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2-06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边关系 冀教版 (1)
认识三角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并发现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2)在观察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以及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在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3)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自学的能力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美,会从美观和实用的角度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学会从全面、周到的角度考虑问题。 (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观察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彩纸条、三角形四边形框架,活动的凳子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三角形的世界,进一步认识三角形!板书课题:认识三角形 2.昨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了预习任务,下面哪个小组来上台汇报一下? 3.学生汇报自己在网上找到的含有三角形的物体,并总结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动手操作,通过拉一拉三角形架,四边形架,五边形架进一步验证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小组长板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4.其他小组补充汇报 5.帮老师一个忙,老师这里有一个活动了的凳子,怎样加上一根木条使其更稳固? 二、动手操作,自主活动 亮亮遇到了一个问题,你们愿意帮他解决吗? 出示课件:手工课上亮亮想要做一个小帆船,他想围一个三角形的船帆。你能帮他选择合适的小棒围成船帆吗? 指名读活动一 1、小组长负责组织和分工。 2、以小组为单位,每人任选3 根小棒围三角形。围好后,用胶棒固定在学习单上,并标出每条边的长度 3、组内交流: 通过操作,你有什么发现? 下面哪个小组来汇报? 学生小组活动并汇报。发现有的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围成。为什么呢?大家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我们来进入活动二 小组合作,仔细观察你围的三角形或图形每条边的长度,说一说你的发现,共同探究三角形三条边有什么关系。 小组汇报:我们发现第四个不能围成三角形是因为有两边之和小于第三边了,能围成的是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小组长板书: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师:还有别的想法吗?师:看来同学们都认为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师:那同学们反过来想一想,是不是两条线段的和大于第三条线段,这样的三条线段也一定能围成三角形呢?能不能验证一下? 活动三 验证我们发现的三角形三边关系是不是适合任意的一个三角形呢? 1、自己任意画一个三角形,量一量三条边的长度,算一算,验证一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 2、经过刚才的验证交流,你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三、合作探究,汇报交流 小组汇报:通过自己任意画的三角形得出只要两条较短边的和大于第三边,能围成三角形,其余任意两条边的和肯定大于第三边,肯定能围成三角形。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和实际测量,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四、巩固运用,提高认识 判断下面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 12厘米 8厘米 6厘米 7厘米 6厘米 15厘米 6厘米 16厘米 10厘米 大家觉得自己这节课学的怎么样?检验一下这节课的学习 成果吧。完成当堂检测,小组长带领大家订正交流。 五、当堂检测 一、我会填。 1、电线杆上的三角形支架运用了三角形的( ) 2、有4根小棒分别长2cm、4cm、6cm、8cm,用其中的( )、( )、 ( ) 三根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 二、我会判断。 1、自行车架设计成三角形是因为三角形美观。( ) 2、用三根分别是3cm、4cm、7cm 的小棒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 三我会选择。 1、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长分别是3cm 和7cm,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A、3cm B、4cm C、7cm 2、下面不是应用三角形稳定性的是( A、三角形的房架 B、室外空调机的三角架 C、长方形门框的斜拉条 D、由四边形组成的伸缩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思考 开动脑筋,想一想 这是我们班的李梓鑫同学,他的身高是157 厘米,腿长75 厘米,他能 一步跨出两米吗? 板书设计 认识三角形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努力从生活情境中引入,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实践中探究,真正经历数学学习的全过程,力求体现下面三个方面的特点: 一、在生活情境中激发兴趣。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数学离不开生活。教材的编写意图是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来认识三角形,但是教材的情境图是一幅宜昌长江大桥的图片,这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太熟悉,不大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在领会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开发,让学生自己去找含有三角形的物体,复习旧知,唤醒学生的知识经验,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的探究的欲望。 二、在操作活动中体验探究。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而是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体验探究。本节课教师主要设计了两个活动环节:,拉一拉感知三角形的稳定性,算一算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让学生在充分的操作活动中感知、体验,经历探索数学知识的全过程,以外在的动,促进思维内在的动,使认知更为完善,促使了学生知识的主动建构,培养了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能力。 三、在弹性预设中生成精彩。 新课程下的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重现的生命的载体,是动态生成的。课堂因生成而精彩。预设与生成有着密切的关系,教案是预设的,课堂是生成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在各个环节都有一定的开放性,为学生的自主探索留下了较大的空间与时间,使学生新知的探究始终建立在自主探索、主动建构和自然生成之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