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8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点图与数) ▏沪教版 (2)
学科:数学 课题:点数与图 教师: 日期: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奇数、偶数。 2.借助学具,经历观察比较、归纳猜测、举例验证、揭示规律的过程,探究有关奇偶数加减法的规律。 3.感受数的表达的丰富性,积累数形结合思考问题的经验。 教学重点:奇数、偶数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教学难点:根据已有信息猜测,探究奇数、偶数的一些规律。 三、教学目标设计依据: (1) 教材分析: 在沪教版二上第六单元《整理与提高》的“数学广场——点图与数”中,教材安排了“奇数与偶数”和“平方数”两个内容,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奇数与偶数”。作为教材内容的拓展,教材意图借助点图来发现与探究奇偶数的规律,如: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奇偶数相加减的规律等。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研究方法。这些结论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能理解,但难以表达。所以,教学的过程,重在体验。同时,对于上述几个规律,如果像教材一样直接呈现问题或算式展开研究,对于学生来说是轻而易举的,但背后的思维含量却是不足的。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本课借助英国numicon学具,尝试让一年级学生学习此内容。这样的研究过程更具挑战性,也更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2) 学生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什么是奇数、什么是偶数,但他们对奇偶数对判断是基于每个数字的个位是否为“0、2、4、6、8”或“1、3、5、7、9”等。本课尝试从数学概念的本源出发,借助直观的学具图形来理解抽象的数学规律,发现数学变化的规律,逐步渗透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与数形结合思考问题的意识与方法。让学生从对具体实例的观察比较、归纳猜测、举例验证,最后揭示规律。教学中,将努力借助numicon学具,通过有效的回应反馈来促进师生、生生的互动,帮助学生理解概念与规律。这也是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常规积累(2分钟)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 二、游戏式导入:(10分钟) 1. 问题引入:每块numicon学具上有几个洞? 说说你是怎么数的? 2. 游戏1:我说你取 规则: 老师报一个数,请你们从学具袋中取出有相应洞洞数量的numicon学具。 3、练习1:根据数字给点图涂色 学生个别汇报 学生从学具袋中取出学具展示 学生拿出练习纸涂色 通过1个1个数,2个2个数或者4个4个数,为后续判断奇偶数特点埋下伏笔。 通过这一练习,让学生熟悉numicon学具。 从具体的学具抽象到平面上的点图。 三、核心过程推进:(21分钟) (一)、认识奇数、偶数特点 1. 同桌合作将学具袋中的numicon分分类, 并说说理由。 2.游戏2:我说你做 规则: 老师说一个数,请你判断它是奇数还是偶数。如果你手中的卡片是和我一样的奇数或者偶数,请你站起来。如果和我不一样,请继续坐在座位上。 3. 练习2:判断,在奇数下画△ 4.练习3:根据规律填空: 2,4,6,8, , , , , , … 9, 7, 5, , 。 …….19,17,15,13, , , , , , 。 通过观察得出,相邻两个奇数或者偶数都是相差2。 (二)、探索奇偶数加减法之间的规律: 1. 探索奇偶数加法之间的规律 每组同桌都有十块numicon学具,任意取 出两块,将它们拼一拼,看看会有什么发 现? 把你研究的算式记录在练习纸上。 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 预设:学生会将“1”归入偶数组。 学生根据老师课前下发的卡片,现场游戏。 结合PPT完成并反馈 同桌合作,进行拼摆,并将加法算式记录在练习纸上。 在数与形的结合中发现、理解奇数、偶数特点。 通过游戏、练习等方式巩固奇数、偶数概念。 “以形助数”,借助直观的学具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规律,培养学生推理能力。 师: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 2. 探索奇偶数减法之间的规律 师:说说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边拼摆学具,边写算式,并交流反馈。 通过不完全归纳法,让学生解释奇偶数的加减法关系。引导学生参与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 四、课堂总结(2分钟) 通过今天的学习,请你说说今天学习了什么?有什么可以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吗? 学生概括所学内容 及时对课堂进行总结强调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