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好的故事》PPT课件 (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好的故事》PPT课件 (2)

鲁迅 好的故事 作者介绍 鲁迅,原名 周树人 ,字 豫才 ,浙江绍兴人, 文学家 、 思想家 、 革命家 。代表作有 小说集 《 呐喊 》 、 《 彷徨 》 、 《 故事新编 》 , 散文集 《 朝花夕拾 》 , 散文诗集 《 野草 》 和 杂文集 《 坟 》 、 《 热风 》《 且介亭杂文 》 等。 《 野草 》 一共有 24 篇散文诗 ,最早发表的 《 秋夜 》 写于 1924 年 9 月 15 日,最后一篇 《 一觉 》 写于 1926 年 4 月 10 日,前后历经一年零七个月。 《 野草 》 于 1927 年 7 月 由北京北新书局 出版 。作品大多写于 北洋军阀黑暗势力笼罩下的北京 。 鲁迅曾经这样说明自己写作 《 野草 》 时 孤独寂寞而又不断求索 的心境:“后来 《 新青年 》 团体 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 在沙漠中 走来走去,不过已逃不出在散漫的刊物上做文字,叫做随便谈谈。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 散文诗 ,以后印成一本,谓之 《 野草 》 。” 散文诗 《 野草 》 里那些小感触,隐含着一种沙漠里走来走去的 孤军奋战者的痛苦与沉思 , 《 野草 》 将五四时期产生的 哲理性美文 提到了一个前无古人的高度。 《 野草 》 区别于鲁迅其他创作的一个最大的特征,是它隐藏的 深邃的哲理性 与 传达的象征性 。 读读写写 熏 xūn 错综 cuò zōng 昏沉 hūn chén 蓑笠 suō lì 胭脂 yān zhi 陡然 dǒu rán 虹霓 hóng ní 何尝 hé cháng 掌握注释词语及解释 膝 髁 ( kē ) 乌 桕 ( jiù ) 伽 ( qié ) 蓝 参差 ( cēn cī ) 镶 ( xiāng ) 皱 蹙 ( cù ) 瘦 削 ( xuē ) 骤 然 ( zhòu rán ) 泼 剌 奔 迸 ( là bèng ) 梳理结构: “好的故事”: 梦境 第一部分:梦的 发生 ( 1-2 段 ):我在“昏沉的夜”闭目养神的情状。 第二部分:梦的 展开 ( 3-9 段):“好的故事”:美丽、幽雅、有趣的梦 - 水乡奇景 第三部分:梦的 消散 ( 10-12 段):我骤然惊醒,重回“昏沉的夜” 品读课文:第一部分 梦的 发生 ( 1-2 段 ) 我在“昏沉的夜”闭目养神的情状。 1 ,思考这个“昏沉的夜”有什么特点? 夜 读 昏暗 , 2 ,鲁迅在这个夜里是怎样的心情,或者说他写这篇文章时内心情感又是怎样的? , 文章发表时间:二月二十四 写作时间:一月二十八,而这一天是正月初五 农村习俗这一天在请财神。别人都热热闹闹的放爆竹,他一个人在房间里看书抽烟。 心情: 孤独的 / 寂寞的 / 单调的 / 沉闷的 / 冷寂的。 品读课文:第二部分 梦的 展开 ( 3-9 段):“好的故事”: 美丽、幽雅、有趣的梦 - 水乡奇景 1 ,细读第 3 段: “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 向往之情 ,2 ,细读第 4 段: “好的故事”其实是一个梦境。这故事 有什么特点? 美丽,幽雅,有趣 ( 概述水中美景的总体特点 ) “ 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 ,错综起来像 一天云锦 ,而且 万颗奔星 似的 飞动 着,同时又 展开 去,以至于 无穷 ”, (进一步解说): 比喻 : 生动地表现了 “美的人和美的事” 这些 梦境幻象繁华灿烂 、 纷至沓来、错综复杂又转瞬即逝 的特点 。 3 ,“好的故事” 美丽,幽雅,有趣 分别体现在哪里? 体现在第 5 段:对 记忆中水乡美景 的描述中 岸上景物 + 水中倒影 描写特点: 名词连排 、 动态变化 、 色彩组合 语言 简练 、 优美 犹如电影 蒙太奇 手法, 水乡的各个小景 , 恍惚迷离 第 6 段: 对“故事”中景象的总体特征的描述 “好的故事” 美丽,幽雅,有趣 分别体现在哪里? 还体现在 第 7 段:对“故事”中景象的具体描写上 : 如何描写: 集中描写 河边的几株 瘦削 的 一丈红 在水中的倒影, 突出其 色彩 和 形态变化 , 同时 略写了其余景象 ——茅屋、狗、塔、村女、云等。 “ 带织入狗中,狗织入白云中,白云织入村女中”的描写 赏析 罗列景象 ,幻象 迭 出,充分表现河水的 动态 景象,分外精彩。 运用了 顶真 手法。 顶真又称 “ 联珠 “或“ 蝉联 ”,即上一句 末尾 与下 一 句开 头 采用相同的字词。 三 个 “ 织入 ”,写出了富有 水乡特征 的事物在水中 幻影 ,这些幻影一个 跟 一个,互相 融合 ,随水的浮动而起伏 着、 变幻 着,最后又“退缩了”,消失了,写得非常 逼真而生动 。如果只是直接写 乡村 的 狗 、白云、 村 女, 虽然 是 实 象 。但不 如 梦境幻象 更有 文学趣味。 细读第 8 段: 强调所见的故事 : 水乡幻景 的 美丽,幽雅,有趣 细读第 9 段: 余味无穷 品读课文:第三部分 梦的 消散 ( 10-12 段): 我骤然惊醒,重回“昏沉的夜” 细读第 10 段 运用了 比喻 的手法, 其中 “ 他们 ” 指“ 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 比喻 ,写出了 梦境消逝 的状态。 本来梦逝是极其短暂的,也是难以名状的,但作者 巧用比喻 ,呈现了 梦逝的过程 。 “掷一块大石”“水波”“影子撕成片片”等,全是神奇的 想 象,有 形象 ,有 动态 ,宛如电影镜头, 富有诗意,饶有趣味 。 理解第 11 、 12 段 ,( 结合思考探究二 ) 第一则 “ 作者希望着这样美丽的生活 , 是这篇作品的主要精神 ”, 第二则 “ 表面是在描写风景 , 眷恋故乡的景物 , 实际是有所 象征或寄托 …”, 都点明了作者写作的 深层意图 , 即对 故乡的怀念 , 对美 好生活的追求。 按照这些理解 , 来揣摩课文的最后两段话 , 可以体会到更深的寓意。 “ 我 ” 只是 偶然经历了一个梦境 , 它代表了 “我”所希望的生活 , 但是无奈 它稍纵即逝 , 最后 “ 我 ” 仍然像此前一样 身处“昏沉的夜 ”, 一颗心 堕入黑暗 中。 结合首尾段落,思考“ 昏沉的夜”有什么含义 ? 昏沉的夜: 表层含义: 作者写作的夜晚时分 深层含义: 象征 了 当时中国的黑暗社会 。 鲁迅后来回忆当年在北京生活时的感受 , 说“ 实在黑暗的可以 ”。其时正值 北洋军阀统治, 政治混乱 , 民生凋澈 , 身处其中的正直知识分子深感压抑。 提问:整个故事的 情感变化 孤独寂寞 —— 愉悦、神往 —— 失落、惆怅 。 总 结 主旨: 一 是表层意:描写 “ 我 ” 在夜晚经历了一个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 ; 二 是深层意: 通过 借用一次美好的梦境 , 表达 对故乡的怀念 ,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以及 对现实社会的厌恶 。 总 结 艺术特色 : 1. 现实之景 与 梦中幻象 交替出现 , 以写幻象为主 , 以写实景为辅 ; 2. 展现作者 心目中的水乡的奇幻 景象 , 突出其 美丽、幽雅、有趣的 特点 ; 3. 首尾 都点明 “ 昏沉的夜 ”, 形成 呼应 , 营造出一种 昏沉、悲凉 的氛围 ; 4. 现实 “ 昏沉的夜 ” 与 水乡奇景 互为映衬 , 各有深意 , 夜景 暗示现实黑暗 , 幻象 暗示遥不可及的愿景。 5. 构思精巧 , 不仅 首尾呼应 , 而且在写 “ 现在我所见的故事 ” 之前 , 穿插一段经过山阴道所见奇景的描写 , 二者 互相映衬 。 6. 语言 优美、精粹、深刻 补充:创作 背景 • 1.《 新生 》 流产 1907 • 2.《 新青年 》 解体 1922 • 3 . 兄弟 失和 1923 “ 于绝望中呼唤希望,却依然绝望。 ” 补充:了解 背景 ,体会心境 “ 《 野草 》 这一散文诗集最深刻地表现了他在大革命过程中的悲观、绝望、矛盾、愤慨和苦痛的追求的心情 … 鲁迅的伟大就在于它能够通过 大悲观 而走向真实的 大希望 ,通过绝望而开始去学习‘别种方法的战斗’。” “ 明知是绝望,但仍然要和绝望 抗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