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7单元教案

七 加减法(二)‎ 第1 课时 古人计数 教学目标 ‎1.正确数、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大小。‎ ‎2.在捆一捆、摆一摆的动手操作中认识数位:十位和个位。‎ ‎3.在日常生活中发现11~20各数。‎ ‎4.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地数、读、写11~20各数,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 难点:建立十位和个位的数位概念。‎ 教学准备 ‎  20根小棒、计数器、直尺。‎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提示课题 出示课本第74页的情境图。(学生看图) ‎ 师:古人用打1个结的方法代表数量1,当数量增加了,它们怎么计数呢?学完了这节课,同学们就能解答这个问题了。(板书课题:古人计数)‎ 二、互动探究 ‎1.认识1捆。‎ 师: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师生共同操作) ‎ 师:现在我们把10根捆成1捆,今后,我们不仅可以用1根来数数,还可以用1捆来数数。‎ ‎2.介绍计数器。‎ 师:如果老师将1捆和1根小棒合起来,是多少根小棒呢?(11根) ‎ 师:为了方便,人们发明了计数器,这就是计数器。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3.认识数位。‎ 师: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什么?又如何表示和小棒一样多的数呢?大家说一个两位数,在计数器上试着拨一拨。(学生演示) ‎ 教师说明:右边第1档珠子表示小棒中的根数,有1个珠子表示1根;第二档上的珠子表示小棒的捆数,有一个珠子表示1捆,有10根小棒。‎ 二、互动探究(续)‎ 师小结:右边第一档上的一个珠子表示1根,叫做个位;第二档上的一个珠子表示1捆,也就是10根,叫做十位。(板书:个位 十位) 4.‎ 认识11~20各数。‎ ‎(1)认识11。‎ 师:个位上的1个珠子表示1,十位上的1个珠子表示1个十。用数字符号表示为11。(教师在数位下板书:11) ‎ 师:这两个1在不同的位置上,表示不同的意思。谁来说说,这两个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2)认识15。‎ 师:现在请同学们来试试,先拿出1捆,再拿出5根,它表示多少?(表示15)在计数器上应该怎样表示呢?‎ ‎(让每个同学都在自己的计数器上拨一拨,然后请一个同学板演)‎ ‎ (3)认识19。‎ 师:现在老师摆小棒,你们在计数器上表示出和老师一样多的数。‎ ‎(老师摆小棒,学生拨珠,同桌相互交流一下) ‎ ‎(4)认识20。‎ 师:现在如果在10根小棒上再加10根小棒,在计数器上该如何表示呢?‎ ‎(教师引导学生拨出20,并引导学生说出:因为十位上的一个珠子代表一个十,两个珠子就表示2个十。) ‎ 请同学们把课本上的算式补充完整。‎ ‎5.我拨你说,我说你拨。‎ 师生轮流说数和拨珠。‎ ‎6.估小棒。‎ 师:老师这有一把小棒,(教师把小棒撒在实物投影仪上)估一估这里有多少根。‎ 同学们数一数,验证一下,看谁估得比较准。(把10根捆成1捆,1捆加几根很容易数)‎ 三、教学“试一试”‎ ‎1.读一读。‎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比10更大的数,找找看,我们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它们?‎ ‎(先组织学生同桌相互读,再请个别学生读。可鼓励学生跳着读) ‎ ‎2.比一比。‎ 师:认识了比10大的数以后,相信同学们已经学会比较比10大的数了,说一说,12和14,谁大,谁小?‎ ‎3.古人计数。‎ 学生交流12的表示方法,尝试用同样的方法表示13。‎ 四、巩固练习 ‎1.课本第75页“练一练”第1题。‎ 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这几幅图的特点,确定个位与十位。‎ ‎2.课本第75页“练一练”第2题,引导学生说一说个位与十位的不同。‎ ‎3.课本“练一练”第3题,让学生拿出直尺,从前往后数一数。‎ ‎4.课本“练一练”第4题。‎ 本题是比较数的大小,不能很快写出答案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小棒摆一摆。‎ ‎5.课本“练一练”第5题。‎ 本题是让学生正确地写出10以上的数,可以先圈出其中的10个,再数一数。‎ 四、巩固练习(续)‎ ‎6.课本“练一练”第6题。‎ 引导学生说说他们是怎么计算的。‎ ‎7.课本“练一练”第7题。‎ 让学生说说衣服上数字的排列特点,再写一写。‎ ‎8.课本“练一练”第8题。‎ 本题是让学生了解怎样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述18这个数,教师也可以列出其他10以上、20以内的数,让学生说说它的组成。‎ 五、数学故事 ‎  看“读一读,讲一讲”中的故事,了解古人“结绳记事”的办法。‎ 六、课堂小结 ‎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的内容。‎ 第1课时 古人计数 ‎ 十位 个位 ‎1个十 1个一   1  1‎ ‎1个十 5个一 1 5‎ ‎1个十 9个一 1 9‎ ‎2个十 2 0‎ 第2 课时 搭积木 教学目标 ‎1.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2.通过“搭积木”教学,学生进一步体会20以内数的顺序,培养数位的意识。‎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在合作环境中自主学习计算,体会计算的多样化。‎ 重点难点 重点:十几加几、减几。‎ 难点: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20个正方体积木、计数器。‎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情境导入 师: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积木)现在我们就开始玩积木吧!‎ ‎(让学生在玩积木的过程中,感受增减,拿走几块,添加几块) ‎ 师:你们在玩积木时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尝试回答) ‎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两位小朋友玩的积木吧!‎ 二、建立概念 出示情境图。(多媒体展示) ‎ 师:我们先来看看女生是怎么玩的。‎ 生:原来有13块积木,又拿来2块,就是13加上2等于15。‎ 师:怎样算出等于15的?‎ 二、建立概念 生1:13是由一个十和三个1组成,我先把三个1和2相加等于5,一个十和一个5相加就是15。‎ 生2:我拨了一下计数器,十位上是1,代表10;个数上本来有3‎ 个,现在又加上2个,一共15个。‎ ‎(多让几名学生回答,理解计算方法) ‎ 师:这位男生又是怎么玩积木的?‎ 生1:男生原来有16块,他拿走了2块。‎ 生2:不对,我认为男孩是从18块里拿走2块,16块是剩下的。‎ 师强调:图上只画了16块积木,但是还有2块在男生手里。说明原来有18块积木,拿走2块后,剩下16块。‎ 师:这位男生搭的积木应该怎样列算式呢?‎ 生:18-2=16,因为从18块里拿走2块,表示18减去2,还剩16块。‎ 三、巩固练习 ‎1.看图列式。‎ ‎(课本第78页“练一练”第1题) ‎ 师:请同学们看第一幅图,你能根据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一共有多少枝花?列式:10+3=13(枝) ‎ 师:谁还能提出其他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生2:原来有13枝,拿走了3枝,还剩几枝?‎ 生3:商店里有13枝花,卖了10枝,还剩下3枝。‎ ‎(学生独立将算式补充完整并集体反馈。) ‎ 师:现在请同学们观察第二幅图,然后把算式补充完整,再想想你所写的算式表示什么。‎ ‎(学生列出不同的算式,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图意说出算式的意义)‎ ‎2.填算式。(课本第78页“练一练”第2题) ‎ 找一找,哪两个数字相加的结果是18并在课本上填一填。‎ ‎3.看一看。‎ 看图说一说,毛毛虫身上的箭头是什么意思?‎ ‎4.先计算,再找规律。(课本第78页“练一练”第4题) ‎ ‎(引导学生发现:加法算式中,交换加号两边的数,和不变;减法算式中,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大,得数越小) ‎ ‎5.碰碰车。(课本第78页“练一练”第5题) ‎ 引导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反馈,教师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四、课堂小结 ‎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本课学习的收获,适时作出补充。‎ ‎                  第2课时 搭积木 ‎               13+2=15      18-2=16‎ ‎ 3+2=5 8-2=6‎ ‎ 10+5=15 10+6=16‎ 第3 课时 有几瓶牛奶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学生学会“9+几”的进位加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理解“凑十法”的含义。‎ ‎3.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和独特性。‎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计算9加几的题目。‎ 难点:9加几的“凑十法”的算理及方法。‎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 ‎(多媒体展示课本第79页情境图) ‎ 师:今天是星期天,美美要帮助妈妈送牛奶,现在还有两箱牛奶,妈妈想考考美美,就问:“现在一共还有多少瓶牛奶?”这可是难倒了她,聪明的你们能帮助她算一算“有几瓶牛奶”吗?(板书课题)‎ 二、互动探究 ‎1.动手操作,探讨规律。‎ 师:你有什么办法能很快知道这两箱牛奶有多少瓶?‎ 生1:我是一个一个数的。‎ 生2:我看到一个箱子有10格,一行有5格,第一个箱子空1格,有9瓶牛奶,从第二个箱子拿过来1瓶,第一个箱子就有10瓶牛奶了,这样,第二个箱子还剩4瓶,10与4相加就是14瓶。‎ 师:现在根据这个方法,用小棒试着摆一摆,并思考和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学生各自操作,教师引导,试着让学生口述操作过程) ‎ 生3:左边有5瓶牛奶,右边有9瓶牛奶,一共有多少瓶牛奶?‎ 师:大家会不会用算式解答呢?‎ 生4:9+5。‎ 师:该如何计算“9+5”呢?请大家想一想刚才的操作过程,试着回答。‎ 师:箱子里原来有9瓶,再添1瓶正好10瓶,这种方法叫“凑十法”。要把9凑成10,就要想9加几得10。9加1得10,就从左边的5瓶中取1瓶,和9凑成10。‎ ‎(板书) ‎ 生:我发现除了9加1可以凑成10,还有5和5能凑成10,5+5=10,从9里拿走5个,与5凑成10,9里面还剩4,结果还是等于14。‎ ‎(师表扬,并板书) ‎ 小结:要算9+5等于几,可以把5分成1和4,9和1相加等于10,10再加上4等于14;也可以把9分成4和5,5和5相加等于10,10再加4等于14。‎ ‎2.圈一圈,算一算。‎ ‎9+3=       6+9=‎ 先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算一算,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理解“凑十法”的意义。‎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课本第80页“练一练”第1题) ‎ 教师应先做示范,引导学生明白此题是用“凑十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如拆大数或拆小数等。‎ ‎2.数一数。(课本第80页“练一练”第2题) ‎ 左边有9条鱼,右边有8条鱼,一共有几条呢?‎ ‎(学生独立完成剩下的一题,然后集体反馈)‎ ‎3.说一说。‎ 引导学生看图,让学生独立计算。‎ 师:引导学生发现:一个加法算式中的两个数,交换了位置以后,和不变。‎ ‎4.写一写。‎ 本题可让学生独立完成,引导他们直接写出得数。‎ 四、数学故事 课本第80页“练一练”第5题。‎ ‎1.帮助学生弄清题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编故事。‎ ‎2.小组合作写出算式,强调书写顺序。‎ ‎3.交流反馈。‎ 五、课堂小结 ‎  师:今天同学们学得非常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在计算9加几时,我们用了什么方法?(凑十法)“凑十法”是怎样进行计算的?(学生回答)‎ ‎               第3课时 有几瓶牛奶 ‎            “凑十法”‎ 第4 课时 有几棵树 教学目标 ‎1.巩固“凑十法”,用“凑十法”计算“8加几”和“几加8”的题目。‎ ‎2.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计算“8加几”的进位加法。‎ 难点:“8加几”的“凑十法”的算理及方法。‎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情境导入 ‎1.创设情境。(课件出示:一只小猴在山坡上植了8棵树,又来了一只小熊,学着小猴的样子,植了6棵树。)‎ ‎2.提出问题。‎ 他们一共植了多少棵小树?(师板书课题:有几棵树)‎ ‎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师:对于上面的提问,你会列出算式表示吗?‎ 生:8+6。(教师板书:8+6)‎ ‎2.讨论算理。‎ ‎(1)师:8+6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在小组里用小棒摆一摆。‎ 小组合作完成。‎ 汇报交流。‎ ‎(2)师:通过摆小棒,你们想到了几种计算方法?‎ 生1:对计算8+6可想为:先把8+2凑成10,所以把6分成2和4,8加上2等于10,10再加上4等于14。‎ ‎(师板书) ‎ 生2:因为6与4可以凑成10,所以把8分成了4和4:6+4=10,10+4=14。‎ ‎(师板书) ‎ 生3:也可以这样想:9+6=15,8比9少1,所以8+6=14。‎ ‎3.说一说。‎ 生1:毛毛虫是把6分成了6个1,8分成了8个1,然后逐个相加,得出答案14。‎ 生2:毛毛虫先将8加2,凑成了10,再加上4,得出答案14。‎ ‎4.教学“圈一圈,算一算”。 ‎ 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教师在学生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小结:刚才同学们都是把8、7、6分别凑成10,然后用10再加上剩下的数,这就是我们今天共同研究的“8加几”的“凑十法”的计算方法。‎ 三、发散思维 师:同学们真厉害,通过动脑筋自己想出了8加几的计算方法。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老师这里有一道题目:8+9,看一看哪个同学想到的计算方法最多。‎ 同桌讨论交流。‎ 汇报交流(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生1:从9中拿出2,与8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2:从8中拿出1,与9凑成10,10加7等于17。‎ 生3:我想是因为9+8=17,所以8加9也等于17。‎ 教师对这3种方法都予以肯定,并特别表扬第3种方法。‎ 教师用课件演示9+8=17想的过程和8+9=17想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实现知识的迁移,渗透“交换加数的位置,得数不变”的规律。‎ 四、巩固练习 ‎1.摆一摆,算一算。(课本第82页“练一练”第1题) ‎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反馈,要求学生说出想的过程。‎ ‎2.看图列式。(课本第82页“练一练”第2题) ‎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反馈,要求学生结合图说说算式所表示的含义。‎ 四、巩固练习(续)‎ ‎3.看一看,填一填。(课本第82页“练一练”第3题) ‎ 让学生说说毛毛虫计算8+8的方法。‎ ‎4.算一算。(课本第82页“练一练”第4题) ‎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个别同学说一说计算方法。‎ ‎5.连一连。(课本第82页“练一练”第5题) ‎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6.连一连。(课本第82页“练一练”第6题) ‎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五、课堂小结 ‎  师:今天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知识?你想对今天的小动物们说些什么?‎ 第4课时 有几棵树 第5 课时 有几只小鸟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凑十法”,会用“凑十法”计算“7加几”和“几加7”的题目。‎ ‎2.会进行2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3.会在“凑十”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如“凑11”“凑12”等。‎ 重点难点 重点:熟练计算“7加几”的进位加算。‎ 难点:会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任意数的加减。‎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情境导入 ‎  课件出示:一天,小明来到公园里玩,他发现公园里的大树上停了几只鸟,他数了数,一共是7只,突然,又有6只鸟飞了过来,小明想:一共是多少只呢?(板书课题)‎ 二、互动探究 师:大家能不能帮帮小明?你会列算式吗?‎ 生:7+6。(师板书) ‎ ‎1.讨论算理。‎ 师:7+6应该怎么算?请同学们用小棒摆一摆。小组合作完成。‎ 反馈,交流。‎ 生:把7凑成10,7加上3得10,就要从飞来的6只小鸟里取3只,和7凑成10。‎ 师板书:‎ 师:除了7+3可以凑成10,还有别的方法吗?‎ 二、互动探究(续)‎ 生:4和6能凑成10,从7个里面取出4个,与6凑成10,7里面还剩3,结果还是等于13。‎ 师板书:‎ ‎2.圈一圈,算一算。‎ ‎4+7=       5+6=‎ 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并引导他们得出这两个算式得数相等的结论。‎ ‎3.想一想,填一填。‎ 学生算出得数后,引导他们发现规律:从上往下,得数逐渐少1。‎ 三、巩固练习 ‎1.圈一圈,算一算。(课本第84页“练一练”第1题) ‎ 师:学习了“凑十法”以后,同学们能不能很快地写出答案?‎ 生写,再集体交流,后独立完成剩下的一题。‎ ‎2.看一看,填一填。(“练一练”第2题) ‎ ‎6是由两个3组成的,7加6就是7加3再加3,结果是13。‎ ‎3.写一写。(“练一练”第3题) ‎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反馈。‎ ‎4.涂一涂。(“练一练”第4题) ‎ 本题要求找出得数是11和12的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12是10加2,11是10加1,用凑十法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完成) ‎ ‎5.凑11。(“练一练”第5题) ‎ 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右边的算式,发现规律从上往下,加号左边的数逐渐多1,右边的数逐渐少1,结果都是11。‎ 四、课堂小结 ‎  师: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哪些本领?‎ 第5课时 有几只小鸟 第6 课时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巩固用“凑十法”进行20以内数的计算。‎ ‎2.正确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凑十法”的算理及方法。‎ 教学准备 ‎  动物卡片、苹果树图、口算卡片,小红旗。‎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创设情境 ‎  师:同学们,我们这段时间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大家收获了什么知识呢?老师现在来考考大家吧!‎ 二、基本练习 ‎1.登台阶。‎ 完成“练习三”第1题。‎ 让学生注意区别图中人物的不同姿势,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2.连一连。‎ 完成课本“练习三”的第2题。‎ 请学生先计算,再想一想有什么规律。‎ 小组合作交流,集体汇报反馈。‎ ‎3.限时抢算。‎ 请同学们在1分钟的时间内完成课本“练习三”的第3题。‎ 学生汇报交流。‎ ‎4.画一画,填一填。‎ 完成课本“练习三”的第4题。‎ 让学生说说毛毛虫身上数字的排列规律,再独立计算。‎ ‎5.摘苹果。‎ 分小组进行比赛,看哪一组摘到的苹果多。(算式计算正确为摘到苹果) ‎ 集体汇报交流。‎ 反馈本小组摘到的“苹果”,集体订正。‎ 三、提高练习 ‎1.算一算,填一填。‎ 完成课本“练习三”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汇报交流。请学生说出计算的方法,如7+6=13;请学生说出想的方法:将7分成4和3,4加6等于10,10加3等于13,所以7加6等于13。(学生说出其他的方法也给予肯定) ‎ ‎2.动物之家。‎ 完成课本“练习三”第6题。‎ 引导学生看图,口述图中的数学信息,再独立完成并全班交流。‎ ‎3.数学游戏。‎ ‎“练习三”第8题“说一说,做一做”。 ‎ 师:这节课我们进一步学习了进位加法,下面请小朋友们在小组内把这些算式进行整理,同学之间可以相互商量,按一定的规律进行排列。‎ 小组和小组之间互相交流。‎ ‎4.趣味填数。‎ 完成课本第86页“练习三”第9题。‎ 三、提高练习(续)‎ 这是一个开放题,只要求学生写出一个答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鼓励他们写出多种答案。‎ 生1:8+5>12‎ 生2:8+6>12‎ 生3:15-8<8‎ 生4:10-5<9‎ ‎……‎ 四、课堂小结 ‎  师:今天这节课,大家学得愉快吗?你们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第7 课时 做个加法表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交流,让学生列出所有算式,对2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归纳,从中发现规律,体验探索的乐趣。‎ ‎2.进一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对20以内的数进行归纳,找出规律。‎ 难点: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经历研究与探索的过程。‎ 教学准备 ‎  数字卡片、加法表。‎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情境导入 出示课本第87页的情境图。‎ 师:小明和小红刚学完20以内的加减法,为了巩固这部分内容,他们一起做了一些数字卡片,准备做一个加法表。这时,小狗有疑问了,同学们看一看,小狗提了什么问题?‎ 同学们小组交流帮小狗解决这个问题。‎ 二、互动探究 ‎1.排一排。‎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数字卡片,在小组内说说应该怎么排。‎ 小组推选代表回答。‎ 生1:我发现这几个算式得数都是14,应该排在一起。‎ 生2:我发现这几个算式中都有8,应该排在一起。‎ ‎2.发现规律。‎ 出示课本第87页的加法表。‎ 师:虽然这个加法表并不完整,可是我们能从中发现一些规律。谁能说说竖着看,你能发现什么?‎ 生1:竖着看加法表,一共8列,从上到下,数字逐渐增大,右边的第一列算式都是9加几,并且与9相加的数逐渐增大。‎ 二、互动探究(续)‎ 生2:第二列的算式都是8加几,并且与8相加的数逐渐增大。‎ ‎……‎ 师:很好,那么横着看呢?‎ 生1:第一行算式的结果都是11,这几个算式之间可以画等号。‎ 生2:每一行的第1个算式都是9加几,第2个算式是8加几。‎ 生3:第一行的第1个加数从左到右逐渐少1,第2个加数逐渐多1.‎ ‎ ……‎ 师:同学们都很聪明,现在我们就来把这个加法表填完整。‎ 学生填。‎ 师:填完了表以后,说说你还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得数越大,算式就越少,得数是18的只有1个算式,而得数是11的算式有8个。‎ 师:很好,说明同学们非常善于动脑筋。‎ 三、巩固练习 ‎1.教师任意出示一道算式,学生写出与它得数相同的算式。如:教师出示9+6=15,学生写出8+7=15,7+8=15,6+9=15。‎ ‎2.教师随便说一个得数,学生找出相应的算式。‎ 四、课堂小结 ‎  师:今天我们一起做了一个加法表,回顾一下,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 第7课时 做个加法表 加法表的规律 数学好玩 第1 课时 淘气的校园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是生动有趣的。‎ ‎2.培养学生的观察与语言表达能力。‎ ‎3.能主动提出问题,收集身边的数学信息。‎ 重点难点 重点:体会数学的有趣。‎ 难点: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课本第88页的校园情境图。‎ 说一说,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 师:你能找到淘气校园里的数学问题吗?‎ 二、互动探究 ‎1.议一议。‎ 师:为了能更好地记下淘气校园里的数学信息,同学们可以分为小组,一个人说,另一个人记。‎ ‎2.做一做。‎ ‎(1)要求学生4人一组,找出淘气校园里的数学信息,小组合作交流。‎ ‎(2)小组推选代表回答。‎ 生1:跳绳的有6人。‎ 生2:有12个小朋友在踢足球。‎ 生3:有4条跑道。‎ 生4:旗杆是圆柱形的,比树还高。‎ ‎……‎ ‎3.想一想。‎ 观察一下我们的校园,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小组交流讨论,将自己发现的数学信息与想到的数学问题写在纸上。‎ 生1:我们班一共有多少人?‎ 生2:我们的课桌有几个面?‎ 生3:操场上的旗杆是不是比教学楼高。‎ ‎……‎ 三、课堂小结 ‎  师:同学们这节课的表现怎么样?请看课本中的自我评价,做得好的同学就奖励给自己一个笑脸。‎ 第1课时 淘气的校园 跳绳        6人 踢足球 12个 ‎……‎ 第2 课时 一起做游戏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有趣,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及语言表达能力。‎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有趣。‎ 难点:初步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 ‎  多媒体课件、积木、纸牌。‎ 教学步骤 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 多媒体出示课本第90页的情境图。‎ 师:让我们一起加入他们的游戏吧!(板书课题)‎ 二、互动探究 ‎1.比一比。‎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2人一组,比一比哪组堆得又快又高。‎ 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中的游戏规则,再比一比。‎ 学生动手,教师巡视,小组代表汇报。‎ 生1:我们小组是先把大的物体放在下面,再放上玻璃杯,最后把球放在玻璃杯上。‎ 生2:我们想把球放在魔方上面,可是球太圆,一下就滚下来。‎ ‎……‎ ‎2.玩一玩。‎ 师:通过刚才的游戏,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有创新精神。现在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纸牌,我们再来做个游戏。‎ 教师指导学生看课本第91页“玩一玩”的游戏规则。‎ 师:请同学们看一看图,最右边的小朋友是淘气,他现在遇到了问题,谁能帮帮他?‎ 生1:应该继续摸,因为3+5等于8,还不到10。‎ 生2:不能摸了,如果摸到的数加8超过了10,他就输了。‎ 师:那么淘气如果继续摸牌,摸到几才能获胜?‎ 生:一定要摸到2,这样加起来就是10,淘气就能获胜了。‎ 师:那如果是1呢?淘气能获胜吗?‎ 生:不一定,因为有一个小朋友已经摸到了5和4,如果他停止摸牌,那么他就获胜了。‎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的牌比淘气少。‎ 师:同学们真聪明,说明你们已经知道了游戏规则了,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吧。‎ 学生4人一组,根据规则玩纸牌。‎ 三、课堂小结 ‎  师:同学们玩得开心吗?说说你学会了什么。‎ ‎               第2课时 一起做游戏 ‎                    游戏规则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