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23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5年级数学教案《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 教学内容: 五年级数学下册31-32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理解,能根据数据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求出两个数的公因数或最大公因数。 2. 在学生对实际问题探索与交流的过程中,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体会公因数或最大公因数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 在练习与思维活动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使学生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并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能根据两个数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教学难点:用求公因数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纸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1.回顾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谈话:“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研究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请看下图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的回答,教师适时板书: 1、2、3、6既是24的因数,也是18的因数,所以,是它们的公因数;6是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所以是最大公因数。 (1)师引导学生交流: 两个非零自然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任意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都有1,所以1是任意两个非零自然数的最小公因数。 质疑:你还有什么发现吗? 引导生交流:任意一个非零自然数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所以任意两个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的个数也是有限的。 (2)引导交流最大公因数: 因为公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所以有最大的公因数。我们就将其中那个最大的公因数叫做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回顾找两个非零自然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①可以用集合图的形式找最大公因数。 ②可以用列举的方法。 师强调:在列举时要注意进行有序列举,这样才能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③可以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 谈话:a.每次用什么做除数去除。 (每次除时都要用两个数的公有的因数去除。) b.除到什么时候为止。(一直除到公因数只有1为止。) c.怎样求出最大公因数。 (最后写结论时要把所有的公因数(除数)连乘起来,就可以得到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3.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利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练习) 【设计意图:在此过程中既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又培养了学生的概括、抽象能力。接着让学生举例,使抽象的知识变的具体。】 二、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在集合图里填上合适的数。 学生独立做,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填的,引导学生在找出各自的因数以后,先填公因数比较简单。 【设计意图:借助集合图巩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意义的练习,通过找最大公因数的过程,巩固用集合图的形式找最大公因数方法,初步体验集合思想。】 (2)用列举法找出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4和10 12和18 24和30 35和63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用列举的方法找最大公因数,训练学生在列举时要进行有序列举,这样才能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3)用短除法求下列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18和32 24和36 14和21 30和40 56和28 51和69 【设计意图:要求学生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通过3种方法的对比体会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优点。这也是我们为什么经常选用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原因。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 本道题目是求具有特殊关系的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练习,练习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每组数有什么特点,然后尝试解题。通过体验和交流知道: 如果一个数是另一数的倍数,那么他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较小的数。 如果两个数的公因数只有1,那么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就是1。 (2)直接说出下面每组数的最大公因数。 5和20 7和24 6和18 30和6 7和16 6和16 【设计意图】巩固发现的规律,最后一题是为了检查学生是否认真观察,打破思维惯性。 (3)出示32页的第5题。 此题是为学习分数的约分做准备的练习题。练习时要注意,由于此题是求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数,只要找出合适的数写在旁边即可,不要提过高的要求。 【设计意图】:这几道题代表了不同的类型,教师在指导学生练习的过程中,以学生自主练习为主,让学生体会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以及求法,教师在教学中除了指导完成练习外,还进行了拓展,为学生后面学习有关内容做了铺垫。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1)课本32页的第7题。 ①出示题目。 ②读题,审题。 ③学生自主练习,独立完成。 ④学生展示交流汇报。 学生1:我认为要想求出可以选择边长是多少分米的正方形地板砖?就是求出90和60的所有公因数。 学生2:我认为选用的地板砖应该边长以10分米左右最好,太大或者太小都不合适。 教师小结:我们在应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根据题意具体分析,不要认为都是求最大公因数。完成第二问时,只要求学生能结合实际说出合理的理由即可。 (2)课本32页的第8题。 解题思路: ①学生审题,明确:把3种彩条截成同样长的小段且没有剩余,每段彩条最长几厘米?(就是求16、32、56的最大公因数。) ②让学生来黑板前完成,完成后教师引导共同解决。 学生可以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用列表法也可以用短除法。 ③师生共同总结方法:先用3个数公有的因数去除,一直除到三个数只有公因数1为止,再把所有的除数连乘起来。 ④检查,更正。讨论,引导学生进行对、错题的分析与对比,并说出对、错的原因,重点让学生说出每一步的方法和步骤是怎样的? 【设计意图】:通过有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意识。另外,练习设计提供了生活化的素材,学生能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所学知识是为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服务。 三、梳理总结,提升新知。 1.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这节练习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充分的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 2.总结知识点。 我们这节课主要是练习了求两个数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以及应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有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设计说明 1.教学反思:我感觉本教案的设计亮点有: (1)给学生充分的展示空间。 让有代表性想法的学生到黑板上板演,让全班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给全班学生充足的思考、理解的时间和空间。纠错环节,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相结合,学生互相启发、互相质疑、互相补充,都是问题解决的主人。 (2) 从生活入手,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课所选用的练习题,都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比如第7题的铺地板砖,这在学生们生活里都是常见的,利用这样的生活情境来学习更浅显易懂. (3)练习设计注重层次性和趣味性. 本节课设计的练习内容,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练习内容体现层次性、针对性,学生的知识得到升华。这样逐层深入,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2.使用建议。注意练习课的教学方式,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思考、合作、交流. 3.需破解的问题。求三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要不要向学生渗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