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10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西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案设计-第 1 单元 倍数与因数
第一单元 倍数与因数 第 1 课时 因数、倍数 教学内容: 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1—4 页例题及相关练 习。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倍数的因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倍数和 因数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依据倍数和因数的含义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自主探索找一个数倍数和因 数的方法,并能总结它们各自的特点。 3、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因数过程中,培养学 生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理解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 2、自主探索并总结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一张写有自己学号的卡片。 2、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孩子们:看过或听过“韩信点兵”的故事吗? 教师讲述故事:(秦朝末年,楚汉相争。一次,韩信带兵 1500 名与楚军 交战。苦战一场,楚军败退回营,汉军也死伤四五百人,于是,韩信也整 兵返回大本营。当行至一山坡,忽有后军来报,说有楚军追来。只见远方 尘土飞扬,杀声震天。汉军本已十分疲惫,顿时队伍大哗。韩信马到坡顶, 见来敌不足五百骑,便急速点兵迎敌。他命令士兵 3 人一排,结果多出 2 名;接着命令士兵 5 人一排,结果多出 3 名;他又命令士兵 7 人一排,结 果又多出 2 名。韩信马上向将士们宣布:我军有 1073 名勇士,敌军不足五 百,我众敌寡,定能败敌。汉军本来就信服自己的统帅,这一来更认为韩 信是“神仙下凡”、“神机妙算”。于是士气大振。交战不久,楚军大败 而逃。) 师:韩信厉害不?“韩信点兵”实际上也可以说是“点名”---数数,这里 面可有大学问呢!想探究吗?(想)这节课我们将随着韩信点兵的故事进入第一 单元的学习---倍数与因数。(板书课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1. 揭示自然数的概念。 在以前的学习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因数或倍数这两个词儿吗?(生答)今天 我们要认识的因数与在乘法算式中见过的因数可有区别了,乘法算式中的因数是 乘号前后两个数在算式中的名称,而今天要认识的因数是指数与数之间的联系, 什么样的数之间会有怎样的联系呢?看!这里有一群数,(板书:0 和 1、2、3、 4、5……)平时咱们都叫它们什么数来着?(整数)。在数学王国里它们还有一 个特殊的名字叫——自然数(板书),本单元我们将在非零自然数中研究数与数 之间许多非常有趣的联系。首先,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因数与倍数吧! 2.倍数与因数的意义。 师:请看大屏幕。(出示例 1) (1)同桌说一说:可以排成几排,每排几人?怎样列式?. (2)抽生汇报。(师板书算式) (3)选择一组算式揭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板书) (4)请学生选择你喜欢的一组算式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 (5)谁也能列举一道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说出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 数? (6)选择两个你最喜欢的数,说一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学生 自主选择两个数说关系并全班交流。教师提 示学生能否只选一个数说关系和为什么不 选 0.2 和 4/5? (注意强调倍数和因数都不能单独存 在。) 3.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1)找 36 的所有因数。 师:咱们认识了因数与倍数,接下来一起去探寻一下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的方法吧!看,老师在板书你们说的这些算式时,是不是讲究了一定的方法,你 能说说算式排列的特点吗?(很有序) 那根据这些算式(指着黑板),你能很快说出 36 的所有因数吗?(学生说, 老师板书) 共同总结:怎样找出 36 所有因数呢?一对一对地找是好法,要使得不遗漏 不重复,可以用乘法看哪两个整数相乘得这个数,或用整除的方法用这个数依次 尝试除以 1、2、3、4……看是否得到整数商,从最小的自然数 1 找起,也就是从 最小的因数找起,一直找到它的本身,找的过程中一对一对地找,写的时候从小 到大写或一对一对地写。 (2)学生尝试找出 18 的所有因数。 师:已经有一些找因数的经验了,你能独立找出 18 的所有因数吗?试一试! (3)抽生汇报。 (4)观察并总结因数特点。 师:通过找出 36 和 18 的所有因数,你对于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发现?揭示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 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5)找一个数的倍数。 师:孩子们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会找一个数的倍数吗?先来解决 这样一道题吧!(口答完成第 3 页试一试。) 师:请同学们观察两个例子(指着板书),看看一个数的倍数有什么特点? (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桌) 揭示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巩固练习。 我们已完成了今天所学的新知识,孩子们学得如何,老师想让你们大显身手, 表现一下你们的学习效果。 1、想一想,说一说。 请同学们用 2、4、5、7、8、9、11、20、22、54、88 中的一些数,运用今 天所学的知识说一句话。 2、下列说法对吗?为什么? (1)8 是倍数,2 是因数。 ( )(倍数和因数都不能单独存在) (2)32 是 5 的倍数。( )(32 不能被 5 整数,所以 32 不是 5 的倍数。) (3)42 能被 7 整除,42 是 7 的倍数。( )(对) (4)1 是所有非 0 自然数的因数。( )(对) 3、游戏。 看谁反应快 游戏准备:学生按学号编成连续的自然数。(课前) 游戏规则:凡是学号符合以下要求的,请站起来,看谁反应快? ①谁的学号是 30 的因数? ②谁的学号是 6 的倍数? ③谁的学号是 2 的倍数?(借此激发学生后继学习兴趣的目的——探寻 2、 3、5 的倍数特征。) ④谁的学号只有两个因数?(激发课外思考兴趣以及后继学习兴趣)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倍数与因数”,说说你的收获? 五、回归课本。 找到所学内容并勾画重要内容。 六、课外作业布置:思考游戏中提出的问题。 七、板书设计: 第2课时2、5的倍数特征 【教学目标】 1、认识奇数和偶数,知道2,5的倍数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5的倍 数。 2、经历探索2,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和圈数、涂色、走迷宫等数学活动,培 养观察、归纳、概括的能力,体验不完全归纳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探索2,5的倍数特征,认识奇数和偶数。 【教学难点】 理解为什么2,5的倍数的特征与它们的个位有关。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生活中的自然数:全校学生人数、班级人数、邮政编码、工资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引入 1、谈话引入 教师:我们知道生活中的很多信息与数有关,例如全校学生人数是1876人, 全年级有265人,本地区的邮政编码是400700……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课前所搜集 到的生活中的自然数。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5,1,40,22,18,25,265,1395,1876,310016, 400700,7220…… 教师:如果现在我们把黑板上的人数、邮政编码、工资都看成一个数,你们 能不能马上判断出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数是5的倍数? 2、揭示课题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2,5的倍数究竟有什么特征。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奇数和偶数(教学例1) 教师:要研究2的倍数特征,就先找一些2的倍数来观察。请说说,2的倍数 有哪些?(2,4,6,8,10……)2的倍数说不完,说明2的倍数有无数个。 教师:观察2,4,6,8,10……它们是2的倍数,也就是能被2整除的数。知道 这样的数叫什么吗?(偶数)偶数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双数。偶数是几的倍数?偶数 能被几整除?0是不是偶数呢?你是怎么想的呢?(0能被2整除,0是偶数。) 教师:偶数有一个好朋友,知道是什么数吗?(奇数)怎样的数是奇数?(不 能被2整除的数是奇数,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单数。) 试一试:哪些数是偶数?哪些数是奇数? 1621345870879299 教师: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关键是看什么?(看这个数能不能被2 整除,能被2整除就是偶数,否则就是奇数。) 2、探索2的倍数特征 教师:“试一试”中的2的倍数有什么特点?(个位上是0,2,4,6,8)个位上 是1,3,5,7,9不行吗?请任意写一个个位上是单数的数,验证一下你们的结论。 教师:看来2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2,4,6或8。(板书:2的倍数特征是: 个位上是0,2,4,6或8) 3、探索5的倍数特征(教学例2) 教师:5的最小倍数是多少? 学生:是5。 教师:你还能说出5的倍数有哪些吗?把5的倍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仔 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我发现这些数的个位上的数是0或5。 教师:是不是任何自然数,只要是5的倍数,个位上一定是0或5?请同学们任意 写一个5的倍数验证一下。 小结:不管是几位数,5的倍数的个位上一定是0或5。(板书:5的倍数特征是: 个位上是0或5) 试一试(第5页):下面哪些数含有因数5?它们是5的倍数吗? 512203539 三、课堂活动 (1)(第5页)第1题:涂色找规律。 按要求完成后,观察到同时涂上红色和绿色的格子里的数是10的倍数,也就 是同时能被2和5整除的数。那么2和5共同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呢?(个位上是0) (2)(第6页)第2题:怎样才能走出迷宫? (3)猜一猜: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一定是偶数。对不对?为什么? 得出: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你怎样学会的? 五、作业 练习二第1,2,3题。 第 3 课时 3 的倍数特征 教学内容: 西师版数学五(下)第 6—7 页,课堂活动及练习二第 7 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 3 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掌握 3 的倍数的特征,能正确判 断一个数是否是 3 的倍数. 2、让学生在探索 3 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 归纳、操作以及数学表达的能力。 3、感受数学思维的严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过程,掌握 3 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难点: 探索 3 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准备: 表格、圆片、多媒体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 2 和 5 的倍数特征,谁来说说 2 的倍数特征是怎 样的?那 5 的倍数特征呢?我们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只需要看这 个数的哪个部分就可以了? 师:那 3 的倍数特征会是怎样的呢?谁能大胆的猜测一下?(学生表达自己 的看法) 预设一: 生 1:个位上是 3、6、9 的数是 3 的倍数。 师:有意见吗? (生 2:不对,个位上是 3、6、9 的数不定是 3 的倍数,如 l3、l6、19 都不 是 3 的倍数。 生 3:另外,像 60、12、24、27、18 等数个位上不是 3、6、9,但这些数都 是 3 的倍数。 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 3 的倍数,那么 3 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 征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3 的倍数特征。揭示课题:3 的倍数特征) (师:没有意见呀,请你算一算:13、26 是 3 的倍数吗?24、60 是 3 的倍数 吗?那只看个位能不能确定一个数就是 3 的倍数?那 3 的倍数会有什么样的特征 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3 的倍数特征。揭示课题:3 的倍数特征) 预设二: 生:每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能被 3 整除,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我们很多结论都是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得出的,今天 我们就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究 3 的倍数特征。揭示课题:3 的倍数特征) 二、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 师:要探究 3 的倍数特征,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用一些数来观察、比较,发现它们的规律,这种方法很好,下面我们就 一起来摆数找规律。请看,老师在这个数位表上摆了一个数,是多少?想想,每 个数位上最多能摆几个圆片,最少呢?待会同学们在摆的时候可以任意选择圆片 的总个数摆出一位数或两位数,摆好后我们还要填写这个表格。一边摆思考:为 什么组成的数有的是 3 的倍数,有的不是,这里面有什么规律? (抽生汇报结果,学生说教师板书) 师:有没有用 3 个圆片摆的?你摆的数是几?它是 3 的倍数吗?有没有用 4 个圆片摆的…… 圆片个数(个) 3 4 5 6 9 组成的数 21,12, 30 22,31, 40,13 23,32, 14,5 42,33, 51,60 36,63, 72,18 是否是 3 的倍数 是 否 否 是 是 师:观察表格,和小组的同学讨论,你有什么发现? (抽生汇报) 生:圆片的个数是 3 的倍数,组成的数也是 3 的倍数,圆片的个数不是 3 的 倍数,组成的数就不是 3 的倍数 (生若观察不出,师引导:我们来看看,组成的数是 3 的倍数的,用的圆片 是几个?3,6,9 这些数是不是 3 的倍数?那组成的数不是 3 的倍数的,那么, 我们就可以说……) 师:还有什么发现? 生:用的圆片个数就是组成的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 师:你们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生发表意见:①生:听明白了。师:那你 说说他是什么意思?②生:不明白。师:那请这位同学来给我们解释一下吧) (生若不知道,师引导:请看看圆片的个数和组成的数之间有什么联系?若 再不知道,师再引导:想想 21 我们是怎样摆的?生:个位上摆 1 个圆片,十位 上摆 2 个圆片,一共用了 3 个圆片。师:个位上的一个圆片代表什么?十位上的 两个圆片呢?个位上的 1 加上十位上的 2,就是……,所以这个 3(教师手指) 除了可以是圆片的个数,还可以是什么?生:3 既是圆片的个数又是 21 十位上 的数字和个位上数字之和) 师:你觉得什么样的数是 3 的倍数? (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字之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 2、验证结论 师:这位同学说十位上和个位上的数字之和是 3 的倍数,这个数就是 3 的倍 数,是不是这样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找找 100 以内 3 的倍数 ①、请把方格中 3 的倍数圈起来 ②、和屏幕上和对一对,你圈对了吗? ③、师抽生提问:你是怎样找到这些数的? ④、验证:同桌的一个同学随意找一个 3 的倍数,另一个同学把这个数个位 和十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看是否是 3 的倍数。 ⑤、汇报验证情况 师:刚才我们验证了两位数是把个位和十位上的数字加起来是 3 的倍数的, 这个数就是 3 的倍数,那 3 位数呢?你认为应该把哪些加起来?请你随便写几个 3 位数来验证?(学生写数验证,汇报。)那 4 位数呢? 4、得出结论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我们摆一摆的实验和试一试的验证,你能用完整的话 说说 3 的倍数特征是什么?(一个数,如果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是 3 的倍数,这 个数就是 3 的倍数) 师:那么怎样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3 的倍数呢?(把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 加起来,看是不是 3 的倍数) 三、练习提升 1、请你当裁判,下面这些数哪些是 3 的倍数? 54、68、24、82、105、242、191、1002 2、课堂活动 师:同学们学得真棒?如果我给你一些卡处,你能任选两张组成一个两位数, 使这个两位数是 3 的倍数吗?(提问:为什么要这样选?) 师:现在请你选择三张卡片,组成一个是 3 的倍数的 3 位数并验证 3、请你在□填上一个数字,使这个数是 3 的倍数,比比哪些同学的填法多 4□□1 1□3 84□ 学生填,教师提问:你是怎样找到的?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我们这节课学习了什么?3 的倍数有什么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3 的倍数,你会怎么判断? 出示:999 问:同学们,这个数是不是 3 的倍数呢?你是怎样判断的?有没 有更快的方法呢? (教师介绍“弃 3”倍数法) 第 4 课时 合数、质数 学习目标: 1、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意义,了解 1 的特殊性。 2、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找出 100 以内的质数,熟记 20 以内的质 数。 重点: 判断质数、合数的方法。 难点: 质数、合数同奇数、偶数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写出 1—20 各数的因数。 1、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1、找出每个数的所有因数 1 的因数:1 2 的因数:1,2 4 的因数:1,2,4 9 的因数:1 ,3,9 11 的因数:1,11 12 的因数:1,2,3,4,6,12 15 的因数:1,3,5,15 29 的因数:1,29 2、按因数的个数分类 只有一个因数的数:1 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2,11,29 有两个以上因数的数:4,9,12,15 像 2,11,29···只有 1 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 像 4,9,12,15···除 1 和它本身外本身还有别的因数的数,叫做合数。 1 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二、活学活用 下面的数哪些是质数,哪些是合数? 3 5 1 10 18 29 37 48 2 把合数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 三、问题导入 把 42 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 方法一:“树枝”图式分解 1、先把 42 分解成两个数相乘的形式,例如把 42 分解成 6x7。 2、7 是质数,不需要再分解;6 是合数,需要再分解,直到所有因数是 质数为止。 3、写出分解结果。合数后面写等号,然后把分解出的质数用连乘形式写 在等号后面。 42=2x3x7 方法二:短除法分解。 1、把要分解的数 42 写在短除号里。 2、用 42 的质因数去除,一般从最小的质因数开始,直到商是质数为止。 3、把除数和商写成相乘的形式。 四、基础巩固 把下面各数写成质数相乘的形式。 36 48 54 68 第 5 课时 公因数、最大公因数 学习内容: 教科书第 P12 例 1 及课堂活动第 1 题,练习四 1-3 题。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认识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在集合图中 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 2、使学生学会用列举的方法找到 100 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使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与同伴进行合作交 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的体验 学习重点: 认识和理解公因数。 学习难点: 能找出最大公因数。 学前准备: 长 30 厘米、宽 12 厘米的长方形纸片 学习过程: 一、经历操作活动,认识公因数 1、小组操作 思考: (1)用长 30 厘米、宽 12 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正方形且没有 剩余,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多少厘米?小组试试动手. 小组合作交流: (1)先找出 12 和 30 的因数 (2)出示相交的集合圈,让学生把 8 和 12 的因数分别填在集合图中的合适 部分,再看图说说各自的想法。 (3)1、2、3、6 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教师导学:1、2、3、6 既是 12 的因数,又是 30 的因数,所以它们是 12 和 18 的公因数,其中 6 是最大的一个公因数,叫做他们的最大公因数。 二、自主探索,用短除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 1、自主学习: 自学并上台讲解怎么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提示:除到什么时候就不用 继续往下面除了) 2、试一试: (1)找出 6 和 12 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7 和 9 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加深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认识 1、课堂活动第 1 题 2、练习四 1-3 题 四、全课小结 提问:今天学习的是什么内容?什么是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怎样 找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引导:你还有什么疑问 五、教学反思 第 6 课时 最小公倍数 教学目标: 1、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建构,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掌握最 小公倍数的意义及求法。 2、培养学生的迁移、判断、推理、分析能力。学会反思,学会合作。 3、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情感,学会欣赏他人。 教学过程: 一、再现原有知识结构 1、用短除法求 30 与 45 的最大公因数 独立完成,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师提问:怎样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来研究最小公倍数。(板书课题) 2、明确意义 师:你认为什么是最小公倍数? 生 1:两个数公有的最小的倍数。 师:说的很好,你很会扩写。(生笑) 生 2:两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小 公倍数。 生 3:公倍数可以是两个数公有的倍数,也可以是三个或四个数公有的倍数。 我认为应改成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它们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是它们的最 小公倍数。 师:太好了,谁能再说一遍。 生说完师出示,齐读。 3、探讨求法 出示:求 4 与 5 的最小公倍数。 师:你认为可以怎样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生 1:用短除法。(师板书:短除法) 师:oh,你会吗?(生摇头。受求最大公约数的方法的影响,直觉让他有此 想法。这种直觉思维值得呵护。)暂时不会不要紧,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研究。 还有其他方法吗? 生 2: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但我暂时没想出来。(师板书:分解质因数) 生 3:,他们俩的方法太麻烦,我觉得把两个数直接相乘就行了。(师板书: 直接相乘) 其余学生露出惊奇与赞同的表情。 师:你们认为他的方法怎样? 生 4:很简单。 生 5:用直接相乘的方法求 4 与 5 的最小公倍数是对的,但求其他两个数的 最小公倍数就不一定对了。如 10 与 20,10×20=200,但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 20。 师:看来你的方法不能完全成立。 生 3:很多时候我的方法是对的。 师:所以老师建议你课后继续研究:什么时候?你的方法是正确的? 师:还有其他见解吗? 生 6:我认为可以用短乘法。(学生都很好奇。) 师:短乘法!我们还真实第一次听说,你能给大家讲讲吗? 该生主动走上讲台,边板书边讲:如 10 与 20 都 2 得 20 与 40,再乘 3 得 60 与 120,(板书如下) 2 × 10 20 3×20 40 60 120 生(很多):永远求不出来。 生 6 茫然 师:你的方法很有创意,但是…… 生 7:干脆先写出一个数的倍数,再写出另一个数的倍数。通过比较找出两 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师:行吗? 生:行! 师:请你们用这种方法求出 4 与 6 的最小公倍数。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板演。 4 的倍数:4、8、12、16、20…… 6 的倍数:6、12、18、24、30…… 4 与 6 的最小公倍数是 12 集体订正后,师问:用集合圈怎样表示? 学生独立完成,一人板演 生:似乎有这种嫌疑。(生笑)但我们评价别人,要指出不足,更要学会发 现有价值的东西。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用 4 乘 3,而用 6 乘 2 呢? 小组讨论 生:我们小组把 4 与 6 分解质因数,4=2×2,6=2×3,比较 4 与 6 的质因数 我们发现 4 比 6 少了一个质因数 3,因此用 4 去乘它缺少的 3。6 比 4 少了一个 质因数 2,而用 6 去乘它缺少的 2。 师:你们小组善于利用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能讲得再慢一点吗? 生:我能很形象的讲清楚。(主动走上讲台,边板书边讲。)4 与 6 的最小 公倍数肯定要 4 与 6 所有的质因数,4=2×2,6=2×3,所以 4 与 6 的最小公倍数 应含有两个 2,一个 3,也就是 2×2×3=12。因此要求 4 与 6 的最小公倍数只要 用(2×2)×3 或 2×(2×3)。(学生露出会意的笑容,听课教师也情不自禁 的鼓起掌来。) 师:这么难的知识被你讲得形象生动,真了不起!同学们刚才用的方法就是 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先把这两个数分解质因数,找出它 们公有的质因数,再找出它们独有的质因数,然后用它们公有的质因数去乘它们 独有的质因数就求出了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师:刚才有的同学提出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下面就以小组为单 位研究短除法。 出示例 2: 小组合作完成,一组板演并讲解 师提问:用什么数去除?除到什么时候为止?把哪些数相乘?为什么? 三、巩固新的知识结构 练习四第 4 题 四、小结 谈谈这节课的学习感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