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2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题26课 《孟子》二则
26 《孟子》二则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所恶(wù) 一箪食(dān) 一豆羹(gēng) 蹴(cù) 苟得(gǒu) 不屑(xiè)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故不为苟得也(苟且,这里指为了生而不择手段) (2)蹴尔而与之(踩踏食物的样子) (3)呼尔而与之(盛气凌人喊叫的样子) (4)得志,与民由之(实现其志愿) (5)富贵不能淫(使昏乱)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D)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立/天下之正位 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解析: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4.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 A.所欲有甚于生者 万钟于我何加焉 B.二者不可得兼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C.向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D.故不为苟得也 故患有所不避也 (解析:A项:比对于;B项:获得现在写作“德”,感激;C项:为了接受;D项:所以) 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失去它就会死亡。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富贵不能使其昏乱,贫穷卑贱不能使其改变,威胁暴力不能使其屈服,这才叫作大丈夫。 6.按要求默写课文中的有关语句。 (1)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用取譬设喻的手法来阐述道理,其中“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一句,则重点从舍利取义的角度, 进一步证明本文“舍生而取义”这个中心论点。 (2)《鱼我所欲也》最能体现作者“人性善”思想的语句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鱼我所欲也》中表达“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这一意思的语句是: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4)《鱼我所欲也》中能够表明“失其本心”的原因的句子是:为宫室之美为之;为妻妾之奉为之;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5)在孟子看来,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的情况是: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6)《富贵不能淫》中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7)《富贵不能淫》中提到大丈夫之道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7.孔子,被世人尊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孟子,被誉为“亚圣”。他们是儒家的奠基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缔造者,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为加深对他们的了解,九年级(1)班拟组织“孔孟之道 ”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为强调主题,营造声势,请你在黑板上写出一条宣传标语。 示例:走近孔孟,感受文明。(感悟孔孟思想精髓,传承中华民族文化) (2)“四书”“五经”是儒家经典著作,影响着国人的思想,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观念。你知道“四书”“五经”分别包含哪些书籍吗? “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3)作为民族之魂,孔孟思想在今天仍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影响着我们的思想和生活。下面两句话分别选自《论语》和《孟子》,请你任选一句,谈谈感想。 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②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示例:①时间如流水,不停地流逝,要抓紧时间,珍惜每分每秒的时间。②做人要有志气,能坚守节操,具有大义凛然的高尚品格。 02 课内精读 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A.蹴尔而与之(一起) B.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奉侍) C.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指代来好处) D.此之谓失其本心(天性,天良) (解析:此处的“与”是“给”的意思。)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如果你)用脚踩踏食物再给别人吃,就连乞丐也不屑于接受。 (2)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天性。 10.(天津中考)下面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作者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解析: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不是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也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所列举的两个事例,并说说这两个事例有什么作用。 乞人不食嗟来之食;不辨礼仪而接受优厚的俸禄。这两个事例正反对比,意在证明义与生二者不可得兼时,舍生而取义的观点。 12.作者在文中批评和嘲讽了哪类人?肯定了哪种人?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 批评和嘲讽了“万钟则不辨礼仪而受之”的人。肯定的是舍生取义的人。现实生活中,舍生取义、见义勇为的人会得到人们的肯定和赞扬,而见利忘义、唯利是图的人会遭到人们的唾弃。 03 拓展阅读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曾子衣①敝衣②以耕,鲁君使人往贻邑③焉,曰:“请以此修衣④。”曾子不受。反⑤,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⑥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⑦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⑧以全⑨其节也。” (节选自《说苑·立节》) 【注释】 ①衣(yì):穿。②敝衣:破旧衣服。③邑:封邑、封地。④修衣:添置衣物。⑤反:同“返”,返回。⑥奚:疑问词,为什么。⑦不我骄:即“不骄我”,不对我显露骄色。⑧足:足够。⑨全:使……得以保全。 【乙文参考译文】 曾子穿着很破旧的衣服耕田,鲁国的国君派人送给他一座城,说:“请先生用封地内的财富来添置衣物吧。”曾子坚决不接受。那人回去,又再送来,曾子还是不接受。使者说:“先生又不是向别人索要,别人主动送给您,为什么不接受呢?”曾子说:“我听说,接受别人馈赠的人就会害怕得罪馈赠者,给了人家东西的人就会对接受东西的人显露骄色。纵使国君赏赐了我土地,也不对我显露一点骄色,(但)我能不因此害怕(得罪他)吗?”曾子最终还是没有接受。孔子知道了这件事,说:“从曾参的话来看,是足够用来保全他的节操的。” 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故患有所不避也(祸患) (2)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于) (3)纵子有赐(赏赐) (4)使人往贻邑焉(送)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 先生您又不是向别人索要,别人主动送给您,为什么不接受呢? 15.【甲】文中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舍身取义;【乙】文中赞扬了曾子不受别人施舍,廉洁自律的高贵品质。 16.请你从【甲】【乙】两文中提炼一个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 示例:①当面对重要抉择时,要明辨是非,树立重义轻利、舍身取义的价值观。②为 人处世要廉洁自律,不贪不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