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第三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分为Ⅰ卷、Ⅱ卷和Ⅲ卷三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C)‎ A.淫雨(yíng) 绮户(qǐ) 觥筹交错 阴晴园缺 B.毳衣(cuì) 沆砀(dàng) 泉香酒洌 樯顷楫摧 C.谪守(zhé) 伛偻(lǚ) 悲欢离合 风霜高洁 D.汀兰(dīng) 野蔌(sù) 水落石出 虎啸袁啼 ‎2.下列句子中的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D)‎ A.青山、绿水、蓝天融为一体的美丽景色,让人心旷神怡。‎ B.经过十多年的建设,汶川地震灾区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C.有些干部聚在一起搞同乡会、同学会,看似漫无目的,其实醉翁之意不在酒,是要拉帮结派,将来好相互提携。‎ D.六月的天气,刚才还是晴空万里,不一会儿,阴云密布,竟然下起了冰雹,天气的变化真是扑朔迷离啊!‎ ‎【点拨】“扑朔迷离”形容事情错综复杂,难以辨别清楚。不符合语境。‎ ‎3.(眉山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C)‎ A.能否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热情,关键在于领导的勤政廉洁和管理智慧。‎ B.经过持续不断的环保治理、重拳出击,让我们的山变得更青了,水变得更绿了。‎ C.精准扶贫不但要给予物质和经济上的帮助,而且要给予方法和技能上的指导。‎ D.丁细牙痛胶囊的主要成分是由丁香叶、细辛组成的,因此毒副作用比较小。‎ ‎【点拨】A.两面和一面不能搭配;B.缺主语,去掉“经过”或“让”; D.句式杂糅,“主要成分是丁香叶、细辛”和“主要是由丁香叶、细辛组成的”杂糅在一个句子中。‎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 A.作者的经历往往会在作品中留下印记,《小石潭记》中潭水映照出柳宗元被贬永州后内心的凄凉,《醉翁亭记》中琅琊山悦耳的鸟鸣反映出欧阳修被贬后消极遁世的思想。‎ B.《水浒传》中的武松崇尚忠义,有仇必复,有恩必报,他是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 C.“千里共婵娟”里的“婵娟”指月亮。月亮的别称还有玉兔、嫦娥、玉盘、玉轮、桂魄等。‎ D.“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这句话中加点的词依次为助词、副词、形容词、名词。‎ ‎【点拨】《醉翁亭记》中琅琊山悦耳的鸟鸣反映出欧阳修被贬后与民同乐的积极思想。‎ 二、科技说明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AI是如何做决策的?(梧州中考)‎ 吕之品 ‎①最近一段时间,AI(人工智能)被炒得神乎其神,似乎它无所不能。但事实上,据社交网站“脸谱”披露,要想欺骗AI把某个不存在的东西当作真实存在,比你想象的要容易得多。‎ ‎②譬如,在一张高清晰度的图片中,‎ 随机地降低某些地方的像素。这么一点微不足道的变化,人眼根本难以觉察,也不会影响我们的判断;但AI却能觉察出来其中的差异,并因此严重干扰了判断,比如说把图中的猫误认作了狗。‎ ‎③这个低级错误揭示出当前AI的一个重大缺陷:太拘泥于细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让无谓的细节影响了对整体的判断。如果这个弱点被黑客利用,后果将不堪设想。他们将能够操纵无人驾驶汽车狂奔,无视红绿灯;或者让犯罪嫌疑人轻易躲过AI控制的监控摄像头。‎ ‎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先去了解AI是如何自我学习,如何做决策的,但这一直是个难题。因为AI在自我学习过程中,经过海量的数据训练之后,会自创一套决策规则,但它最后创立的规则到底是什么,这对于AI的设计者有时候都是一个谜。这一点其实跟人也是相似的。譬如,老师在课堂上向你传授知识,但你是如何把这些知识点组织起来的,他也不见得清楚。‎ ‎⑤最近,美国布朗大学的克里斯·格林和他的同事开发了一个系统,有望突破这个困难。这个系统能够分析,当AI对一个图像做判断时,它是根据图像的哪一部分做出判断的。为开发这个工具,研究小组用数码噪声依次替换图片的一部分,看看这样替换之后,是否会对AI的判断产生影响。如果AI改变判断,那说明图片的这块区域可能正是影响AI判断的关键所在。‎ ‎⑥格林在给图片分类的一个AI上测试了他的系统。这个AI被训练把图片分成10个类,包括飞机、鸟、鹿和马等。格林的系统能够暗中查看,当AI对图片进行分类时,什么是它所倚重的,什么是被它忽略不计的。结果表明,AI先是将图片上的物体分解成不同的元素,然后搜索图片中的每一个元素以确定把图片归到哪一类。‎ ‎⑦举个例子。当AI观察马的图片时,它首先关注的是其腿部,然后,寻找它的头部。在观察鹿的图片时,它也采用类似的办法,不过在关注了鹿的腿部之后,它接下去搜寻的不是头,而是鹿角,因为鹿角是最能把鹿跟其他动物区别开来的,所以鹿角被置于优先的地位。至于图片的其他地方,则被AI完全忽略了。‎ ‎⑧从这里我们看出,AI做决策的过程迥异于我们人类。我们是不会如此拘泥于局部的。面对一张鹿的图,即使把它的角打上马赛克,我们也还是可以根据分叉的蹄子认出鹿来的,但对于“死板”的AI,它很可能就把它认作驴了。‎ ‎⑨格林的软件可以帮助我们测试现有的AI,以便确保它们下判断时,关注的是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这对于改进AI有重要的价值。‎ ‎(选自《大科技·百科新说》2018年5月,有删改)‎ ‎5.下列不属于本文说明内容的一项是(B)‎ A.AI的重大缺陷 B.AI发展的前景 C.AI决策的过程 D.AI决策的特点 ‎6.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 A.AI太拘泥于细节,会一叶障目,影响对整体的判断。‎ B.除设计者外,AI的决策规则不易被人所知。‎ C.格林软件的出现才让我们认识到AI有重大缺陷。‎ D.AI在进行决策时,其决策过程是一成不变的。‎ ‎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文章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主要介绍AI是如何做决策的。‎ B.文章是按照由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进行说明的。‎ C.第⑤段加点词“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第⑦段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举例子和分类别。‎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 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选自《醉翁亭记》)‎ ‎【乙】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 ‎(选自《始得西山宴游记》)‎ ‎8.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A.泉香而酒洌(清) B.伛偻提携(提拔)‎ C.攒蹙累积(聚集在一起) D.而犹不欲归(还,仍然)‎ ‎9.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攀援而登  学而不思则罔 B.至于负者歌于途  游于是乎始 C.故为之文以志  属予作文以记之 D.颓然乎其间者  悠悠乎与颢气俱 ‎10.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D)‎ A.【甲】文主要写了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和太守醉四幅画面,其中把滁人游放在首要位置,并且把滁人游写得有声有色。‎ B.【甲】文写太守醉是为了写乐,是为了表现太守与民同乐的思想境界。全段生活气息浓厚,具有人情味。‎ C.【乙】文写西山之“异”吸引着作者,于是命仆人带路,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灌木杂草,焚烧枯落草叶,披荆斩棘,一直攀登到西山的最高处。‎ D.【乙】文中的“犹不欲归”写作者虽醉而流连忘返,表明作者此刻沉醉于西山之美,陶醉于西山之游的欢悦。可见西山使作者得到了真正的“解脱”。‎ 第Ⅱ卷 (阅读·感悟 共50分)‎ 四、翻译、感悟,鉴赏、默写(17分)‎ ‎11.给【乙】选文画线句子划分节拍。(划三处)(2分)‎ 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靠近溪边来钓鱼,溪水深,鱼儿肥,用泉水来酿酒,泉水清洌而酒色香醇。‎ ‎(2)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青山萦回,白水缭绕,远处与天边交会,向四面望去,浑然一体。‎ ‎【乙参考译文】今年九月二十八日,由于坐在法华寺西亭,遥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异。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草木丛,烧掉茂密的茅草,走到山顶才停下,我攀援着登上西山,席地而坐,观赏风景,周围几州的土地,都在我的卧席之下。那些高高低低的地形,高的隆起,低的凹陷,有的像小土堆,有的像洞穴。尺寸之界包含了千里的景物,各种景物聚拢紧缩,层层堆叠,没有什么能逃避我的眼光而隐藏起来。青山萦回,白水缭绕,远处与天边交会,向四面望去,浑然一体。(登上山顶)以后才知道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大一样。我的神思悠悠然与天地之气相应,而无法找到它的边际;情怀浩荡与大自然共游,而不知道它的尽头。拿起酒杯满斟酒而饮,醉倒在地,‎ 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的暮色,由远而近,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回去。(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游过西山)然后才知道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记载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13.诗歌鉴赏。(5分)‎ ‎【甲】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乙】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1)【甲】诗首联中“凄凉地”“弃置身”和【乙】诗首联中“朝奏”“夕贬”透露出遭贬谪的愤慨之情。(2分)‎ ‎(2)两首诗都含蓄地表达了空有一腔热血而遭贬谪、抱负无法施展的愤懑之情,但又有不同,请具体写出两首诗思想感情的不同之处。(3分)‎ ‎【甲】诗表现诗人对人事变迁和宦海升沉的豁达乐观的胸襟。【乙】诗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14.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每小题1分,共6分)‎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2)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3)李白的《行路难(其一)》中写饯别的饭食价值不菲而作者心中烦闷难以下咽的句子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4)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渲染出一片萧条冷落、荒寒孤寂的日暮秋景图的诗句是: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5)苏轼的《水调歌头》中,被人们用来祝福亲人平安、爱情美满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商山早行》中点明“早行”的典型情景,引起旅行者感情共鸣的诗句是: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五、现代文阅读(23分)‎ ‎(一)阅读郑俊甫的《我的班主任是父亲》,完成15~19题。(原创题)(14分)‎ 初三那年,父亲担任了我的班主任。‎ 很多人都觉着,父亲从此要把小灶挂在我脖子上,随便低低头都能有好果子吃。开始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并且坚信自己的成绩会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飞跃。但是,很快我就失望了。‎ 那时候,学校已经要求老师用普通话教学。父亲的普通话很不标准。所以他只在课堂上才尽力“标准”一下,课外的时间,都是“土话”。任了我的班主任后,他常常忘了身份的变换,回到家就经常操着一口别别扭扭的腔调教训我,弄得我哭笑不得。‎ 母亲经常敲打父亲:“这是家里,不是你课堂上那一亩三分地。能不能别臭显摆?”‎ 爱臭显摆的父亲丝毫没有改正的意思,反而像一个紧了发条的闹铃,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从此,我的头上就像压了一座五行山,以前上学路上东游西逛、跟同学一起闲云野鹤的潇洒时光,都被父亲的教鞭给抽没了。‎ 父亲不单抽我,也抽别的淘气的同学。怎么会不淘气呢?学校的后面,翻过一堵矮矮的围墙,就是一片果园。一进入五月,果子的香味似乎就没断过。杏呀,桃呀,梨呀,枣呀……天,谁能禁得住那些色香味的诱惑呀?‎ 三天两头,便有果园的主人找到学校,一一指认我们这帮淘气的孩子。于是,父亲的教鞭经常发挥着作用。挨了打的孩子回到家,家长自然不高兴,又不敢直接找父亲闹,便都去找我母亲。很长一段时间,母亲都因为这件事跟父亲热战冷战地开着仗,闹得家里鸡飞狗跳。父亲渐渐妥协,教鞭不再用了,迟到或者旷课,就改成罚站,要不干脆放了学打扫卫生。‎ 有一次,母亲有事回了姥姥家,早饭改由父亲做。那天,父亲一顿早饭忙下来,竟然快到了上学的时间。他顾不上吃了,拎着包就要出门。我也想跟着走,父亲拦着说:“早饭要吃好,不然上课都没力气。你还是吃了早饭再走吧。”听了父亲的话,吃了饭,赶到学校,果然迟到了。第一节就是父亲的课。父亲像是忘掉了叮嘱我吃早饭的那份慈祥,虎着一张脸,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教训道:“这是你一周第二次迟到了,知不知道?”接下来,我就成了全班的笑柄,不但罚站一堂课,还一个人打扫了三天的卫生。‎ 也不是没有特殊照顾的时候。他经常拿我的文章当范文读。我也有虚荣心嘛,每每陶醉在自己的文字里,连父亲别扭的普通话也觉得动听了许多。‎ 初中毕业的时候,班主任照例要在每个学生的评价手册上写评语。父亲写给我的评语是:“忘掉你的成绩单,眼睛盯着下一张试卷。饭要吃饱,衣要穿暖;枪要上膛,箭要在弦。生活如此,学习也如此。行百里者半九十,何况你才行了十里。前路漫漫,要用力呀!”‎ 一时间,竟不知道他是以父亲还是班主任的身份在叮嘱我。但我明白,他是怕我掉了队,落了单,以后再也飞不起来了吧?‎ ‎(选自《扬子晚报》2019年2月14日)‎ ‎15.下列句子分别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1)爱臭显摆的父亲丝毫没有改正的意思,反而像一个紧了发条的闹铃,循规蹈矩,按部就班。‎ 比喻,将父亲比作“紧了发条的闹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父亲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地“操着一口别别扭扭的腔调教训我”的常态,说明他不怕讽刺,坚持练习说普通话。‎ ‎(2)杏呀,桃呀,梨呀,枣呀……天,谁能禁得住那些色香味的诱惑呀?‎ 示例:反问,运用反问使语气更强烈,更能突出孩子们禁不住杏、桃、梨、枣等的色香味的诱惑,_更能表现孩子们顽皮、淘气、贪吃的特点。‎ ‎16.选文中写道:“我也有虚荣心嘛,每每陶醉在自己的文字里,连父亲别扭的普通话也觉得动听了许多。”为什么“我”“连父亲别扭的普通话也觉得动听了许多”?(2分)‎ 因为父亲特殊照顾“我”,经常拿我的文章当范文读,满足了“我”的虚荣心,给了“我”‎ 莫大的鼓励。‎ ‎17.父亲给“我”的初中毕业评语中包含了什么思想感情?(3分)‎ 示例:希望“我”注重身体,在学习和生活上谦虚谨慎,干任何事要做好充分准备,有长远眼光,要不畏艰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表达了父亲对“我”的挚爱和殷切希望。‎ ‎18.父亲具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3分)‎ 示例:①既严又爱,严爱相交。例如:我不守纪律,父亲罚“我”,打“我”,这是严;父亲做好饭,自己顾不上吃,而要“我”吃了再上学,还把“我”的作文当做范文在班上读,这是爱。②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工作认真负责,对自己严格要求。例如:坚持练习说普通话,对学生要求很严格,怕迟到,做好了饭顾不上吃就赶去上课。‎ ‎19.阅读下面的材料,说说选文中的父亲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先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说说老师打学生对不对,为什么。(3分)‎ 材料一:父亲不单抽我,也抽别的淘气的同学。‎ 材料二: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读书!”‎ ‎(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示例:两人都有严格的一面,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先生严而不厉,选文中的父亲就严中带凶了。打人不对,因为打人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成长不利。‎ ‎(二)阅读《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完成20~23题。(9分)‎ ‎①看《中国诗词大会》,很多人有这样的感受:自己脑子里残存的诗词记忆好像一下子被激活了。当电视屏幕上那些零零散散的字句呈现出来的时候,或许你已记不清诗的作者是谁,也说不出上下句还有些什么内容,但那些我们小时候背诵过的诗词,似乎自然而然地就浮现于脑海。‎ ‎②可见,小时候熟记的古诗文,长大后也很难忘记,即使长时间不用,但只要一提起,与之相关的记忆便会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来。这是扎根在脑海深处的诗词印象,这是浸透在血液之中的古文积淀,这就是“童子功”的厉害之处。因此,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③古人云,“________,________”。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必须要多读多记,才会烂熟于心、出口成章。若是腹内草莽,必然不可能口吐莲花。诗词大会舞台上,选手们精彩的表现背后,又何尝不是他们从小的阅读背诵和长年的储存积累!‎ ‎④当然,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在当前古诗文教育中,有些家长只看重孩子背诵的数量和准确度,有些老师“考什么就教什么”,这样的填鸭式灌输不仅把传统文化弄得意境全无,也让学生们在实际运用中“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⑤比如,我们说杜甫的诗歌风格是“沉郁顿挫”。许多孩子只记住了这四个字,但究竟什么叫沉郁顿挫、怎么沉郁顿挫的、为什么沉郁顿挫却一概不知,更不用说再进一步去了解杜甫这个人和他背后的时代。某地考试时,出题人出了一首诗:“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明明是赏春乐事,但学生总认为杜甫就应该是沉郁顿挫的,所以强行歪解,硬要把诗意往愁闷失意上引。如此古诗文教育显然与文化传承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⑥古诗文的底子要从小打下,更要常读常新。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它的意义也正在于此。就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来说,小时候我们按照表面意思理解,或许只能明白这是苏轼借月亮表达对弟弟的思念之情。但若干年后,当我们一个人身居异乡,又恰逢中秋之夜,当我们抬头仰望圆月,心中再次涌现出这句诗时,自然别有一番滋味,对词的意境和感情的理解也更深了一层。所以,从小打下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会终身受益。‎ ‎⑦当我们从小诵读古诗文、练就“童子功”时,不妨想想我们究竟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显摆炫耀、获得关注,为了提高成绩、寻求加分,还是为了让我们获得审美的体验,为了让传统文化得以血脉相传?恐怕后者才是我们期待的答案。就个人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成长在一个美的环境中,用古雅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就民族而言,读古诗文能让我们接续古人的思绪,继承先人的智慧,让古今文化互联互通,从而建立起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文化认同和自信。‎ ‎⑧中华上下五千年,诗词歌赋浩如烟海,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让我们在诗书雅乐的环境中成长,练就一身古诗文的“童子功”,在我们心中刻下传统文化的基因,如此,中华文化才有十足的底气,才能生生不息。‎ ‎(选自《人民日报》)‎ ‎2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我们要从小诵读古诗文,让中华传统文化内化于心。‎ ‎21.选文第⑤段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3分)‎ 举例论证,列举了由于学生不理解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在考试中对他的诗句进行歪解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多读多记不等于死记硬背,理解体会至关重要”的观点,进而证明了中心论点,很有说服力。‎ ‎22.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⑥段的论证思路。(2分)‎ 首先提出了“古诗文的底子要从小打下,更要常读常新”的观点,然后引用古语作道理论据,再用小时候我们对诗句的粗浅理解和若干年后的深刻理解的事例作事实论据,来证明这一观点,最后得出“从小打下深厚的古诗文功底会终身受益”的结论。‎ ‎23.请为选文第③段空格上补充一条道理论据。(2分)‎ 示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 六、语言综合运用(10分)‎ ‎24.在下面横线上填上人名或者诗文名句。(5分)‎ 青山绿水,潮平岸阔,风正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时序交替,匆匆不待。乡书归雁,轻染惆怅。北固山下,王湾把故乡放的那么好:我有亲人,我就有故乡。‎ 驿外断桥,雨骤风狂,暮色太浓。无人眷顾,陆游却压上了自己的一生,给梅花一个流芳百世的灵魂:“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我爱惜自己,我亭亭净植;我身处俗世,我不蔓不枝。“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周敦颐借莲明志:我要我的心,和莲一样干净。‎ ‎25.(河南中考)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5分)‎ 材料一:①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他事矣。(《荀子》)‎ ‎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③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韩非子》)‎ ‎④诚信者,天下之结也。(《管子》)‎ 材料二:“信用中国”网站是政府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窗口。该网站于2015年6月上线运行,2017年10月改版升级。新版分区设置更合理,更加突出权威性、及时性、互动性和可读性。2018年4月,该网站开通了个人信用信息查询功能。“信用中国”网站自运行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目前,该网站日访问量超过500万人次,网民浏览、查询已累计突破9亿次。‎ 材料三:漫画 ‎(1)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你从中得出的结论。(20字左右)(2分)‎ 自古以来,诚信都是中国人立身处世的准则。‎ ‎(2)请介绍材料三漫画的画面内容,并揭示其寓意。(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70字左右)(3分)‎ 示例:画面的主体内容是一个人被关在牢笼里。他手抓栏杆,表情痛苦,左脚的铁链上连着一个写有“失信”字样的铁球。牢笼上压着许多写有“禁止”“限制”字样的标牌。寓意:失信者受到惩戒。‎ 第Ⅲ卷 (交流·表达 共40分)‎ 七、作文(40分)‎ ‎26.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丰子恺说: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体验、感触和思考?请你根据材料的含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600字。‎ 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