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每课教学反思(附目录)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每课 教学反思 第七单元 18 威尼斯的小艇 19 牧场之国 20*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语文园地 18 威尼斯的小艇 《威尼斯的小艇》是一篇介绍异国风情的散文,因此,在设计这一堂课时,我有意创设 情境,让学生去领悟、去感受这独特的异国风情,并在读中悟中受到美的熏陶,从而达到积 累语言的目的。 这篇课文充满了异域风情,学生是很陌生的。为此,在上课前就布置学生在网上查找关 于威尼斯的资料。课时,通过播放录像文字的介绍,什么是水上城市、两头翘起,石桥,各 种各样的建筑学生一目了然了,这样直观的方式比什么都有效。这也为成功地上好这节课打 好基础。 在教学“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这一部分,我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学生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在学生领悟小艇 的独特,感受船夫特别好的驾驶技术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自己乘坐威尼斯的小艇畅游威 尼斯,都有些什么情趣?学生个个跃跃欲试、兴趣盎然,课堂气氛活跃。在轻松愉快的氛围 中,学生领悟、感受到威尼斯独特的异国风情。 小艇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读,通过想象生活中还有哪些人会 用小艇作什么等来体会小艇的作用。 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把更多的空间留给了学生,让学 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朗读中体现情感的启动。在课文第三部分中对威尼斯的小艇的作用的理解时让学生注 意了动态的威尼斯和静态的威尼斯,并且从读中去体会,去体会两种不同的美,从小艇的作 用中体会威尼斯的美可以说是独到的。 19 牧场之国 《牧场之国》是一首意境优美的散文诗。教学这篇文章,意图是引领学生感受荷兰和谐、 优美、宁静、悠闲的田园风光图,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本文是略读课文,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取以学生自读自悟为主的方式,让学生充分 感受牧场之国荷兰的特点。 课堂上的教学,我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找找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读出自己对句子 的理解,分享对荷兰这个牧场之国的感受。在教学时,我注意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 受语言的特点,感悟荷兰牧场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荷兰动物与 自然和谐相处、辽阔无际的牧场上,正在欣赏着优美的画卷,被眼前的景致所陶醉,发出“这 就是真正的荷兰”的由衷感慨。再适时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一幅幅如诗如画的图片, 学生再一次为荷兰的美倾倒,把荷兰的印象牢牢地记在脑海了。 教给了学生如何阅读文章的方法我认为非常重要,不只是授之以鱼,更是授之以渔。通 过这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欣赏到了荷兰美丽的风景,感受了作者优美文笔,更掌握了如何 去读懂以及如何表达眼中所见的美景的一些方法。 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还是牵得太死,互动开放不够,没有体现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 应该紧扣田园选画面,渗透一些写法的指导,不能只停留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 遗憾的是不管自己设想的多么好,如果不和自己的学生相结合,不临场随机应变,那么 整个课堂也会显得单薄而空洞。厚积薄发,学以至用,是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应追求的目标。 20*金字塔 金字塔夕照 不可思议的金字塔 《金字塔》一课由两篇短文组成,第一篇节选自穆青的《金字塔夕照》,主要描写了夕 阳下金字塔的雄浑之美以及作者由此引发的万千思绪。第二篇则是一个非连续性文本,主要 以“胡夫金字塔”为例,介绍了金字塔建筑年代的久远、外观的雄伟以及精湛的工艺、巧妙 的设计,还对古埃及悠久的文明成就作了简要的补充。这两篇文章风格迥异,互为印证,又 构成了一组非连续性文本,让读者对金字塔这一世界奇迹有了更为全面、丰富的了解。 一、朗读品味,体会金字塔夕照之美 在《金字塔夕照》中,作者一方面运用浓重笔墨描述厚重文化遗产,歌颂了人类伟大 创造的同时,体味文章意境之美。 意境美是得益于其对音乐、美术、摄影等的借鉴上。作 者十分善于捕捉和表现瞬间性、局部性的特色,并且充分运用文字表现色彩、光线及其带来 的感受,例如:“在金色的夕阳下,金色的田野,金色的沙淡,连尼罗河的河水也泛着金光; 而那古老的金字塔啊,简直像是用纯金铸的。”这些文字调动了读者的视觉和听觉,又因循 着语言固有的诉诸想象的功能,是语言艺术与视觉艺术交融渗透的产物。这些极具色彩的景 色描写,使得文章信息含量巨大,加上光与影的刻画更细致入微,给人呈现一种立体画面感。 高超的表现艺术与表现技巧造就了文章绝美的意境。 二、读读想想,体会古埃及人的伟大智慧 运用想象。 在教学《不可思议的金字塔》一文时“当时没有车辆,又没有机器,人们 是怎么修建金字塔的呢”,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各抒己见,学生的这种想象衬托了眼前事 实,使文章读起来波澜起伏,妙不可言,学生们的想象力得到空前的释放。 价值问题引领, 引人深思。 在重点介绍埃及金字塔的特点以及建造方法时,使用了大量的说明方法。基于教学目标, 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介绍胡夫金字塔外观和构造的第 3 自然段,对于介绍金字塔的作 用、结构及其名字的第 2 自然段,我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首先学生自由朗读,然后交 流,从这一自然段中了解到了哪些关于金字塔的知识。设计时我曾想,学生到时候一定会捧 着书本一字一句的把他们找到的读出来,可没想到,有的学生用一句话就概括全了。体会“作 比较”的好处。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 教学中能够放手给学生,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要点,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在具 体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在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进行思想情 感的激发,对今后的阅读帮助很大。 口语交际:我是小小讲解员 开课伊始由复习相关的课文导入课题,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引导 学生根据自己的课前准备,互相交流讲解的经验,培养了学生搜集和积累有关材料的兴趣和 能力。紧接着引导学生小组交际评选代表、全班交际互相评价。整节课在自然状态下有序进 行。 交际中学生发言积极、劲头十足,有很强的交流欲望,讲出了自己精心准备的内容,课堂 上笑声不断,同学们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教学反思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七的内容。这一习作题要 求学生选择一处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搜集资料,写一份简介。怎样使学生在习作 中能确定重点,选有特点或有价值的内容,把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实用的语言,在习 作中体会历史遗产的魅力或感受祖国美好山河的美丽是本次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课前指导,收集材料。 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虽然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但是能亲自去游览的学 生却并不多,而且以前学生很少接触过简介文化遗产一类的写作,这无疑增加了习作的难 度。这次习作,如果课前没有收集资料,学生将无从下笔。因此几天前,我就布置学生确定景点, 然后通过书籍、网络等收集材料。为了让学生人人课前对“文化遗产”有所了解,对上网收 集资料有困难的同学,我让有条件的同学助他一起合作查找资料,力争人人手中都有一点资料, 准备习作素材。 二、抓住重点,适当取舍。 如今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材料。但在大量的材料面前,如何 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是现代人应具备的能力。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力,要老师 一步一步指导,才能逐步提高。在课前收集材料的时候我告诉学生,一处世界遇产的资料很多, 不可能都摘录下来,要有所取舍,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有趣的收集下来,待习作课上 用。课堂上我着重指导学生如何取舍材料。引导学生重要的就保存,不重要的就删掉,这样 步步教给学生处理和运用材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先说后写,降低难度。 “说”是前提,写是说的书面表达,只有在充分“说”的基础上,写才有望水到渠成,在动 笔前,我先让学生交流收集和整理的资料,目的是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通过汇 报和教师的及时点评,使学生进一步感悟习作的写作方法;在听、说中,可使学生找出自己的 差距,从同伴那里学习多角度表达。 四、参与实践,获取新知。 本次习作蕴涵着很强的实践性。在课前查找资料,给了学生大量实践的机会,学生在这 种实践的过程中很自然地也是很快乐地学习知识,学生也非常感兴趣。在课堂中也注重让学 生结合实际在实践中学习新知。学会写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简介,掌握写作技巧。正如新课 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 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 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但是,实际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是在我身上,一是 课堂调控能力不强,二是本身对我国的世界遗产知之甚少,三是教师评价语言缺乏针对性。 总之,这节课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进。 习作: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是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七的内容。这一习作题要 求学生选择一处感兴趣的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搜集资料,写一份简介。怎样使学生在习作 中能确定重点,选有特点或有价值的内容,把资料中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实用的语言,在习 作中体会历史遗产的魅力或感受祖国美好山河的美丽是本次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一、课前指导,收集材料。 我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景观虽然都是著名的旅游景点,但是能亲自去游览的学 生却并不多,而且以前学生很少接触过简介文化遗产一类的写作,这无疑增加了习作的难 度。这次习作,如果课前没有收集资料,学生将无从下笔。因此几天前,我就布置学生确定景点, 然后通过书籍、网络等收集材料。为了让学生人人课前对“文化遗产”有所了解,对上网收 集资料有困难的同学,我让有条件的同学助他一起合作查找资料,力争人人手中都有一点资料, 准备习作素材。 二、抓住重点,适当取舍。 如今网络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材料。但在大量的材料面前,如何 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有用的信息是现代人应具备的能力。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力,要老师 一步一步指导,才能逐步提高。在课前收集材料的时候我告诉学生,一处世界遇产的资料很多, 不可能都摘录下来,要有所取舍,把自己认为重要的、有用的、有趣的收集下来,待习作课上 用。课堂上我着重指导学生如何取舍材料。引导学生重要的就保存,不重要的就删掉,这样 步步教给学生处理和运用材料的方法,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 三、先说后写,降低难度。 “说”是前提,写是说的书面表达,只有在充分“说”的基础上,写才有望水到渠成,在动 笔前,我先让学生交流收集和整理的资料,目的是使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学习,相互促进;通过汇 报和教师的及时点评,使学生进一步感悟习作的写作方法;在听、说中,可使学生找出自己的 差距,从同伴那里学习多角度表达。 四、参与实践,获取新知。 本次习作蕴涵着很强的实践性。在课前查找资料,给了学生大量实践的机会,学生在这 种实践的过程中很自然地也是很快乐地学习知识,学生也非常感兴趣。在课堂中也注重让学 生结合实际在实践中学习新知。学会写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简介,掌握写作技巧。正如新课 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 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 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但是,实际课堂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还是在我身上,一是 课堂调控能力不强,二是本身对我国的世界遗产知之甚少,三是教师评价语言缺乏针对性。 总之,这节课有许多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教学中要不断改进。 语文园地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