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必备化学专题复习习题课件第三部分第5节溶液的形成与浓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考必备化学专题复习习题课件第三部分第5节溶液的形成与浓度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 小 学 精 品 教 学 资 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中小学精品教学资源 第三部分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5节 溶液的形成与浓度 课程标准 1. 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 的。 2. 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 见的溶剂。 3. 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4. 认识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配制一定溶质质 量分数的溶液。 5. 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 6. 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7. 完成“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 的实验活动。 知识网络 知识梳理 1. 溶液和乳化作用 (1)溶液: 定义 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________的、 ________的________ 特征 ________性、________性、________物 组成 溶液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液固、液气混合时, 液体为________,固体、气体为________;液体互溶时 量多的为________,量少的为________,但若有水,则 水为________ 均一 稳定 混合物 均一 稳定 混合 溶质 溶剂 溶剂 溶质 溶剂 溶质 溶剂 热效应 有些物质溶解放热,如: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与水反应放热) 有些物质溶解吸热,如:____________ 有些物质溶解热效应不明显,如:__________ 分类 根据含溶质的多少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 NaOH 浓硫酸 CaO NH4NO3 NaCl 稀溶液 浓溶液 【注意】 ①溶液并不全是无色透明的,如:KMnO4溶液显 ________色,CuSO4溶液显______色,FeSO4溶液显 ________色,Fe(NO3)3溶液呈_____色等;透明的液 体不一定是溶液,如水、酒精等。 ②结晶水合物溶于水时,其溶质是指不含水的化合物, 结晶水转化成溶剂水,如:CuSO4·5H2O溶解于水,溶 质是CuSO4,而5H2O转化成溶剂水。 紫红 蓝 浅绿 黄 ③有些化合物溶于水,与水发生反应,此时溶质应是 反 应后的生成物,如CaO溶于水:CaO+H2O Ca(OH)2, 其溶质是Ca(OH)2而不是CaO 。 (2)乳化作用: ①乳化作用:洗涤剂使植物油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 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 ②除去油污的方法:a.用汽油等溶解(溶解现象); b.用洗洁精、洗衣液等(乳化现象)。 2. 溶质的质量分数 计算公式 所有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100% 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s表示相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溶液稀释的 计算 原理:稀释前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变 公式:稀释前溶液的质量×稀释前溶液中溶质 质量分数=稀释后溶液的质量×稀释后溶液中 溶质质量分数(稀释后溶液质量=稀释前溶液 质量+加入水的质量) 考点精炼 考点1 溶液和乳化作用(5年2考:2017年第14题, 2015年第13题) 1. 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水中,充分搅拌, 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 A. 氯化铁 B. 氢氧化镁 C. 小苏打 D. 汽油 C 2.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衣服上的油污可用汽油或洗涤剂除去 C. 合格的生理盐水密封一段时间,不会出现浑浊 D. 实验室常将固体药品配制成溶液进行化学反应, 以提高反应速率 A 3. 衣服上沾有碘极难洗净,由下表分析,家庭去碘 污渍最好选用 (   ) A. 水 B. 苯 C. 汽 油 D.酒精 C 溶质 溶剂 水 酒精 苯 (有机 物、有毒) 汽油 碘 难溶 可溶 易溶 易溶 4. 向如图3-5-1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某种物质后,U形 管右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降低, 左边支管的红墨水液面上升,则加入的物质是(   ) A. 氢氧化钠 B. 石灰石 C.氯化钠 D. 硝酸铵 D 5. 洗涤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了乳 化原理的是 (   ) A. 用盐酸清洗水垢 B. 用洗洁精清洗餐具 C. 用汽油洗涤油污 D. 用酒精洗去试管中的碘 B 考点点拨 本考点主要考查: (1)溶液的概念和特征(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注 意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2)熟记常见物质溶于水的热效应,如浓硫酸、氢氧化 钠固体等溶于水放热,氧化钙等放入水中(与水发生反 应)也放热,硝酸铵等溶于水吸热,氯化钠等溶于水既 不吸热,也不放热。 (3)乳化作用是将大颗粒的油珠变为小颗粒的液滴,从 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形成的是乳浊液,洗涤剂、洗洁 精等具有乳化作用;而溶解是溶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 均匀分散到溶剂中,形成溶液,如汽油溶解油污。正确 区分二者的本质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考点2 溶质的质量分数(5年4考:年第17题,2018年 第13题,2017年第25题,2015年第14题) 6. 某温度时,把50 g A物质加入50 g水中充分溶解后, 还剩余20 g固体,则该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A. 50% B. 20% C. 37.5% D. 41.5% 7. 现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称 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 (   ) A. 10 g B. 5 g C. 0.5 g D. 15 g C B 8.将60 ℃时饱和的硝酸钾溶液降温至20 ℃,没有发 生变化的是 (   ) A. 溶液的质量 B. 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分数 C. 溶液里溶剂的质量 D. 溶液里溶质的质量 C 9. 将100 g 98%的浓硫酸注入900 g水中,所得稀硫 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 A. 9.8% B. 10.0% C. 10.9% D. 11.1% A 重难点突破 突破点 溶液相关量变化的判断 典例精练 【例】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反应或过程的是(   ) A A. 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B. 在恒温条件下,将一定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 适量的水分 C. 向一定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氧化钙 D. 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 体 变式训练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   ) A A. 表示某温度下,向一定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中 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B. 将浓硫酸暴露在空气中一段时间 C. 表示将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缓慢降温 D. 表示将硝酸钾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至有 晶体析出 思路点拨 溶液在降温过程中是否会析出溶质,要先确定溶液是否 为饱和溶液;其次要知道溶质的溶解度是否随温度升高 而增大;再分析变化过程中溶液、溶剂、溶质三个物理 量的变化,判断出溶质质量分数的变化。值得注意的是, 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时,虽然溶质在不断析出,但由于 溶剂和溶质同时按一定比例减小,故饱和溶液的溶质质 量分数不再发生改变。 重点实验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5年1考:2017年第17题) 配制 方法 用固体和水配制 用浓溶液和水配制(溶液稀释) 操作 步骤 计算、称量、量取、溶 解、储存 计算、量取、溶解、储存 主要 仪器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 棒、量筒、胶头滴管 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头滴 管 注意 事项 ①称量固体时,要遵循“左物右码”原则,左右托盘上要垫上 相同质量的纸(腐蚀性或易潮解的药品要用烧杯进行称量); ②量筒要选取适当的规格;不能作为配制溶液的容器,读取 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平视 误差 分析 ①称量固体时药品与砝码放反了(使用游码),药品质量偏 小,质量分数偏小; ②把药品倒入烧杯时撒(洒)在外面或纸片残留少量固体, 药品质量偏小,质量分数偏小; ③烧杯中原来有少量水,水实际质量偏大,质量分数偏小; ④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读数,水实际质量偏大,质量分数偏 小; ⑤量取水的体积时俯视读数,水实际质量偏小,质量分数偏 大 【例】小明要用10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 制作“叶脉书签”。图3-5-3是他配制氢氧化钠溶液的 实验操作示意图。 (1)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_________(填“10 mL”“50 mL”或“100 mL”)量筒。 100 mL (2)指出图中的两处操作错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上述图示的序号表示配制溶液的操作顺序: _________________。 (4)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要密封保存,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①称量固体时,物体与砝码放反了图③仰视读数 ④①③⑤② 防止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CO2反应 广东中考 1. (选择题节选)判断正误,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里 打“√”,错误的打“×”。 (1)(2018)溶液都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 (   ) × (2)(2017)图3-5-4表示硝酸铵溶于水时溶液的温度 变化。 (   ) (3)(2015)图3-5-5表示向一定量的水中加入生石灰。 (   ) (4)(2015)图3-5-6表示向饱和KNO3溶液中加入KMnO4 固体。 (   ) (5)(2015)硝酸铵溶于水吸收大量的热,食盐溶于水 也吸收大量的热。 (   ) × × × × 2. (广州)25 ℃时,探究某固体物质的溶解性,实 验记录如下表。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 (   ) A. 实验①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10% B. 实验②说明25 ℃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20 g C. 实验③④所得溶液质量分数相同 D. 实验④所得溶液中含溶质20 g C 编号 ① ② ③ ④ 水的质量/g 50 50 50 50 加入固体质量/g 5 10 15 20 现象 固体完全溶解 固体完全溶解 剩余少量固体 剩余较多固体 3. (2017广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 B. 乙醇与水混合可形成溶液 C.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 D. 氯化钠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 离子 C 4. (2015佛山)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配制好6%的NaCl溶液,装瓶时不小心洒漏一部分, 瓶中NaCl溶液浓度仍为6% B. 长期放置后不会分层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 KNO3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 D. 降低饱和溶液的温度,一定有晶体析出 A 5. (2017广东)图3-5-7是实验室配制一定溶质质 量分数的NaCl溶液的流程图。 (1)应称量______g NaCl,需加水_______mL。 (2)若称量NaCl固体时指针向右偏转,则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天平平衡。(3) 取上述溶液10 g加水稀释到_______g,可得到5%的 NaCl溶液。 7.5 42.5 往左盘继续添加氯化钠固体 3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