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体育教案 耐久跑-12分钟跑 全国能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下册体育教案 耐久跑-12分钟跑 全国能用

《耐久跑-12 分钟跑》 教材 1、耐久跑—12 分钟跑 2、游戏:造型比赛 教 学 目 标 1、 认知目标:让学生知道耐久跑的动作要领(身体姿势---动作放松、上体正直、重心平稳、步幅较 小,跑速均匀,摆臂自然)及克服耐久跑中出现“极点”的练习方法。 2、 技能目标:通过学习掌握耐久跑的技术动作,发展奔跑能力,促进心脏、肺、血液循环系统的发 展;学会合理运用体力,牢固掌握耐久跑过程中“极点”的克服方法。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并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和 吃苦耐劳的思想作风,并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4、 负荷目标:平均心率:130--140 次/分, 练习密度:35--40%左右 教学 重点 学会耐久跑的呼吸节奏、跑步姿势 教学 难点 克服“极点”,体会“第二次呼吸” 阶 段 内容 教师指导及学生活动 组织教法与教学目的、要求 开 始 部 分 5 一、集合整队 二、反应练习 1、体育委员整队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课的内容和要求 4、安排见习生 方法:学生四列横队,教师举左手时第 一、三排同学蹲下,举右手时第二、四 排同学蹲下,左手放下时第一、三排同 学站起,右手放下时,第二、四排同学 站起 一、组织: 学生四列横队 ♂♂♂♂♂♂♂♂♂♂ ♂♂♂♂♂♂♂♂♂♂ ♀♀♀♀♀♀♀♀♀♀ ♀♀♀♀♀♀♀♀♀♀ ∩ 二、要求:集合做到“快”“静”“齐” 三、教法:教师讲解方法,学生听教师口 令集体进行练习 四、要求:注意力集中,反应迅速 五、目的:提高学生练习兴趣,活跃气氛 准 备 部 分 5 一、分组跳绳 二、搭跑道 1、教师将学生分成四组并分配到方形 场地的四个边进行跳绳,鼓励学生创编 多种跳绳形式。 2、学生在教师指定地点进行跳绳,大 胆自编新颖的跳绳形式。 3 教师口令指挥学生,将绳连接每组所 在边线的两个标志物,搭建跑道。 一、组织:学生分四组进行练习 二、目的:进行热身,激发兴趣 三、要求:大胆创新 四、要求:动作迅速,组内成员团结协作 基 本 部 分 一:耐久跑 1、5 分钟跑 2、4 分钟跑 1、讲解动作要领:培养正确的跑姿练 习,分三阶段,跑 5、4、3 分钟 2、讲解“极点” 3、讲解正确的呼吸方法,感受克服“极 点”,体会“第二次呼吸” 一、组织:学生分两组,绕方形场地进行 练习,男生跑外侧,女生跑内侧.每组最 后一名同学加速跑到排头,接过原排头手 中的旗领跑,依次进行。 二、教法: 1、教师讲解,引导学生练习 2、学生练习,教师观察 3、教师巡回指导 三、目的: 1、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发展耐力 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4、教师慢跑巡回指导 5、学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练习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各组自行讨论并决定建构造型的先后 顺序。听到教师口令后,各组按顺序出 发到前方指定地点,快速用绳摆放出所 要求的造型,如:三角形、五角星等。 以造型主题明确、形状美观而且先做完 的小组为优胜 2、教师担任裁判 3、学生进行练习 基 本 部 分 30 3、3 分钟跑 二、游戏:造型 比赛 3、掌握耐久跑的呼吸方法 4、感受克服“极点”体会“第二次呼吸” 四、要求: 1、动作放松,跑速均匀,摆臂自然 2、要有良好的跑步节奏,两腿蹬摆协调, 能合理分配体力,鼓励学生坚直到底。 3、练习中必须保持队形,不能互相穿插 4、定时跑:5、4、3 分钟,速度不要太快, 中间各休息 2 分钟, 一、组织:学生分四组进行练习 二、教法:教师讲解,引导学生练习 三、目的: 1、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良好的组织 纪律性 3、培养学生遵守规则、尊重对手的良好 品质 4、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5、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结 束 部 分 5 一、集合放松 1、韧带拉伸 2、抖动放松 二、小结本课 三、归还器材 四、师生道别 1、教师口令指挥 2、学生进行练习 3、总结本课 4、安排学生归还器材 5、同学生再见 一、组织: 学生四列横队 ♂♂♂♂♂♂♂♂♂♂ ♂♂♂♂♂♂♂♂♂♂ ♀♀♀♀♀♀♀♀♀♀ ♀♀♀♀♀♀♀♀♀♀ ∩ 教法:学生在教师的口令指挥下练习 目的:使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得到放松 要求:积极放松,轻松、快乐 场 地 器 材 1、 篮球场 1 片 2、 绳 40 根 3、 标志杆 4 个 4、 旗子 2 面 预计练习密度 35%~40% 预计平均心率 130~140 次/分 课 后 小 结 授课时间: 极点及二次呼吸 训练不足及体适能状态较低的人,通常在运动开始后不久(特别是长跑运动),就会有两腿发软、全 身乏力,呼吸困难等感觉。在运动生理学中,这种现象称为“极点”或“撞墙”。 “极点”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内脏器官的惰性和乳酸造成的。因为人体从相对安静状态到剧烈运动时,四肢肌肉 能迅速适应,进入工作状态,而内脏器官,如呼吸、循环系统等,都不能很快发挥其最高的机能水平,造成 体内缺氧,大量的乳酸和二氧化碳积聚,使植物神经中枢和躯体性神经中枢之间的协调遭到暂时破坏,表现 为“极点”的产生,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它与训练水平、运动前的准备活动有关,经常参加锻炼的人,“极点”出现得晚,持续时间短,身体反应也较轻; 反之,“极点”出现得早,且持续时间长,表现得也较重。 产生以上的现象,是由身体从平常安静的状态进入运动状态时,体内各器官及系统都需要一段时间作为适应。 训练水平低及运动前的准备活动不足,都会增加出现“极点”现象的机会。反过来说,运动前做足准备活动,及 体适能状况得到改善后,“极点”现象就会推迟或减轻,甚至不再出现。 万一出现“极点”现象时,千万不要因而停止下来,应该保持冷静并有意识地进行深长的呼气。这样,“第二次 呼吸”就会很快到来,使你又再可以轻松地运动下去了。 “极点”出现后,运动速度降低,运动器官中不但对氧需要量减少,而且也减少了传向大脑的向心 冲动,从而躯体性和植物性神经中枢间协调关系改善,动力定型恢复,就出现了所谓的“第二次 呼吸”状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