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1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分) 1.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0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6分) ①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②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③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④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温庭筠《商山早行》) ⑤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4分) ①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现“古仁人”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明自己的政治抱负,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9分) 勇敢的人,容易被激怒;暴燥的人,容易被拖垮;贪婪的人,容易被收买;仁慈的人,容易被困扰;诚实的人,容易被蒙蔽;懦弱的人,容易被欺骗;机智而遇事惧怕的人,容易被窘迫;廉洁而不知施huì的人,容易被侮辱;坚韧而刚愎自用的人,容易被利用;摆谱而只会作秀的人,容易被愚弄。有的人循规蹈矩,一生碌碌无为,到老之时唉声叹气,责怪命运的不公平;而有的人,善于创新,关键时放手一搏,即使生命短暂,也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不一样的闪耀,不一样的风光。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子,并给加点的字注音。(3分) 贪婪(lán) 施huì(惠) 刚愎(bì)自用 (2)选段的一个词有错别字是暴燥,应改为暴躁。(2分) (3)“摆谱”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两个义项。请根据选文语境,选择恰当的一项( A )。(2分) A.摆门面;B.摆架子。 (4)选段划线句运用了对比、排比的修辞手法,说明创新对人生的重要性。(2分) 3.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4分) (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这首诗节选自《我爱这土地》,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它们的核心是“土地”。 (2)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卓然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4.树德中学将开展以“尊老敬老爱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宣传标语】为营造活动的氛围,请你根据本次活动主题拟写一条标语。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示例一:养老爱老,亲情所系;侍奉父母,尽心竭力。示例二: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 【新闻聚焦】读下面新闻,说说你对“尊老敬老爱老”的看法。(5分) 百善孝为先”,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3月28日,丰金爱心在线和区阳光爱心服务队的义工们来到文化街道敬老院,帮助老人们义务剪发、按摩拔罐,同时还为老人们送去了免费的衣服。“真暖和,真合适,你们来了感觉特别热闹”,王寿涛老人在穿上了义工们送来的衣服后,高兴地说。老人还告诉工作人员:“我今年75岁,家住高陵镇范家庄,来敬老院快一年了,这里有吃有喝,很潇洒。”在与我们的交谈中,王寿涛老人声音洪亮,侃侃而谈,格外有精神。72岁的丛培娇老人是王寿涛的老伴,穿上新衣服的她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等到春暖花开了,我就和老伴回家去看看。”内敛的丛培娇老人说道。 示例:老年人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过贡献,全社会要大力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对老年人给予更多的关心、关爱,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让他们安度晚年。 【七嘴八舌】活动即将结束,传香同学就“尊老、敬老、爱老、助老” 写了一篇倡议书,下面是倡议书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两处错误,请你提出修改意见。 ①“孝为德之本”,当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不仅是一个社会问题,更是一个家庭问题。②我们每个人都要从自身做起,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传统美德,充分展示“理解和尊重老年人、关怀和爱护老年人”的时代新风尚,用自己的言语影响人,以自己的行动感召人。③同时,针对身边一些不赡养老人、不尊敬老人及时进行劝导,传播孝道文化,弘扬文明新风,促进家庭和谐,营造全社会关爱老年人的浓厚氛围,让德孝之风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和自觉行动。(4分) 修改意见:(1)第①句中“社会问题”与“家庭问题”交换位置;(2)在第③句“不尊敬老人”后添加“的不文明现象”。 二、阅读(5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3分) (2017·淮安) 大地的恩典 杜怀超 ①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漫漶过来:竹林深似海。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③ 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型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的生活。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迷信和虔诚。在我六岁开始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弃笔逃离。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图腾和吉祥。 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致多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坚守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父亲呢,在门前的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他们刀砍火烧的背影。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划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是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它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诸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比如它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生活的舞台上。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漩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用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艰辛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累了就和衣而睡,醒来则投入劳作。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棵竹子,一棵在风中奔跑的竹子。在一起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 ⑧ 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暖温。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支竹质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子,在大地上行走。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他竟然不以为然。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还有一丝轻蔑。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段文字的力量怎么能比得了一件竹器的重量,也没有春笋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一丛竹子。 ⑨心情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于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身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花期就是死期。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⑩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一是他会心疼我花钱,二是他的喜好我也不甚清楚。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 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 5.文题解读。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6分) 写出大地孕育出竹子,竹子给予我们生活的帮助、精神的影响;表现了父亲像竹子一样坚毅顽强,他也像大地一般养活了一家人,并给予我教诲和引导;表达出我对竹子以及父亲的感激和赞美。 6.人物形象。析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不少于3点)(5分) 示例:勤劳能干;有家庭责任感;对文化感到渺茫;对文字的向往、对文化的虔诚(敬重);注重对“我”的教诲和引导;挺拔、坚强(隐忍);对生命有深刻的理解(悲悯的情怀)。 7.质疑探究。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⑩段中“我”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制作的衣物的原因。(4分) 因为父亲一生爱竹,在我心中父亲与竹子是融为一体的,通过为父亲买礼物,寄托我对父亲的理解与感念。 8.语言品析。读第③段,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4分) 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 示例:运用拟人修辞,体现了父亲与竹子的亲近(亲密),表现出父亲劳作的艰辛,表达我对父亲辛勤劳作的感动与赞美! 9.拓展延伸。依据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里描写出来。(40字以内)(4分) 【点拨】可表达对父亲的牵挂思念、对父亲年老的心疼(担忧)、对父亲的感念(感恩)、对之前不理解父亲感到愧疚。 [二](17分) 荆州古城的攻防智慧 ①《隆中对》中记载了诸葛亮的一段话:“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地也。”可见荆州战略地位有多么重要!然地处江汉平原的荆州几乎无险可守,筑城便成为首选的防御手段。荆州城始建于楚成王时期,在当年渚宫基础上修建而成,现存的荆州城为明、清两代建筑,由土城垣和砖城墙组成。城墙全长11. 28公里,呈不规则长方形。是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古城。 ②荆州城城墙外侧为砖城,厚约0.6米,高8至9米。用特制的城砖垒砌,砖与砖之间用石灰混合糯米浆焊缝,间或掺有铁屑,坚固耐久。在砖墙内侧,紧傍砖城夯筑土城垣。土垣土质粘性极强,每15至20厘米为一层,分层用石夯务实。砖城土垣浑然一体,互为依托,使整个城墙更加牢固。砖城陡峭对外,宜于防守外敌;土城缓坡向内,易于守军在城墙的任何地方增援或换防。城垣外围,有护城河环绕,护城河宽15至350米不等,深3米,长约18公里。护城河上有吊桥,平时放落吊桥行车走人,战时吊起桥面就成了敌军面前难以逾越的鸿沟。如此,荆州城就形成了土城、砖城、水城三重壁垒。 ③ 荆州城原有东、南、西、北门及公安门、小北门6座城门。每座城门上均建有城楼,既可观察敌情,又可做前敌指挥中心。从城门的城墙两侧向前延伸合围形成瓮城,于瓮城右前端再设一城门,两座城门之上建有箭楼,整个瓮城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辅城。当疑敌到来,先开瓮城城门,验明身份后才放行进城;如发现是敌人,可封闭瓮城城门,形成瓮中捉鳖之势。同时,瓮城也是战前集结与动员的场地,便于冲出城门之前做战前准备。 ④在6个城门中,公安门是水门,这在其他城防中极为罕见,其水路延伸至城内,向南通长江,向东经长湖连汉水,利于来自长江的小型船舶和江汉平原的战略物资直接运进城内。 ⑤在城垣上端,原有城垛5100个,两垛间有宽0.4米的垛口,每垛中心处有方形小孔,称为箭孔。垛口与箭孔居高临下,既可嘹望敌情,又可以刀枪弓箭射杀来犯之敌,同时有效保护自身安全。全城现存垛口1567个,看到每个城垛历经岁月风雨侵蚀和战争后的遗痕,便能想到那些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 ⑥城上原建有敌楼、战屋1000余间,炮台24座,藏兵洞4个。敌楼、战屋主要用于嘹望敌情、指挥作战,或驻扎守军,储藏粮食。炮台建于凸出城墙的“马面”之上,上置重型武器。马面周围的城垛、箭孔可更大范围侦察城墙下的死角,随时射杀隐蔽在死角的来犯之敌。藏兵洞其实就是射击掩体。如北城垣的一个藏兵洞,洞内分上下两层,上层三面墙体各筑2个砖砌门洞状掩体,每个掩体可容2人,下层东西两端各筑砖砌台阶与上层相连,另设5个门洞状掩体,每个门洞均设有可供射击与嘹望的射孔,上层射孔均直线向外,下层射孔则斜开,这样利于射击城墙与藏兵洞交接处形成的死角的敌人,又可避免受到城外火力的直线射击。 ⑦在南城垣距西端不远处,设有一座“马面”,俗称“白马井”,结构、功能与藏兵洞 类似,但在马面西侧底部开有一座可以启闭通向城外的小门,一旦城池遇急,城内便派出信使由此处出城,飞驰告急,求搬救兵,“白马井”也因此得名。这是一套极为隐秘的军事通道,既可用于通风报信,也可用于突出重围,安全撤离。此外,城内两条用于排灌的下水道,战时也可作为秘密出城通道,发动反包围和反冲锋。 ⑧在冷兵器时代,荆州城这套立体防御系统,兼顾到土下左右,四面八方,陆路水路,使来犯之敌均在其一定的杀伤范围之内,而且若明若暗,可守可攻,运筹帷幄于城内,决胜拒敌于城外。它那科学的设计、浩繁的工程、合理的布局、精巧的施工,无不展现出荆州人民的智慧! (选自《荆州文化》,有删改) 10.文章第①段引用诸葛亮的话有何作用?(3分) 诸葛亮的话凸显荆州古城的重要战略地位和筑城的必要性。 11.研读第③段,用三句话简要概括“瓮城”的作用。(3分) ①检验疑敌;②射杀来敌;③战前准备 12.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3分) 列数字、举例子、引资料 13.研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内的问题。(4分) 砖城土垣浑然一体,互为依托,使整个城墙更加牢固。(“更加”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不能,“更加”表示强调,用在这儿更突出了城墙的牢固,体现荆州古城的防御功能强大。 14.研读第⑧段,说说它在文中的作用。(4分) 收束全文,表达对荆州古城的赞叹之情。 [三](15分) (甲)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其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亭以雨名,志喜也。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予至扶风①之明年,始治官舍。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②之阳,其占③为有年。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越三月,乙卯④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丁卯大雨,三日乃止。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⑤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节选自苏轼《喜雨亭记》) 【注释】①②:均为姓名,在今陕西省境内。③占:占卜。有年:指丰收。④乙卯:古代用于支纪日。这里的乙卯、甲子、丁卯,分别为四月初二、十一、十四日。⑤忭(biàn):高兴,快乐。 15.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山行六七里(沿着山路) (2)醉翁之意不在酒(情趣) (3)太守谓谁(是) (4)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离开) (5)志喜也(记) 16.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有亭子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上的,是醉翁亭。 (2)农夫相与忭于野。 农夫们一起在田野里欢乐。 17. 用原文句子写出两文中亭子命名的由来。(2分) ⑴醉翁亭:太守自谓也。喜雨亭:亭以雨名,志喜也。 18.两文的作者共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与民同乐。 三、写作(50分) 19. 十三、四岁,正值花季。我们率真、自信,我们积极进取、充满希望。在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中,在获取知识、参加活动的过程中,我们开始明白,生活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也有忧伤。我们学会了理解和分享,懂得了感恩和担当,坚定了意志和信念,充满了向往和追求……在这个年龄,我们正精彩地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篇章。 请以“我正十三岁 (十四岁……)”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记叙文。 【点拨】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首先要认真审题。很显然,“我们率真、自信,我们积极进取、充满希望”一句限定了文章的主题;“与亲人、同学、老师的交往”一语限定了选材范围。其次,文题明确规定写记叙文。因此,这篇文章应选取“我”与亲人、同学或老师的交往中某一件或几件事,表现十三、四岁我率真、自信、积极进取、充满希望的精神风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