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10 发布 |
- 37.5 KB |
- 3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桂花雨》课件 (7)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堂拓展 当堂检测 桂 花 雨 3 第 二 课时 1. 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带来的美好回忆。 2. 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和借助资料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 重点 ) 3. 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 难点 ) 学习目标 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这是课后第 1 题哦! 1. 爱桂花 2. 摇桂花 3. 思桂花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可是桂花的 香气,太迷人 了。 爱桂花 作者将桂花树的样子与梅树进行 对比 ,突出桂花树没有梅树姿态优雅,再从“不开花” “开花”两个方面来说明桂花的平淡无奇,然后笔锋一转,点出“我”喜爱桂花的原因 ——— 香气迷人。 作者是怎么具体写桂花的香的呢?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 浸 在桂花香里的。” 一个 “浸” 字写出了桂花的香气不是一缕,而是弥漫在空气中,人们好像就浸泡在桂花的香气里。“浸” 字将桂花香无处不在展示得淋漓尽致。这句话体现了作者 喜爱桂花 的感情。 “全年,整个村子都 浸 在桂花的香气里。” 此处的 “浸” 说明桂花迷人的原因是它不仅可以闻,还可以吃,一年四季带给全村人花香和甜蜜。桂花的香气不受季节的限制永远甜在人们的心里。使村子里的人的生活更加甜美。 朗读指导: 把这两处的“浸”字读好了,就能够把我们也带入一个美妙的境界。 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不开花时,人们用它泡茶做糕点,整个村子全年也都像被浸泡在花香里似的,人们被这浓浓的花香给深深地陶醉了。 让我们一起陶醉一下 ( 齐读 ) 。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 抱 着桂花树,使劲地 摇 。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 喊 :“啊 ! 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 ” 摇桂花 “抱”“摇”等动作描写和连用两个充满欢乐的感叹句的语言描写,表现了“我” 摇桂花时的兴奋、忙碌与快乐。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我尽情地摇着桂花树,任由桂花像雨点一样纷纷落下来,摇啊摇,桂花落在我的头上、脸上、肩上、身上、脚上,落得我满头满身都是,我沐浴在香甜的桂花雨中,整个人陶醉了,我忘情地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同学们,在你的脑海里是怎样一副画面?在这画面里,你感受到了怎么样的情感? 兴奋 欢呼雀跃 魂牵梦萦 …… 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都让我对桂花魂牵梦萦,但仅此而已吗?还有更特殊的原因吗? 思桂花 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秋天,我常到那儿去赏桂花。回家时,总要捡一大袋桂花给母亲。可是母亲说:“ 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 母亲家乡的生活离不开桂花,家乡院子里的那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这是课后第 3 题哦! 难道杭州一山的桂花真的香不过家乡院子里的一棵桂花树吗?母亲为什么这样说呢? 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入了她的生命,成为她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 她高尚、无私的品格 这精致的小木船 我和英子度过的快乐时光 仿 写 我也会这样回忆童年: 听 ( 看 ) 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总会想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 ….. 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 琦君 《 烟愁 》 后记 若能不再哭,恋乡的人,终于忍不住喊出:“故乡,我们哪一天回去?家乡味,我们哪一天能再尝呢?” —— 琦君 《 家乡味 》 概念: 借助资料体会句子的含义是一种重要的读懂课文方法。很多课文作者借景抒情,但是究竟抒发的是什么感情,这需要借助作者写这篇课文时的一些资料,体会句子的含义才能更好地体悟。 方法: 1. 查找作者的资料; 2. 阅读作者同一时期写的其它同类主题作品; 3. 先联系课文思考,再借助资料考虑,就能真正地明白句子的含义了。 借助资料体会句子的含义 运用: 本文中母亲最后说的那句话“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联系课文知道这是表达母亲的思念家乡的感情。但是阅读“阅读链接”中作者的另外两篇文章,就会发现这句话表面上是讲母亲的思乡情,实际是作者借母亲之口表达自己强烈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怀念童年的感情。这样借助资料我们就读明白了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借助资料体会句子的含义 我总是不能忘却旧事,我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故乡,亲人,朋友,花草树木。这魂牵梦萦的故土,这难以割舍的童年,倘若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记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当我们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很温馨,那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花朵的芬芳,更是美丽的人生。 3. 桂 花 雨 桂子花开香十里, 枝摇花落乐心头。 魂牵梦萦桂花雨, 恍如重返故里游。 课文描写了“我”儿时在家乡帮大人摇桂花的美好回忆。 表达了对儿时往事的无比怀念之情,抒发了对家乡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抓典型景物进行抒情 本文作者在抒发自己思念家乡、思念亲人、怀念童年的感情时,抓住自己和妈妈最喜欢的桂花这一典型的景物来写,还有桂花糕、桂花茶这些留在作者记忆中,特别是摇桂花的快乐。所以抓典型景物我们一定要先想一想,你现在最喜欢家乡的什么,到时候才能成为你最难忘的,可以是景、可以是事、也可以是物,特别要强调的是,这些一定给你带来了很多的快乐,才能成为你念念不忘的原因,还要恰当运用本课学到的表达感情的方式。 举例: 每到夏天,鲜艳欲滴的枸杞像一串串红宝石挂在枝头,在晨露的沐浴下熠熠生辉。这时,勤劳的农民就会带着竹筐一颗颗的摘下,晾晒、烘干、去除残果枝叶,制成干果出售;或直接采摘干净鲜果出售。外婆家种有很多枸杞树,每当暑假枸杞火红的时候,我总会和妈妈一起回去帮忙摘枸杞,虽然炎炎烈日炙烤着人们汗流浃背,但是看到这美丽诱人的红枸杞,心里清凉了许多。摘下一粒丰润饱满的枸杞放入口中,轻轻的一吮,满口的甘甜顿时沁人心脾。 这段文字把枸杞的样子、农民采摘到出售、我和母亲去帮忙场景等写出来,表达了“我”对枸杞的喜爱之情。 练一练: 你最喜欢家乡的哪一处景物?认真观察后写一写,注意抓住典型景物表达对家乡的热爱。 这篇课文描绘桂花的有关情境,表达了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同时,我们学习了借景物抒情的方法。 课堂小结 这是课后小练笔哦! 读了本文,是不是也产生了某种情愫,我们也来夸夸自己的家乡,为家乡做一次代言人吧!选择你最喜欢的家乡一处景、一个物体、一种吃的 …… 可以画画、拍照片、写文章、设计宣传画等。 主题延伸 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我家乡满路的沙枣都开花了,一朵朵嫩黄的花蕊挂满枝头,在阳光下远远望去,如片片浓淡相间的黄色锦缎,间或有微风送来阵阵的清香,使来往路人犹如置身于通往天堂的路上。真是车行十里,芳香相伴十里,连心情都会变得明媚欢乐起来。 沙枣树是一种极不张扬的树,或高或矮,枝条随意生长着,没有其他树木挺拔秀丽的身姿,甚至连叶片都不如别的树叶绿,只是淡淡的浅绿,上面还长满了白色的绒毛。沙枣树虽然其貌不扬,生命力却极强,田间地头一插就活,耐盐、耐碱、耐干旱,宛如吃苦耐劳的新疆人。而那又甜又涩既难以下咽又让人垂涎欲滴的沙枣果,更是每个 60 、 70 年代出生的人抹不去的童年回忆。 示例: 故乡的梅花又开了。那朵朵冷艳、缕缕幽芳的梅花,总让我想起漂泊他乡、葬身异国的外祖父。 我出生在东南亚的星岛,从小和外祖父生活在一起。外祖父年轻时读了不少经、史、诗、词,又能书善画,在星岛文坛颇负盛名。我很小的时候,外祖父常常抱着我,坐在梨花木大交椅上,一遍又一遍地教我读唐诗宋词。每当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之类的句子,常会有一颗两颗冰凉的泪珠落在我的腮边、手背。这时候,我会拍着手笑起来:“外公哭了!外公哭了!”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叹一口气,说:“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梅花魂 外祖父家中有不少古玩,我偶尔摆弄,老人也不甚在意。唯独书房里那一幅墨梅图,他分外爱惜,家人碰也碰不得。我五岁那年,有一回到书房玩耍,不小心在上面留了个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玷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 有一天,妈妈忽然跟我说:“莺儿,我们要回唐山去!” “干吗要回去呢?” “那儿才是我们的祖国呀!” 哦!祖国,就是那地图上像一只金鸡的地方吗?就是那拥有长江、黄河、万里长城的国土吗?我欢呼起来,小小的心充满了欢乐。 可是,我马上想起了外祖父,我亲爱的外祖父。我问妈妈:“外公走吗?” “外公年纪太大了 ……” 我跑进外祖父的书房,老人正躺在藤沙发上。我说:“外公,您也回祖国去吧!” 想不到外祖父竟像小孩子一样,“呜呜呜”地哭了起来 …… 离别的前一天早上,外祖父早早地起了床,把我叫到书房里,郑重地递给我一卷白杭绸包着的东西。我打开一看,原来是那幅墨梅,就说:“外公,这不是您最宝贵的画吗?”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回国的那一天正是元旦,虽然热带是无所谓隆冬的,但腊月天气,也毕竟凉飕飕的。外祖父把我们送到码头。赤道吹来的风撩乱了老人平日梳理得整整齐齐的银发,我觉得外祖父一下子衰老了许多。 船快开了,妈妈只好狠下心来,拉着我登上大客轮。想不到泪眼蒙眬的外祖父也随着上了船,递给我一块手绢 —— 一色雪白的细亚麻布上绣着血色的梅花。 多少年过去了,我每次看到外祖父珍藏的这幅梅花图和给我的手绢,就想到,这不只是花,而且是身在异国的华侨老人一颗眷恋祖国的心。 思考: 1. 作者看到外公给的梅花图和手绢想起了哪些事情? 2. 课题“梅花魂”应怎样理解? 夹竹桃不是名贵的花,也不是最美丽的花;但是,对我说来,她却是最值得留恋最值得回忆的花。 不知道由于什么缘故,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在我故乡的那个城市里,几乎家家都种上几盆夹竹桃,而且都摆在大门内影壁墙下,正对着大门口。客人一走进大门,扑鼻的是一阵幽香,入目的是绿蜡似的叶子和红霞或白雪似的花朵,立刻就感觉到仿佛走进自己的家门口,大有宾至如归之感了。 夹竹桃 季羡林 我们家的大门内也有两盆,一盆是红色的,一盆是白色的。我小的时候,天天都要从这下面走出走进。红色的花朵让我想到火,白色的花朵让我想到雪。火与雪是不相容的;但是,这两盆花却融洽地开在一起,宛如火上有雪,或雪上有火。我故而乐之,小小的心灵里觉得十分奇妙,十分有趣。 只有一墙之隔,转过影壁,就是院子。我们家里一向是喜欢花的;虽然没有什么非常名贵的花,但是常见的花却是应有尽有。每年春天,迎春花首先开出黄色的小花,报告春的消息。以后接着来的是桃花、杏花、海棠、榆叶梅、丁香等等,院子里开得花团锦簇。到了夏天, 更是满院葳蕤。凤仙花、石竹花、鸡冠花、五色梅、江西腊等等,五彩缤纷,美不胜收。夜来香的香气熏透了整个的夏夜的庭院,是我什么时候也不会忘记的。一到秋天,玉簪花带来凄清的寒意,菊花报告花事的结束。总之,一年三季,花开花落,没有间歇;情景很美,变化亦多。 然而,在一墙之隔的大门内,夹竹桃却在那里静悄悄地一声不响,一朵花败了,又开出一朵;一嘟噜花黄了,又长出一嘟噜;在和煦的春风里,在盛夏的暴雨里,在深秋的清冷里,看不出什么特别茂盛的时候,也看不出什么特别衰败的时候,无日不迎风弄姿,从春天一直到秋天,从迎春花一直到玉簪花和菊花,无不奉陪。这一点韧性,同院子里那些花比起来,不是形成一个强烈的对照吗? 但是夹竹桃的妙处还不止于此。我特别喜欢月光下的夹竹桃。你站在它下面,花朵是一团模糊;但是香气却毫不含糊,浓浓烈烈地从花枝上袭了下来。它把影子投到墙上,叶影参差,花影迷离,可以引起我许多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影子是亚洲,那一堆影子是非洲,中间空白的地方是大海。碰巧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远渡重洋的海轮。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个小池塘。夜蛾飞过映在墙上的影子就是游鱼。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一幅画。微风乍起,叶影吹动,这一幅画竟变成活画了。有这样的韧性,能这样引起我的幻想,我爱上了夹竹桃。 好多好多年,我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面走出走进。最初我的个儿矮,必须仰头才能看到花朵。后来,我逐渐长高了,夹竹桃在我眼中也就逐渐矮了起来。等到我眼睛平视就可以看到花的时候,我离开了家。 我离开了家,过了许多年,走过许多地方。我曾在不同的地方看到过夹竹桃,但是都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 两年前,我访问了缅甸。在仰光开过几天会以后,缅甸的许多朋友们热情地陪我们到缅甸北部古都蒲甘去游览。这地方以佛塔著名,有“万塔之城”的称号。据说,当年确有万塔。到了今天,数目虽然没有那样多了,但是,纵目四望,嶙嶙峋峋,群塔簇天,一个个从地里涌出,宛如阳朔群山,又像是云南的石林,用“雨后春笋”这一句老话,差堪比拟。虽然花草树木都还是绿的,但是时令究竟是冬天了,一片萧瑟荒寒气象。 然而就在这地方,在我们住的大楼前,我却意外地发现了老朋友夹竹桃。一株株都跟一层楼差不多高,以至我最初竟没有认出它们来。花色比国内的要多,除了红色的和白色的以外,记得还有黄色的。叶子比我以前看到的更绿得像绿蜡,花朵开在高高的枝头,更像片片的红霞、团团的白雪、朵朵的黄云。苍郁繁茂,浓翠逼人,同荒寒的古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我每天就在这样的夹竹桃下走出走进。晚上同缅甸朋友们在楼上凭栏闲眺,畅谈各种各样的问题,谈蒲甘的历史,谈中缅文化的交流,谈中缅两国人民同胞般的友谊。在这时候,远处的古塔渐渐隐入暮霭中,近处的几个古塔上却给电灯照得通明,望之如灵山幻境。我伸手到栏外,就可以抓到夹竹桃的顶枝。花香也一阵一阵地从下面飘上楼来,仿佛把中缅友谊熏得更加芬芳。 就这样,在对于夹竹桃的婉美动人的回忆里,又涂上了一层绚烂夺目的中缅人民友谊的色彩。我从此更爱夹竹桃。 思考: 1. 作者为什么会爱上夹竹桃? 2. 本文借夹竹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