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2-10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七律 长征》教案 (2)
5 七律·长征 本课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全诗生动地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赞颂了中国工农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首联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总领全诗,高度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颔联承接“千山”,运用夸张手法,在抑扬之间显出红军的伟大。颈联承接“万水”,在天气状况与心理感受的对比中显现红军的神勇无比。尾联以“尽开颜”收篇,写出了红军翻过雪山后一片欢腾的喜悦之态,同时预示了长征的彻底胜利。 六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已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对中国革命史也有一定粗浅的了解,在初读课文后又加深了解了这段历史,这些为学生学习和继承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做了铺垫。教师可巧妙地将学生引入到当时的时代背景,通过巧渡金沙江的故事、长征的结局等教学,借此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为了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可采取“读诗文—明诗意—悟诗情—入诗境”的教学流程,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在读中悟,悟中读,让学生读得入口、入耳、入心、入情,体现高年级“读”与“悟”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书声琅琅的语文世界里,性情得到熏陶,素养得到提高。 【知识与技能】 1.会写生字,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诗意,体会中国工农红军战胜种种艰难险阻,完成二万五千里长征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过程与方法】 反复朗读诗句,分析诗句,给诗分层,归纳各层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红军大无畏的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红军在长征中遇到的艰难险阻和战士们对待困难的态度,领会全诗的思想感情。 难点 感受中国工农红军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与高昂气概。 教师:中国地图;准备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飞夺泸定桥的有关影像资料。 学生:利用各种途径搜集红军长征和毛泽东的相关资料。 2课时 第二课时 1.理解诗句的意思,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 1.背诵课文。 2.抓住关键词句,概括红军长征途中遇到的艰难险阻,体会红军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精神。 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一、烘托氛围,导入新课 1.导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作者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2.欣赏《七律·长征》。 二、朗诵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诵《七律·长征》,边读边思考:全诗是围绕哪一句写的?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2.师指名读第一句,并谈谈自己的体会。 (“千”“万”都是泛指,形容无数山,无数水,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的意思。诗句告诉我们,红军在长征途中遇到无数艰难困苦,这不仅仅包括自然界的险阻,还包括军事上的激烈战斗和政治上的复杂斗争。但是红军战士们把这些都看成平平常常的事。)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你体会到了红军的什么精神?从哪里体会到的? (红军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从“只等闲”一词中体会到的。) 过渡: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呢?让我们一起深入学习,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精读课文,体会情感 1.出示学习提示。 (1)朗读全诗,想一想:从哪些诗句中可以看出“红军不怕远征难”?这首诗为我们具体展示了哪几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 (2)有感情地朗读全诗,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2.学生自主学习。 3.交流汇报成果。 (1)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 a.腾越南五岭 b.疾跨乌蒙山 c.巧渡金沙江 d.飞夺泸定桥 e.喜踏岷山雪 (2)出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读读颔联,体会诗句的含义。 (“逶迤”“磅礴”都是形容山的连绵不断、高大雄伟。“细浪”“泥丸”形容水很小,山很小,这是红军眼里的山。写山大,表现红军远征的艰难;写山小水小, 表现红军把艰难困苦当作平平常常的事的英雄气概。) ②有感情地朗读颔联,体会精神。 (颔联不仅写出长征的艰难,而且表现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 (3)出示“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①朗读颈联,联系具体事例,体会诗句表达的情感。 (“金沙”“大渡”是“万水”的代表,从“暖”和“寒”字可以体会出不同的情感。“暖”字表达了红军战士巧渡金沙江的欢快心情。“寒”是指泸定桥横空高悬于大渡河上,当时桥上的木板已被敌人抽掉,渡河的勇士们手攀铁索,冒着对岸敌人密集的弹雨前进,不怕牺牲,终于夺下泸定桥。“寒”字表现了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②有感情地朗读颈联,体会思想感情。 (从自然环境的险恶和与敌人战斗的激烈,体会红军的无畏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 (4)红军长征途中的困难仅仅是山、水等自然条件的困难吗?还有哪些困难? (比如在长征途中,每日天上有几十架敌机的侦察轰炸,地下有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 (5)再读颔联和颈联,体会红军不畏艰险的革命精神。 (6)出示“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齐读尾联,体会长征即将胜利时人们的心情。 (这一句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高潮。“更喜”两字,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另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尽开颜”表现了红军历尽艰难险阻取得长征胜利的喜悦心情。) ②如果说翻过五岭,走过乌蒙,是征服大自然的喜悦,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就是战胜敌人的豪情。那么翻越大雪山,带给红军的又是什么呢?读一读。 四、激情吟诗,背诵诗文 1.反复朗读,运用停顿、重音等技巧,再现诗中意境。 2.配乐朗读,练习评读。 3.背诵全诗。 五、总结、拓展延伸 1.总结:本诗的作者毛泽东,他用凝练的诗句将历时一年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所经历的艰难险阻进行了高度概括,主题鲜明,生动形象,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2.拓展阅读。 学习了《七律·长征》,学生们初步领略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概。推荐学生阅读毛泽东的作品《卜算子·咏梅》《沁园春·雪》等,感受其诗词的风格。 七律·长征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气概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迈情怀。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我首先介绍有关长征的资料,使学生对长征有一定的了解;再结合课文中的注释,大致了解课文内容;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背诵、默写课文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教学效果突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