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22课-人教部编版(共20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二年级下册语文课件-中华经典素读范本第22课-人教部编版(共20张PPT)

《中华经典素读范本》 二年级下册 第 22 课 内容一 大学 · 明德章 内容二 《世说新语 · 言语》二则 内容一 大学 · 明德章 一、温故揭题 教师引导学生用镂空法随机读背素读二年级上册《千字文》《增广贤文(节选)》中的内容。 二、尝试初读 (一)初读《明德章》,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二)标注易读错字词:亲(qīn)民、庶(shù)人、壹(yī) (三)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四)师生拍手齐读。 (五)学生说读后感受。 三、分步练读 (一)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文白对读。 原文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译文 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内心的明德,在于使人自新,在于达到至善的境界。知道该达到的境界才能确定志向,志向确定后才能心意宁静,心意宁静后才能随处而安,随处而安才能虑事周详,虑事周详才能达到至善。事物有本有末,事情有始有终,知道哪些是先哪些是后,便接近要领了。 2. 素解文意。 释义: ①大学:指的是“大人之学”,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古时,儿童八岁进小学,学习基本的生活技能与文化知识,生活技能包括打扫卫生等家务和待人接物的礼数,文化知识指的是“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十五岁入大学,学习分析道理、修养身心和从政治国的学问。②明明德:发扬光明正大的德性。第一个“明”是动词,第二个“明”是形容词。③本末:根本和末梢。 链接: 《小猫钓鱼》 点拨: 《大学》的第一段首先提出“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然后讲了认识、完善“三纲领”的过程:定、静、安、虑、得。我们在学习知识时,也要按照这一顺序,如果心神不定,就很难达到理想效果。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示范一 (镂空后两个字): 大学……,在明……,在……,在止于……。 知止而后……,定而后……,静而后……,安而后……,虑而后……。 示范二 (镂空前两个字): ……之道,……明德,……民,……于至善。 ……而后有定,……后能静,……后能安,……后能虑,……后能得。 (二) 学习第二 自然段 。 1. 文白对读。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 致知在格物。 译文 自古以来要在天下彰明明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治理国家,先要管理好家族;要管理家族,先要修养自身;要修养自身,先要端正内心;要端正内心,先使意念真诚;要使意念真诚,先要有识见;提高识见的方法在于研究事物。 2. 素解文意。 释义: ①齐其家: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或家族。②修其身:修养自身的品性。 点拨: 以上就是“八条目”。作者从要实现“平天下”的目的出发,依次提出了“八条目”的概念,其顺序不能颠倒。 链接: 《陈蕃扫天下》 拓展: “ 国家 ”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三) 学习第 三自然段 。 1. 文白对读。 原文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译文 研究事物而后可以增长识见,有了识见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就能端正内心,内心端正才能修养自身,修养好了自身才能管好家族,管好了家族才能治理好国家,国家治好了天下就会太平。 2. 素解文意。 点拨: 本段反向进一步说明“八条目”之间的关系。以“格物”为基础,了解了事物的本原也就拥有了知识;对事物有了准确的了解才能意念真诚;意念真诚了自然就心地纯正;心地纯正了,人才有好的修养;一个人有了良好的修养才能管理好家族;只有有能力管理好家族的人,才有治理国家的资格;国家治理好了才有可能使天下太平。 链接: 《阳明格竹》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四) 学习第 四自然段 。 1. 文白对读。 原文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译文 从天子到平民,所有人都应当以修身为根本。根本乱了就不可能治理好家族、国家、天下。重视做的事却没有成效,不重视做的事却能取得大成功,这样的事是没有的。 2. 素解文意。 释义: ①庶人:平民百姓。②未之有也:没有这样的道理,是“未有之也”的倒装。 点拨: 成语“本末倒置”的意思是说,把主次顺序弄反了,结果必然导致失败。我们曾学过的《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中,故事主人公最后没有得到葫芦的原因就是因为搞乱了顺序,他认为蚜虫是不重要的,因此忽略了蚜虫对植物的危害。文中“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内容二 《世说新语 · 言语》二则 一、温故揭题 用陈琴歌诀乐读法背诵《大学·明德章》。 二、学习《世说新语·言语》第一则 (一)尝试初读。 1. 初读《世说新语·言语》第一则,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 标注易读错字词:纤翳(xiān yì)、谢景重(chónɡ)、滓秽(zǐ huì)、邪(yé) 3. 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4. 师生拍手齐读。 5. 学生说读后感受。 (二)分步练读 。 1. 文白对读。 原文 司马太傅斋中夜坐,于时天月明净,都无纤翳。太傅叹以为佳。谢景重在坐,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太傅因戏谢曰:“卿居心不静,乃复强欲滓秽太清邪?” 译文 司马太傅夜里坐在书房,当时天空明净,月亮皎洁,一点云都没有。太傅感叹为美景。谢景重也在座,便说:“我觉得有点微云点缀才更美。”太傅便打趣他说:“你心里不干净,却还要强行弄脏这明净的天空么?” 2. 素解文意。 释义: ①太傅:古官职名。西周时,太傅和太保、太师合称“三公”,到汉朝时,太傅一度成为位居三公之上的官职。这里的“司马太傅”指的是司马道子。 ②谢景重:谢重,字景重,在司马道子手下任骠骑长史。 ③戏:打趣,开玩笑。 链接: 《司马道子之死》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三、学习《世说新语·言语》第二则 (一)尝试初读 1. 初读《世说新语·言语》第二则,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 2. 标注易读错字词:钟毓、少(shào)有令誉、语(yù)其父、钟繇(yáo)、敕(chì) 3. 学生读一句,老师跟读一句。 4. 师生拍手齐读。 5. 学生说读后感受。 (二)分步练读 1. 文白对读。 原文 聪明少年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可令二子来。” 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 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译文 钟毓、钟会年少时就有美名。十三岁时,魏文帝听说了他们,便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让你两个儿子来见我。”于是他们奉命进见皇帝。钟毓脸上有汗,魏文帝问他:“你为什么脸上出汗呢?”钟毓回答说:“心里战战惶惶,汗出像水浆。”文帝又问钟会:“你为什么不出汗呢?”钟会回答说:“心里战战栗栗,汗都不敢出。” 2. 素解文意。 释义: ①少:年少。②语:告诉。③敕:皇帝的诏书和命令叫“敕”。 链接: ①“魏文帝” ②钟繇 ③钟毓 ④钟会 链接: 《毓会窃饮》 3.多形式熟读文本。 4.尝试镂空背诵。 四、熟读成诵 (一)师生共读。 (二)用陈琴歌诀乐读法再读。 (三)镂空记忆背诵。 五、本课总结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