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认识厘米和米 北京版 (5)
课题:认识厘米 教材分析: 《认识厘米》是北京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该部分的教学内容属于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测量,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教材中把本部分知识安排在比较简单物体的长、短之后,其他长度单位(“米”、“千米”、“分米”和“毫米”等)和单位之间的换算之前。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要能为后续认识米、理解米和厘米之间的单位换算、用厘米和米测量以及认识、测量线段做基础。 人教版 北京版 北师大版 纵观北京版、北师大版和人教版的教材,我们会发现,三个版本都关注了让学生从测量中体会测量单位统一的必要性入手,再通过尺子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因此,我想,本节课的设计应该从让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开始,再过渡到认识尺子上的1厘米。由于厘米是学生初次接触的长度单位,所以课上要设计大量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1厘米的长度,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 学生分析: 从知识上看,在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比较一些物品的长短。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会经常使用到直尺,所以他们对直尺并不陌生,但是对尺子的了解程度却不相同。从心理上看,一年级学生的思维依旧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认识事物也需要具体实物的支撑。他们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又喜欢动手操作,所以若能让学生在动手操作实物的过程中,经历统一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长度单位和形成表象的过程等,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厘米,形成1厘米长度的正确表象。 基于以上分析,我的思考是:一、创设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熊猫开店的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在熊猫和松鼠量的4庹长的不一样,导致河马皮带短了的情境中,感受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二、在教学活动中注重让学生经历找尺子上的1厘米、比划1厘米、估计1厘米和验证小棒长度的过程,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发展空间观念;三、让学生在生活中找找哪里有1厘米,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之间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厘米知识的价值。 教学目标: 1.在故事情节中,经历同样的4庹长,不同的“人”测量的结果却不同,从而引发矛盾,初步感受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2.借助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经历找尺子上的1厘米、比划1厘米、估计小棒长度等学习过程,初步建立1厘米长度的正确表象。 3.通过在生活中寻找1厘米长的物品的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正确表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一)在情境中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讲故事:熊猫开了一家皮具店,这天,河马伯伯来了,它想做一条新皮带,熊猫给它量腰围。熊猫张开双臂,正好量了4庹长。熊猫就对小裁缝松鼠说:量一条4庹长的皮带来。松鼠也伸开双臂,1庹、2庹、3庹、4庹。皮带做好了,河马伯伯往腰上一围,怎么短了? 教师:你们说说,为什么会短了呀? 预设:熊猫和松鼠的手臂不一样长/松鼠的一庹比熊猫短…… 教师:怎么做就能避免这样的错误呢? 预设1:应该用一个人的庹去量,不应该换人。 预设2:用尺子量。 小结:看来测量长度需要用同样的长度单位。在尺子上,就有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它就是厘米,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 【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教师:厘米还可以用“cm”来表示,它是centimeter的缩写,全世界都在用呢。【板书:cm】 【设计意图】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中,在经历同样是量4庹,最后测量结果却不同的矛盾冲突中,让学生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出长度单位厘米。 二、认识1厘米,具体感知1厘米 (一)在尺子上找1厘米 教师:你能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到哪是1厘米? 预设1:0刻度线和1刻度线之间的距离是1厘米。 预设2: 1厘米 教师:尺子上哪里还有1厘米?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在认识直尺的过程中,感受1厘米的长度,在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中体会不论是什么尺子,不论在哪里,单位都是一样的,并以此感悟“标准”的意义。 (二)活动体验1厘米 1.小棒和直尺建立联系 教师:估计一下,这根小棒有多长?(1厘米) 教师:快把它放在尺子上比一比。 2.小棒和手势建立联系 教师(做动作):攥紧拳头、变成小鸟、张开小嘴,1厘米。 教师(操作演示):小鸟的嘴巴是张开了1厘米吗?我们用小棒验证一下。再把小棒抽出来,保持手指不动。 师生一起做游戏,反复验证1厘米。 【设计意图】把1厘米长的小棒和直尺上的1厘米建立联系,然后借1厘米长的小棒来验证手指间的距离,从用眼看到的实际长度内化后用手指比划出来,通过反复的比划、验证,有助于学生对1厘米长度形成正确的表象。 (三)在估测的过程中,感悟单位的累加 教师:拿起长一点的小棒,想着1厘米长,估一估,它有多少厘米?(学生的小棒4厘米) 教师:这根小棒到底有多长呢,你有什么好方法吗? 预设: 1.用1根小棒量。 2.小组合作测量。 3.用尺子量。 让学生到投影下指一指,说一说。 教师:要想知道这根小棒大约有多长,就是看这根小棒里大约有几个1厘米,那么它就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在学生认识1厘米后,进一步扩展数学知识,将实物和尺子建立起联系,不仅让学生认识1厘米,还要进一步认识几厘米。把数学知识学会、学透、学活,在估计、验证的过程中体验单位长度的累加,知道4个1厘米是4厘米。 三、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 教师:我们刚才在尺子上找到了1厘米,这根小棒也是1厘米。赶快看看你身上有1厘米吗? 预设:食指的宽度、指甲盖的宽度…… 教师:我们周围有1厘米吗? 预设:两本数学书的厚度、橡皮的厚度、图钉的长度、钉书钉的长度、田字格每条边的长度、纽扣的最宽的地方…… 教师:生活中,哪里还有1厘米? 预设:键盘上按键的宽度、魔方上每个小正方体的边长、手机按钮最宽的地方、电源开关面板上的按钮的宽度…… 小结: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找到了这么多的1厘米。除了1厘米,我们身边还有很多不同的长度。我们课下可以继续观察,以后也会学习。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1厘米,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 四、全课小结 教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孩子们,你们有什么收获吗?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cm 长度单位 课题:认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