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 金色的鱼钩-部编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 金色的鱼钩-部编版

13* 金色的鱼钩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小说,主要讲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部队指导员 的嘱托,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感人故事,颂扬了 红军战士忠于革命、尽职尽责、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课题“金色的鱼钩”既是行文的重要 线索,记录着老班长可歌可泣的英雄历程,同时又彰显课文的主旨,“鱼钩”闪耀着老班长 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革命精神永垂不朽。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六个部分。第 1 自然段简 要交代了故事的时间、地点和起因。第 2 自然段对老班长的外貌进行了简单而传神的刻画。 第 3~5 自然段,为了解决战士们的饥饿问题,老班长用弯针钓鱼让战士们喝上了鱼汤,从此 战士们“总是”能喝上鱼汤,但细心的“我”发现老班长从来没有吃过一点儿鱼。第 6~19 自然段,详细描写了“我”发现老班长吃草根和鱼骨头的真相,以及之后与老班长争论并最 终被老班长说服的经过。第 20~23 自然段,“我”在知道真相的情况下,喝着鱼汤却咽不下 去,但为了稳定两个小战士的情绪,最后听了老班长的命令,含泪喝下。第 24~34 自然段, 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老班长牺牲了。“我”小心收藏了老班长的鱼钩,打算革命胜利后送到 革命烈士纪念馆,供后代瞻仰。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写作手法。体会老班长忠于革 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体会红军战士团结友爱、勇于献身的精神。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默读课文,画出描写老班长言行的句子。揣摩人物的心理,感受老班长的品质。 教学难点 揣摩人物心理,感受老班长的品质。 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教学时,可放手让学生自学注音的字词。教师对个别易错和 不好理解的字词进行点拨。如“颧”字读 quán;“鬓”是前鼻音,不要读成后鼻音;“弥” 字的读音是 mí,不是 ní。 2.阅读教学 在把握课文内容,梳理故事情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主阅读课文,想想 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了什么内容,然后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梳理故事情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讨论,说说课文具体讲了哪些内容。另外,教师可 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故事背景,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等细节去体会人物品质 的方法,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课文讲述的故事是以红军长征的历史事件为背景的,课前可以让学生查阅长征的相关资 料,比如起止的时间、经过的省份和一些重要的战斗,为理解课文做铺垫。 3.表达运用 在充分理解文本后,以“老班长,我想对您说……”的形式写话;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 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写作手法;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表达。 课前准备 1.搜集长征的相关资料。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谈话导入:同学们,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 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 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遇到重要的或难读的词语做个标记。 3.教师对多音字“和”进行指导。 和:(1)hé 平和,和缓。组词:和缓。 (2)huó 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组词:和面。 (3)hè 和谐地跟着唱。组词:曲高和寡。 (4)hú 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组词:和牌。 (5)huò 把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组词:和药。 4.教师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指名学生回答。 课文叙述了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班长接受并完成党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照顾三个 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了自己的故事。 5.按照故事的发展,教师引导学生试着用小标题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接受任务→护送病号→壮烈牺牲→永远怀念 板块二 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1.过渡:相信同学们都被老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让 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2.教师引导学生画出描写老班长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 3.教师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句,感悟人物形象,加深课文理解。 句段 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子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了 皱纹。 (1)让学生齐读这一句,教师引导学生从“背有点儿驼”“布满皱纹”等描写去感受人物 形象。想想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2)指名学生回答。 “背有点儿驼”“脸上布满了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斗争,也说明老班长是一个 饱经风霜的人。 句段 2: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下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 就紧皱眉头硬咽下去。 (3)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紧皱眉头”“哽咽”等词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4)让学生想一想这里反映了老班长怎样的品质。 “嚼了一会儿,就紧皱眉头哽咽下去”这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 坚定不移的革命意志,为病号吃苦,为革命受难的品质。 句段 3: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人交给我,……我怎么去向党报告呢?难道我能说,指导员, 我把同志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啦! (5)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并说说内心的感受。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党交给他的任务。 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句段 4:老班长虽然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但是还一直用饱满的情 绪鼓励着我们。 (6)教师让学生朗读这一段,从“瘦得皮包骨头”“眼睛深陷”体会老班长的人物形象。 (7)同桌之间交流,指名回答。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 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党的高度忠诚。 句段 5: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 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去!” (8)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并说出内心的感受。 老班长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党 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体现了老班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句段 6:我想,等革命胜利以后,一定要把这个闪烁着金色光芒的鱼钩送到革命烈士纪 念馆去,让我们的子孙都来瞻仰它。 (9)教师让学生齐读这段话,想一想:为什么说鱼钩闪烁着金色光芒呢? 这句话表面是写鱼钩,实际上是在写老 班长,他亲手做的鱼钩挽救了三个战士的生命,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永放光芒! 板块三 深化感情,拓展延伸 1.课后收集有关红军的故事。 2.师:这篇文章生动感人,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描 写,揭示出人物崇高的内心世界。现在拿起你的笔,写下你想对老班长或其他人说的话吧! 3.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板块四 课文回顾,加深理解 1.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课文内容。 金色的鱼钩 接受任务:进入草地,照顾病号 艰难前进:弯钩钓鱼,自己不吃 壮烈牺牲:鼓励病号,牺牲自己 永远怀念:保存鱼钩,后代瞻仰 忠于革命 舍己为人 2.总结:学习了《金色的鱼钩》这一课后,我们知道红军长征过草地中曾经有过这样一 个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老班长。透过老班长,我们看到的是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 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感受到的是战友之间伟大的爱。 1.本文是一篇略读课文,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教师在教 学时不仅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读进课文,体会战争年代革命者艰苦的环境,还要引导学生 在阅读时,关注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外貌初识人物,选 择重点语句进行解读,揣测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品质,从而实现读中交流,读中感悟,进而 深入理解人物。 2.及时提问,提高自主能动性。教学时,教师应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文本之间的 交互作用,让学生有机会在课堂上表现自己,提升自主能动性,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足够发 挥的空间,为学生创设动笔写写的机会。如教学中安排小练笔“老班长,我想对你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