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2单元教案

二 比 较 第1 课时 过生日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学会比较物体的大小和多少,感知最大与最小、最多与最少。‎ ‎2.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比较能力。‎ ‎3.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爱父母的情感。‎ 重点难点 重点:感知最大与最小、最多与最少的含义。‎ 难点:会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学准备 ‎  3个大小不同的塑料杯、一小桶水、两个一大一小的塑料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们知道自己的生日是哪一天吗?(指名回答) ‎ 师:好多同学都不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一个小朋友不仅记得妈妈的生日,还和爸爸一起帮妈妈过生日呢!‎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第18页的情境图。‎ 二、学习最大与最小、最多与最少 ‎ ‎1.最大与最小。‎ 师:我们来看一看,餐桌上摆放了什么好吃的?‎ 生1:有生日蛋糕。‎ 生2:有西瓜。‎ 生3:有汽水。‎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现在爸爸开始切蛋糕了,他一共切了几块?‎ 生:3块。‎ 师:比一比哪块最大、哪块最小。‎ 生:第3块最大,第1块最小。‎ 二、学习最大与最小、最多与最少(续)‎ ‎(引导学生明白:几个不同大小的物体比较,最大和最小的都只有1个) ‎ 师:爸爸又切了3块大小不同的西瓜,看一看,哪块最大、哪块最小?‎ 生:第1块最大,第3块最小。‎ 师:对了!看来同学们已经学会怎样找到最大和最小的物体了。‎ ‎2.最多与最少。‎ 教师出示3个水位相同、但大小不同的杯子。‎ 师:比一比,哪杯水最多,哪杯水最少。‎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水位相同时,要观察杯子体积的大小,最大最宽的杯子装的水最多,最小最窄的杯子装的水最少。‎ ‎3.哪个装得多?‎ 教师出示两个高度、大小不同的塑料瓶。‎ 师:同学们看一看,如果用这两个瓶子装饮料的话,哪个装得多?‎ 生1:第1个瓶子高,它装得多。‎ 生2:不一定,把它们倒进玻璃杯里试一试。‎ 师:很好!还有其他办法吗?‎ 生:可以把高瓶子倒空,再把矮瓶子里的饮料倒进高瓶子里,通过比较,就能看出哪个瓶子装得多了。‎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这里要注意,第1个瓶子虽然比较高,但它没有第2个瓶子宽,所以一定要试一试,才能找出正确的答案。‎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19页“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看图,学生独立完成。‎ 四、课堂小结 ‎  今天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第1课时 过生日 ‎       大        小        多        少 最大 最小 最多 最少 第2 课时 练一练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最多与最少、最大与最小的含义。‎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最多与最少、最大与最小的含义。‎ 难点: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 ‎  玻璃杯。‎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 师:请看老师的讲台和你们的课桌,比一比,哪个大,哪个小?‎ 生:老师的讲台大,我们的课桌小。‎ 师:请认真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你能找出两种物体来比一比大小吗?‎ ‎(学生讨论,交流)‎ 二、互动探究 ‎1.画一画。(课本第19页“练一练”第2题) ‎ 师:同学们请看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3只轮船。‎ 师: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生:第1个最大,第2个最小。‎ 师:非常好!请同学们在最大的船下面画“√”,在最小的船下面画“○”。‎ ‎2.比一比。(课本第19页“练一练”第3题) ‎ 教师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这两个瓶子谁装的水比较多?‎ 师:我们先不急着找出答案,请同学们看图,如果把左边瓶子中的水倒入杯子,水能装满几个杯子?(3个) ‎ 师:那右边瓶子中的水能装满几个杯子呢?(5个) ‎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前面学过的比较数量大小的知识。‎ 师:因为3小于5,所以右边的瓶子装得水多。‎ ‎3.说一说。(课本第19页“练一练”第4题) ‎ ‎(1)指导学生观察图,用自己的话编一个小故事,同桌交流。‎ ‎(2)学生反馈,教师引导学生在故事情节中突出两杯水的变化。‎ ‎(3)师:爸爸、妈妈,谁喝得多?‎ ‎(4)小组讨论,反馈。‎ ‎4.想一想。(课本第19页“练一练”第5题) ‎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3杯水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交流。‎ 教师明确:杯里的水越少,糖放入里面后,水就越甜。‎ 三、课堂小结 ‎  师:同学们,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             第2课时 练一练 ‎                大      小 ‎ 最大 最小 第3 课时 下课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初步感知两个物体之间的高矮关系,体会高矮是比较得出的。‎ ‎2.在比较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比较物体高矮的方法。‎ 难点:感知“高矮”的含义。‎ 教学准备 ‎  课件、绳子。‎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 ‎1.数数:从1数到10,再从10数到1。‎ ‎2.右边摆3个小木块。‎ 左边用同样的方法摆出同样多的小木块。‎ 说出比较的结果。‎ ‎(右边和左边同样多。) ‎ 在右边的3个小木块上再加上一个,你发现了什么?‎ ‎(右边比左边多,右边比左边高……) ‎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高矮”的知识。‎ 二、互动探究 ‎1.说一说。‎ ‎(出示“下课后”的情境图) ‎ 引导学生观察。先请学生说一说图意,再让学生说一说图中谁高、谁矮。‎ 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谁比谁高,谁比谁矮。图中两个小朋友的身高差距不明显该怎么办?‎ ‎2.比一比。‎ ‎(1)比高矮。‎ 师:老师现在请两位同学上来比一比,看一看有没有好的方法。‎ ‎(请两位个子差不多高的同学到黑板前,两名学生面向全体学生站着) ‎ 师:大家觉得哪位小朋友高?哪位小朋友矮?‎ 两个身高差不多的小朋友不能通过眼睛一下比较出高矮时,可以用背靠背的方法比较出谁高、谁矮。课本第20页中这两个小朋友也是用这种方法来比较高矮的,你觉得哪个比较方法是对的?‎ ‎(教师指导学生观察课本第20页“谁高?谁矮?”的左图) ‎ ‎(请学生自由发言。只要学生讲得有道理,都要给予肯定) ‎ 师总结出比较高矮的方法:背靠背比较高矮时,要把背挺直,脚后跟要着地,鞋子的高度要一致。‎ 二、互动探究(续)‎ 小组活动:小组内互比身高。‎ ‎(2)比长短。‎ 教师出示两根跳绳。‎ 师:大家觉得哪根绳子长,哪根绳子短?‎ 生:先将它们一端对齐,再拉直。‎ 请两位学生上黑板演示。‎ ‎(3)选一选。‎ 教师引导学生看课本中的图。‎ 师:我们还看到,图中有3个长短不一的钉子,应该选哪一个?‎ 学生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学生明白:要根据木板的厚度选择。‎ 三、巩固练习 课本第21页“练一练”的第1题。‎ 教师带领学生看图,弄清题意。‎ 师:同学们先看左边的第一幅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松树高,柳树矮。‎ 教师让学生说说剩下的两幅图中谁高、谁矮,对于第三幅图,教师可进行思想教育,鼓励学生关心、帮助老人。‎ 四、课堂小结 ‎  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怎样比较高矮和长短,你们学会了哪些本领?‎ 第3课时 下课啦 高   矮   长   短   最长   最短 第4 课时 练一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高矮和长短。‎ ‎2.初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比较长短的方法。‎ 难点:感觉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 ‎  挂图、圆柱若干、绳子若干条。‎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课堂活动 ‎1.活动一:‎ 想一想,说一说。‎ 师:上节课我们学会了高矮、长短的比较,谁能说一说在生活中还有什么比什么高、什么比什么长吗?‎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集体订正反馈。只要学生说得有道理,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 ‎2.活动二:‎ 猜一猜,哪枝铅笔最长?‎ 师:要怎样比,才能知道哪枝笔是最长的呢?‎ 师小结:几种物体比较长短时,必须有一端对齐,或者放在同样的高度来比较。‎ ‎3.活动三:‎ ‎(1)引导学生观察课本第21页第2题的第一幅图。‎ 师:同学们看一看,哪根绳子最长?‎ 师:看到了吗?‎ 生:先将它们对齐,再拉直。‎ 教师请3位同学上黑板演示。‎ ‎(2)动手做一做。‎ 教师给每个小组两根不同长短的绳子,两个一样粗的圆柱体。‎ 师:大家把这两根绳子分别绕到这两个圆柱上,看看有什么发现?‎ ‎(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完成,并在小组中说说发现了什么) ‎ 师:大家讨论得这样热烈,是不是有什么重大的发现呢?‎ 生:我们发现短的绳子只能绕两圈,而长的绳子能绕三圈。‎ 师:哦,把两根长短不一的绳子绕在两个一样粗的圆柱上,长的绳子能绕更多圈。同学们真是很善于观察。‎ ‎(教师接着拿出一个很细的圆柱) ‎ 师:老师这有两根绳子,我把它们分别绕在这两个大小不一样的圆柱上。‎ ‎(教师把绳子分别绕在圆柱上) ‎ 师:你们先看一下,然后说一说哪根绳子长。‎ ‎(细的圆柱多绕了很多圈,粗的圆柱只绕了几圈。) ‎ 生1:我觉得小的这个圆柱上的绳子长,因为它绕的圈数多。‎ 生2:我不同意,这个绕的圈数多是因为它绕的圆柱细。‎ 师:那你的意见是哪根绳子长呢?‎ 生2:我不能确定。‎ 师:这位同学很会动脑筋,你的想法让老师很佩服。其他同学觉得呢?(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 师:不着急,老师打开绳子给大家比一比,你们就知道了。‎ ‎(教师把两根绳子打开,对准一端比较,两根绳子一样长) ‎ 师:通过刚才的动手实验,你明白了什么?‎ 生:我明白了,不能只看谁的圈数多,还要看看它们是不是绕在同样粗的圆柱上。‎ 一、课堂活动(续)‎ 师:你的回答既完整,又准确。真棒!‎ ‎(指导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21页第2题的第2小题) ‎ ‎4.活动四:‎ 解决实际问题。‎ 师:今天,红鼻子小朋友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数学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 ‎(指导学生看课本第21页第3题) ‎ 师:我们来看第3题,你觉得汽车能从桥下通过吗?为什么?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学生观察,与同桌交流后反馈) ‎ 生:我觉得能通过,因为汽车的木板好像薄一点。如果它和桥的木板一样厚,就不能通过。‎ 生:我觉得通不过,因为他还有一个车灯呢!‎ 生:那把车灯拿掉不就可以了吗?‎ ‎……‎ ‎(老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肯定和指导) ‎ ‎5.活动五:‎ 小组讨论课本第21页第3题第2小题:“三只小兔比高矮”。 ‎ ‎(师出示没有画格子的图片) ‎ 师:三只小兔比高矮,从这幅图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没有站在同一高度。‎ 师:那该怎么比呢?你能想出好办法吗?‎ ‎(学生讨论交流并反馈) ‎ 师:同学们想了很多种办法,真棒!老师在这张图上画了一些格子,不知道这些格子能不能帮上你们的忙?‎ ‎(师出示第二张画有格子的图) ‎ 生:我用数格子的方法比,1号兔子占了8格,2号兔子占了6格,3号兔子占了5格,所以1号兔子最高。‎ ‎6.活动六:‎ 小组合作讨论“从短到长依次怎样排列”。(课本第21页“比一比,填一填”) ‎ ‎(1)从短到长排一排。‎ 生:我们小组是用数格子的方法,1号铅笔占了快2格了,2号铅 笔占了3格多,3号占了2格半,4号占了4格半,5号占了4格。所以1号铅笔最短,然后是3号、2号、5号、4号。‎ ‎(2)找出最长和最短。‎ 教师引导学生弄懂题意。‎ 教师带领学生数一只蚂蚁,再放手让学生独立数其他蚂蚁经过的红线有几小段。‎ 二、课堂小结 ‎  师:咱们班的小朋友真了不起,会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希望大家今后能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知识,解决更多的难题。‎ 第4课时 练一练 比绳子长短 汽车能否从桥下通过 三只兔子比高矮 比5枝笔的长短 哪只蚂蚁的线路最长 第5 课时 跷跷板 教学目标 ‎1.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2.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难点:轻重的含义以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准备 ‎  天平、1个苹果、1个梨子、教学挂图或实物投影仪。‎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初步感知 师: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大家有兴趣吗?(故作神秘) ‎ 师: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前,两臂侧平举。‎ 老师将两个不同轻重的书包同时放在其两手臂中。‎ 师:大家观察这位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位同学的手臂一边高,一边低。‎ 师问做实验的同学:你两边手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生:一边特别重。一直往下沉。‎ 师:看来不管是做实验的同学还是观察的同学,都能感受到往下沉的这边较重,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轻重”。(板书:轻重)‎ 二、互动探究 ‎1.说一说。(课本第22页) ‎ 师:根据你们刚才获得的经验,看图说一说谁轻、谁重。(出示挂图) ‎ 生:小狮子重、小老虎轻。‎ 师:说说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说出:往下沉的说明比较重,往上翘的说明比较轻) ‎ 师:我们再来看第二幅图,小老虎又来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跷跷板了,这次是谁重?‎ 生:小老虎重。‎ 师:根据这幅图,你能用“谁比谁轻”或“谁比谁重”说一句吗?‎ 师:想一想,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过像小狮子、小老虎这样的经历吗?‎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举例说一说自己感受到的物体轻重的比较)‎ 二、互动探究 ‎2.掂一掂,比一比。‎ 师:请把你的练习本拿到一只手上,数学书拿到另一只手上,两只手同时掂一掂。比一比,练习本和数学书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学生自己动手掂一掂后进行全班交流) ‎ 师:我们的小手可真是件宝贝!可以通过小手掂一掂,比较出谁重、谁轻。下面请小朋友们再拿出铅笔盒和语文书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谁轻、谁重?‎ ‎(学生掂完后相互交流) ‎ 师:比一比你的铅笔盒和同桌的铅笔盒谁轻谁重。‎ ‎(同桌轮流掂一掂,然后把结果互相说一说) ‎ ‎3.猜一猜,称一称。‎ 教师出示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苹果各一个。‎ 师:老师给大家介绍一种生活中最常使用的比较轻重的工具。‎ ‎(教师出示天平)这是一架天平。我们可以利用它来比一比苹果和梨究竟谁轻谁重。‎ ‎(教师示范,引导学生观察天平的变化) ‎ 师:你们现在能比出谁轻、谁重吗?‎ 生:我看梨重。‎ 师:为什么呢?你能说一说理由吗?‎ 生:因为放梨的这边矮,放苹果的那边高。‎ ‎(教师在学生反馈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将话说完整) ‎ 师:可见,在比较两个物体的轻重时,如果遇到用眼睛观察不出来的,或用手掂不明确的情况下,要借助天平来帮助大家比较物体的轻重。‎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本第23页“练一练”第1~4题。‎ ‎1.第1题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学生反馈时,教师引导学生说出理由。‎ 第(2)题。‎ 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2.第2题。‎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幅图,分别说一说每幅图中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2)学生独立思考谁最轻、谁最重。‎ ‎(3)集体订正反馈,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推理过程说清楚。‎ ‎3.第3题。‎ 因为一只大鸭子和三只小鸭子一样重,所以一只大鸭子比两只小鸭子重。‎ ‎4.第4题。‎ 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教师要引导分析。‎ 四、课堂小结 ‎  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今天的收获,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第5课时 跷跷板 小狮子重       苹果轻 小老虎轻       梨子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