲", 读出了 黄河曲折悠长的画面。‎ 万里沙 师: 想象一下, 你站在黄河边, 向西望得到头吗? 向东呢? 再远一点 呢? 是呀, 自西向东绵延万里, 怎么读?‎ 评: 真好! 一个"万里", 你读出了 黄河蜿蜒漫长的画面了 。‎ 13‎ 把这一句连起来读, 重读‚九曲 万里沙‛‎ 师: 你想象得真好, 把这种想象读进诗中去, 读到词的字里行间去。‎ 读出了 黄河曲折悠长的画面了 还有谁想读?‎ 想象一下, 黄河入海流, 一眼望不到头, 带着这种感觉再读 师: 来, 我们一起读, 读出你自己的想象。‎ 师: 想看一看黄河远景吗 (课件) 解说 这就是九曲黄河, 从高空俯瞰,‎ 如巨龙蜿蜒盘旋. 它是中国第二长河, 是世界第五大河流, 流经九个省 和自治区。‎ 黄河多么源远流长啊! (范读) 九曲黄河万里沙, 来, 齐读。‎ 过渡: 同学们, 欣赏了 黄河的远景图, 下面我们再来欣赏一幅画面。‎ 浪淘风簸自天涯 ‎1、 簸: 浪大浪高——‎ 我们仿佛看到了 :‎ 波涛汹涌 惊涛骇浪 巨浪滔天 一泻千里 再读这一句, 想象画面:‎ 师: 你仿佛看到了 什么? 生: 浪大.‎ 师: 能读出这种画面吗?‎ 师: 你能把浪读得再大一点吗?‎ 评: 这一次, 你读出了 黄河的波涛汹涌。‎ 我们仿佛听到了 :‎ 奔腾咆哮 震耳欲聋 排山倒海 再读读"浪淘风簸", 你仿佛还听到了 什么?‎ 想象得很生动很形象, 能把想象的画面(情景) 读出来吗?‎ 预设一 评: 你的朗读把巨浪滔天的画面展现出来了 , 真棒!‎ 我们仿佛感受到了 :‎ 气势磅礴, 气吞山河 13‎ 师: 谁再来读一读, 让我们感到黄河的涛声震耳欲聋。‎ 预设二 师: 你能把浪读得再大一点吗?‎ 评: 这一遍老师从你读的"浪淘风簸"中似乎看到黄河一浪高过一浪。‎ 师: 想象大风掀起万丈巨浪, 如万马齐奔浩浩荡荡, 谁能把这种气势读 出来。‎ 师: 好, 读出了 巨浪排山倒海的气势 还有谁能读出黄河奔腾咆哮的气 势。‎ ‎2、 自天涯 (涯: 边) ——长 我们仿佛联想到了 :‎ 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的气势。‎ 黄河是不是通到天上(古代就有黄河和银河相通的传说。)‎ 黄河是不是通向牛朗织女的家。‎ 师: 有谁对这个画面还有补充?‎ 师: 谁再来读一读, 让我们感到黄河的涛声震耳欲聋。‎ 预设二 师: 你能把浪读得再大一点吗?‎ 评: 这一遍老师从你读的"浪淘风簸"中似乎看到黄河一浪高过一浪。‎ 师: 想象大风掀起万丈巨浪, 如万马齐奔浩浩荡荡, 谁能把这种气势读 出来。‎ 师: 好, 读出了 巨浪排山倒海的气势 还有谁能读出黄河奔腾咆哮的气 势。‎ 再读读这一行"浪淘风簸自天涯"你还想象到什么?‎ 师: 就像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从天上来又流向天际。‎ 预设一 评: 你读出了 黄河巨浪一泻千里 气吞山河的雄伟气魄。‎ 预设二 师: 你"浪淘风簸"一词, 读出了 黄河波涛汹涌的画面, 你再想象巨浪滚 13‎ 滚, 一泻千里好像来自遥远的天边, 你再读。‎ 师: 读得真不错! 让我们感到黄河的磅礴气势。 请女生读男生读全班 齐读。‎ 同学们, 让我们随着诗人的脚步一同到黄河边去亲临其境吧! (课件)‎ 解说: 这是黄河源头, 发源于青藏高原, 经过一段平缓的河流, 穿越峡 谷 , 劈开万仞山, 波涛滚滚向东流去, 惊涛骇浪, 巨浪滔天如千万 匹骏马奔腾而来, 多么惊心动魄的气势! 多么雄伟壮丽的奇观!‎ 来, 我们一起读, 九曲——‎ 完成自学指导:‎ 总结: 前两句描写了 黄河(弯弯曲曲、 黄沙滚滚、 浪涛汹涌) 的特点。‎ 表达了 作者奋发有为的精神和豪迈气概。‎ ‎(过渡) : 我们欣赏了 黄河远景和咆哮图, 你再读读三四行诗句, 你还想 象到什么画面:‎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要求读出: 直上——浪大, 浪高 牵牛织女家——静谧美好 师: 想象得真丰富, 如同黄河远上白云间 jià n 的感觉。 能读出来吗?‎ 评: 朗读得真有感情。 你读出了 黄河直上云霄的非凡气魄。‎ 师: 想象一下巨浪滚滚直上银河的感觉, 能读出这种气势吗?‎ 评: 你读出了 黄河直上云霄的非凡气魄。‎ 师: 诗人想乘着巨浪扶摇直上去寻访牵牛织女家, 同学们, 我们不妨 也随诗人的脚步到牵牛织女家去,‎ 想象一下你会看到怎样的画面 (生述)‎ 师: 男耕女织, 互敬互爱多么温馨甜蜜呀!‎ 轻声地读, 别让我们打扰他们, 谁想读?‎ 师: 刚才我们想象到牛郎织女的家是那么宁静温馨,‎ 想想怎么读 谁来试试。 你能像她这样读吗?‎ 评: 你柔柔的声音把我们带进牛郎织女温馨甜蜜的家。 还有谁想读?‎ 评: "同到牵牛织女家"。 读得好, 你为什么读得这么轻柔?‎ 13‎ 评: 你的朗读让我们仿佛看到牛郎织女美满幸福的生活画面!‎ 师: 听你读"牵牛织女家" 读得很温和, 很轻柔, 我好像也感觉到牵牛 织女家是那么安宁美好!‎ 师: 来, 我们一起读。‎ 完成板书 :‎ ‎(过渡) 师: 诗人刘禹锡用精练的语言, 将现实中汹涌的黄河与想象中 静谧的银河相融, 寄托了 作者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憧憬。 这是多么奇 伟的想象。‎ 总结写法:‎ 夸张 想象 师: 还想读吗? 请同学们自由练习吟诵全诗, 体会古诗的韵味。 (练读)‎ 师: 同学们, 谁想吟诵 (指名读)‎ 师: 好, 试着像古人那样吟诵古诗, 老师给你配上音乐。‎ 评: 同学们, 他吟诵得怎样?‎ 预设 师: 谁能评一评, 你觉得哪里可以读得更好呢?‎ 师: 说得好。 谁还想评或者有好的建议。‎ 师: 你评得很好, 你能给他不足的地方做个示范吗?‎ 评: 你读得抑扬顿挫, 颇有古人吟诗的风范, 还有谁想读?‎ 评: 你读得荡气回肠, 令人回味。‎ 师: 谁来像古人那样吟诵古诗, 还可以加上动作。‎ 师: 古人云: 好诗不厌百回读. 谁还想吟诵?‎ 师: 我们男女生合作读怎样? 请男生读一二行, 女生读三四行。‎ 师: 我们一起来读。‎ 五、 课外拓展 六、 总结全课 这节课, 我们欣赏了 唐代诗人刘禹锡创作的《浪淘沙》 . 古人用他们的 13‎ 双脚踏遍了 祖国山川河流, 用饱含深情的语言写下无数千古不朽的名 篇。 课余请大家收集有关刘禹锡的古诗读一读, 去领略中华民族特有 的古诗古韵, 总结他的诗歌特点:‎ ‎1、 取境优美。‎ ‎2、 精炼含蓄。‎ ‎3、 韵律自然。‎ ‎4、 豪迈的气概, 奋发有为的精神。‎ 七、 当堂检测:‎ ‎1、 背诵这首诗。‎ ‎2、 默写这首诗。‎ ‎3、 积累刘禹锡的诗。‎ 八、 布置作业:‎ ‎1、 积累刘禹锡的诗。‎ ‎2、 积累有关黄河的诗词。‎ ‎3、 总结刘禹锡的诗歌特点。‎ 九、 板书设计:‎ 浪 淘 沙 描写 黄河 弯弯曲曲 黄沙滚滚 浪涛汹涌 夸张 寄托 憧憬 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想象 江南春 一、 情景引入 ‎1、 播放优美的春天的视屏, 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 所看到的情景。‎ 过渡: 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 在同学们的 记忆中又有哪些呢?‎ ‎2、 出示《春江晓景》 图, 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简单介绍 : 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 著名的画家, 善于画鹅、 鸭等 小动物。‎ 13‎ ‎3、 引出诗题‚江南春‛: 顾名思义, 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 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4、 介绍作者: 杜牧(803-852) 唐代诗人。 字牧之, 京兆万年(今 陕西西安人)。 精通兵法, 有政治才能, 诗文都写得很好, 诗以七绝 最为出色。 与李商隐齐名, 世称‚小李杜‛。‎ 二、 初读古诗, 整体理解 ‎1、 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 (1) 读准字音, 注意节奏。‎ ‎(2) 熟读诗句, 勾画不理解的字、 词, 借助工具书自学。‎ ‎2、 检查学习效果 ‎(1) 指名朗读, 集体正音。‎ ‎(2) 分组读。 然后齐读全诗, 注意停顿。‎ ‎(3)、 读古诗要注意停顿(板书)。 我们可以怎么停呢? 介 绍最简单的读古诗方法 2、 2、 2、 1(板书) 这样来停。‎ ‎3、 再读古诗, 结合旁边的注释, 理解词语或诗句的意思。‎ ‎ 4、 理解一些词语 ‎(1) 认识蒌蒿、 芦芽、 河豚, 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 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 芦苇的嫩芽。‎ 河豚: 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 在近海, 每年春 天逆江而上, 在淡水中产卵。‎ ‎5、 教师朗诵古诗, 边听边想象诗的意境。‎ ‎6、 教师配乐有感情朗诵古诗。 学生集体配乐朗诵。‎ 三、 精读诗句,‎ ‎(一) 前两行——晴景、 写今 ‎1、 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想想‚莺啼‛、‚绿映红‛、‚水村‛、‚山 郭‛、‚酒旗‛ 的意思。‎ ‎2、 学生交流对词语的理解。 集体订正。‎ 13‎ ‎3、 你从这首诗里, 看到哪些景物了 ?‎ ‎(黄莺、 酒店门前高挂的布招牌、 靠山而建的城、 好多亭台楼阁在风 雨中、、 佛教寺院、 雨、 村庄。)‎ ‎(教师依次板书景物)‎ ‎4、‚千里‛ 之外的景物能看见吗? ‚千里‛ 之外的鸟鸣能听见吗?‎ ‎(千里是虚指, 它其实是一个虚数, 它表示就是看上去很远, 在这 指的是辽阔的江南地区。 而‚十里‛ 呢, 就非常确切, 就觉得这个诗,‎ 没有多少意思。‎ ‎5、 体会第一句诗的意思。 可指名让学生说(辽阔的江南到处是黄 莺宛转啼鸣, 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 依山临水的城乡 , 迎风招展 的酒旗。)‎ 小结: 在古诗里, 很多数字都是虚指。‚千里‛ 不是真的指一千里,‎ 而是指一个很大的范围, 并不是真的要跑到一千里以外去听黄莺的啼 叫, 而是指在很大的范围里都有黄莺在鸣叫。 在整个江南, 处处都有 这样美的春景。 在古诗中, 人们常常把黄莺和春天联系在一起。 诗人 边走边看, 地点在变化, 鸟鸣不停地在耳边响起, 这是一番怎样的生 机勃勃的景象。 所以诗中写出了 听觉, 还有什么?‎ ‎(视觉、 幻觉、 感觉。)‎ ‎3、 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古诗, 读出地方的辽阔, 读出那景色的明丽,‎ 读出那色彩的斑斓。‎ ‎(指名读, 齐读, 教师伴读。)‎ ‎(二) 后两行——雨景、 怀古 ‎1、 提问, 诗歌的后两行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晴景吗?‎ 过度: 诗人边走边看, 游兴十足。 这个时候, 忽然下起了 蒙蒙细雨,‎ 他慢慢走上一个山冈, 极目 远眺, 所有景物仿佛都笼罩在一片雾蒙蒙 的青纱之中。 在远处, 他看到了 很多寺庙, 他说,‚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同学们, 我们静静地听一听诗人的心声, 和他一 起来想象, ‚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 你看到什么了 ?‎ 13‎ ‎(很多很多的寺, 很多很多的楼台在蒙蒙的雾雨中忽隐忽现。)(蒙蒙 细雨的沙沙声, 还有黄莺的叫声)(寺庙旁边的花香、 下雨时空气的 清新、 雨中还有草的味道)‎ ‎ 2、 学生默读后两行诗, 体会一下抒发了 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教师及 时的补充背景知识(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 广建佛寺, 企图依靠神灵 的庇护, 永保江山稳固。)‎ ‎3、 集体讨论(抒发了 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 带着自己的感觉齐读课文。(学生读诗句)‎ ‎5、 是四百八十四座寺庙, 一座不多一座不少吗? (这是一个虚数,‎ 告诉我们在江南, 有各种各样的寺庙, )‎ ‎6、 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读出佛寺的多, 读出寺庙的香烟袅绕。(学 生读诗句)‎ 教师小结: 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 广建佛寺, 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 永保江山稳固。 可是时移世易, 当年的许许多多的寺庙, 有多少楼台 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 呢?‎ ‎7、 带着理解, 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四、 合作交流、 品味意境。‎ 交流: 这首诗抓住了 哪些景物来描写春天? 描绘了 春天怎样 的画面?‎ ‎1、 小组交流探讨。‎ ‎2、 汇报交流成果。‎ ‎3、 师生共评 五、 作业 依据《江南春》 这首诗歌的内容,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为这 首诗配一幅画。‎ 六、 板书设计 江南春 杜牧(唐)‎ 13‎ 江南美景 烟雨楼台 ‎《书湖阴先生壁》‎ 教材简析 王安石的《书湖阴先生壁》, 通过对湖阴先生庭院内外的几处景 物的描写, 巧妙地为我们勾画了 一个清静脱俗、 朴实勤劳的湖阴先生 的形象, 细腻而隐讳地表达了 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心境和从田园山水、‎ 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课时目 标 ‎1、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并能背诵古诗。‎ ‎2、 能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 理解诗句所描绘的情境, 感悟诗人 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体会诗人退居 田园后愉悦、 轻松的心境。‎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理解古诗大意, 体会诗中的感情。‎ ‎2、 想象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 释题导入。‎ ‎1、 今天, 我们学习古诗《书湖阴先生壁》, 读题。‎ ‎2、 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3、 师小结并介绍作诗背景: 北宋大政治家王安石, 晚年闲居在 南京紫金山麓的半山园, 常跟附近居民来往, 相处得很友好, 湖阴先 生杨德逢, 便是其中的一位。 这一年夏初时节, 诗人又到湖阴先生家 做客, 对这里的环境景色十分欣赏, 随口 吟成这首绝句, 应主人请求,‎ 题写在庭院墙壁上。‎ 二、 诵读, 明诗意。‎ ‎1、 自由读, 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 ‎2、 再读, 借助注释及相关资料, 说说你读懂了 什么? (了 解全 13‎ 诗大意、 初步掌握古诗的感情基调)‎ ‎3、 师述古诗大意, 学生闭眼冥想画面: 几间简朴的茅舍由于经 常打扫, 檐洁壁净, 没有苔藓生长的余地; 成垄成行的花木, 把小小 庭院装点得井井有条, 这些全出自主人的亲手栽培。 一条快活的溪水,‎ 环绕着大片碧绿的禾苗, 俨然是稻田的守护者; 两座多情的山峰, 不 待邀请就推门而入, 把清清的秀色送入眼帘。‎ ‎4、 说说你听后的感受, 再带着初步体会到的情感朗读全诗。‎ 三、 精读, 悟诗情。‎ ‎1. 默读, 抓词感悟, 说说你新的体会。(侧重于人物形象与情感 的体会与感悟)‎ ‎2. 汇报交流:‎ ‎(1) 湖阴先生人品高洁、 富于生活情趣; 清静脱俗, 朴实勤劳。‎ ‎(2) 湖阴先生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 带着新的体会感情朗读。‎ ‎4. 描写景物, 赞美主人品格, 归根结底还是为了 抒发诗人自 己 的思想感情。 你感受到了 吗? 说说吧!(表达了 诗人退隐闲居的恬淡 心境和从田园山水、 从与平民交往中所领略到的无穷乐趣)‎ ‎5. 诗人是运用了 怎样的表达方法生动地传递出他的思想情感的 呢?(感悟诗人丰富的想象力, 学习拟人与描写巧妙结合的表达方法)‎ ‎6. 再次感情朗读。‎ ‎7. 尝试背诵。‎ 四、 课堂小结 教师小结: 王安石访问朋友湖阴先生, 即兴写下了 这首千古传唱 的诗歌。 全文景与人处处照应, 融化无痕。‎ 五、 布置作业 ‎1. 背诵、 默写古诗。‎ ‎2. 依据诗意, 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六、 板书设计 13‎ 书湖阴先生壁 借景: 庭院内: 净 庭院外: 护、 绕 抒情: 对眼前美景的无比喜爱 13‎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