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23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落花生》教案 (8)
《落花生》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使学生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练习分清课文主次。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二、教学重点 1.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2.练习根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三、教学难点 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回顾课文。 师:回顾上节课内容,想想课文围绕“落花生”写了哪些内容? 生:种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议花生 (二)学习议花生,感悟做人的道理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来学习议花生的部分。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几张图片说说你知道的花生油哪些好处? 甲:促进生长发育。 乙:花生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 丙:延缓衰老,控制食欲。 师:同学们讲得非常正确,那么课文中作者和他的几个姐弟说了花生的哪些好处呢? 齐答:花生的味儿美,花生可以榨油,花生的价钱便宜。 (板书:花生的好处:味儿美,榨油,便宜) 师:那么,父亲听了之后说了些什么呢?(有感情的朗读第10自然段,并从中找出父亲说的花生的可贵之处在哪?) 生: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过渡:老师有个问题不明白,你们帮老师想想,父亲说花生就说花生,扯上桃子、石榴、苹果干什么呢?) 在这段话中,父亲是用怎样的表达手法来突出花生品格的可贵之处的?(有谁知道,举手告诉老师) 生:对比手法 (1)出示花生和桃、石榴、苹果的图片,同桌对比着读, 抓住关键词语划下来。 抓住关键词语“埋在地里”“鲜红嫩绿”“高高地挂在枝头上”“矮矮地长在地上”等进行分析,体会出花生的默默无闻,朴实无华。(父亲把花生和桃子、石榴、苹果相比较。通过果实的样子、果实结出时的位置不同说明花生的最可贵之处) (2)思考:花生的果实长在泥土里,桃子、石榴、苹果将果实挂在枝头,是个是花生故意钻进土里不让人知道,桃子、石榴、苹果放意炫耀自己?为什么? (这是它们各自的生长特点) (3)由此,你体会到花生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不求虚名,默默奉献,朴实无华) (4)思考:父亲特别指出花生的可贵,他的目的是什么呢?读父亲的第二次议论。(出示文字)“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启发学生说说身边不好看但很有用的物品。 父亲借花生来教育孩子们做什么样的人?(谦虚朴实,不计名利,不会炫耀自己,对别人有用的人) 3.作者对父亲的话理解了吗?你从哪里看出的?读出有关的句子。 (1)出示文字,读一读。“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什么叫有用的人?什么叫只讲外表体面而对人没有好处的人?结合实际,举例说明。 (3)小结:作者受父亲的启发,所说的这段话是全文的中心所在。它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做人的道理,赞扬了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谦逊朴实、不计名利、有真才实学而不炫耀自己的人;赞扬了一切默默无闻,为人民多做好事,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批判了那些只求表面,贪图虚名,不学无术,对社会没有用的人。父亲的教导深深印在作者的心上,“落花生”的精神贯彻在他一生的做人、写作和教学之中。 (4)齐读全文最后一节。思考:这一节对全篇文章和突出文章中心起了什么作用? (这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 (四)明确课文的中心,分清主次。 1.课文通过收获节上一家人对花生好处的议论,说明要做对别人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从种花生到收花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从吃花生到谈花生、从谈花生到论人生经历了多少时间,在课文中占了多少篇幅?作者为什么这样安排?(板书:略写详写) 这篇课文的重点是过收获节,议花生是主要的,父亲的议论是着重写的,这样可以突出文章的中心。我们在写作时也要确定重点,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五)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 (六)总结: 这篇课文借写花生,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这种写法就叫“借物喻理”。在我们的周围也有许多事物能给我们以启迪,让我们懂得深刻的道理。如:粉笔这个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东西,为了让同学们获得知识,不惜牺牲自己;蜡烛,照亮了别人而毁灭了自己……我们在写作时可以学习本课“借物喻理”的写法。 (七)课后小练笔 板书设计: 议花生:姐弟说——花生的好处(直接叙述) 父亲说——花生的可贵(对比) 像花生一样做有用的人(不求虚名、默默奉献) 借物喻人 详略得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