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角的度量|冀教版 (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角的度量|冀教版 (2)

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 学科 数学 班级 课题 角的度量 教师 日期 一、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经历量角方法的探索过程,感悟并体会到量角器量角的优越性,了解量角器的构造特点,掌握正确的量角方法。 ‎ ‎2. 使学生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度”,知道1°角的大小,能正确读、写角的度数。 ‎ ‎3. 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与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经历量角器产生的探索过程,感悟并体会到量角器量角的优越性,把握量角器的构造原理及特点,掌握量角的基本方法及要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活动角、0°小角、18等份和180等份的半圆工具、量角器。‎ 二、制定的依据 ‎1、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注重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从直观过渡到抽象。学生在二上年级认识长度单位时,就已初步认识了线段。因此本单元教材一开始就借助直观,引入了射线和直线的概念。并让学生讨论线段、射线、直线的联系与区别。在此基础上教学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号。然后在角的度量的知识基础上让学生认识平角和周角,教学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 ‎ 角的度量是测量教学中难度较大的一个知识点,教材把这部分安排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明确了角的概念,知道角有大小之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以往在角的度量这部分内容教学中,大多直接给出量角器,让学生认识后用量角器量角,学生并不知道量角器为什么会是这样的,只有被动、机械接受的过程,是为老师教而学,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在这种被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得不到提高,在这样的传统教学中,没有很好利用教材,发掘育人价值。本着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宗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让学生经历量角器的形成过程,在此过程中,老师不断激发学生思考,从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而较好体现育人价值。‎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上册的时候初步认识了角,知道了角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也已经初步感知角的大小跟角的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跟角的边长的长短无关。但是第一学段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行感知,而四年级的学生正是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转折点,所以本单元主要学习的是抽象出来角的各个特征。同时在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学生也学习了直线、射线、知道了角是有两条射线组成的。这节课是学生在此基础经历量角器的演变过程,认识量角器,进一步学习角的测量。‎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常规积累 复习角的有关知识 师: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呀?‎ 今天这节课继续学习角的知识。‎ 生: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二、探索角的度量方法,‎ ‎2.用 1、间接比较 ‎ ‎ ‎ ‎ 师:猜一猜,黑板上∠1和∠2谁大?‎ 把握量角工具的基本特点 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 ‎2、统一单位 ‎(1)师:你能知道∠2比∠1大多少吗?有什么好方法吗?‎ 师:请打开一号信封袋同桌两人一起动手比一比。请两个同学到台上来比一比。‎ 师:摆这些小角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呢?‎ 师:用这些大小都一样的小角,我们不仅比出∠2比∠1大,而且,我们还发现∠2比∠1大了一个小角。‎ ‎(2)构造最简单的量角工具。‎ 师:能不能想个办法,让这些小角用起来方便一些呢? ‎ 师:同桌讨论 选择一些小角拼一拼,讨论得出半圆形比较方便。‎ 课件演示18个小角拼成的半圆形。‎ ‎(3)用半圆工具度量角,初步把握量角要点。‎ 学生动手尝试用半圆工具量角。‎ 教师巡视。‎ 对比交流,得出量角的最优方法。 ‎ 师:∠3里有几个小角?‎ 师:大约2个,不是正好2个?‎ 多出来的一点点到底是多少呢?‎ 生:我想到用活动角来比,先把活动角和∠1边重合了,然后用活动角和∠2比,活动角比∠2小,那就是∠1比∠2小。‎ 学生活动。‎ 生:用许多大小一样的小角,可以比出这两个角的大小。‎ 生:摆角要注意角的顶点要对齐,一条边也要重合,这样才能摆好。‎ 生:小角都是一样的大小,∠1用了三个小角,∠2用了四个小角,所以∠2比∠1大一个小角。‎ 生:可以把这些小角都连起来。‎ 学生交流汇报。‎ 生:角3里大约有2个小角 生:不是 生:多一点 用活动角来比较角的大小时的注意点“点重合,边重合”实际上是用量角器量角方法的雏形,激活它有利于后续学习。‎ 用同样大小的一些小角来比较角的大小这一环节,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操作讨论,让学生体验用小角测量角的优越性、可行性和操作要点,为学生探索量角工具、理解量角原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半圆工具比真正的量角器简明,而与量角方法基本一致,因此,及时组织学生进行量角训练,有利于学生把握量角要点。‎ 此处用了套裁的方法进行教学设计,用单位角过大度量不准确的缺点引导学生优化量角工具。‎ 三、优化量角工具,认识量角器 ‎1.优化量角工具。‎ ‎(1)细分量角工具 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大家都知道呢?同学们讨论讨论。‎ ‎(2)认识1度的角 师:一个小角被平均分成了十个小小角,整个半圆被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是一个小小角,这每一个小小角的大小就是一度。度是我们计量角的单位,可以用符号小圆圈来表示,读作一度。‎ 生讨论 生:把大的化成小的单位 生:把这个半圆里的小角再分精确一点 生:180个 师:整个半圆工具上有多少个一度的角?‎ ‎(3)认识几度的角 师:现在我们就用这个工具来量一量刚才的∠3。看看它到底有多大。‎ ‎2、认识内、外刻度线 屏幕上出示一个角,学生试读。‎ 师:有没有什么办法,让大家一眼就能读出这个角的度数呢?‎ 比照尺上刻度完善标出量角器上刻度。‎ 出示左边开口的角,学生试读。‎ 出现错误读法时,让学生进行辨析。‎ 师:如果这个30度也能一下读出来该多好啊,你们有办法吗?‎ 3、 认识量角器 师完整介绍量角器各部分名称。‎ 内圈的0度在哪里?它所对的这一条线叫做内圈零刻度线。外圈的0度在哪里呢?它所对的这一条线叫做外圈零刻度线。内圈零刻度线和外圈零刻度线统称为零刻度线。‎ 拿出三号信封里的量角器同桌2人互相指一指,认一认,说一说量角器的各个部分。 ‎ 生:23度 生:可以在每一度上标上个数据。‎ 生:可以用平移法,把角平移过去,然后它对准的就是30度。‎ 生:从左到右也标上刻度 生指 为了进一步完善量角工具,设计了数小角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用细分后的半圆工具读数不便”引出内圈刻度,再由内圈刻度读数仍然还有不便引出外圈刻度,这样,教师通过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探索与解决,一个完整的量角器便呈现在学生面前。‎ 四、总结评价 ‎ ‎ 师: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 板书设计:‎ 角的度量 ‎1度记作1° 点重合 ‎ 边重合 反思重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