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苏教版(2017)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合集 人的呼吸和消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秋苏教版(2017)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合集 人的呼吸和消化

苏教版新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人的呼吸和消化 ‎16 人的呼吸 ‎17 运动和呼吸 ‎18 食物的旅行 ‎19 食物与营养 ‎16.人的呼吸 ‎【教材分析】‎ 生命科学领域教学内容以了解生命世界的轮廓,形成一些对生命活动和生命现象的基本认识,对人体和健康形成初步的认识,并能尝试将学习的知识和研究方法用于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本课是本单元的首课,重点研究人的呼吸系统,并以此来组织相关内容,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教学序列。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认识我们的呼吸器官并了解它们的作用,初步建立呼吸系统的概念。第二,利用澄清石灰水,通过对比实验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是不同的,发现呼吸的意义。第三,知道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认识“氧循环”。‎ ‎【学情分析】‎ 学习者为小学三年级上学期的学生,他们通过几年科学课及相关科目的学习,对周围的自然事物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对于自己的身体也有一些简单的了解,如身体的结构、骨骼、肌肉等,而对身体内部有些什么器官,有些什么功能,学生的认识还是零星和模糊的。但是学生对研究自己的身体是非常感兴趣的。五年级学生基本能利用现有的材料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研究方案,但在思维的广度与深度上存在一些差距,学生的活动也不能完全自主,需要教师适当地指引,从而使其充分地感受科学探究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能通过“解暗箱”的方法了解并描述呼吸系统的组成、各器官作用及系统的工作流程。‎ 科学探究:‎ 会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科学态度:‎ 能够有意识地关注人的呼吸,提高对人类生命活动的研究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知道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懂得爱惜植物,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 认识肺、气管、支气管等人体呼吸器官。‎ ‎【教学难点】‎ 用澄清石灰水、燃烧的蜡烛来比较吸进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呼吸模型、课件。‎ 学生材料:澄清石灰水两半杯、吸管、针筒等。‎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一起来做一个游戏——伸出食指,放在鼻前深呼吸,有什么感受?伸出你的双手,放在你的胸前,深呼吸一次,有什么感觉?‎ ‎2.谈感受。‎ ‎3.学生在体验中发现和提出问题(吸进的气体到了哪里?呼出的气体从哪里来?人体内有哪些呼吸器官?这些呼吸官是什么样的?分别有什么作用?有哪些行为和疾病影响正常呼吸?怎)‎ ‎4.筛选和整理问题。(整理为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呼吸,用什么器官呼吸?吸进来和呼出去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让学生将呼吸现象与身体变化联系起来的一个过程。人在呼吸时胸腔的变化是比较明显的,学生也可以感觉到。学生的感受很自然、也很深刻,问题的产生也很自然,解决问题的欲望也很强烈。这样,就有效地激发了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以后的探究提供了前提。]‎ 二、探究新知 ‎(一)探究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不同 ‎1.提出问题:人吸进去的气体和呼出来的气体一样吗?‎ ‎2.学生猜测: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引导学生认识到吸进的气体不全是氧气,呼出的气体也不全是二氧化碳。)‎ ‎3.出示实验材料:澄清的石灰水、针管、吸管等。根据这些材料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吸进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不同?‎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5.汇报交流,师生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方案:往装有澄清石灰水的杯中分别注入空气和呼出的气体,观察有什么变化?(吹气时要轻一点,不要让石灰水溅在脸上。吸进的空气用针筒打,可以多打几下,注意针筒要离开水面后才能吸气)‎ ‎ ‎ ‎[设计说明:设计实验是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在帮助学生理清研究思路的同时,还要注意鼓励学生相互质疑、评价,这样做在尊重学生的同时,给学生提供更多发现的机会。]‎ ‎6.组长领取材料,学生分组活动,完成实验记录单,教师巡视指导。‎ ‎7.汇报交流。‎ ‎8.师生小结:我们吸进的是富含氧气的空气,呼出的是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气体。‎ ‎[设计说明: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动手之前先动脑,动手之后更加动脑,给他们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探索空间。这样不但能使学生思维得以开放,其独立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而且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的创造力。]‎ ‎(二)认识呼吸系统,了解呼吸的过程 ‎1.我们人体需要氧气,从而排出二氧化碳。你们知道吸进的气体和呼出的气体在哪个器官进行交换的吗?‎ ‎2.出示人体器官模型:让学生说一说肺的样子,摸一摸肺的位置。‎ ‎3.学生说说人体的呼吸器官还有哪些,再由学生观察人体内脏器官图找出呼吸器官。教师纠正学生原来认识上的不完整?引导学生辩论嘴是不是呼吸器官。‎ ‎ [设计说明:上面的这段活动, 比较好地反映出学生关于人体呼吸方面的原有认识, 学生在活动中相互表达与交流, 质疑 “碰撞” 。学生自我否定有关人体呼吸器官方面的错误认识, 重新建构新的正确的认识, 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理念。]‎ ‎4.出示人体呼吸器官图,学生对照图认识这些器官分布在自身的什么位置。‎ ‎5.说说各个呼吸器官的作用。‎ ‎6.观看呼吸过程的视频。‎ ‎7.组织学生尝试着完整的表述呼吸的全过程。‎ 三、拓展延伸 ‎1.人和动物都需要呼吸氧气,为什么地球上的氧气呼吸不完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阅读资料。人和动物从空气中吸进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这样,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会越来越多,氧气也不会用完。‎ ‎【板书设计】‎ ‎1.人的呼吸 ‎ ‎ 鼻 腔 咽 喉 气 管 支气管  支气管 ‎ ‎ 肺   肺 ‎17.运动和呼吸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数据,知道运动对呼吸有影响;‎ ‎2.能够使用简易的装置测量肺活量,知道运动可以增大肺活量;‎ ‎3.了解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认识到保护呼吸器官的重要意义,提高健康意识。‎ ‎【学习重点】‎ 通过测量,知道运动对呼吸有影响,通过测量自己的肺活量,知道运动可以增大肺活量。‎ ‎【学习难点】‎ 认识到运动对呼吸有影响,知道通过运动可以增大肺活量。‎ ‎【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航 ‎(一)思考引学。‎ 从日常的生活经验出发,说说运动前后自己的呼吸有什么变化?‎ ‎(二)预习课文后,完成下列填空。‎ ‎1.人一次能呼出的______________就是肺活量。‎ ‎2.小学生的肺活量不应低于_______毫升,成年人的肺活量一般在______________毫升,有些运动员的肺活量可达_______毫升以上。‎ ‎3.肺活量大的人,身体_______能力强。‎ 二、问题探究 ‎(一)体会运动前后呼吸的变化 ‎1.来测一测自己在三种状态下一分钟的呼吸次数,完成下表。‎ 安静状态下 运动结束时 休息三分钟后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2.分析上表的结果,说说你的看法。‎ ‎(二)了解肺活量 阅读教材,说一说如何利用自制的简易肺活量测量仪来测量自己的肺活量。‎ ‎(三)保护呼吸器官 ‎1.呼吸器官直接关系着我们的身体健康,我们该怎样保护呼吸器官呢?‎ ‎2.说一说健康人的肺和吸烟人的肺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会不一样?我有什么话要对吸烟的人说吗?‎ 三、拓展延伸 查阅资料了解什么叫二手烟以及二手烟带来的危害。‎ ‎【学习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探讨了运动与呼吸之间的关系,知道了人在运动的时候,呼吸会加快,懂得了经常进行体育锻炼,可以增加人的肺活量,增强人的体质,同时也了解了一些保护呼吸器官的方法,懂得了吸烟有害健康。‎ ‎【精炼反馈】‎ 一、填空题 ‎1.同一个人在不同状态下,呼吸的次数_______。‎ ‎2.同一种状态下,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人,呼吸的次数_______。‎ ‎3.同一种状态下,男生、女生的平均呼吸次数不一样。安静状态下男生比女生呼吸_______。‎ ‎4.一般来讲,肺活量大的同学,一分钟呼吸的次数就比较_______,而经常运动的人,一般来讲,肺活量都比其他人要_______一些 二、选择题(把字母编号填在括号里)‎ ‎1.以下方法中不能有效保护呼吸器官的是 ( )‎ A.流行病爆发的时候待在人群密集的场所 B.空气不良的时候,出门要戴口罩 C.经常开窗透气,保持室内通风 D.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2.一般来说,肺活量较大的人 ( )(多选)‎ A.一分钟呼吸的次数比较多 B.经常参加运动 C.通常是男性 D.安静状态下呼吸略快 ‎18.食物的旅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内容是呼吸与消化,本节课在内容上与之前的课程并无衔接,内容上涉及消化系统,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人摄取的食物必须通过消化器官对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加以消化,才能吸收养料供养身体,维持生长、发育、代谢、修补等生命活动。因此,在学习了食物的营养和合理搭配食物之后,指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消化器官,懂得消化器官保健的常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学生健康生活与成长十分重要。针对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需要,本课重在指导学生了解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 ‎【学情分析】‎ 食物的消化,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说熟悉,是因为我们每天都要吃大量的食物,也知道食物里有我们需要的能量。但到底哪些器官参与了食物消化,它们在消化过程各起什么作用,食物到底是按怎样的顺序被消化、吸收的,对学生来说是很含糊的。因为这些器官都在人体内,不能直接观察到,平时也很少真正去关注。‎ 有点知道但知道的很少,没有去关注不表示不想关注,这是我们组织教学的良好契机。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我采用了模拟实验、资料讲解、观看视频、开展游戏等方法展开本课教学。‎ ‎【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思维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并能指认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知道其功能,了解消化过程。‎ ‎2.知道消化道运送食物的方式是蠕动。‎ ‎3. 知道消化器官的保健常识。‎ 科学探究:‎ ‎3.能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制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并能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对自己画的食物消化过程图进行补充完善。‎ ‎4.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有关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对照资料能够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2.愿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知道并能指认人体的主要消化器官,知道其功能,了解消化过程。‎ ‎【教学难点】‎ 能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制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并能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对自己画的食物消化过程图进行补充完善。‎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漏斗,塑料软管,塑料膜,乒乓球,袜筒 学生材料:无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吧?今天老师想和大家一起去旅行,但这次我们的旅行既不是去游览壮丽的山河,也不是去探险寻宝,我们将要到哪里去呢?先请我们的“导游”闪亮登场(亮出饼干),今天我们将和“饼干导游”到一个时刻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地方去!是哪里呢?‎ 生:人体 ‎2.师:提问:旅游时游客可以跟着导游走,我们怎样才能跟着“饼干导游”到我们身体里去旅行呀?‎ 学生回答:得把它吃掉。‎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利用“饼干、旅行”等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营造出热烈的课堂氛围。]‎ 二、认识食物所经人体消化器官的顺序 ‎1.师:想要加入饼干先生的旅行团,得先答对这个问题,这趟旅行的第一站是哪里?‎ ‎   生答:口腔 ‎2.师:现在答对问题的同学可以让导游进入第一个景点“口腔”了。‎ ‎   生:学生吃下饼干,并仔细咀嚼 ‎3.师:接下来一站是哪里呢?想知道的同学把手放到脖子上,然后吞咽饼干。‎ ‎   生:下一站是脖子 ‎4.师:并不准确哦,其实下一站其实是食道,同学们手放在脖子上感受到的是食道的蠕动,接下来饼干去了哪里,我们看不到也感觉不到了,现在请同学们猜一猜,并绘制旅行路线图。‎ 学生猜测并绘制旅游图 ‎5.展示几位同学的线路图,大家绘制的旅行图各不相同,大家都觉得自己的是正确的,但旅行的路线是固定的,现在我们来看看饼干先生的旅行日记,他究竟都去了哪里,发生了什么事情。‎ ‎6.展示旅行日记。提问:根据旅行日记,你能替饼干导游给大家说说他的旅行路线吗?‎ 生:总结旅行线路,明确食物在人体经过消化器官的顺序。‎ 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7.师:饼干导游带我们去的每一个景点,就是我们的消化器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好不好 ‎[设计意图: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我在学生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他们的能动作用,让他们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中,课堂之初就让学生自己动手绘制消化系统图。通过全班交流,共同研讨,加深理解,学生会发现各自所画的线路存在差异,进而引出认识人体消化器官的学习。看完静态的旅行图外,为了加深理解和印象,还多媒体出示了食物的旅行日记,会让学生觉得生动有趣。]‎ 三、认识人体消化器官 ‎1.师:刚刚大家都看了旅行日记,请你们说说看,食物在不同消化器官内发生了什么变化?你看出来哪个消化器官的作用?‎ 生:根据已有经验或旅行日记提供的线索回答问题。‎ ‎2.教师补充讲解 ‎3.但是人体是个“暗箱”,我们看不到它们是怎样工作的。接下来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个模拟实验,同学们可要仔细观察,食物是怎么样在消化器官内运动的。‎ 用漏斗代替口腔,用塑料软管代替食道,用塑料膜代替胃,用袜筒代替肠道,用乒乓球代替食物,做模拟演示,重点演示强调在食道和胃蠕动的过程。提问:消化道是用什么方法使食物前进的?‎ 生回答,教师将这种方式归纳为蠕动。‎ ‎4.师:现在我们一起玩个小游戏,食物旅行团中,有一些调皮的旅客藏到了消化器官里不肯露面,看看谁能找到他们。‎ 生:玩小游戏,食物捉迷藏 ‎5.看来同学们已经认识了消化器官们,那现在看看同学们画的线路图,是不是有不完整的地方,请同学们自我修正,再绘制食物旅行的线路图。‎ ‎[设计意图:模拟食物在消化器官里的运动,进一步巩固对消化器官的认识,了解消化食物的过程需经历比较长的时间,培养学生的模拟实验能力。这项动手活动形象、直观、有趣,但是由于材料有限,课堂时间有限,我选择演示实验而不是每个小组学生自己开展实验。学生能在不断认识的过程中,对自己画的食物消化过程图进行补充完善,也落实了教学目标中的难点]‎ 四、消化器官的保健 ‎1.师:老师有一次,还没吃早餐呢,就先吃了个冰西瓜,然后胃特别痛,打针吃药才治好。同学们有没有感受到因为不好的饮食习惯而遭到消化器官们的抗议啊?‎ ‎2.那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保护好消化器官呢?‎ 生:细嚼慢咽,饭后不做剧烈运动,少吃冰激凌等刺激性食物。‎ ‎[设计意图: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我先说自己的的经历,再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消化方面的病历,再说说它们给我们的生活与学习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回忆这些不愉快甚至痛苦的经历,加深对消化问题的感受,从而意识到保护消化器官的必要性,也使得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板书设计】‎ ‎19.食物与营养 ‎【教材分析】‎ 本节课研究食物与营养主要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认识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作用,知道不同种类的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素。这部分内容分为两个小活动,阅读探究及实验探究。‎ 第二,知道不同种类的食物要讲究合理搭配,才能吃的营养又健康。这部分内容主要是通过让学生数自己搭配的菜单中的食物种类,比较以及思考荤素如何搭配才健康?然后引出营养平衡算盘。并对自己设计的菜单进行完善。‎ ‎【学情分析】‎ 学生对食物非常熟悉,知道饮食要荤素搭配,不能偏食、挑食,但对于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这么做背后涉及到的营养方面的知识却知之甚少。所以本节课关注重点就是针对这个问题。‎ ‎【教学目标】‎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思维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食物含有7大营养素 ‎2.能举例说出哪些食物含有这些营养素 ‎3.知道要合理搭配食物,不能偏食、挑食。‎ 科学探究:‎ ‎1.通过阅读资料,知道有哪些营养素及作用,并能举例说出哪些食物含有这些营养。。‎ ‎2.通过滴碘液检测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究土豆是否含有淀粉。‎ ‎2.能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设计一份营养又健康的菜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知道人体所需营养要从食物中获取,不能随便浪费食物。‎ ‎【教学重点】‎ 认识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教学难点】‎ 设计一份既营养全面又合理搭配的菜单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资料,碘液,滴管,土豆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500多年前,有一个伟大的时代——大航海时代。那时候诞生了很多英雄,他们带领着人们驰骋海洋,探索新的大陆。然而在英雄光芒万丈的背后,有着无数令人伤心的悲剧,那就是每一次航行能活着归来的总是极少数人,甚至一支几百人的船队,最后只剩下二三十人。大家都以为遭遇了海上凶神,这样的传说很多很多。但有一个人不相信,他想要知道到底是什么,他就是林特医生,当时他正在一艘已出海船上当医生。于是他开始了探案行动。你们想跟着林特医生一起找寻真相吗?‎ 生:想 ‎2.师: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到了船员吃饭的地方,发现船员的食物和他以及船长等管理人员的食物很不一样,最巧的是,每次生病死亡的都是普通船员,而管理人员都会健康归来,他想……同学们,如果你是林特医生,你会怎么想?‎ 生:吃肉不好,吃菜好……‎ 师:这是为什么呢?食物中到底藏有什么秘密呢?‎ ‎[设计意图:创设一个有意思的同时也是历史真实的情境,通过角色带入,引发学生思考食物中的营养,明确研究问题]‎ 二、研究食物中的营养 ‎1.师:怎么研究呢?我们可以通过资料阅读的方式来找到答案。‎ 要明确具体任务:找出面包、肉、土豆、包菜的秘密!用投影仪作示范:先看图片是哪些食物,再看这些食物中有哪些营养?这些营养的作用是什么?找到它然后圈出来。‎ ‎(考虑到低年级学生阅读研究能力薄弱,所以有必要加以指导)‎ ‎2.开始阅读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个食物的营养?它的作用是什么呢?”‎ ‎4.班级汇报,及时板贴,整理出船员和管理人员的食物中有哪些秘密?‎ ‎5.师:通过资料阅读,我们找到了其他的事物的营养成分,但是资料上并没有土豆?老师有一个小提示:话说当时由于船队携带的面粉数量不足,当面粉吃完的时候,大厨们就会把土豆蒸一蒸,捣成泥,做成土豆饼来代替面包。根据这个小提示,你觉得土豆的营养和面粉的营养有没有相似的地方呢?‎ ‎6.生:土豆中可能和面粉一样,也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 ‎7.师: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这只是我们的猜想。怎样来检验土豆到底是不是像面粉一样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呢?‎ ‎8.师:我们看一下科学家们是如何研究食物中的营养的?‎ ‎9.师:现在你会设计实验来检测土豆吗?怎么做?要注意些什么?观察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10.师:在实验开始之前老师还有一些提醒:观看PPT,并讲解滴管的使用方法,可以先请同学演示,再纠正。‎ ‎11.师:进行实验,老师巡视。‎ ‎12.师:通过刚才滴碘液的实验,你观察到了什么?这说明什么呢?‎ ‎13.师:同学们,我们跟着林特医生的脚步,已经找出了每个食物中的秘密,仔细观察、比较,现在你知道这起案件的最终结果是什么吗?真正的海上凶神就是维生素、无机盐和膳食纤维,因为这些营养素可以让身体保持健康。‎ 那么,我们的林特医生是不是也找到了呢?答案是林特医生发现了蔬菜中肯定有某种物质在起作用,但是遗憾的是当时的科技水平比较落后,后来科学家们才研究出是这些营养。但是林特医生坚持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非常了不起。‎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探究、实验探究,学生能更好地理解食物中有哪些主要的营养素,为下一环节铺垫。]‎ 三、设计菜单 ‎1.师: 同学们,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为了拯救那些死于非命的船员,你正好担任船队的营养师,请你为他们设计一份合理的午餐,只选择出食材就好,按照一人份进行设计。‎ ‎2.先请个别同学说一说,当学生说到肉和菜都要吃,因为有不同的营养时,趁机将食物中的其他营养补充完整,板贴 。‎ 再小组内讨论一下可以选哪些食材,为什么要选它?最后请每位同学自己在记录单上设计。这样做是考虑到任务的难度与学生的接受能力。‎ ‎3.数一数:蔬菜几种、肉类几种、主食是什么 ‎4.找多菜和多肉的汇报。疑问,到底哪个多呢?我们听听营养学家是怎么说的?观看视频。进行修改。特别好的,完全符合要求的盖章认可!‎ ‎5.结语:船员的悲剧不会再发生,因为我们都已经知道了每种食物含有不同的营养,而每种营养的作用又不一样,所以为了健康,我们要吃各种食物,补充全面营养。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每位同学都能吃得营养又健康。再见!‎ ‎[设计意图:通过数的方式,让学生关注到不同种类的食物在搭配时要注意量的多少,从而深刻了解平衡膳食算盘的意义,进而指导他们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菜单。]‎ ‎ ‎ ‎【板书设计】‎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