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1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中考语文专题复习:说明文复习
第一部分 说明文复习学案 第一讲 说明文的文体知识回顾 一、知识回顾 1.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能以及事理作客观的、科学的解释,从而使人获得知识。 2.说明文的分类 (1)按说明对象分,可分为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按语言特色分,可分为平实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 3.说明对象及其特征 说明对象就是被说明的事物或被阐释的事理。 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的原理。 4.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5.说明方法及作用 举例子、分类别、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引用 6.说明文结构 (1)并列式 文章各部分内容没有主次之分,没有轻重之别,是平行式结构。多用于采用空间顺序的说明文。 (2)递进式 事理说明文多采用递进式结构,由现象到本质一层一层剖析事理。 (3)总分式 常用于采用从概括到具体或从整体到部分的逻辑顺序的事理说明文中,事物说明文则多用总分式,其中分说的部分又常按并列式安排。 (4)承接式 各层之间按照事物的发展过程安排层次,前后互相承接。多用于采用时间顺序的说明文。 7.说明文语言 (1)准确严谨性 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表达准确无误。体现了作者严谨、周密、科学的态度。 (2)生动形象性 运用一些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活泼,或运用一些惯用语、歇后语等,使语言幽默风趣,或运用一些文学性较强的成语,使语言更典雅。 8.*作者的态度或科学精神 说明文的作者一般是对该领域的研究颇有建树的专家,因而他们往往富有:一丝不苟、精于钻研、科学严谨、勇于探索、持之以恒的精神。 二、考点整合 (1)文章结构类 包括:提取整合说明对象特点;提取信息解决问题;为某个概念下定义 (2)原文问答类 包括:内容理解概括;某词在文中的含义;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3)其他类 包括:分析句、段作用(分析说明方法、结构内容上的作用);说明顺序;拓展延伸 【课后练习】 (一)澄碧河水库 澄碧河水库位于百色城东北七公里处,水质清澄,故又名澄碧湖。 水库于1958年9月动工,1961年10月基本建成大坝、溢洪道等主体工程。大坝后来又进行了三次除险加固工程。 水库坝高70.4米,坝底宽465米,坝顶长425米、宽6米,总库容量11.54亿立方米,库区水面面积39平方公里。拦河大坝是目前广西最大土坝,也是中国三大土坝之一。 水电站于1964年11月破土动工,1966年3月15日发电厂第一台机组发电,1970年4月四台机组全部建成投产。更新增容改造后电厂总装机容量达3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1.12亿千瓦/小时,有力地促进了本地区工农业的发展。另外,水库还具有防洪供水、改善航运和调节气候等作用。 11 库区风景优美迷人。湖面碧波浩渺,岛屿连绵;湖岸青山环抱,林丰果硕。澄碧湖景区被誉为“百色的后花园,桂西的一颗璀璨明珠”,是旅游度假胜地。 1.按照说明文的分类看,这篇文章属于哪类说明文?(事物说明文) 2.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什么?(澄碧河水库) (二)水葫芦之灾 ①水葫芦学名凤眼莲,别称水浮莲、假水仙等。原产于南美委内瑞拉,后传播到世界60多个国家。水葫芦外表并不丑:它浑身碧透,绿得醉人,簇簇紫花绽放若热带兰,花瓣上偶尔可见黄、蓝斑点,作为盆景置于庭院,不比荷花逊色。 ②它生命力旺盛,在15℃~40℃的气温下,只要置于水中便能疯狂繁殖开来。每株分出多支匍匐茎,茎端再长新株,八九天翻一番,90天内可分出25万棵新株。但养分低,猪吃了饿不死也不长膘。 问题:根据一、二两段内容,概括水葫芦的三个特点。(每点不超过3个字) 答:外观美、繁殖快、养分低。 (三)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问题:本段采用了的说明顺序,依据是什么?(空间顺序;文中的方位名词) (四) 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 问题:本段采用了的说明顺序,依据是什么?(时间顺序,文中表示时间短语) (五)次声波 次声波是每秒钟振动次数很少且入耳听不到的声波。次声波的频率很低,一般均在20赫兹以下,波长却很长,传播距离也很远。例如,频率低于1赫兹的次声波,可以传到几千公里以至上万公里以外的地方。1960,智利发生8.9级强烈地震,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传遍了世界每个角落。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不仅可以穿透空气、海水、土层、而且还能穿透厚而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墙体,也可以毫不费劲地穿透舰船、飞机和坦克之类的金属外壳。次声波穿透人体时,不仅能使人产生头晕、烦躁、恶心、心悸、视物模糊、吞咽困难、胃疼、胸疼、肝功能失调、肢体麻木等,而且还会破坏脑部神经系统,造成大脑严重损伤。次声波对人的心脏影响尤为明显,往往会导致死亡。1846年4月16日,法国一家次声波研究所因值班人员玩忽职守,使部分次声波“逃跑”出去,导致远在十几公里以外位于马赛市郊的两户人家共计30多人被杀身亡。 1.本段采用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答:逻辑顺序(解析:先说明次声波的概念,接着说明它的特点,最后说明它的危害) 2.根据上段的内容概括出次声波的基本性质特点:(每条横线所填字数不得超过5个) (1)频率很低(2)波长很长(3)传播距离远(4)穿透力极强 第一部分 说明文复习学案 第二讲 说明文的主要考点解读(一) 1.文章结构类问题 (1)提取整合说明对象特点 包括局部整合提取与全文整合提取。抓住每段开头或结尾的总结句,或段落中的连词或关联副词。 问法:请根据全文(或某段)概括X的特点。/从哪几个角度(或方面)来对X进行说明的? 【例1】水的危机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地球上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地球总水量约为14.1亿立方公里,但如此多的水中淡水只占3%,而且其中的87%被封闭在冰川、大气、地层中。20世纪以来,全球人口增长了3倍,经济增长了20倍,用水量增长了10倍。同时,由于生产和生活废水急增,而且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更加重了水资源匮乏这一全球性危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97年把水资源定义为“可资利用或可能被利用的水源,即应当能够为满足生产生活用途而得以利用”,而《中国自然资源》将水资源定义为“能为人类生产生活直接利用的,在水循环过程中产生的地表、地下径流和由它们存留在陆地上可再生的水体”。 我国水资源总量约2.8万亿立方米,但人均占有量只排在世界第121位,是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此外,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南多而北少。重经济发展而轻环境保护又导致许多地区出现严重的水体污染,因此,水资源问题也成了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问:请概括出目前我国水资源的三个特点。 11 答:①总量大而人均占有量低;②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南多北少);③水体污染严重。 (2)提取信息解决问题 这类问题往往会问到某个问题由来的原因,我们可以先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在文中定位,确定答题范围,观察段落的层次结构,抓段落中的关键词,文中的过渡句(或段首、尾句)等归纳原因。 问法:请简要说说……的原因。/……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例2】文章见上文《水的危机》 问:请简要列出全球水资源危机产生的若干原因。 答:①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总水量比例太小;②人口和经济增长导致用水量急剧增加;③废水直排造成水源污染。 (3)为某个概念下定义 这类问题在题干中有一些隐性要求,结合具体文本和题目并且要考虑实际情况来分析。 问法:请结合全文(或某段)说明X是什么?/请结合全文(或某段)为X下定义。 【例3】 早在远古时期,生活条件恶劣,我们的祖先经常会受伤。很多时候伤口会感染化脓。实在是疼痛难忍,原始人会用尖锐的石块或是磨尖的石器刺破患处,排出脓放出血来减轻疼痛。后来发展到对于其他一些疼痛,比如头疼、肚子疼或是四肢关节处的酸疼,他们也会无意识地捡起石头敲几下。渐渐地,他们发现敲一敲之后疼痛竟然减轻了许多。这样的情况出现的次数越来越多,引起了古人的注意:刺伤或是敲打身体的某一部位反而能缓解疼痛。久而久之,聪明的先人发明了针刺疗法。到了新石器时代,人们制作石器水平有所提升,石器被磨得更加光滑。更多精致、样式各异的石器被磨制出来专门用来治病,这就是“砭石”。 问:结合该段内容说明什么是“针刺疗法”? 答:用尖锐的石块或是磨尖的石器刺伤或敲打身体的某一部位来缓解疼痛的治疗方法叫做针刺疗法。 (一)黄河 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没有黄河,就没有我们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据学者们研究,两千多年前,黄河并不姓“黄”,而是叫“河水”或者“大河”,河水也相当清澈。随着她儿女的增多,周围的森林面积一天天减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终于使她由绿变黄了。河底泥沙越来越厚,河面逐渐上升,有些地方,如河南省开封市,河面比房顶还高,成了流在人们头顶上的“悬河”。大概是母亲河生我们的气吧,河水一次又一次跑出来教训我们,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 ②那么,目前的情况又怎样呢?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黄河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却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据专家们统计,黄河污水年排放量高达21.2亿吨,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农药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别为3.75万吨和600万吨。以宁夏为例,黄河流经宁夏13个市县,全长397公里,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及生活污水约有80%排放进黄河。据检验,黄河水中的有害物质含量近年来显著增加。由于污染严重,河水不进行处理就不符合饮用标准。然而现在,宁夏南部山区的许多农民就直接饮用黄河水。即使那些不直接饮用黄河水的人,也并非不受其害,因为被污染的黄河水影响到了地下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饮用这样的地下水,又怎能保证身体健康呢? 1.阅读第①自然段,概括说明造成黄河成为“悬河”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2分) 答:直接原因是河底泥沙越来越多,河面逐渐上升;根本原因是人口增长,森林面积不断减少,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2.第②自然段中,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物质有(3分):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农药和化肥 3.从全文看,黄河问题给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哪些严重危害?(2分) 答:河水泛滥,容易发生水灾;水源污染,危害人民健康。 (二)何尊(2019·河北) ①这是一件青铜尊。它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又富有变化。此刻,它被安置在国宝的最高展台。 ②三千年前的落日,在大地上映射出两个年轻人的身影。他们一个建立了一座至今依旧繁荣的都城,一个铸造了一件记载荣光跨越十几个朝代不朽的青铜器。他们的父辈曾经并肩浴血奋战,建立了新的王朝——周朝。 ③这两个青年一个是周武王之子——刚刚继位五年的周成王姬诵,另一个是同宗的贵族何。王朝新的领袖姬诵虽然年幼,但已经在他四叔姬旦(一位令后世孔子都尊崇的儒学先驱)的辅佐下开始励精图治,并依照父王姬发临终的遗愿,为保江山永固,在距离当时王城三百多千米以外的地方建立了新的都城。这些事迹使得同是年轻人的何热血沸腾,父亲的业绩得到一国之君的认可,自己又被新王看重。为此,他也要做一件热血的事情。在得到批准后,何铸造了一件青铜尊,在尊底有限的范围内最高限度地记载了父辈们和新王的功绩,以及新王对自己的告诫。 ④考古学家在一百二十二字铭文里发现“宅兹中国”四个字的时候,无异于在方寸之间看到了埋藏千年的谜底。这是现阶段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宅兹”是居住在这里的意思。在城邦的中心会竖立旌旗,金文的“中”字由此而来;家园需要有护城河阻挡外来入侵,并在军队的护卫下才能得以安宁,因此金文的“国”字有兵戈守护。尊里的“中国”所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新建的都城——成周,是现在的洛阳一带。 ⑤这些写给祖先的字,更像是写给数千年后十三亿中国人的信。 11 ⑥三千年历史演进、朝代更替,“中国”一词从地理中心、政治中心派生出文化中心的含义,继而又被赋予了王朝统治正统性的意义。直到清末,“中国”一词被用作国名出现在官方正式文书当中。 ⑦三千年过去了,那对年轻的身影早已不在,太多故事也被黄土掩盖,但洛阳城繁华依旧。同样被黄土掩埋的青铜尊于1963年在陕西的一处土崖中被发现,后被命名为“何尊”。虽没有了最初夺目的光泽,但尊底的一百二十二字铭文却没有辜负它主人的期望,跨越三个千年,将祖先的丰功伟绩展现在后人眼前。 ⑧“中国”,三千年前被镌刻于方寸之间,深埋于地下。三千年后,埋藏它的泥土和这泥土连接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千米的土地,都被它命名,叫作:中国。 1.贵族何铸造这件青铜尊的目的是什么?(3分) 答:记载父辈们和新王的功绩,以及新王对自己的告诫。 2.何尊铭文中的“中国”一词的含义是什么?(2分) 答: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 3.请结合全文说说何尊为什么被称为国宝。(3分) 答:何尊造型凝重雄奇,纹饰严谨又富有变化;尊底的铭文中有现阶段关于“中国”一词的最早文字记载,也展现了祖先的丰功伟绩。 11 第一部分 说明文复习学案 第三讲 说明文的主要考点解读(二) 2.原文问答类 (1)内容理解概括 概括所说明的内容,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确定答题范围。此题以上一类“文章结构类”的“提取说明对象特点”题为基础。一般地,总结句明显的段落里,“说明对象+对应特点”就可以概括说明内容。总结句不明显的,确定说明对象,接着观察层次结构,合并同类的信息即可。 问法:请简要概括选文(或某段)说明的内容。/文中(或某段)是怎样介绍X的? 【例1】指纹的奥秘 ①人的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部分组成。指纹就是表皮上凸起的纹线。由于人的遗传特性,虽然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伸出你的手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指纹也分好几种类型:有同心圆或螺旋形纹线,看上去像水中旋涡的,叫斗形纹;有的纹线是一边开口的,就像簸箕似的,叫箕型纹;有的纹线像弓一样,叫弓型纹。据说,全世界50多亿人,还没有发现有两个指纹完全相同的呢。 ②正因为指纹的这一特征,它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在古代,人们把指纹当作“图章”,印在公文上。据说,在一百多年前,警察就开始借助指纹破案。近年来,指纹又和电脑成了好朋友。科学家己研制出一种“指纹锁”,这种锁的钥匙就是指纹。当人们开门时,只要用手按一下设在门上的电脑开关,电脑就能很快识别开门的人是不是主人,如果是的话,门马上就会自动打开了。 ③小小的指纹将来究竟还会有哪些新的用途?新的迷宫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寻求。 问:请简要概括选文第①段说明的内容。 答:人的指纹各不相同。 【例2】(2018·河北,13)漫话石鼓文(节选) 史籍记载,石鼓于唐代初年在今陕西省凤翔县出土,后被置于陈仓(今宝鸡市)之野。当时在凤翔做官的郑余庆将其移至凤翔夫子庙保护。经五代战乱,全部散失。入宋,凤翔知府司马池四处寻访,集得九鼓,至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找到另一鼓。北宋末年移至汴京保存,宋徽宗下令以金涂字,以示贵重。金兵攻占汴京,以为奇物,将其运至燕京(今北京市)。元代又散失于草野之中,后被国子监教授虞集发现,由兵部派车运回国子监,这之后就一直保存在北京。到1933年,被运往上海,存放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访得,再运回北京。 问:请简要概括这段选文说明的内容。 答:石鼓的出土及历代保存情况。 (2)某词在文中的含义 若是指示代词(这、那等),可以从上文寻找答案。如果该词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则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其具体所指。如果是一般实词,可结合题目要求和该词出现的段落,寻找关键信息作答。 问法:某段中“这(或这些、那些等)”指代的内容是什么?/X(一个词)在某段的含义是什么?/揣摩某段中X(一个词)的意思。 【例3】文章见例1《指纹的奥秘》 问:第②段中的“这一特征”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答:指纹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 【例4】(2019·河北,12)何尊(节选第④段) 考古学家在一百二十二字铭文里发现“宅兹中国”四个字的时候,无异于在方寸之间看到了埋藏千年的谜底。这是现阶段关于“中国”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宅兹”是居住在这里的意思。在城邦的中心会竖立旌旗,金文的“中”字由此而来;家园需要有护城河阻挡外来入侵,并在军队的护卫下才能得以安宁,因此金文的“国”字有兵戈守护。尊里的“中国”所指的是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新建的都城——成周,是现在的洛阳一带。 问:何尊铭文上的“中国”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答:当时天下的中心,王朝的中央。 (3)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表现准确性:明确词的本义,即确定词语从哪个方面进行限制(表估计、推测、修饰、来源、范围、程度、数量、频度等),再把这个意思代入句中,说出句子的言外之意,点明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表现生动性:先确定词语的本义,指出它运用的修辞、表现手法(或是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代入句中简要解释,体现了说明对象的哪个特点,并点明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指出它的效果(古朴典雅、风趣幽默、易于接受等)。 问法:请简要分析着重词语的表达效果。/从语言运用角度分析着重词语的表达效果。/某词能否删掉(替换),为什么?/本文的语言既准确严谨又生动形象,任选一个方面进行分析。 【例5】次声波 次声波是每秒钟振动次数很少且入耳听不到的声波。它的频率很低,一般 11 均在20赫兹以下,波长却很长,传播距离也很远。例如,频率低于1赫兹的次声波,可以传到几千公里以至上万公里以外的地方。1960,智利发生8.9级强烈地震,地震时产生的次声波传遍了世界每个角落。次声波具有极强的穿透力,不仅可以穿透空气、海水、土层、而且还能穿透厚而坚固的钢筋混凝土墙体,也可以毫不费劲地穿透舰船、飞机和坦克之类的金属外壳。次声波穿透人体时,不仅能使人产生头晕、烦躁、恶心、心悸、视物模糊、吞咽困难、胃疼、胸疼、肝功能失调、肢体麻木等,而且还会破坏脑部神经系统,造成大脑严重损伤。次声波对人的心脏影响尤为明显,往往会导致死亡。1846年4月16日,法国一家次声波研究所因值班人员玩忽职守,使部分次声波“逃跑”出去,导致远在十几公里以外位于马赛市郊的两户人家共计30多人被杀身亡。 问:“一般”“往往”两个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删。“一般”指在普遍情况下,起限制作用。它在句中意思是次声波的频率普遍表现为平均20赫兹以下,但不排除有特殊情况存在,它体现出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删去则太过绝对,不符实际,所以不能删去。 “往往”指大多数情况,在频度上起限制作用。它在句中意思是次声波多数情况下会致死,但也不排除不会致死的特例,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如果删去则太过绝对,不符实际,所以不能删去。 【例6】文章见例5《次声波》 问:“法国一家次声波研究所因值班人员玩忽职守,使部分次声波“逃跑”出去。”该句中的“逃跑”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逃跑”原是拘禁的人私自逃逸,在句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意思是本应被严加看管的次声波不慎泄漏并向远处扩散。生动形象地说明次声波穿透力强的特点,使文章风趣幽默。【课后练习】 (2016·河北)姓氏的产生与发展 中国的姓氏,一般认为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那时的人们按母系血缘分成若干氏族,每个氏族都以图腾或居住地形成相互区别的族号,这个族号就是“姓”。《说文解字》云:“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感天而生”就是知母而不知父的意思。如传说中的商族祖先契,是其母简狄吞玄鸟之卵有孕而生;周族祖先后稷,是其母姜嫄踩了巨人的脚印感孕而生。这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母系社会的婚姻状况。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如炎帝姜姓,黄帝姬姓,虞舜姚姓等。“氏”的产生比“姓”要晩一些,这是因为同一母系血统的氏族子孙繁衍,同一母族分为若干支族迁往不同的地方居住和生活,每一支族都要有一个区别于其他支族的称号,这个称号就是“氏”。一个氏族分成多少个支族,就有多少个氏。因此可以说,姓代表母系血统,氏代表氏族分支;姓是不变的,氏是可变的;姓区别血统,氏区别子孙。这就是姓与氏最初的根本区别。 进入夏、商、周三代,姓氏除了保留原有的区别外,其功能又有了新的变化。特别是氏,都是由统治者赐封而得来的,这时的氏已经是贵族地位的标志。贵者有氏,贱者无氏。这时的贵族都是男子,所以男子有氏。如果他的封邑、官职或居住地发生变化,他的氏也就跟着变化。如商鞅原为卫国公族,可称“卫鞅”;后来他被封于商,故又称“商鞅”。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男子称氏以别贵贱”。至于女子,她们在家只能按孟、仲、叔、季等排行相称。另外,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因此,女子在出嫁时都要用姓标明血统,而在姓之前冠以孟、仲、叔、季等排行。女子出嫁后,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出嫁前的本国国名;如果所嫁之人为国君,则也可以在自己的姓前冠以所嫁国的国名。周代的晋鲁两国不能通婚,因为都姓姬;但秦晋两国却可以世代通婚,因为秦国姓嬴,成语“秦晋之好”因此成为婚姻的代用词。这就是史书上所说的“女子称姓以别婚姻”。 大约在秦汉时代,姓与氏混合为一。这表明在进入封建的大一统社会以后,姓与氏已经没有区别了。 1.“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他们的姓都带‘女’字旁”,这说明了什么?(2分) 示例1:中国的“姓”,一般认为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 示例2:母系氏族社会,“姓”代表母系血统。 示例3:母系氏族社会,“姓”是按母系血缘来区分的。 (意思对即可) 2.结合选文内容,说说“秦晋之好”能够成为婚姻代用词的原因。(2分) 示例1:夏、商、周三代严格实行“同姓不婚”的制度,秦国姓嬴,晋国姓姬,秦晋两国可以世代通婚,因此成语“秦晋之好”成为婚姻的代用词。 示例2:秦国姓嬴,晋国姓姬,秦晋两国可以世代通婚,因此成语“秦晋之好”成为婚姻的代用词。(意思对即可) 3.选文是如何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姓氏的产生与发展”的?请简要说明。(3分) 先介绍母系氏族社会姓氏的产生与区别;再介绍夏、商、周三代姓氏功能的新变化;最后介绍大约在秦汉时代姓与氏混合为一的情况。(答出一方面给1分,意思对即可)(2013·河北)中国第五大发明——汉字 ①汉字是当今世界上仍在使用的最古老的文字。从甲骨文算起,已有3 500年以上的历史了。古埃及的圣体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中美洲的古玛雅文字等相继成为历史的陈迹,唯汉字独存。中国人用数千年的聪明才智创造出来的奇迹,在世界文字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至今仍旧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尤其是汉字计算机输入的优越性,使汉字的奇迹更令世人惊叹和信服。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②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著名学者安子介先生说,“中国由黑龙江到云南,汉字全通。”“中华文化连绵五千年,是用汉字记载的。”“西方字母的形式,根据历史说也是由象形而来,后来变成拼音,各国文字不同,相互联结的纽带断了,结果欧洲分成大小数十个国家。如果中国早年也走这条路,早已出现江苏国、广东国了。我国方言这样多,汉字的语音无法在语音学上统一, 11 但在文字使用上自古及今都是一脉相承的。汉字对汉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凝聚作用。”可见,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这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汉字可以引发想象和联想。由于汉字以形表意,使用汉字时观其形而得其意,其中必定有想象和联想产生。并非仅仅由象形字直接演化过来的字如此,如“日”“月”等。会意字也是如此,如“休息”的“休”字,由“人”和“木”两部分组成,就是“人”靠着“树”歇息。我们从字形的拼组关系中便可想象出这字的意义。其实,有些形声字的声旁也是表意的,如“文盲”的“盲”字,声旁“亡”既表音也表意,“盲”就是“亡”了“目”。因此,汉字引发想象和联想的强大作用值得我们重视。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⑤与中华文明共存共荣的古老汉字,具有独特的形式和经久不息的生命力。我们要重新认识汉字的价值,充分发掘汉字的奥秘,以迎接汉字“发挥威力”的新时代。 1.根据第①段文字,就内容方面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2分) 示例1:为什么汉字堪称中国“第五大发明”? 示例2:世界上古文字相继成为历史陈迹,为什么唯汉字独存? 示例3:汉字“已有3500年以上的历史”与“它承载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是否矛盾? (所提出的问题有思考价值即可) 2.选文第②段引用安子介先生的话意在说明什么?(3分) 说明汉字具有超越方言和古今语言差别的功能,对汉民族的形成和中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作用。 3.有西方学者针对拼音文字提出了“开发右脑”的主张,根据选文第④段,你认为这是否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请说明理由。(3分) 不适合。这个主张是针对“单脑文字”提出来的,而汉字是“复脑文字”,已经具有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作用,所以不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第一部分 说明文复习学案 第四讲 说明文的主要考点解读(三) 3.其他类 (1)分析句、段作用 题目中要求划线句子或指定段落,针对它们进行分析。 ①分析说明方法 先判断所规定内容中包含的说明方法,找到该部分内容说明对象对应的特点(一般在所举事例、数据等的前或后),加上对应的效果词。常见的说明方法及表达效果(前六种必须掌握,后三种简单了解) 说明方法 语言标记 分析思路和作用 举例子 比如、例如等 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X的……特点 列数字 确数、约数、百分比、倍数等数据 列举…的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X的……特点 打比方 像、仿佛、犹如、如 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说明了X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分类别 首先,其次,再次…… 一种(方面)是……另一种(方面)是…… 条理清晰地说明了X的……的特点 作比较 较……,比、相对于 突出强调了X的……的特点 下定义 X是……的Y;……的Y叫做X 简明、科学、准确地揭示了X的本质和内涵,使说明更严谨 作诠释 因为……、由于……、是由……造成的、换句话说…… 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列图表 各种类型的图片、表格、照片等 直观形象地说明了X的……的特点 引用 引用具体的事例,据……记载(一件或几件事) 作用同举例子 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11 引用具体的数据,据……资料显示 作用同列数字 引用名言、格言、谚语 增强了说服力 引用神话传说、新闻、谜语、趣闻 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问法:文中画线句子(某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例1】 (1)“猴面包树生长在非洲东部的热带草原里,成龄大树一般高约25米,而直径却达到5米,有的甚至超过10米。” 问:这句话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猴面包树的外形尤其是直径巨大。 (2)“生长在墨西哥沙漠的仙人掌像一座座巨大的烛台,通常有10-15米高,粗的一个人都难以合围,体内水分竟达95%以上。” 问:句中划线部分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打比方,把仙人掌比作烛台,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墨西哥沙漠仙人掌有和烛台相似的外形特点。 (3)“一株不到半米高的白刺,主根长13米多,侧根长6米以上,根幅14米,相当于冠幅的30多倍!” 问:句中划线部分去掉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因为划线部分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白刺的根幅与冠幅相比,突出强调了白刺根幅规模庞大的特点。去掉则不能让读者更直观的感受到这个特点。 ②特殊位置句、段的作用 特殊位置一般在文章的开头、结尾。在开头大多是引出了说明对象,如果作者引用了一些幽默风趣的俗语,也能起到吸引读者阅读兴趣或引发思考的作用。 如果处在结尾,大多有总结全文,突出说明对象特点的作用。或者补充该说明对象其它方面的特点或注意点,使内容更全面。 问法:本文的开头(或结尾)段有什么作用?/作者在开头为什么讲了……的故事?/作者在开头说……,其用意是什么? 示例: 题跋是写在书籍、字画等前后的文字的总称。写在前面即右侧的文字称“题”,写在后面即左侧的文字称“跋”。……(开头引出说明对象——题跋) 题跋是不是比原画更有看头?总之,题跋就是一幅画存在的证据,是一幅画背后的故事,字里行间,骨肉丰满。所以,请好好对待一幅画的题跋吧!(结尾总结全文,突出了题跋的特点。) 【例2】植物的抗旱本领(2012,河北) ①有人在亚利桑那的沙漠里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把一棵37公斤重的仙人球放在室内,一直不浇水。经过六年,它依然活着,而且还有26公斤重。植物的这种抗旱本领,真是令人称奇!植物经过漫长的进化和繁衍,不仅有着适应干旱环境的非凡能力,而且具有种种神奇的抗旱本领。…… 问:选文第①段写“一项有趣的实验”,其用意是什么? 答: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说明顺序 事物说明文往往以时间、空间顺序居多,事理说明文以逻辑顺序为主。其次找出体现说明顺序的语言标志。时间顺序有表示时间的发展、事物各个阶段的标志语,如朝代、季节、时段等;空间顺序的标志是方位词;逻辑顺序的标志有“首先”“其次”“为什么”“原来”“因此”等。最后要分清主次,综合归纳。按一定的顺序安排材料进行说明的作用,可以使文章条理清晰,便于读者理解。因为一篇说明文可以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所以不能以偏概全。 问法:本文(某段)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选文某几段的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例3】 (1)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迷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两旁有6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6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问:本段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并分析其作用。 答:本段使用了空间顺序对大殿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11 (2)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做简或牍。春秋末年,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 问:本段采用了哪种说明顺序,并分析其作用。 答:本段使用了时间顺序对中国文字的发展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3)拓展延伸 拓展类题目考查两方面内容,一是印证,二是补充。 印证类的题目,可能会给出一段链接材料,让我们寻找它和文章的关系,然后按要求写出探究结果。这时我们只要把握好文章的说明对象即可找到解决的突破口。 【例4】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汉字(2013·河北) ④汉字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从神经心理学和神经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看,拼音文字是偏向大脑左半球的“单脑文字”,而汉字是大脑左、右两半球并用的“复脑文字”;拼音文字认知中“语音编码”方式起主要作用,而汉字认知中则是利用“多重编码”方式,语音、字形和语义编码兼用。学习汉字可以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潜力,有利于发展大脑智力。因此,从音、形、义三者结合上去学习汉字是科学的方法。 问:有西方学者针对拼音文字提出了“开发右脑”的主张,根据选文第④段,你认为这是否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请说明理由。 答:不适合。这个主张是针对“单脑文字”提出来的,而汉字是“复脑文字”,已经具有开发大脑左、右半球的作用,所以不适合使用汉字的中国人。 【例5】植物的抗旱本领(2012·河北) ②减少水分蒸腾是植物抗旱的有效方式。为了节省水分,有的叶子退化成针状或棘刺,有的生有茸毛,有的体表披上一层角质或蜡质,有的叶子还会蜷曲、闭合。…… ③ 。有些植物的叶子不但退化成针状或棘刺状,以减少蒸腾,而且营养器官变得肥厚多汁,以便自身贮藏水分,猴面包树生长在非洲东部的热带草原里,成龄大树一般高约25米,而直径却达5米,有的甚至超过10米。远远望去,犹如巨大的酒瓶。在干旱的时候,树上不长叶子;到了雨季,才开始长叶,开花,结果。同时大量吸收水分,贮藏在肥胖的树干里,以备旱季之用。生长在墨西哥沙漠的仙人掌像一座座巨大的烛台。通常有10~15米高,粗得一个人都难以合围,体内水分竟达95%以上。在它巨大的身躯里,能贮藏一吨以上的水。当旅行者缺水时,打开它的躯干,就可以饮到清澈的淡水。因此,它享有“沙漠里的甘泉”之美名。 ④强大多样的根系是植物抗旱的保证。干旱的草原降水量极少,水分蒸发极快,雨水往往只能湿润土壤的表面,下层的土壤却很干燥。 问:根据文段内容,为第③段横线处补写一个恰当的句子。 答:贮藏水分以备不测是植物抗旱的绝招。【课后练习】 坡鹿——琼岛精灵(2019·海南) ①被誉为“东方夏威夷”的海南岛,位于我国领土南端,是一个风景如画,气候宜人的热带岛屿。这里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闻名遐迩的大田国家级坡鹿保护区就是其中之一。这里生存着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唯一的海南坡鹿野生种群。 ②海南坡鹿的外形与梅花鹿相似,但体型相对较小,雌鹿的体重为60公斤左右,雄鹿体重130公斤左右。海南坡鹿的毛色呈红棕或黄棕色,雄性个体的毛色比雌性暗,在繁殖季节雄鹿毛色变得更深,为棕色或棕褐色。当年出生的鹿仔的毛色呈红棕色,背部有明显的与梅花鹿相似的白斑。雄鹿仔在6个月时头上冒出角,随后骨化突出成为不分叉的直角,在2岁以后才长出具有眉枝和主干的完整形态的角。与梅花鹿相比,雄性坡鹿的角型非常简单,只有眉枝和不分叉的主干,在主干的上端有3-6个突起的结节。雌性坡鹿不长角。 ③海南坡鹿是比较典型的晨昏活动的物种,每天在太阳还没出来之前就开始进食,边走边吃,地上的草、灌木的嫩枝条、树叶都是它们喜欢的食物。多年研究发现,海南坡鹿采食的植物有215种,其中经常并大量采食的有70~80种。 ④海南坡鹿视觉与嗅觉出奇的灵敏,通常对一公里以外的动静都会有反应。每当受到惊吓时,立刻腾空而起,能跨四五米宽的山沟,飞离地面有两人多高,毫不费力,弹跳力极强。如果留心,就会发现,海南坡鹿种群的警惕性很高,分工也很明确,每当清晨或傍晚觅食进餐时,必有一只公鹿负责放哨,东张西望,一丝不苟,其他伙伴则优哉游哉地边吃喝边玩耍。一旦发现情况,立着两耳观察的哨鹿,一声惊啸,所有鹿便火速撒开四蹄,像出弦的箭一般,朝着预定的方向疾奔而去。 ⑤在近20多种鹿类动物中,凤毛麟角般的海南坡鹿最为珍贵,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都非常高。鹿茸、鹿筋、鹿胎都是高档滋补品,对强身健体、防寒保暖、壮阳补肾乃至延年益寿,有着重要的作用。其经济价值,比常见的梅花鹿高出十几倍。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只坡鹿的售价就已突破万元。 11 ⑥历史上,除了海南岛中部山地外,海南坡鹿在海南岛内几乎都有分布。海拔低于200米的丘陵、草地是它们的栖息地。根据海南地方志—《琼州志》的记载,海南坡鹿在明清两个朝代还常见于澄迈、琼山、琼海、定安、崖州(现三亚市)、陵水、万州(现万宁市)、临高等地。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还能见到海南坡鹿与牛群在草地上一起吃草的景象。 ⑦但是,到了1963年,研究人员在考察海南岛的鸟兽区系时,海南坡鹿只有100只左右。1976年再次考察确认海南坡鹿仅剩26只。自l990年起先后有83只海南坡虎被迁移出去,在它们原来的分布区邦溪、三亚、琼海、文昌等7个地点建立起新的半圈养种群。到了2000年底,海南坡鹿已经超过1000只,海南坡鹿种群数量正逐步恢复。这说明,随着海南各界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认识不断增强,海南坡鹿越来越受到重视,生存环境日益得到改善。 ⑧海南坡鹿从生态学意义上看,是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环节;从动物学的角度看,对开展科学研究,发展经济、文化、医学等事业,都有重大意义。不过海南坡鹿生存所需的条件十分苛刻,如遇到干旱造成水涸、草死、树枯等环境严重恶化的情况,即使生活在保护区内的坡鹿也会受到威胁。为此,海南省委、省政府正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实施“坡鹿迁地野放保护工程”,扩展坡鹿分布区,改善坡鹿的生存条件,给坡鹿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 ⑨“保护海南坡鹿,倡导绿色生活,构建美丽家园”是我们的期许。只有齐心协力,我们才能将生物多样性这一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筑得越来越牢,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第②段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答:用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海南坡鹿的形态与梅花鹿相比较,并通过具体数据,准确,突出地说明了海南坡鹿的形态特征,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2.第④段主要说明了海南坡鹿的什么特征?(2分) 答:说明了海南坡鹿视觉和嗅觉出奇的灵敏,警惕性高的特点。 3.品读下面两个句子,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所有鹿便火速撒开四蹄,像出弦的箭一般,朝着预定的方向疾奔而去。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把鹿的动作比作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坡鹿警惕性高和敏捷的特点。 (2)历史上,除了海南岛中部山地外,海南坡鹿在海南岛内几乎都有分布。 答:“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限制程度。说明历史上海南坡鹿在岛上广泛分布,但不排除某些地方没有,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据了解,有些人担心海南坡鹿这一琼岛精灵会灭绝,请从第⑦或第⑧段中寻找依据,写几句话,消除他们的顾虑。(2分) 答:示例一:随着海南各界对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的认识不断增强,海南坡鹿越束越受到重视。生存环境日益得到改善,因此不必担心海南坡鹿会灭绝。 示例二海南省委、省政府正不惜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实施“玻鹿迁地野放保护工程”,扩展坡鹿分布区,改善坡鹿的生存环境,给坡鹿是供足够的生活空间,因此不必担心海南坡鹿会灭绝。 5G,连接美好未来(2019·盐城) ①每年三四月份,草长莺飞日,赏花正当时,玉渊潭公园都会迎来樱花节。今年的樱花节,游客感到购票更方便,游园体验更舒适。这到底是一么原因呢?原来是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将5G网络技术应用到景区,节省了游客入因时间。 ②无论3G、4G还是5G,这其中的“G”代表 Generation(代)的意思。5G指的是第5代移动通信网络,它是目前4G网络下一代的升级版。 ③从理论上讲,5G网络速度将是4G的百倍甚至更多,其峰值数据传输速率可达20Gbps,甚至能达到25Gbps。这将给AR(增强现实)、VR(虚拟现实)游戏的普及提供可能。目前,用手机在线玩AR、VR 游戏还比较困难,这主要是因为现在的4G网络达不到AR、VR技术所需的网速,5G 时代,人们的移动娱乐生活将更加丰富精彩。 ④5G能够连接大量物联网设备,具有低延迟的特点。从固定的用户终端,一直到时速500千米的超高速列车,5G保证未来用户的数据连接不会掉线,从而建立一个更智能、更连接的世界。今年4月3日,全国首例有5G远程心脏微创手术由广州救授团队“隔空”指导,高州医院医生主刀实施。相距400公里手术画面却几乎没有延迟,身处广州的医学专家仿佛亲临现场。如果信号传递慢,网络反应延迟,指令下达出现迟缓,就难以达到理想效果。5G技术为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插上了翅膀,给病患带来福音。 ⑤未来,5G网络信号无处不在。目前,在日常生活中,上班族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烦恼:乘坐地铁时,刚好客户打来微信电话,还没谈几句便因网络信号不佳而被迫中断。这种情况将不会再发生。5G基站是一种微基站,身量更小、分布更多,可以发出比4G信号塔更高密度的信号,因此解决了地下空间等区域信号存在育点的问题。对于普通用户来说,这就 意味着将获得更高质量的语音和视频通话服务。 ⑥目前,中国的5G产业仍处于发展阶段,有着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5G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后,会涌现出自动驾驶、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等大量新兴业态。2019年的央视春晚,中国电信率先通过5G网络实 现4K高清直播和视频回传,全程流畅无卡顿、无中断。 ⑦移动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不是一蹴而就的,仍有一些发展难题需要不断解决。中国迈入5G时代的铿锵步伐,正不断激发着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尽。 (据《人民日报》科学大众》等资料整理) 1.文中第①段有什么作用?(2分) 11 答:作者讲了5G网络技术应用到景区后使游客游园体验更好的事,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5G网络技术,同时增强趣味性,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按要求回答下面的问题。(5分) (1)第④段中画线句中的“几乎”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答:不能,“几乎”是“接近于”的意思,说明手术画面接近于没有延迟,但不排除某些时候稍有延迟,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若删去则说法与事实不符,因而不能删去。 (2)第⑥段中画线句中“涌现”的意思是什么?有什么表达效果?(2分) 答:“涌现”指的是人或事物大量地出现,文中指5G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后,会大量出现新兴业态。说明5G产业巨大的商业潜能,前景广阔 3.第③段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作比较、列数字。列举出百倍、20Gbps、25Gbps等数据,并将5G的网络速度与4G的网络速度进行比较,具体准确、突出强调了5G网络速度快的特点。 11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