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盼》教案 (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盼》教案 (3)

‎《盼》教学设计 ‎ ‎ ‎【教学目标】‎ ‎1.在朗读中品味童真童趣的语言,体会“我”的心理和情感。‎ ‎2.理清文章的材料安排,把握文章的中心。‎ ‎3.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在朗读中品味童真童趣的语言,体会“我”的心理和情感。‎ 难点:理清文章的材料安排,把握文章的中心。‎ ‎【课前准备】‎ 在预习过程中熟读课文,完成预习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破题导入 (1分钟)‎ 出示题目“盼”字的汉字发展过程,说文解字导入课文:‎ 金文 篆书 楷书 盼 师:“盼”这个字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从遥远的金文发展到今天的楷书,“盼”的字形几乎没有太大的变化。左边是一个“目”,代表眼睛,右边是一个“分”,意为“张开”,这个字最初就是表示“睁大眼睛看”,如“左顾右盼”,后在发展中引申为期待、期望。‎ 引出核心问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以“盼”字为题,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中心呢?‎ 师:‎ 文章的中心,也叫中心思想,是作者通过文章内容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或观点。要理解叙事类文章的中心,这是个大问题,不可一蹴而就,我们得先读明白一些小问题。“扬州八怪”里的郑板桥曾经有言:“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今天我们就秉持这样一种“好问精神”,发起“三问”,解决这个大问题。在接下来的学习中,老师希望大家能留心梳理、记录我们解决这个问题过程中的关键“三问”和思路,这堂课结束前,老师会请你们来进行总结我们是如何概括出文章中心的。‎ 二、“一问”文章记何事?(5分钟)‎ 师:面对叙事类的文章,我们首先要问: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1.“盼”的原因 师:故事都有起因、经过与结果,文章中引发小主人公“盼”这一愿望的原因是什么?(收到妈妈送给自己的淡绿色的、透明的新雨衣)‎ 师:哪些段落在交代原因?请用双斜杠在书上分出段落。(第1、2自然段)‎ ‎2.“盼”的结果 师:小主人公“盼”这一愿望的最终结果是什么?(我终于如愿以偿穿上了新雨衣出门)‎ 师:哪些段落在写我如愿以偿穿上雨衣出门?也请用双斜杠在书上分出段落。(第18到21自然段) ‎ ‎3.“盼”的经过 师:在如愿穿上新雨衣的这天早上,小主人公说“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说明此前她心中充满了对在雨天穿雨衣的种种期待,这个过程中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来写小主人公的“盼”呢?请结合预习单,按顺序梳理概括出情节,并指出相应的段落。(盼变天(第3段)——盼出门(第4到15段)——盼雨停(第16段)——盼雨点打在雨衣上(第17段))‎ ‎4.复述文章主要内容 师:结合刚才对“盼”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梳理,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复述一下文章的主要内容?(小主人公蕾蕾收到一件新雨衣后,整天盼望天能下雨。好不容易下雨了,盼望出门的蕾蕾却被妈妈留在家中,只好盼望雨都能留到明天再下,一心盼望着第二天雨点儿打在雨衣上的美丽场景。最后,蕾蕾心愿达成穿着淡绿色雨衣走入了雨的世界)‎ 师:我们已经跨出了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突破第二问:文章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三、“二问”文章写何人?(18分钟)‎ 师:在情节发展中,小主人公蕾蕾的心情也可谓“一波三折”。要感知她的形象,我们就要走进她的内心。今天我们学习用“细读”的方法来融入蕾蕾的内心世界。‎ ‎1.借助“重读”探心情 师:我们一起来朗读文章的第1、2段,说说刚收到雨衣时,你感受到了蕾蕾怎样的心情?(惊喜:“怎么?雨衣上竟然还长着两只袖筒,不像那种斗篷式的:手在雨衣里缩着,什么也干不了。穿上这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下雨不下雨,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师:你是从哪些字词或短语体会到蕾蕾的“惊喜”的?请用红笔圈划出来。(“怎么”、“竟然”、“情况就不同了”、“管你”、“想……就……”)‎ 师:这些字词在朗读的时候应该怎么读?(体现人物心情的关键字词应“重读”)‎ 师:除了惊喜,你还读出了蕾蕾怎样的心情?(兴奋)‎ 师:这份难以平静的兴奋你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请为我们朗读一下,注意重读。(重读“走来走去”、“戴”、“抖抖”、“窸窸窣窣”)‎ ‎2.咀嚼“标点”味心情 师:你们的绘声绘色的朗读让老师也跃跃欲试,在接下来蕾蕾开始盼望变天下雨时,有几句话特别有意思,老师也挑战读一读,请大家细心聆听,读完后对老师的朗读进行评价。(故意错读个别字词与标点语气)(生点评:把“躺”字读成了“放”,把两个疑问句错读为了陈述句——“还能长云彩吗”读成了“就不能长云彩了”,还把“为什么……呢”漏掉了。)‎ 原文:“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呢?”‎ 改文:“我的雨衣一直安安静静地放在盒子里,盒子一直安安静静地放在衣柜里。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就不能长云彩了。我一有了雨衣,天气预报总是‘晴’。” ‎ 师:(待生指出错误后)那老师把原文改成我自己的创作行不行?(不行)‎ 师:“躺”字与“放”字在使用时对象有什么区别?(“躺”一般使用对象为“人”,“放”的对象则为“物”,可见原句运用了拟人手法。)‎ 师:这里用拟人手法称雨衣“安安静静地躺在衣柜里”,你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感?(雨衣缩在衣柜角落,很是可怜,很是孤单)‎ 师:蕾蕾希望雨衣“躺”在那儿受冷落吗?她此时是怎样的心情?(蕾蕾当然不希望雨衣“躺”在那儿,但天老是不下雨呀,她也没有办法,心里也有些无奈)‎ 师:你琢磨得很仔细,“躺”字体现雨衣受冷落是“被迫”之举、无奈之举,传达出了蕾蕾不能穿雨衣的无可奈何,“放”字却更像是人为主动将其搁置在衣柜,不能准确还原主人公的心境。‎ 师:老师把两个问号改成两个句号,两个疑问句就变成了陈述句,看起来意思没有变,为什么也不行?谁来为我们读读?(请一生朗读)‎ 师:我发现你朗读这两个疑问句的时候语速比较急促,你为什么会这么处理?(因为蕾蕾此时内心无比焦急,语速快一点更符合她此刻的心情)‎ 师:你的朗读是经过推敲的,老师表示赞同。连用两个疑问句,传达出蕾蕾焦急又失落的情绪,也流露出孩童天真的埋怨;改成两个陈述句后,这些微妙的心理波澜反而消失了。孩子们,可见不仅是字词,连标点符号也能传递人物的心情!让我们努力用朗读来重现当时小主人公的心情,我们一起齐读这几句,读出蕾蕾盼变天的焦急、失落和天真的埋怨。(齐读)‎ ‎3.揣摩“叠词”悟心情 师:接下来便是盼出门的过程,这部分与其他事件相比,篇幅上更长,记叙也更加详细。我认为最精彩、最有趣的内容集中在蕾蕾与妈妈对话的情景。俗话说“言为心声”,语言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用表演朗读的方式来感受:请一位同学扮演蕾蕾,老师来扮演妈妈,咱们配合朗读5-14自然段,其他同学读旁白,在“蕾蕾”与妈妈“斗智斗勇”过程中圈化、体会微妙童趣的心理。(师生分角色朗读)‎ 师:这部分你又发现了蕾蕾怎样的心情?(由兴奋逐渐失落,也因自己撒谎而有些忐忑、尴尬)‎ 师:刚才扮演蕾蕾的同学在读的时候,有句话读得特别好,读出了“我”向妈妈撒娇的味道,是哪句话呀?(“我今天特别特别不累。妈妈,我给你买酱油去吧,啊?”)‎ 师:哪个词最能体现撒娇的味道?(“特别特别”)‎ 师:那老师这么读:“我今天特别不累”,或者“我今天不累”,撒娇的味道还浓吗?(就没有撒娇的味道了)‎ 师:“特别”出现了两次,属于叠词。你在文中还发现了哪些叠词?(如“瓦蓝瓦蓝”、“厚墩墩”、“甜丝丝”、“好多好多”,等等)‎ 师:在读这些带有叠词的语句时,你有什么感觉?(感觉很可爱,有童趣……)‎ 师:叠词为语言增添了童真童趣,是孩子天真无邪、简单质朴的语言习惯。生活中你向别人撒娇的时候,还可以怎么运用叠词呢?(如“妈妈,你可怜可怜我吧,我真的好想吃蛋糕呀!”“爸爸,我们商量商量吧……”,等等。)‎ 师:看来大家生活经验很丰富嘛,撒娇也可以很有语文味儿! ‎ ‎4.聚焦“矛盾”品心情 师:最终穿上雨衣的蕾蕾心情如何?(很激动,“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 师:意外发现下雨,主人公内心狂热的喜悦溢于言表,连碰巧滴到嘴唇的雨点的滋味都是“甜丝丝”的。除了“兴奋”,你还从哪些字词窥探到了蕾蕾怎样的心情?(“甩着”一词体现了我心底的得意和自豪)‎ 师:穿上新雨衣出门,“我”对此刻自己的形象有充分的自信与自豪,甚至觉得连雨点都那样偏爱自己,仿佛成了瞩目的焦点。可老师读到这儿有个困惑,蕾蕾明明称自己的心激动得“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然而穿好雨衣的我这时怎么反而“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呢?我应该急匆匆飞奔下楼才是呀!请位同学用动作模仿下蕾蕾“挺着”脖子,小心翼翼跑下楼的动作。(请一名同学模仿“挺着脖子”、“小心翼翼跑下楼”的动作,并进行揣摩)(“挺”和“小心翼翼”传达了我内心对雨衣的珍惜,对此次穿雨衣机会的珍惜,想要享受穿雨衣淋雨的乐趣。)‎ 师:蕾蕾可能生怕雨衣被楼梯栏杆刮花,可能生怕刚被妈妈戴好的帽子中途滑落,生怕这份迟到的美好不小心毁于一旦,来之不易的幸福总是被格外珍惜的。‎ ‎5.串联心情话形象 师:“盼”是这篇文章主人公最主要的心理活动,而在不同的阶段,“盼”的具体心情也是有着不同侧面的,把这些跌宕起伏的心情串联起来,就是蕾蕾“一波三折”的心电图,而小主人公的具体形象正是在其心情起起伏伏的变化中渐渐清晰起来的。读到这儿,你今天认识的蕾蕾是一位怎样的新朋友?(可爱、天真、单纯、细腻……)‎ 小结语:在铁凝笔下,生活中的平凡小事也被点缀得童真童趣、充满魔力。在刚才的阅读中,我们发现,唯有“细读”,你才会有意外的收获;唯有沉入字里行间,你才能感受到波澜不惊的文字背后蓄积的情感和力量。‎ 四、“三问”作者传何情?(10分钟)‎ ‎ 师:我们披荆斩棘闯关到了第三问:作者对所叙之事、所写之人的情感态度如何?铁凝创作过大量的儿童小说,她喜欢用孩子的眼睛来观察世界,用孩子的口吻来记叙故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读起来就充满了童真童趣,然而写这篇文章时的铁凝已不再是个孩子,已二十有余了,成年的她为何不选择以成年人的视角用第三人称来讲这个故事呢?为什么还会选择儿童的叙述视角用第一人称来写这篇文章呢?‎ 师:语言方面有什么效果?(使语言读起来更加生动活泼,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一样,有代入感。可见儿童的视角可以使语言的表达更加活泼、幽默、富有趣味性,带来一种最纯真、最接近天性的阅读体验。)‎ 师:文中与儿童相对立的成年人(妈妈和行人)能理解“我”对下雨天穿雨衣这件事的热衷吗?他们能体会到“我”的快乐和趣味吗?(不能,妈妈打断“我”的乐趣,阻挠“我”出门的计划;同样面对下雨,行人却加快步伐匆匆离开避雨,“我”却是放慢脚步享受)‎ 师:在文中,我们遗憾地发现,相较于孩童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好奇,很多大人已经丧失了对生活中美好情境的感受力了,他们对“美”的认知似乎显得过于“麻木”了。孩子们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是很多成年人缺乏的,孩子们可贵的童真童趣是成年人缺乏的,孩子们面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和热爱也是成年人缺乏的。然而,对美好生活的好奇与体验难道不该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求的吗?可见,作者对文中以蕾蕾为代表孩子投以了怎样的情感态度?(喜爱、赞赏)‎ 六、回顾路径,课堂小结(4分钟)‎ 师:谁来为我们回顾、梳理一下,老师问了哪四个大问题?我们是怎么思考的?(我们发了三次追问,第一次问文章写了什么故事?——蕾蕾盼望在雨天穿新雨衣出门,最后如愿以偿。第二次问文章塑造了怎样的人物形象?——通过分析、梳理蕾蕾一波三折的心理变化,我们从中感受到了一个充满童真童趣的孩子形象。第三次问作者对所写之事和人的情感态度怎样?——作者流露出对以蕾蕾为代表的孩子热爱生活的欣赏与喜爱。)‎ 师:所以,总结今天的三次发问,请概括下这篇文章的中心。(赞美了孩子盼望展现美好自我、体验美好生活的童真童趣。)‎ 师:经过“三问”,我们解决了课堂开始的那个大问题:作者在这篇文章想要表达什么中心?希望大家能将今天孕育的好问精神、学到的发问逻辑和方法延续到日后类似叙事类文本的阅读中,做一个好问、善问的人。‎ 结束语:孩子们,你们瞧,你们正拥有着比珍珠玛瑙还宝贵的超能力呀,老师希望你们能坚守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对发现,保有一颗执着于寻美、求美、爱美的心,我想,这也是作者铁凝想要透过“盼”字轻轻告诉你们的知心话吧。‎ ‎【板书设计】‎ 盼 铁凝 惊喜 得意 兴奋 兴奋 喜悦 ‎ 期待 ‎ 焦急 失落 担心 ‎ 中心:赞美了孩子盼望展现美好自我、体验美好生活的童真童趣 ‎【作业设计】‎ ‎★必做题:‎ 结合今天学习的“细读”法品读下列句子,揣摩小主人公的内心活动。‎ a.‎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 b.“可是……不是还要炖肉吗?炖肉得放好多好多酱油呢。”我一边说,一边用眼瞟着窗外,生怕雨停了。‎ c.我不再说话,也不敢再去看妈妈,急忙背过身子盯住碗架,上边的瓶瓶罐罐确实满满当当。‎ d.它们在我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 ‎★选做题:(二选一)‎ ‎1.请根据文中事件的发展配一组连环画,画于A4纸上。要求:①为每幅画自拟标题,标题间的联系能体现情节的发展;②每幅画中至少出现两种文中相应事件中出现的景物、事物。‎ ‎2.请展开合理而充分的想象,假设你是文中那件淡绿色雨衣,从“淡绿色雨衣”的视角来讲述你与小主人的故事。(200字左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