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11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每课同步练习及答案07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同步练习1.北京的春节一、看拼音,写词语。gēngxīnbiānpàolàyuètōngxiāojiānduànguāngjǐng()()()()()()ránfàngzhǎnlǎnjiéránbùtóngzhāngdēngjiécǎi()()()()二、比一比,再组词。醋()燃()饺()拌()腊()然()较()伴()宵()摊()筝()眨()销()滩()挣()泛()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动词,注意不能重复。()腊八粥()新衣()庙会()毛驴()醋大蒜()年画()爆竹()灯笼四、请按一定的顺序排列下面的词语。1.元宵节除夕重阳节清明节春节元旦中秋节2.旬年时月周日季3.自然资源木材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第二课时一、给下列句子填上恰当的关联词。1.()今天是元宵节,()今天的北京特别热闹。2.()孩子们要放鞭炮,()要过春节了。3.()除夕之夜要守岁,()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人睡觉。4.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5.北京()是城市,()它也跟着农村一齐过年,()过得分外热闹。二、阅读《北京的春节》片段,回答问题。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正(zhēnɡzhènɡ)月十五,处处张灯结(jiējié)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红火而美丽。有名的老铺(pùpū)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各形各色□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zhuànchuán)故事□这在当年,也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上灯中点上烛,观者就更多。 1.给文中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并画“√”。2.照样子再写几个词语。各形各色(ABAC)3.找出文中表示“全部、都”意思的词语:4.给文中缺少标点的地方补上合适的标点。5.“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请你联系上下文,想想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什么?为什么说元宵是“又一个高潮”?6.作者在这段话中着力描写灯的多,多,为的是突出第一课时参考答案一、更新鞭炮腊月通宵间断光景燃放展览截然不同张灯结彩二、醋(米醋)燃(燃烧)饺(饺子)拌(搅拌)腊(腊月)然(然后)较(比较)伴(伙伴)宵(元宵)摊(摊牌)筝(风筝)眨(眨眼)销(销售)滩(沙滩)挣(挣扎)泛(广泛)三、(熬)腊八粥(穿)新衣(逛)庙会(骑)毛驴(泡)醋大蒜(贴)年画(燃放)爆竹(打)灯笼四、1.元旦 除夕 春节 元宵节 清明节 中秋节 重阳节2.年、季、月、旬、周、日、时3.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森林资源 木材资源第二课时一、1.因为所以2.之所以是因为3.因为所以4.即使5.虽然可是而且二、1.zhēnɡjiépùzhuàn2.半遮半掩绘声绘色载歌载舞糊里糊涂3.一律4.,,,,,《》《》。5.春节的三次高潮分别是:除夕、初一、十五;因为家家户户吃元宵,处处张灯结彩,非常热闹。6.数量,种类,“元宵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2腊八粥第一课时一、文学常识。 1.本文的作者原名沈岳焕,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説《》《》、散文集《》等。2.给多音字注音。(1)蕃蕃咽()喉肿痛,什么食物都难以下咽( )。(2)球场遇到劲()敌,反倒使他干劲( )更足了。(3)他圈( )十亩地作为牧场,准备用来圈()养牛群。(4)塞()外并不闭塞()。3.看拼音写汉字。 (1)我最喜欢吃糖炒lì()子。(2)她把那丝chóu()般的秀发扎起来,开始喝妈妈为她熬的浓chóu()的粥。(3)杯zhǎn()碗里chéng()放食物。4.理解词语。(1)嘟囔:(2)():没有办法;没有办法可想。 (3)( ):肌肉、皮肤或黏膜等组织由于发炎、瘀血或充血而体积增大。(4)糊糊涂涂:5.感知课文。本文以“”为线索,写了八儿粥——粥——猜粥——粥的情节,表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二、品读达标。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1.第14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请赏析语句。第二课时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油腻(nì)嘟囔(dū)腊肉(là)B.肿胀(zhǑng)沸腾(fèi)孥孥(nú)C.锅铲(chǎn)搁置(gē)栗子(sù)D.唾沫(tuÒ)焖饭(mèn)奈何(nài)2.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修辞手法。(1)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2)初学喊爸爸的小孩子,会出门叫洋车了的大孩子,嘴巴上长了许多白胡胡的老孩子,提到腊八粥,谁不是嘴里就立时生一种甜甜的腻腻的感觉呢。() (3)你们想,妈的命令,看羊还不够资格的八儿,难道还能设什么法来反抗吗?()3.写出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人物的方法。(1)“要不然我吃三碗半,你就吃两碗半……”()(2)锅中的一切,对八儿来说,只能猜想:……要是真的干红枣也有那么大,那就妙极了!……()(3)于是妈妈就如八儿所求的把他抱了起来。()阅读能力大提升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腊八粥冰心从我能记事的日子起,我就记得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母亲给我们煮腊八粥。这腊八粥是用糯米、红糖和十八种干果掺在一起煮成的。干果里大的有红枣、桂圆、核桃、白果、杏仁、栗子、花生、葡萄干等等,小的有各种豆子和芝麻之类,吃起来十分香甜可口。母亲每年都是煮一大锅,不但合家大小都吃到了,有多的还分送给邻居和亲友。母亲说:“我的母亲是腊八这一天逝世的,那时我只有十四岁。我伏在她身上痛哭之后,赶忙到厨房去给父亲和哥哥做早饭,还看见灶上摆着一小锅她昨天煮好的腊八粥。现在我每年还煮这腊八粥,是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的母亲是1930年1月7日逝世的,正巧那天也是农历腊八!那时我已有了自己的家,为了纪念我的母亲,我也每年在这一天煮腊八粥。虽然我凑不上十八种干果,但是孩子们也还是爱吃的。抗战后南北迁徙,有时还在国外,尤其是最近的10年,我们几乎连个“家”都没有,也就把“腊八”这个日子淡忘了。今年“腊八”这一天早晨,我偶然看见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围在桌旁边,在洗红枣,剥花生,看见我来了,都抬起头来说:“妈妈说这腊八粥可好吃啦。您从前是每年都煮的。”我笑了,心想这些孩子们真馋。我说:“那是你们妈妈小时候的事情了,在抗战的时候,难得吃到一点甜食,吃腊八粥就成了大典。现在为什么还找这个麻烦?”他们彼此对看了一下,低下头去,一个孩子轻轻地说:“妈妈和姨妈说,您母亲为了纪念她的母亲,她每年煮腊八粥,您为了纪念您的母亲,也每年煮腊八粥。现在我们为纪念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周爷爷,我们也要每年煮腊八粥!这些红枣、花生、栗子和我们能凑来的各种豆子,不是代表十八罗汉,而是象征着我们这一代准备走上各条战线的中国少年,大家紧紧地、融洽地、甜甜蜜蜜地团结在一起……”他一面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张叠得很平整的小日历纸,在1976年1月8日的下面,印着“农历乙卯年十二月八日”字样。他把这张小纸送到我眼前说:“您看,这是妈妈保留下来的。周爷爷的忌辰,就是腊八!”我没有说什么,只泫然地低下头去,和他们一同剥起花生来。(选自《冰心七十年代文选》,有删改) 1.这篇文章的内容共涉及“我”家几代人?写到了煮腊八粥的哪些人?2.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文章通过这条线索把哪三件事串联在了一起?思维创新大拓展三、请你在括号里分别填上一个字,然后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读一读,你会有意外的惊喜。你能照样子也来写一写吗?一衣带()落石()生入()里逃()离死别牛鬼蛇()通广()快人()口如()览无余手无寸()证如()清水()而不()事求是虎口余()死存()羊补()不可()门而入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1.沈从文边城长河湘行散记2.(1)yānyàn(2)jìngjìn(3)quānjuàn(4)sàisè3.(1)栗(2)绸稠(3)盏盛4.(1)指连续不断地自言自语。(2)无可奈何(3)肿胀(4)内容混乱的。5.腊八粥盼想看二、1.突出腊八粥在八儿头脑中的初步印象,为描写实际看到的腊八粥做铺垫。2.该句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选取了三个不同年龄段的人对腊八粥的态度,以点带面,说明腊八粥所有人都喜欢。第二课时一、1.C解析:“栗”应读“lì”。2.(1)拟人(2)反问(3)反问3.(1)语言描写(2)心理描写(3)动作描写二、1.五代人。母亲、“我”、“我”的第三代几个孩子。2.腊八粥。“我”的母亲纪念她的母亲、“我”纪念“我”的母亲、“我”的第三代孩子纪念周总理。三,水,出,死,生神,大,心,一铁,山,秀,实生,亡,牢,破3.古诗三首第一课时一、诗歌考查。1.诗歌前两句用()两字点明仲春景色;后两句用()点明享受特权的对象。2.简单分析诗歌暗喻讽喻的特色。 3.今天人们用此诗中的“()”渲染春天的美丽景色。二、请尝试默写古诗《寒食》。三、小试牛刀。1.说说诗歌《寒食》中,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3.你知道寒食节与哪位古人有关吗?第二课时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___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第三课时1.字正腔圆读古诗。(将错误的读音画去) 中庭/地白/树栖(xīqī)鸦(yā yá),冷(lěn lěng)露(lù lòu)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jìn jìng)望,不知/秋思(shī sī)/落谁家。2.“十五夜”指的是_______节的夜晚,中国历代有_______的习俗。3.分辨孪生兄弟。(组词)鸦( ) 庭( ) 栖( ) 鸭( ) 廷( ) 晒( ) 4.诗意再现。(写出下面诗句的意思)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5.走进《十五夜望月》。①作者在诗中描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些景物。“秋思”一词告诉我们,诗人描写的是___________天的景物。②“秋思”是一种清冷、孤寂,思念感怀的情绪,这从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等词可以看出。“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我们很难作出具体的回答,但通过读诗,我们可以想象到有一个人一定是思绪满怀的,他就是________________。6.阅读冲浪。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①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当时有什么风俗? 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③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是哪一句? 参考答案第一课时一、1.花柳汉宫五侯2.诗歌不直接讽刺,而选择特权阶层生活上的某件事情加以描摹,含隐巧妙,入木三分。3.春城无处不飞花二、略三、1.略2.介子推第二课时1.牛郎织女夫妻分离2.泣涕零如雨3.动作情态第三课时1.画去:第一个第二个第一个第二个第二个第一个.中秋赏月吃月饼3.乌鸦庭院栖息鸭子宫廷晒伤4.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5.①庭院月光树木乌鸦露水桂花秋②冷白无声作者王建6.①重阳节插茱萸登高②表达了独自外在的游子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③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4.藏戏第一课时1.把词语补充完整。 哄()大笑两面三()()心所欲()哉悠哉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歌声()的容貌()的舞姿()的江水 3.按要求改写句子。(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换一种说法)(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换一种说法)(3)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缩句)4.摘抄课文中你印象深刻的词语或句子。参考答案1.哄(堂)大笑两面三(刀)(随)心所欲(优)哉悠哉2.(优美)的歌声(俊俏)的容貌(婀娜)的舞姿(咆哮)的江水3.(1)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2)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3)唐东杰布留下了铁索桥。4.略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模仿《北京的春节》,写一写你家乡的其他节日的场景。(不少于150字)第二课时一、填写完整。青青(),()待日晞。()布德泽,万物()。常恐(),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老大徒伤悲!我还知道这首诗中描写好好学习的诗句是:二、将自己喜欢的名人名言抄写下来,一句或者两句。 三、抄写一首劝诫人们惜时奋进的古诗。参考答案第一课时略第二课时一、园中葵朝露阳春生光辉秋节至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二、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三、《杂诗》(节选)陶渊明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