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1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盼》教案 (5)
《盼》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盼》是部编教材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教读课文。该文选自《夜路》,是当代著名女作家铁凝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原作写“我”得到新雨衣,盼望下雨,盼望能把赵小芸的旧雨衣比下去,而当雨真的来临自己穿上新雨衣时,又在激烈的思想斗争下将新雨衣送给了传达室的张伯伯。小说在选入教材时做了较多的删改,简化了线索,以“盼”为情节线索,以孩子的视角叙述了“我”得到新雨衣、盼望变天穿雨衣、盼望出门穿雨衣、盼雨留到明天再下穿雨衣、如愿所“盼”穿上新雨衣的情节;还以“盼”为情感线索,表达了“盼”的丰富内涵:高兴、急切、兴奋、期待、无奈、担心、欣喜的心情;所有的“盼”积聚为“我”对生活的渴盼,而渴盼的过程则凝结着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教学目标】 1.围绕“盼”,理清行文思路,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我”因雨衣而“盼”所产生的兴奋、急切、期待、无奈(失落)、担心、欣喜的心情。 2.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用心感受生活,创造生活的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围绕“盼”,理清行文思路,抓住关键词句,感受“我”因雨衣而“盼”所产生的高兴、急切、兴奋、期待、无奈(失落)、担心、欣喜的心情。 难点:体会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用心感受生活,创造生活的美。 【预习任务】 1.查字典,扫清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梳理文章脉络,理清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围绕“盼”和“新雨衣”写了哪些事情。 3.结合文本,抓住关键词句(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思考“盼”的不同情感和深层含义,在文中做不少于4处的批注。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走近“盼” 6 / 6 在《那一天》的作文中,老师看到了大家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有对毕业典礼上伤心的泪水,也有生日聚会上开心的笑容。童年时,我们的心底里总藏着自己的一些渴盼,渴盼着穿上漂亮的衣服,渴盼着好玩的玩具,渴盼着和家人外出游玩……作家铁凝小时候又有怎样的渴盼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她的文章《盼》,感受她因新雨衣而“盼”的不同情感和深层含义,这也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PPT1明确:作者因新雨衣而“盼”的不同情感和深层含义。 活动预设: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二、检查预习,走进“盼” 课前,我们布置了预习任务,要求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围绕“盼”和“新雨衣”写了哪些事情。现在,让我们先来交流预习作业。 1.用简洁的语言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预设:得到新雨衣,盼望下雨穿新雨衣,如愿以偿穿上新雨衣。 2.围绕“新雨衣”和“盼”,老师把课文分成了五个部分,请大家依据课文内容,完成下表PPT2。(预设) 段落 事件 情感 故事环节 1-2 妈妈给“我”买了一件新雨衣 高兴(喜欢、喜爱) 发生 3 为了穿新雨衣,“我”盼变天,可是一连好多天,天空都是晴朗的 急切 4-15 放学后,下了几个雨点,“我”千方百计地盼出门,却未能如愿 兴奋、期待、无奈(从兴奋到失落) 发展 16-17 “我”盼雨留到明天再下可以穿上新雨衣 担心 18-21 在“我”决心放弃的时候,却迎来了“雨”,终于如愿以“盼”穿上新雨衣 欣喜(喜悦) 高潮和结局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再分两步走, 6 / 6 第一步复述课文概括大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培养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第二步概括段意并初步感知情感,使学生对课文的层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引导学生理清课文行文思路,把握作者的叙述脉络,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为进一步研读文本作铺垫。 三、品读语言,沉浸“盼” 环节一:老师对同学们的圈画和批注进行了梳理,归纳为两类句子:人物描写和景物描写,下面我们一起品读句子,体悟“我”在盼雨过程中的不同情感 3.教师点拨,师生合作,品读人物的心理描写,体会“盼”的不同含义。 活动预设:PPT3-5显示句子,给出关注点,师生合作,完成句子的品味和朗读,在句子赏析和各种朗读的推进中体悟情感。 (1)句子1(第3节):每天在放学的路上我都这样想:太阳把天烤得这样干,还能长云彩吗?为什么我一有了雨衣,天气的预报总是“晴”呢? 关注句式特点:两个疑问句,还用了“每天”“都这样想”和“总是”等词语,表现了“我”渴望下雨而雨总也不来的急迫而又无奈(焦急)的心情。 (2)句子2(第4节):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 关注特殊词语“却”:以“我”与众不同的表现和心理(路上行人加快速度害怕淋雨,“我”放慢脚步期待下雨,存在矛盾冲突),更加突出地表现了“我”对雨天的喜爱和期待之情。 (3)句子3(第18节):我决心不再想什么雨不雨的。谁知等我背着书包走到街上,脑门又落上了几滴水珠。我还以为是树上掉下来的,直到我仰着头躲开树,甜丝丝的雨点又滴到我的嘴唇上时,我的心才又像要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 关注修辞手法和情感变化:“甜丝丝的雨点”“我的心才又像从嗓子里蹦出来一样”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在“我”决心不再“盼”雨的时候却终于如愿所“盼”,表现了“我”兴奋又激动的心情。 4.自主探究,生生合作,品读人物的动作描写,体会得偿所“盼”的欣喜。 (4)句子4(第20节,PPT6)我挺着脖子,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 第一层:关注矛盾点“小心翼翼”和“跑”。历尽各种纠结终于得偿所愿,本应很快地、迅速地跑下楼梯,这里为什么用“小心翼翼”呢?用这个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珍爱新雨衣的样子。 第二层:关注前后联系“挺着脖子”,也是出于对新雨衣的珍爱,而且正因为前面的“挺”,所以后面是“小心翼翼地跑下了楼梯”,符合逻辑,也符合“我” 6 / 6 穿上期盼已久的新雨衣的心境。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研读“我”的心理描写,使学生感受“我”盼雨过程中的情感推进,为学生深度品味文本奠定了厚实的情感基础;同时通过感情朗读达到理解感悟的效果。 环节二:品读四处景物描写,体会“盼”的不同含义。 5.让作者如此渴盼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品读文中四处景物描写的段落(PPT7-10),体会这些段落写出了“我”怎样不同的心情? (1)雨前的景物描写(第4段) 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子变了脸色。 关注修辞手法:用了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杨树的动态,烘托了“我”此刻开心、兴奋的心情;通过写小杨树表达“我”想到雨将至时的兴奋心理,不是小杨树在“嘻嘻地笑”,而是“我”的内心在欢笑。 (2)雨中的景物描写(第16段) 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 自主探究:同样用了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想穿新雨衣出门的急切心理,也隐含着“我”的担心,生怕今天雨下完了明天就没有雨了。 (3)雨后的景物描写(第17段) 我推开窗子,凉爽的空气扑了过来,还带点儿腥味。路灯照着大雨冲刷过的马路,马路上像铺了一层明晃晃的玻璃;路灯照着路旁的小杨树,小杨树上像挂满了珍珠玛瑙。可雨点儿要是淋在淡绿色的雨衣上呢,那一定比珍珠玛瑙还好看。 自主探究:用了比喻,写出了雨后的美景,表现了“我”对雨天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4)淋雨的景物描写(第21段) 我走在街上,甩着两只透明的绿袖子,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它们在我的头顶和肩膀上起劲儿地跳跃:滴答,滴答滴答…… 赏析:雨点儿原本是自然下落的,并不会因为“我”穿着新雨衣就偏爱 6 / 6 “我”,而“我”却“觉得好像雨点儿都特别爱往我的雨衣上落”,并且雨水的声音也从“嗒嗒嗒”急促的鼓点变成了“滴答,滴答滴答……”美妙的音符,“我”作为一个孩童的天真心理和欣喜之情便跃然纸上。 6.教师梳理小结(PPT11):四处雨景的描写,写出了“我”不同的心情。第一处写了令“我”兴奋的雨景,因为“我”觉得自己有理由穿上新雨衣了;第二处写了令“我”担心的雨景,因为“我”害怕今天雨下得太大,明天就不会下雨了;第三处写出了“我”对雨水打在雨衣上的向往之情;这三处的描写都烘托了“我”对下雨的渴盼,对穿新雨衣的渴盼。第四处淋雨时的场景描写水到渠成,写出了“我”在期盼已久之后如愿以偿的喜悦和激动。 设计意图: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段进行分析,深刻感知文本;还适时放手,适切引导,注重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并且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研读文本的技巧。 四、联系作者,升华“盼” 7.课文学到这里,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1)蕾蕾是一个纯真可爱的小女孩,她喜欢新鲜的事物,喜欢想象和憧憬。 (2)中心:围绕“盼”和“新雨衣”叙述了“我”盼雨、千方百计想出门以及终于如愿所盼穿上新雨衣的的故事(新雨衣事件),表达了“我”对穿上新雨衣的渴盼与向往,也表达了“我”穿着新雨衣的喜悦和美好之情。 点拨:根据梳理和品读两个环节,回忆课文叙述了怎样的故事,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理清作者围绕中心选取的材料或事例,概括文章的中心。 8.在读通故事、读懂人物的基础上,质疑:这里的“我”是作者铁凝吗?了解作者的“盼”,初步感知文学和生活的关系。 (1)PPT12-13补充作者和作品简介: 铁凝:1957年出生于河北赵县,1978年开始写作,当代著名作家。主要著作有《玫瑰门》《哦,香雪》《麦秸垛》《无雨之城》《孕妇和牛》《大浴女》以及散文、电影文学剧本等百余篇(部),总计300余万字。 《夜路》1980年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初版,是铁凝的第一本书,短篇小说集,书的前面是著名作家孙犁给她写的两封书信,作为代序;书的最后,是铁凝自己写的后记。在代序中,孙犁认为铁凝能把文章写好, 6 / 6 不外真诚善意,明识远见,良知良能,天籁之音! 在后记里铁凝觉得文学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要学写作,就得学写人。为了更好地创作,要到生活的海洋里继续学习、寻找、探索。 (2)在《盼》的字里行间,我们也读到了20岁的铁凝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和她借文中的“我”传达出的如这女孩儿一般纯真、可爱、善良、朴实的美好品质,正如她在《盼》的原文中写到:远处,我的雨衣已经和各种颜色的雨衣混成一片了:粉红的,天蓝的,淡绿的,奶黄的。再加上红的、黄的雨伞,雨中像盛开着一簇簇鲜花。 设计意图:本环节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总结前面的内容,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并能构建由“文”到“人”的提升,初步培养他们关注文本背后的作者的意识,激发他们对作者和作品的兴趣。 五、作业拓展,回味“盼” 1.积累:用学到的赏析句子的方法品读文中2-3处其他描写的句子。 2.阅读:读一读《盼》原文,比较节选的课文和原文有哪些不同。 3.表达:写一写你生活中的“盼”,提示:盼过年、盼游玩、盼过生日、盼运动会、盼…… 设计意图:通过积累巩固课上所学的赏析句子的能力,通过阅读引导学生围绕课文拓展阅读相关文章,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通过表达引导学生理解并运用如何围绕中心使用材料。 【注意事项】 1.学生要会表现:要有精气神,坐姿要正、站姿要直、朗读要有情感和力量、发言要大声而自信。 2.教师要会倾听:在整堂课的教学中,教师都应尽量控制自己的表现欲望,要认真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发言、观察每一个孩子的表现,要尊重学生的表达,珍视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个性化理解,要适度地引导,适切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文本的深处,而不是在学生的回答中寻找自己的预设,完成教学目标。 6 / 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