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全套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单元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 ‎1 小蝌蚪找妈妈 这是一篇富有童趣的课文。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寻找妈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变成了小青蛙,并帮助妈妈一起捉害虫。教材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了青蛙生长过程的科学知识,蕴含了要从小就能独立生活、遇事主动探索的道理。‎ 二年级的学生已初步了解了识字的方法,懂得如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人物角色较多,语言生动、趣味性强。当学生朗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一定会受到感染,在有声有色的朗读中引导学生体会人物心情,读准相应语气,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教材插图根据课文的内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可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可事先组织学生观察蝌蚪和青蛙。‎ 课文是连环画的形式,设计教学时,可培养学生自主识字和独立阅读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8个词语。‎ ‎2.了解课文内容,弄清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 ‎1.仔细看图,按顺序说清楚蝌蚪成长的变化过程,能看图讲故事,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能力。‎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完成课后有关词句练习,正确理解动词并能运用动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蝌蚪成长的过程,看图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难点 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增强阅读科学童话的兴趣。‎ 教师:1. 生字词卡、表演童话剧所需头饰(几只蝌蚪、大鲤鱼、小鲤鱼、乌龟、青蛙)。‎ ‎2.有关蝌蚪和青蛙的科普片段。‎ 学生:1.有条件的到河边观察一下蝌蚪和青蛙。‎ ‎2.了解蝌蚪的生长过程(以图片或文字的形式展示)。‎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 ‎2.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重点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 难点 正确理解动词并能运用动词。‎ 一、猜谜激趣,导入新课 ‎1.出示谜语:“大眼睛,绿衣裳,四条腿,宽嘴巴,呱呱呱,捉害虫,顶呱呱。”你知道它是谁吗?‎ ‎2.小蝌蚪和青蛙是不是一家人呀?那它们怎么相差那么大?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寻找答案吧。‎ ‎3.板书课题:小蝌蚪找妈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导读课题。‎ ‎(1)谁找妈妈?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重读)。‎ ‎(2)小蝌蚪干什么?小蝌蚪找妈妈(“找”重读)。‎ ‎(3)小蝌蚪找谁?小蝌蚪找妈妈(“妈妈”重读)。‎ ‎2.课题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生:小蝌蚪为什么找妈妈?小蝌蚪的妈妈哪儿去了?……)‎ ‎3.初读课文解疑。你们读懂了什么?‎ 生自由读课文,可以把自己弄不明白的地方做上记号。‎ ‎4.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卡片,“开火车”认读,纠正错误读音。‎ ‎5.交流初读课文的感受。‎ ‎6.看课件:动画演示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练习说话:先遇见鲤鱼——然后看见乌龟——最后看见青蛙妈妈。‎ 三、抓住重点段落,品读感悟 ‎1.看图: 课文写小蝌蚪是什么样儿的?‎ ‎2.指导朗读,注意引导学生读出小蝌蚪天真活泼、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态。‎ ‎3.有一天,小蝌蚪忽然发出“寻人启事”:各位小朋友,你们好!你们都有自己的妈妈。可我不知道自己的妈妈是谁,你们能帮帮我吗?‎ ‎4.你们怎么知道我想妈妈呢?噢,我看见鲤鱼阿姨了,我去问问她。(指导读第2自然段)‎ 小蝌蚪怎么做的?噢,“迎上去”是怎么上去的?(面对面)用什么语气读?(急切)‎ 看谁读得最好,老师扮鲤鱼妈妈,同学们扮小蝌蚪读一下。‎ ‎5.遇到鲤鱼的部分,指导朗读的语气。‎ ‎(1)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这部分要用急切的语气读。鲤鱼妈妈的回答要用长辈式亲切的语气读出来。‎ ‎(2)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 ‎(3)学生表演小蝌蚪向鲤鱼阿姨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迎”的意思。(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阿姨能发现自己。‎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 找妈妈→ 鲤鱼 ‎(迎)‎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分角色表演。‎ ‎2.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 ‎3.正确书写生字。‎ 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 难点 分角色朗读并表演。‎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大自然中生活着我们人类的许多好朋友,它们和我们一样,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生活着,所以大自然中每天都会发生数不清的故事。今天,我们接着来学《小蝌蚪找妈妈》。‎ 二、复习旧知 三、学习第3~6自然段 ‎1.遇到乌龟时,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指名说)课文中为什么要用“追上去”?(表示小蝌蚪高兴、急切的心情)‎ ‎(1)小蝌蚪是怎样向乌龟打听妈妈的?‎ ‎(2)分角色朗读,师生配合读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 ‎(3)学生表演小蝌蚪向乌龟打听妈妈的情景,注意体会“追”的意思。‎ ‎(4)学生讨论:怎样理解鲤鱼阿姨和乌龟的话?提醒学生:把它们俩的话合起来就是青蛙的特点。理解动词:蹲、披、露、鼓。‎ ‎2.指名分段读第4~6自然段。‎ 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心情怎样?用感叹号说几句能表达小蝌蚪此时的心情的句子。‎ ‎(妈妈,我们终于找到您了!妈妈,原来您在这儿啊!)‎ 四、认识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 ‎1.师:老师还不够明白,小蝌蚪的妈妈怎么是青蛙呢?(学生回答)‎ 找出写青蛙的生长变化的句子,读一读。‎ ‎2.总结:老师明白了,原来啊,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时,自己的身体都在发生变化。‎ ‎3.教育学生青蛙是益虫,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它们。先让学生自己谈,然后老师总结。‎ 五、分角色表演 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然后学生自主评价。‎ 六、生字书写 ‎1.先观察交流:怎样写,它们看起来才最美?‎ ‎2.出示生字:两、哪、宽、顶、眼、睛、肚、皮、孩、跳 提示:左窄右宽的字有顶、跳、肚、孩、哪、眼、睛;两是独体字。‎ ‎3.教师示范书写。‎ ‎4.学生练习书写,小组内评比出优胜者,进行鼓励表扬。‎ 小蝌蚪找妈妈 小蝌蚪→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尾巴变短了→尾巴不见了(变成青蛙,捉害虫)‎ 鲤鱼,(迎)) 乌龟,(追)) 青蛙,(游))‎ 两 哪 宽 顶 眼 睛 肚 皮 孩 跳 在教学本课时,首先我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本课的学习,‎ 激发起孩子对本课学习的兴趣。接下来我再以提问的形式追问:“小蝌蚪和青蛙是不是一家人呀?那它们怎么相差那么大?”孩子们被问着了,我就以此引到本课的学习中。‎ 在上课的整个过程中,首先,我发现自己对于教学环节的处理上还有些欠缺。其次,对于在上课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我没有能够很好地处理,完全没有顾忌孩子的想法,只是草草地收场了。再次,我在讲课的过程中,没有完全放开自己,导致孩子们的积极性也没充分调动起来,整节课的气氛比较闷。总而言之,我还需要多讲课,多让其他教师听课、评课,打磨自己,平时多读书学习,在磨炼中成长!‎ ‎2 我是什么 本文是一篇科学童话。采用拟人的手法,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水的利与害。文中始终不点明“我”就是水,而是通过水的形态变化和与人类关系的描写,让读者去猜,更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学生对水并不陌生,所以教学过程中,应根据课文的结构特点,积极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促进学生的发展。‎ ‎1.引导学生明白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类的道理,从而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在教学中,可针对字词教学,设计相关活动,让学生基于课文本身展开想象的翅膀。‎ ‎3.在课文教学的基础上,要为学生准备丰富的拓展阅读材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主题,从而做到将语文学科的学习与思维培养融为一体。‎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0个词语。‎ ‎2.通过朗读,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并能简单说说水的变化过程。‎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并能仿照说句子。‎ ‎4.了解水的不同形态变化。‎ ‎【过程与方法】‎ 讨论、交流、探究,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积累和运用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读中感受大自然的奇妙美好,了解水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重点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懂得“我”指的是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3.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 难点 了解水的变化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教师:准备生字词卡、课文录音、反映水的变化的录像或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云、雨、冰雹、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 ‎3.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 重点 ‎1.识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知道云、雨、冰雹、雪等自然现象都是水变化形成的。‎ 难点 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 一、激趣导入 ‎1.游戏:教师描述班上一名同学的外貌及性格特征或特长,让学生猜猜他是谁。‎ ‎2.今天要学的课文里也藏着一位朋友,是谁呢?板书课题,启发学生带着思考的语气读课题,注意“么”读轻声。‎ 二、读通课文 ‎1.学生圈出文中的生字,再试着读一读课文。‎ ‎2.教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学生仔细听老师是怎么读的,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3.学生自由放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4.出示带拼音的生词卡片,“开火车”认读,纠正读音。‎ ‎5.分小组齐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流利。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6.现在知道“我”是什么了吗?说说你是从哪一自然段看出来的。‎ 三、抓住重点段进行朗读感悟 ‎1.学习第1、2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1、2自然段,再说说怎么看出“我”是水的。‎ ‎(2)学生在黑板上画一画水的几种变化形态,并自读相应的句子。想象自己变成了轻柔的云(极小极小、飘浮),沙沙的雨(落),厉害的冰雹(打),轻盈飞舞的雪花(飘)。比赛读,学生喜欢哪种变化就读哪种变化,再四人“接龙”读。‎ ‎(3)老师引读变化的原因,学生齐读水的变化形态,要求读得有感情。‎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再说说从这一自然段是怎么知道“我”是水的。‎ ‎(2)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感受,按自己的体会练读,还可试用简单的线条表现不同地方的水。‎ ‎(3)分组并逐句增加朗读人数进行齐读,通过语气、音量、气势由弱到强的变化感受水的静态和动态。‎ ‎3.学习第4自然段。‎ ‎(1)朗读,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结合上下文理解“温和”“暴躁”,结合图画或生活实际理解“灌溉”。‎ ‎(2)男女生分别读叙述水“温和”和“暴躁”状态的语句。‎ ‎(3)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水的用途:水能________,水能________,水还能________。‎ 我是什么 水汽云雨冰雹雪 第二课时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10个生字。‎ 重点 会写10个生字。‎ 一、学习生字词 ‎1.出示生字卡片,学习生字。‎ ‎(1)自读、齐读、“开火车”读。‎ ‎(2)用喜欢的字组词造句。‎ ‎2.出示含生字的词语,学生自由读。‎ 二、朗读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游戏:我是最棒的讲解员。‎ ‎(1)上台看挂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2、3自然段。‎ ‎(2)说说“我”是什么,“我”会变成些什么,平常的“我”在哪里干些什么。‎ 三、指导写字 ‎1.出示10个要求会写的字。‎ ‎2.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特点。‎ ‎3.师范写生字。‎ ‎4.生描红、写字。‎ 我是什么 变 极 片 傍 海 洋 作 坏 给 带 识字教学是低段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在完成初读课文圈画生字,带拼音拼读,去拼音指名读的基础上,我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交流识字方法上,只在重点处点拨,帮助学生深入体会字形特点。‎ 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我采用贴近儿童的语言,选取三个表现水的形态变化的重点语句,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巧妙地化解本节课教学难点。我在难以理解的地方不断的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学习新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植物妈妈有办法 本课主要介绍了蒲公英、苍耳、豌豆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同时告诉小读者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有很多,仔细观察就能得到更多的知识。‎ 本课的突出特点是拟人手法的运用,文中把植物和种子分别当作“妈妈”和“孩子”来写,读起来亲切、有趣,易于调动小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观察、探索大自然的欲望。此外,本篇课文自始至终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这首诗歌充满儿童情趣,富有韵律感。全诗生动形象地把自然知识蕴含其中,语言朗朗上口,内容浅显易懂,是优秀的科普作品。教学中应抓住诗歌利于朗读、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激发学生的童心,引导学生在多读、读好诗歌上下工夫,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 ‎1.这首诗的内容对少年儿童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不能讲得过多,面面俱到,应该抓住重点给学生创设学习空间,结合课文谈出自己的认识,明白道理就可以了。‎ ‎2.结合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去观察,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 ‎3.这篇课文很适合进行朗读指导,在朗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读出不同的语气。‎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2个多音字,会写9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文中蒲公英、苍耳、豌豆传播种子的方法。‎ ‎4.认识一些植物,仿照课文的句式,介绍它们传播种子的方法。‎ ‎5.体会“乘着、挂住、炸开”用词的准确。‎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悟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自主识字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激发观察、了解植物的兴趣以及探究植物奥秘的欲望。‎ 重点 ‎1.学习生字词,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说清楚课文介绍了哪几位植物妈妈,它们是怎么传播种子的。‎ 难点 激发观察植物、了解植物奥秘的兴趣。‎ 教师:生字卡片(蒲公英形、苍耳形、豌豆形等,可粘贴),小黑板,蒲公英、苍耳、豌豆的图片,课件。‎ 学生:查阅课文中提到的植物和植物种子传播方式的资料。‎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第1节诗。‎ 重点 识字、写字。‎ 难点 理解第1节诗的内容。‎ 一、导入 ‎1.出示课题。‎ ‎2.读了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 ‎(1)课题中的“妈妈”指谁?‎ ‎(2)植物妈妈有什么办法?‎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课文,找生字。‎ ‎2.认读生字。‎ ‎(1)用基本字加偏旁识字。‎ ‎(2)用换偏旁的方法识字。‎ ‎(3)运用多媒体课件帮助识字。‎ ‎(注意翘舌音“炸”“察”“植”“知”“识”,“知识”一词中的“识”读轻声。)‎ ‎3.出示“生字果树”测读。‎ 学生摘一叶或一果,会读并带领全班读后将叶或果奖给他。‎ ‎4.从文中找出生词进行认读。‎ 办法 如果 长大 四海为家 娃娃 只要 皮毛 那里 知识 ‎5.自由串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女字旁要注意第三笔不出头。‎ ‎2.形近字要注意区别:‎ ‎(1)“娃”“洼”要分清。‎ ‎(2)“如”“知”要区别开来。‎ ‎3.学生先描红,再书写。‎ 四、再读课文,了解以下问题 ‎1.课文一共讲了几种植物?‎ ‎(三种:蒲公英、苍耳、豌豆。)‎ ‎2.文中的植物妈妈与植物娃娃分别指什么?‎ ‎(植物妈妈:指已成熟的植物。植物娃娃:指种子。)‎ 五、学习第1节诗 ‎1.认读“为”字。‎ 为 ‎2.自由读,说说“四海为家”是什么意思。‎ ‎(引导学生联系下面的几节诗进行了解。)‎ 四海为家:居无定所,到处可以为家。‎ ‎3.自由读,说说“旅行”是怎么一回事。‎ ‎(1)由旅行过的学生介绍。‎ ‎(2)出示课件演示长途旅行的片段。‎ ‎4.朗读第1节诗。注意读出疑问的口气。‎ ‎5.尝试背诵第1节诗。‎ ‎6.过渡语:植物没有手、没有脚,怎样去旅行呢?怎样四海为家呢?我们明天再学。‎ 植物妈妈有办法 法 脚 娃 毛 知 如 它 她 更 识 第二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背诵课文。‎ ‎3.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 重点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三种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 难点 观察、了解、探究植物的奥秘。‎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生字。‎ ‎2.指名背诵第1节诗。‎ ‎3.提问:植物旅行与人、动物旅行的目的一样吗?(不一样)‎ 人:旅行的目的是为了增长见识,丰富生活。‎ 动物:旅行的目的是为了寻找食物,为了更好地生存。‎ 植物:传播种子,繁衍。(学生能说则说,不能说的留待上完课后再回答)‎ 二、学习第2~4节诗 ‎1.自由读第2~4节诗。‎ ‎2.出示蒲公英、苍耳、碗豆图片。‎ ‎3.选取你最喜欢的一节读一读。‎ ‎4.学习第2节诗。‎ ‎(1)师范读第2节诗。‎ ‎(2)画出节奏。‎ 蒲公英妈妈/准备了/降落伞,把它/送给/自己的娃娃。只要/有风/轻轻吹过,孩子们/就乘着风/纷纷出发。‎ ‎(3)出示蒲公英的种子,了解降落伞为毛茸茸的种子。‎ ‎(4)问:是谁有办法让它“告别妈妈,四海为家”的?(风)‎ ‎(5)出示多个蒲公英种子。了解“纷纷”一词的意思:好多(人、物)同时出发。‎ ‎(6)了解“旅行”一词的含义。‎ 出示课件,演示蒲公英种子远行后扎根发芽的过程,了解植物旅行即为了扎根发芽。‎ ‎(7)指名朗读第2节诗。‎ ‎(8)背诵第2节诗。‎ ‎5.学习第3节诗。‎ ‎(1)学生自由读。‎ ‎(2)根据“________准备了________,靠________传播种子”画词。‎ ‎(3)学生说,教师板书:带刺的铠甲。‎ ‎(4)“铠甲”是什么?‎ 看图,说明苍耳的硬壳即“铠甲”。‎ ‎(5)“铠甲”有什么作用?拿出苍耳做实验,挂住衣服,引出有皮毛的动物能带走种子。‎ ‎(6)读第3节诗。‎ ‎(以赞扬的口气来读)注意重读以下词语:‎ 好办法 穿上 带刺的铠甲 只要 田野 山洼 ‎(7)背诵第3节诗。‎ ‎6.学习第4节诗。‎ ‎(1)以学生自学为主,以教师点拨为辅。‎ ‎(2)指导学生以赞扬的口气读。‎ ‎(3)用表演的形式来演示豆子是怎样离开妈妈的。‎ ‎(4)以欢快的语气读第4节诗。‎ ‎(5)背诵第4节诗。‎ 三、学习第5节诗 ‎1.自由读。‎ ‎2.要了解植物的知识要怎么做?(仔细观察)‎ ‎3.谈植物知识,讲其他植物传播种子的办法。‎ 植物妈妈有办法 传播种子(四海为家)‎ ‎《植物妈妈有办法》运用拟人的手法,将科学道理蕴含其中,孩子们很容易被吸引,并且文中介绍的内容大多数的学生有一定的了解和体验。因此在教学中我抓住诗歌内容充满情趣的特点进行朗读指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在多读且读好上下功夫,进而体会文章表达的精妙和其中蕴含的知识。我还设计了在读中感悟的环节,课上我借用动画课件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了解植物知识、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学生留心身边的事物及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 教材明确给出了交际的内容和交际的方式。交际内容即围绕“有趣的动物”这一话题和同学交流自己看到或了解到的动物。交际的主要方式为讲、听、评。讲,把你看到或了解到的有趣的动物,讲给同学听听,听了以后有什么想法,大家交流交流;评,评一评谁讲的内容有趣,谁说得好。并要求吐字清楚,有不明白的地方,要有礼貌地提问。‎ 喜爱动物是儿童的天性。二年级学生对生活在周围的动物比较熟悉,但是他们的语言积累相对匮乏,思考与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在口语交际时容易出现重复啰嗦、语序颠倒、前言不搭后语等情况。大多数学生只能用比较简单或无序的语言进行交际,还没有形成礼貌倾听、大方表达等良好的交际习惯,也没有灵活的应对能力。因此本次课堂交际活动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困难,如:学生不能围绕“有趣之处”有序地介绍;不能准确评价谁说得好,说得有趣;不能顺畅地和伙伴进行交际。‎ 针对上述情况,本次教学设计根据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语言水平,创设活泼有趣的交际情境,建立灵活多样的交际平台。喜欢表现是儿童的天性,在真实的交际过程中,‎ 学生的情感能自然流露,交际的欲望会高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规范语言,锻炼能力,通过讲、听、评,掌握初步的交际方法,形成良好的交际意识,促进语言能力和交际素养的发展。‎ ‎【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围绕“有趣”,把自己看到或了解到的动物,清楚、完整地讲给同学听,并能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过程与方法】‎ 初步培养学生口语表达和互相交流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能听清楚别人讲话的内容,乐于发表自己的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他们待人有礼貌,落落大方以及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重点 指导学生能清楚介绍一种动物有趣的地方;吐字清楚;有不明白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或补充。‎ 难点 让学生在敢说、乐说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教师:多媒体课件及图片。‎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位学生选择一种最有趣的动物制作头饰,并详细了解它的样子、本领等多方面的有趣之处。‎ ‎1课时 一 、创设交际情境 ‎1.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插图)‎ 图中有哪些动物?(指名说)‎ ‎2.“我说你猜”游戏。规则:用简单的话介绍动物的独有特点,不说名字,让学生自己介绍。‎ 师:大家好!我号称“万兽之王”。我的头大大的,长着金毛;我有粗壮而有力的腿脚,一小时能跑几千米。力大无穷的我最爱吃新鲜的肉,森林里没有谁是我的对手!别怕,从今以后,保护大家是我的职责!希望大家喜欢我,和我交朋友哦!你们知道它是谁吗?猜猜看吧!‎ ‎3.学生介绍动物的特点,其他同学猜动物名。比一比:谁的介绍更生动,谁猜出的动物最多。‎ ‎4.总结:自我介绍可以说哪些?‎ ‎(1)汇报听到的内容。(名字、外形、爱好、本领、生活习惯、称号等)‎ ‎(2)做介绍时可说些什么内容?试着介绍一下。‎ ‎(板书)讲:熟悉要讲的内容 听:对感兴趣或有疑问的地方有礼貌地提问 二、汇报 说的人要做到介绍时声音响亮,抓住特点把话说清楚、说完整;听众在听的过程中要做到认真听,不随意插话,听完后可以提问补充。‎ 三、总结 师: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出:这次活动让我们认识了那么多有趣的动物,学会了在介绍动物的时候要把名字和特点说清楚,学会了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要有礼貌、态度要大方,而且我们今天说的人说得清楚明白,听众听得认真细心。‎ 师: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同学们,你们今天表现得很好!老师希望你们平时多观察,多看课外书,敢于把自己知道的知识告诉别人。所以,老师留给大家一个小作业:把你在课堂上了解到的有趣的动物介绍给更多同学和亲朋好友。‎ 有趣的动物 说: 大方、大胆、大声、讲清楚明白 听:认真细心、不随意插话 口语交际的核心就是双向互动。我在这堂课的教学活动中,想方设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双向互动。在这一堂口语交际课上,我为学生的交流创设了情境,把教室变成动物王国,让孩子们扮演自己喜欢的动物,一起参加在动物王国举行的“有趣的动物大聚会”,通过这些有意思的活动把学生带入到情境中去,在生动逼真的情景中展开交际,大大激发了孩子的表达欲望,孩子们能畅所欲言。在整堂课中,学生始终兴趣盎然,在讨论交流中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园地一 ‎“识字加油站”旨在拓宽学生在生活中识字的途径,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识字学词。“字词句运用”让学生理解动词,初步学会运用;学会练说排比句。“书写提示”是让学生注意有的字是左窄右宽,有的字是左宽右窄,并注意写字的时候要保持正确的坐姿和执笔姿势,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日积月累”意在让学生初步领会梅花的特点及品格,激励学生向梅花学习。“我爱阅读”让学生通过朗读了解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 二年级的学生由于有了一年级的基础,对于识字、写字难度不会太大,但对于词语的运用还需要老师进一步点拨,例如让学生说一说带有动词的短语、练说排比句。另外二年级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还有一定难度,需要老师具体引导,学会理解背诵。‎ ‎1.要把时间、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识字、说话,‎ 提高语文综合素养。‎ ‎2.为符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教师需采用一些直观形象的画面来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知识与技能】‎ ‎1.启发学生的观察和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初步感知动词与排比句式的好处。‎ ‎2.能自主识字,与同学交流识字方法,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 ‎【过程与方法】‎ 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搜集、处理、展示与本次“语文园地”内容有关的信息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根据野外出行需要带什么必备物品,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引导学生向梅花学习,学习梅花的精神。‎ 重点 让学生了解野外出行需要带什么必备物品;学说带有动词的短语;背诵《梅花》。‎ 难点 练说排比句;理解古诗《梅花》的含义,引导学生学习梅花的品格。‎ 教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与梅花有关的名句。‎ ‎2课时 第一课时 ‎1.主动与同学交流野外出行需要带什么必备物品,培养口语交际能力,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学会练说排比句。‎ 重点 掌握识字方法,灵活识字;学说带有动词的短语。‎ 难点 学会练说排比句。‎ 一、识字加油站 谈话导入:同学们,大自然是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你们喜欢到野外去玩吗?有谁跟父母或同学出去欣赏过大自然的美景?(引导学生说出一些有关景色的四字词语,如: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冰天雪地、泉水叮咚等)外面的世界真是太美了,你们又有谁知道出去观察大自然需要带哪些物品呢?(可通过多种形式,如小组交流、个别点名等形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说出)‎ 多媒体出示:(识字教学)‎ 手套 帽子 登山鞋 运动裤 地图 ‎ 水壶 帐篷 指南针 ‎1.读准字音。重点指导后鼻音“登”。‎ ‎2.出示生字,进行扩词练习。学生自己口头扩词,同桌扩词,全班“开火车”扩词。‎ ‎3.改变语境,在不同语境中巩固生字。‎ 二、字词句运用 ‎1.多媒体出示:‎ 迎上去 穿衣裳 甩甩头 追上去 披红袍 摇摇头 ‎(1)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2)全班起立,根据上面的短语做动作。‎ ‎2.老师示范几个动作让学生说句子。‎ ‎3.点名让学生上台表演动作,让学生说句子。‎ ‎4.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自编自演。‎ ‎5.说句子。‎ ‎(1)多媒体出示例句。‎ ‎(2)分析句子的特点:属并列句式。‎ ‎(3)教师说例句,引导学生填空。‎ 课堂上,小明有时候________,有时候________。‎ 天上的白云,有时候________,有时候________。‎ 学校到处可见圆圆的身影,他在________,在________,在________,在________。‎ 语文园地一 手套 帽子 登山鞋 运动裤 地图 水壶 帐篷 指南针 迎上去 穿衣裳 甩甩头 追上去 披红袍 摇摇头 第二课时 ‎1.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规则。‎ ‎2.会背古诗《梅花》,了解诗意及梅花的品格。‎ ‎3.通过朗读了解科普性的童话故事。‎ 重点 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和书写规则。‎ 难点 ‎1.了解古诗《梅花》的诗意及梅花的品格。‎ ‎2.背诵古诗《梅花》。‎ 一、书写提示 多媒体出示:作 法 都 别 ‎1.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字是什么结构,什么偏旁。‎ ‎2.让你来写这些字你会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有的是左窄右宽,有的是左宽右窄)‎ ‎3.多媒体展示笔画顺序,学生跟着一起书空。‎ ‎4.让学生在书本上描红、书写。(老师在一旁指导坐姿、写姿,规范书写)‎ ‎5.评选“小小书法家”。(让学生将写好的作品放在讲台上,学生围观,评选出前三名,给予表扬)‎ 二、日积月累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出示蜡梅的图片,让学生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观赏后的感受。‎ ‎2.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朝大诗人王安石写的赞美梅花的诗——《梅花》。(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学生自学。‎ ‎(1)借助汉语拼音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查一查不认识的字,理解其意思。‎ ‎(3)提出不懂的问题。(在书上把问题写出来)‎ ‎2.学生进行自学。‎ ‎3.相互交流学习情况。‎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梅 墙 数 寒 独遥 暗 凌 ‎(2)指名让学生读生字,读得不准确的地方及时提醒纠正。‎ ‎(3)师生共同介绍作者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4)结合学生提出的问题理解字意。‎ 数:几 凌:冒着,顶着。 寒:严寒(交代出这是冬季)。 遥:远远的。 为:因为。‎ ‎(5)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意思,教师及时进行指导)‎ 墙角数枝梅:墙角边有几枝梅花。‎ 凌寒独自开:冒着严寒独自开放。‎ 遥知不是雪:远远看过去知道那并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因为有淡淡的清香随风飘过来。‎ ‎(6)让学生自己练习说说全诗的意思。(先自己说一说,遇到问题主动与同学交流意见或者向教师请教)‎ ‎(7)让学生说说全诗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评价。(鼓励学生开展相互间的评价,及时补充,形成生生互动的氛围)‎ ‎(8)进一步理解古诗意思。‎ 诗人通过这首诗写了梅花的哪些特点?你从哪些诗句看出来的?‎ ‎①让学生默读古诗,一边读一边在书中画一画有关的语句。‎ ‎②指名组织语言练习说一说。‎ ‎③结合自己的体会说一说。‎ ‎(学生可以说梅花不怕寒冷,在百花早已凋零的时候,勇敢地绽开笑脸,斗雪傲霜,从“凌寒独自开”这句可以看出来;诗人还赞扬了梅花的美丽,像雪一样洁白,从“遥知不是雪”这句可以看出来;另外,诗中还对梅花的品格进行了高度赞扬,写出了梅花的香味清雅不俗,从“为有暗香来”这句可以看出来。)‎ 教师小结:梅花洁白美丽,芳香独特,而且不争奇斗艳,在寒冷的冬季,不畏严寒,竞相开放,默默地向人们展示着自己的独特之处。作者运用恰当的笔墨描绘了百花凋零,唯梅独放的美妙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赏之情。‎ 三、我爱阅读 ‎1.学生自学。‎ ‎(1)这篇文章是什么?‎ ‎(是一篇科普性的童话故事。)‎ ‎(2)学生借助字典认识生字,结合插图读懂这篇童话故事。‎ ‎2.教师指导。‎ ‎(1)教师范读。‎ ‎(2)提问:这篇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讲述了一个住在南极的企鹅给住在非洲的狮子寄冰导致“美丽误会”的故事。)‎ ‎(3)提问:这篇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随着温度的变化,冰可以变成水,水也可以变成冰。)‎ 语文园地一 作 法 都 别 上课伊始,我就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带着积极快乐的情感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我借助情景动画,引领学生在趣味中了解野外观察大自然所需物品,在跟读中认识生字。在此基础上的认字和写字都是以“自主交流、活动探究”的形式完成的,既提升了识字实效,又尊重了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此外,通过读读比比,我让学生了解汉字的字形特点,使学生明白只有仔细观察汉字的字形,才能把汉字写得准确无误。‎ 二年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基础,但如果仅仅停留在背诵古诗的层面上,必定让一部分基础扎实的孩子没有“食物”可吸收。所以,在教学《梅花》时,我引导学生构建画面,理解诗意,让不同程度的孩子都有所收获。《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的能力。二年级的孩子虽有些小,但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交流和表达,所以在“我爱阅读”板块,我充分给予他们思考、表达与交流的空间。在交流中丰富语言,在交流中感悟内容,在交流中明白道理。‎ 快乐读书吧 故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传承,故事的美,不仅体现于语言,更体现于故事中所蕴含的意义。学生通过对童话故事的深入学习,不仅能够掌握语言,同时能够学习故事的深刻意义,了解世界各国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 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不少常用字,完全掌握了拼音,已经能独立阅读课外书籍,尤其是拼音读物。但是,由于识字量还不是很多,生活经历和生活体验都不够丰富,理解能力还有待加强,尤其是情感和内容的理解需要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下完成。‎ 故事教学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了条件,学习材料更加丰富,富有逻辑,充满智慧,故事教学中的阅读训练,帮助学生充分发挥阅读理解的能力;读写训练帮助学生系统地运用语言,听力训练更是充满了挑战;学生还可以通过复述、表演故事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课外阅读的知识,增加课外阅读量,积累语言文字。‎ ‎2.认识书的封面,了解书名、作者等基本信息,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3.感受课外阅读的快乐,乐于与大家分享课外阅读的成果。‎ ‎4.带领学生走进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增强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2.让学生学会通过观察、访问、上网等多种方式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 ‎3.感悟童话及其作品中呈现的对真、善、美不懈追求的精神。‎ ‎4.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交流、评价的实践能力。‎ ‎2.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乐趣。‎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阅读的快乐,提高阅读兴趣。‎ 重点 ‎1.产生阅读童话故事书的兴趣,能了解5本书的主要内容。‎ ‎2.认识书的封面,初步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难点 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各类童话故事书、读书明星卡片。‎ ‎1课时 一、出示大主题,激发兴趣 同学们,很高兴我们能聚在一起读书,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今天,让我们继续在书的海洋里畅游,一起走进有趣的童话王国吧。‎ 二、走进童话 ‎1.教师抛砖引玉。‎ 大家有读过《小鲤鱼跳龙门》《“歪脑袋”木头桩》《孤独的小螃蟹》《小狗的小房子》《一只想飞的猫》这些书吗?谁来说一说。‎ ‎2.学生交流阅读的这5本童话故事书。‎ ‎3.集体交流、评议:谁的收获最多。‎ ‎4.师补充讲述。‎ 童话实在太有魅力了,它的灵魂能飞翔几百年,它的文字能温暖数代人的心。‎ 三、了解童话书的封面及目录 不管是读哪种版本的童话书,首先要看一下封面,找找书名和作者,然后学会看目录,目录一般在正文之前。它一般包括篇目和页码两部分。形式有多种,有的页码在篇目的前面,有的则在篇目的后面,同学们要根据目录快速地查找自己喜欢的阅读内容。‎ 四、阅读方法指导 ‎1.找到了自己想读的童话故事了,那么我们怎样阅读童话呢,结合以往的经验,我们来交流交流。(学生交流自己的阅读方法与心得)‎ ‎2.同学们说的办法可真好,要想读懂童话,就必须静下心来,走进童话故事的情境当中,就像人吃东西那样,要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好几遍,甚至要能背诵下来。现在我们就一起静下心来读一读你手中的童话书中最喜欢的那篇文章。‎ ‎3.(课件出示)阅读童话应逐步达到以下几点要求:第一,认真朗读,弄懂内容。第二,品评人物,理解道理。第三,边读边想,记忆故事。‎ 五、指导写读书笔记 ‎1.同学们真会读书,都有自己的感触,对童话都很了解。看来啊,同学们这节课的收获还真不小呢,不过,你准备怎么记录下这些收获呢?‎ ‎2.读书做笔记能加深理解,帮助你记忆,还可以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所以我们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就一定要动笔做笔记。‎ 六、总结延伸 本次班级读书会就要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指名答)‎ 读读童话故事 阅读方法:‎ ‎1.认真朗读,弄懂内容。‎ ‎2.品评人物,理解道理。‎ ‎3.边读边想,记忆故事。‎ 阅读还需做到:写读后感、做读书卡片、摘抄好词好句。‎ 童话故事情节生动,语言优美,总能把孩子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之中,使孩子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童话故事以它所特有的幻想色彩吸引儿童,是伴随孩子成长的好伙伴。组织好童话教学是提高低年级学生阅读水平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那么如何根据低年级的儿童特点进行童话教学呢?我以儿童的视角整体解读童话,充分体会童话的“想象味”,理性分析童话的“教育味”,适时把握童话的“生活味”。通过抓导入,促想象;抓语言,细品读;抓情景,促体验,教出童话的“语文味”。同时,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尊重童真,呵护童心,留住童趣,引领孩子们“入文本,出文本,超文本”。‎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