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课件章节考点专题突破:聚焦中考专题7 运动型问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中数学中考复习课件章节考点专题突破:聚焦中考专题7 运动型问题

专题七 运动型问题 要点梳理 所谓 “ 运动型问题 ” 是探究几何图形 ( 点、直线、三角形、四边形 ) 在运动变化过程中与图形相关的某些量 ( 如角度、线段、周长、面积及相关的关系 ) 的变化或其中存在的函数关系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 , 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要点梳理 运动型问题 ” 题型繁多、题意创新 , 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 , 是近几年中考题的热点和难点. 要点梳理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象等图形 , 通过 “ 对称、动点的运动 ” 等研究手段和方法 , 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 , 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在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 , 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 , 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 “ 运动型 ” 探究题的基本思路 , 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解题方法 对于图形运动型试题 , 要注意用运动与变化的眼光去观察和研究图形 , 把握图形运动与变化的全过程 , 抓住其中的等量关系和变量关系 , 并特别关注一些不变的量 , 不变的关系或特殊关系 , 善于化动为静 , 由特殊情形 ( 特殊点、特殊值、特殊位置、特殊图形等 ) 逐步过渡到一般情形 , 综合运用各种相关知识及数形结合、分类讨论、转化等数学思想加以解决.当一个问题是确定有关图形的变量之间的关系时 , 通常建立函数模型或不等式模型求解;当确定图形之间的特殊位置关系或者一些特殊的值时 , 通常建立方程模型去求解. 1 . ( 2014 · 龙东 ) 如图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 边长为 1 的正方形 ABCD 中 , AD 边的中点处有一动点 P , 动点 P 沿 P→D→C→B→A→P 运动一周 , 则 P 点的纵坐标 y 与点 P 走过的路程 s 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表示大致是 ( ) D 2 . ( 2014 · 赤峰 ) 如图 , 一根长 5 米的竹杆 AB 斜立于墙 AC 的右侧 , 底端 B 与墙角 C 的距离为 3 米 , 当竹杆顶端 A 下滑 x 米时 , 底端 B 便随着向右滑行 y 米 , 反映 y 与 x 变化关系的大致图象是 ( ) A 3 . ( 2014 · 兰州 ) 如图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 四边形 OBCD 是边长为 4 的正方形 , 平行于对角线 BD 的直线 l 从 O 出发 , 沿 x 轴正方向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运动 , 运动到直线 l 与正方形没有交点为止.设直线 l 扫过正方形 OBCD 的面积为 S , 直线 l 运动的时间为 t( 秒 ) , 下列能反映 S 与 t 之间函数关系的图象是 ( ) D 4 . ( 2013 · 牡丹江 ) 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 1 和 2 的两个正方形 , 其中一边在同一水平线上 , 小正方形沿该水平线自左向右匀速穿过大正方形 , 设穿过的时间为 t , 大正方形内去掉小正方形后的面积为 S( 阴影部分 ) , 那么 S 与 t 的大致图象应为 ( ) A 点动问题 【 例 1 】 ( 2013· 菏泽 ) 如图 , 三角形 ABC 是以 BC 为底边的等 腰三角形 , 点 A , C 分别是一次函数 y =- 3 4 x + 3 的图象与 y 轴、 x 轴的交点 , 点 B 在二次函数 y = 1 8 x 2 + bx + c 的图象上 , 且该二 次函数图象上存在一点 D 使四边形 ABCD 能构成平行四边形. (1) 试求 b , c 的值 , 并写出该二次函数表达式; (2) 动点 P 从 A 到 D , 同时动点 Q 从 C 到 A 都以每秒 1 个单位的速度运动 , 问: ① 当 P 运动到何处时 , 有 PQ ⊥ AC? ② 当 P 运动到何处时 , 四边形 PDCQ 的面积最小?此时四边形 PDCQ 的面积是多少? 【 点评 】 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综合 , 涉及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找到 P 运动后的相似三角形 , 利用对应边成比例的知识得出有关线段的长度或表达式. 1 . ( 2014 · 西宁 ) 如图, 矩形 ABCD 中 , AB = 3 , BC = 5 , 点 P 是 BC 边上的一个动点 ( 点 P 不与点 B , C 重合 ) , 现将 △ PCD 沿直线 PD 折叠 , 使点 C 落在点 C 1 处;作 ∠ BPC 1 的平分线交 AB 于点 E. 设 BP = x , BE = y , 那么 y 关于 x 的函数图象大致应为 ( ) C 线动问题 【 例 2 】 ( 2014· 衡阳 ) 如图 , 已知直线 AB 分别交 x 轴、 y 轴 于点 A ( - 4 , 0 ) , B ( 0 , 3 ) , 点 P 从点 A 出发 , 以每秒 1 个单 位的速度沿直线 AB 向点 B 移动 , 同时 , 将直线 y = 3 4 x 以每 秒 0.6 个单位的速度向上平移 , 分别交 AO , BO 于点 C , D , 设运动时间为 t 秒 ( 0 < t < 5 ) . (1) 证明:在运动过程中 , 四边形 ACDP 总是平行四边形; (2) 当 t 取何值时 , 四边形 ACDP 为菱形?且指出此时以点 D 为圆心 , 以 DO 长为半径的圆与直线 AB 的位置关系 , 并说明理由. 【 点评 】 本题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函数的解析式的运用、勾股定理的运用、三角函数值的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菱形的性质的运用 , 解答时灵活运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是关键. 2 . ( 2013 · 永州 ) 如图所示 , 在矩形 ABCD 中 , 垂直于对角线 BD 的直线 l , 从点 B 开始沿着线段 BD 匀速平移到 D. 设直线 l 被矩形所截线段 EF 的长度为 y , 运动时间为 t , 则 y 关于 t 的函数的大致图象是 ( ) A 形动问题 【 例 3 】   ( 2014 · 山西 ) 综合与探究:如图 ,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 , 四边形 OABC 是平行四边形 , A , C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4 , 0) , ( - 2 , 3) , 抛物线 W 经过 O , A , C 三点 , D 是抛物线 W 的顶点. (1) 求抛物线 W 的解析式及顶点 D 的坐标; (2) 将抛物线 W 和 ▱ OABC 一起先向右平移 4 个单位后 , 再向下平移 m(0 < m < 3) 个单位 , 得到抛物线 W′ 和 ▱ O′A′B′C′ , 在向下平移的过程中 , 设 ▱ O′A′B′C′ 与 ▱ OABC 的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S , 试探究:当 m 为何值时 S 有最大值 , 并求出 S 的最大值. ( 2 ) 由 △ OABC 得 , CB ∥ OA , CB = OA = 4. 又 ∵ C 点坐标为 ( - 2 , 3 ) , ∴ B 点的坐标为 ( 2 , 3 ) . 过点 B 作 BE ⊥ x 轴于点 E , 由平移可知 , 点 C? 在 BE 上 , 且 BC? = m. ∴ BE = 3 , OE = 2 , ∴ EA = OA - OE = 2. ∵ C?B? ∥ x 轴 , ∴ △ BC ′ G ∽△ BEA , ∴ BC ′ BE = C ′ G EA , 即 m 3 = C ′ G 2 , ∴ C ′ G = 2 3 m. 由平移知 , △ O ′ A ′ B ′ C ′ 与 △ OABC 的重叠部分四边形 C?HAG 是平行四边形 . ∴ S = C ′ G·C ′ E = 2 3 m ( 3 - m ) =- 2 3 ( x - 3 2 ) 2 + 3 2 , ∴ 当 m = 3 2 时 , S 有最大值为 3 2 【 点评 】 本题是二次函数的探究题.第 (1) 问考查了待定系数法及二次函数的性质;第 (2) 问考查了平移变换、平行四边形、相似三角形、二次函数最值等知识点 , 解题关键是确定重叠部分是一个平行四边形. 3 . ( 2013 · 衡阳 ) 如图所示 , 半径为 1 的圆和边长为 3 的正方形在同一水平线上 , 圆沿该水平线从左向右匀速穿过正方形 , 设穿过时间为 t , 正方形除去圆部分的面积为 S( 阴影部分 ) , 则 S 与 t 的大致图象为 ( ) A 试题 关于 x 的二次函数 y =- x 2 + ( k 2 - 4) x + 2 k - 2 以 y 轴为对称轴 , 且与 y 轴的交点在 x 轴上方. (1) 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 并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该函数的草图; (2) 设 A 是 y 轴右侧抛物线上一个动点 , 过点 A 作 AB 垂直于 x 轴于点 B , 再过点 A 作 x 轴的平行线交抛物线于点 D , 过点 D 再作 DC 垂直 x 轴于点 C , 得到矩形 ABCD , 设矩形 ABCD 的周长为 l , 点 A 的横坐标为 x , 试求 l 与 x 的函数关系式; (3) 当点 A 在 y 轴右侧的抛物线上运动时 , 矩形 ABCD 能否成为正方形.若能 , 求出此时正方形的周长;若不能 , 请说明理由. 错解 (1) 由题意得 , 抛物线的对称轴- k 2 - 4 2 × (- 1 ) = 0 , ∴ k 2 - 4 = 0 , k = ±2. 又 ∵ 抛物线与 y 轴的交点在 x 轴上方 , ∴ 2 k - 2 > 0 , 即 k > 1 , ∴ k = 2 , ∴ y =- x 2 + 2 , 图象如图所示: (2) 由 (1) 得 , A ( x , - x 2 + 2) , 根据矩形 ABCD 的对称性 , 得 D ( - x , - x 2 + 2) , ∴ 矩形 ABCD 的周长 l = 2( AD + AB ) = 2[2 x + ( - x 2 + 2)] =- 2 x 2 + 4 x + 4. (3) 若矩形 ABCD 为正方形 , 则 AB = AD , 即 2 x =- x 2 + 2 , 解得 x =- 1 + 3 或 x =- 1 - 3 ( 不合题意 , 舍去 ) , ∴ 正方形 ABCD 的周长 l = 4 AD = 8 x = 8 3 - 8. 剖析  第 (1) 问比较容易 , 解答过程是正确的;在第 (2) 问中 , 求矩形 ABCD 周长 l 关于 x 的函数关系式 , 点 A 是抛物线 y 轴右侧上一动点 , 即 A 点可能在第一象限 , 也可能在第四象限 , 而上述解法中仅考虑点 A 在第一象限的情形 , 没有分两种情况讨论;同样 , 第 (3) 问中也应分 A 点在第一象限和第四象限两种情况研究. 正解 (1) y =- x 2 + 2.( 过程同错解 ) (2) 令- x 2 + 2 = 0 , 得 x = ± 2 . 当 0 < x < 2 时 , 点 A 在第一象限 , 如图 , A 1 D 1 = 2 x , A 1 B 1 =- x 2 + 2 , ∴ l = 2 ( A 1 B 1 + A 1 D 1 ) =- 2 x 2 + 4 x + 4 ;当 x > 2 时 , A 点在 第四象限 , 如图 , A 2 D 2 = 2 x , A 2 B 2 = x 2 - 2 , ∴ l = 2 ( A 2 D 2 + A 2 B 2 ) = 2 x 2 + 4 x - 4. 综上 , l 关于 x 的函数关 系式是 î í ì l =- 2 x 2 + 4 x + 4 ( 0 < x < 2 ) , l = 2 x 2 + 4 x - 4 ( x > 2 ) . (3) 当 0 < x < 2 时 , 令 A 1 D 1 = A 1 B 1 , 得 2 x =- x 2 + 2 , 解得 x =- 1 + 3 或 x =- 1 - 3 ( 不合题意 , 舍去 ) , 把 x =- 1 + 3 代 入 l =- 2 x 2 + 4 x + 4 , 得 l = 8 3 - 8 ;当 x > 2 时 , 令 A 2 B 2 = A 2 D 2 , 得 2 x = x 2 - 2 , 解得 x = 1 + 3 或 x = 1 - 3 ( 不合题意 , 舍去 ) , 把 x = 1 + 3 代入 l = 2 x 2 + 4 x - 4 , 得 l = 8 3 + 8. 综上 , 矩形 ABCD 能成为正方形 , 即当 x = 3 - 1 时 , 正方形的周长为 8 3 - 8 ; 当 x = 3 + 1 时 , 正方形的周长为 8 3 + 8.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