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11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散文阅读(二)
2020-2021 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训练:散文阅读(二) 十、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神圣的沉静 刘心武 童年时,我家住在长江南岸的狮子山,从那里可以到一座更高的真武山去游览。 真武山上有段路非常险,靠里是陡峭的山岩,靠外是极深的悬崖。有一次从真武山返回时,7 岁的我故 意贴在悬崖边上行走,甚至以颠连步跃进,存心让母亲看见着急。母亲紧靠着路段里侧的峭壁,慢慢地往 前挪步,眼睛却一直盯在我身上。我顽皮地蹦跳投掷,不住地朝她嬉笑,怄她,气她,但她却一派沉静, 没有呼喊,更没有吼叫,也没有要迈步上前干预我的征兆,只是抿着嘴唇,沉静地望着我,跟我相对平行 地朝前移动。那段险路终于走完,转过一道弯,路两边都是长满茅草和灌木的崖壁了,母亲才过来拉住我 的手,依然无言,我只是感受到她手掌里满溢着凉湿的汗水。 直到中年的某一天,我问母亲那天为什么竟那样的沉静。她才告诉我,第一层,那种情况下必须沉静, 因为如果慌张地呼叫斥责,会让我紧张起来,搞不好就造成失足;第二层,她注意到我是明白脚边有悬崖 面临危险的,是故意气她,尽管我不懂将生命悬于一线是多么荒唐,但那时的状态是有着一定的自我防险 意识与能力的。一个人一生会面临很多次危险,也往往会有故意临近危险也就是冒险行动,她那时觉得让 我享受一下冒险的乐趣也未尝不可。我很惊讶,母亲那时能有第二层次的深刻想法。 母亲去世快二十年了,她遗留给我的精神遗产非常丰厚,而每遇大险或大喜时的格外沉静,是其中最 宝贵的一宗。我伏桌在稿纸上写第一部长篇小说《钟鼓楼》时,母亲就在我背后,静静地倚在床上读别人 的作品。我有时会转过身兴奋地告诉她,我写到某一段时自我感觉优秀,还会念一段给她听,她听了竟不 评论,没有鼓励的话,只是沉静地微笑。后来《钟鼓楼》得了矛盾文学奖,那时母亲已到成都哥哥家住, 我写信向他们报喜,母亲也很快单独给我回了信,但那信里竟然只字未提我获奖的事,没什么祝贺词,但 语气沉静地嘱咐了我几件家务事,都是我在所谓事业有成而得意忘形时最容易忽略的。 2000 年第三次去巴黎,又去卢浮宫看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在众多的观赏者中,我忽然产生了一 个非常私密的感受,那就是蒙娜丽莎脸上的表情并不一定要概括为微笑,那其实是神圣的沉静,在具有张 力与定力的静气里,默默承载人生的跌宕起伏、悲欢聚散、惊险惊喜。那时母亲已仙逝多年,我凝视着蒙 娜丽莎,觉得母亲的面容叠印在上面,继续昭示着我:无论人生遭遇到什么,不管是预料之中还是情理之 外,沉静永远是必备的心理宝藏。 (选自《辽沈晚报》,有删改) 【乙】 1954 年 10 月 2 日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 9 月 22 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 我在第八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 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 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 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地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 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 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 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里斯朵夫不是经 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地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 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 pò ( ),能够从客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 zhé ( )。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 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起感情的 ruin〔创伤,覆灭〕,就是要你 把这些事当作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 场一般地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 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选自《傅雷家书两则》) 12.根据拼音,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惊心动 pò(______) 重蹈覆 zhé (______) 13.联系全文,分析甲文标题“神圣的沉静”有什么含义。 14.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1)母亲才过来拉住我的手,依然无言,我只是感受到她手掌里满溢着凉湿的汗水。(任选两个加点 词语) (2)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从修辞角度) 15.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1)甲文主要记叙了母亲对“我”有深远影响的两件事。请概括。 (2)乙文中,说说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16.甲、乙两文都凝聚着父母对子女深厚的爱,教子方式却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2.(1)魄 (2)辙 13.“沉静”是母亲性格的真实写照,母亲这种性格对我一生有着深远的影响。作者借“神圣的沉静” 抒发了对母亲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14.(1)示例:“满溢”写出手掌里的汗水之多,表现了当我面临危险时,母亲紧张的心理,更加衬 托了母亲性格的“沉静”。(意近即可得 )(2)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控制情绪的必要性。 15.(1)写“我”临近危险时,母亲按捺住内心的紧张,沉着对待;写“我”获得成功时,母亲只字 未提获奖之事,淡定对待。(意近即可得 )(2)傅雷希望儿子能够正确地对待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学 会用达观的态度泰然处之,保持心灵的平和;希望儿子能够冷静、客观地分析事理,正视现实,吸取前车 之鉴。(意近即可得 ) 16.甲文中的母亲,当儿子每遇到大险或大喜时,默默关注、沉着对待,这种教子方式影响了儿子的 一生;而乙文中的父亲,当儿子精神消沉时,写信给儿子,循循善诱、谆谆教诲,给予儿子安慰和鼓励。 十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夏天的一条街道 苏童 ①在阴雨天气里,期待明媚的夏天。 ②街上水果店的柜台是比较特别的,它们做成一个斜面,用木条隔成几个大小相同的框子,一些瘦小 的桃子、一些青绿色的酸苹果躺在里面,就像躺在荒凉的山坡上。水果店的女店员是一个和善的长相清秀 的年轻姑娘,她总是安静地守着她的岗位,但是谁会因为她人好就跑到水果店去买那些难以入口的水果呢? 人们因此习惯性地忽略了水果在夏季里的意义,他们经过寂寞的水果店和寂寞的女店员,去的是桥边的糖 果店。糖果店的三个中年妇女一年四季在柜台后面吵吵嚷嚷的,对人的态度也很蛮横,其中一个妇女的眉 角上有一个难看的刀疤,孩子走进去时她用沙哑的声音问:“买什么?”那个刀疤就也张大了嘴问:“买 什么?”但即使这样,糖果店在夏天仍然是孩子们热爱的地方。 ③糖果店的冷饮柜已经使用多年,每到夏季它就发出隆隆的欢叫声。一块黑板放在冷饮柜上,上面写 着冷饮品种和价格:赤豆棒冰四分,奶油棒冰五分,冰砖一角,汽水(不连瓶)八分。女店员在夏季一次 次怒气冲冲地打开冷饮机的盖子,掀掉一块棉垫子,孩子就伸出脑袋去看棉垫子下面排放得整整齐齐的冷 饮。他会看见赤豆棒冰已经寥寥无几,奶油棒冰和冰砖却剩下很多,它们令人艳羡地躲避着炎热,呆在冰 冷的雾气里。孩子也能理解这种现象,并不是奶油棒冰和冰砖不受欢迎,主要是它们的价格贵了几分钱。 ④孩子小心地揭开棒冰纸的一角,看棒冰的赤豆是否很多,挨了女店员一通训斥,她说:“看什么看? 都是机器做出来的,谁还存心欺负你?一天到晚就知道吃棒冰,吃棒冰,吃得肚子都结冰!”孩子嘴里吮 着一根棒冰,手里拿着一个饭盒,在炎热的午后的街道上拼命奔跑。饭盒里的棒冰哐哐地撞击着,毒辣的 阳光威胁着棒冰脆弱的生命,所以孩子知道要尽快地跑回家,好让家里人享受到一种完整的冰冷的快乐。 ⑤最炎热的日子里,整个街道的麻石路面蒸腾着热气。人在街上走,感觉到塑料凉鞋下面的路快要燃 烧了,手碰到路边的房屋墙壁,墙也是热的。人在街上走,怀疑世上的人们都被热晕了,灼热的空气中有 一种类似喘息的声音,若有若无的,飘荡在耳边。饶舌的、嗓音洪亮的、无事生非的居民们都闭上了嘴巴, 他们躺在竹躺椅上与炎热斗争,因为炎热而忘了文明礼貌,一味地追求通风。他们四仰八叉地躺在面向大 街的门边,张着大嘴巴打着时断时续的呼噜,手里的扇子掉在地上也不知道。有线广播一如既往地开着, 说评弹的艺人字正腔圆,又说到了武松醉打蒋门神的精彩部分,可他们仍然呼呼地睡,把人家的好心当了 驴肝肺。 ⑥太阳落山在夏季是那么艰难,但它毕竟是要落山的。放暑假的孩子关注太阳的动静,只是为了不失 时机地早早跳到护城河里,享受夏季赐予的最大的快乐。黄昏时分驶过河面的各类船只小心谨慎,因为在 这种时候,整个城市的码头、房顶、窗户和门洞里,都有可能有个男孩大叫一声,纵身跳进河水中。他们 甚至要小心河面上漂浮的那些西瓜皮,因为有的西瓜皮是在河中游泳的孩子的泳帽,那些讨厌的孩子,他 们头顶着半个西瓜皮,去抓来往船只的锚链。他们玩水还很爱惜力气,他们要求船家把他们带到河的上游 或者下游去。 ⑦于是站在石埠上洗涮的母亲看到了他们最担心的情景:他们的孩子手抓船锚,跟着驳船在河面上乘 风破浪,一会儿就看不见了,母亲们喊破了嗓子,又有什么用?夜晚来临,人们把街道当成了露天的食堂, 许多人家把晚餐的桌子搬到了街边,大人孩子坐在街上,嘴里塞满了食物,看着晚归的人们骑着自行车从 自己身边经过。 ⑧天色渐渐地黑了,街上的居民们几乎都在街上。有的人家切开了西瓜,一家人的脑袋围拢在一只破 脸盆上方,大家有秩序地向脸盆里吐出瓜籽。有的人家的饭桌迟迟不撤,因为孩子还没回来;后来孩子就 回来了,身上湿漉漉的。恼怒的父亲问儿子:“去哪儿了?”孩子不耐烦地说:“游泳啊,你不是知道的 吗?”父亲就瞪着儿子处在发育中的身体,说:“吊船吊到哪儿去了?”儿子说:“里口。” ⑨父亲的眼珠子愤怒得快爆出来了:“让你不要吊船你又吊船,你找死啊?”就这样,当父亲的在街 上赏了儿子一记响亮的耳光,左右邻居自然地围过来了。一些声音很愤怒,一些声音不知所云,一些声音 语重心长,一些声音带着哀怨的哭腔,它们不可避免地交织起来,喧嚣起来,即使很远的地方也能听见这 样丰富浑厚的声音。于是有人向这边匆匆跑来,有人手里还端着饭碗,他们这样跑着,炎热的夏季便在夜 晚找到了它的生机。 (有删改) 18.综观全文,明媚的夏天里孩子们期待什么? 19.作者在第②~④段为什么详写两个店的店员? 20.第⑤段描写午后街道的“炎热”,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请具体分析说明。 21.简要分析加点的词语。 (1)太阳落山在夏季是那么艰难..,但它毕竟是要落山的。 (2)他们的孩子手抓船锚,跟着驳船在河面上乘风破浪....,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22.请从选材、语言和主题中,任选一角度,谈谈对本文的看法。 【答案】 18.吃到赤豆棒冰,跳到护城河游泳。 19.写水果店和善、清秀但寂寞的店员,反衬糖果店店员的难看和态度的恶劣,突出了孩子们对糖果 店的热爱,对棒冰的渴望和吃到棒冰的满足感。 20.写麻石路面蒸腾着热气,塑料凉鞋下面的路快要燃烧了等,是正面描写;忘了文明礼貌的居民和 没人听的评弹是侧面描写,两相结合,把午后的炎热写得淋漓尽致。 21.(1)拟人手法,突出了白天漫长、炎热和难熬,表达了孩子对去护城河游泳的渴望。(2)突出 了孩子跟船浮游的速度之快和畅快得意,也反衬出母亲的担忧和恐惧。 22.选材:街头陋巷,匹夫凡人,信手拈来,妙趣横生,充满真实感和烟火气。语言:细腻精致,平 易近人,市井俚俗,人生百态,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主题: 一根棒冰,一次游泳,艰难、简单、喧闹的 生活却贮满愉悦、挚诚、乐观,令人回味无穷。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天马①雄风 周涛 ①有一次我碰上伊犁草原夏日迅疾猛烈的暴雨,那雨来势之快,可以使悠然在睛空盘旋的孤鹰来不及 躲避而被击落;雨脚之猛,竟能把牧草覆盖的原野一瞬间打得烟尘滚滚。就在那场短暂暴雨的吆打下,我 见到了最壮阔的马群奔跑的场面。仿佛分散在所有山谷里的马都被赶到这儿来了,好家伙,被暴雨的长鞭 抽打着,被低沉的怒雷恐吓着,被刺进大地倏忽消逝的闪电激奋着,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从无数谷口、 山坡涌出来,山洪奔泻似的在这原愿野上汇聚了,小群汇成大群,大群在运动中扩展,成为一片喧叫、纷 乱、快速移动的集团冲锋场面!争先恐后,前呼后应,被头散发,淋满尽致!有的疯狂地向前奔驰,像一 队尖兵,要去踏住那闪电;有的来回奔跑,忙乱得像临危不惧、收拾残局的大将;小马驹跟着母马认真而 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欢儿,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牧人在不可收拾的湖水中被裹挟,他大喊大叫,却 毫无声响,他的喊声像一块小石片扔进奔腾喧露的大河。 ②雄浑的马蹄声在大地奏出的鼓点,悲怆苍劲的嘶鸣、叫喊在拥挤的空间碰撞、飞溅,划出一条条不 规则的曲线,扭住、缠住漫天雨网,和雷声雨声交织成惊心动魄的大舞台。而这一切,得在飞速移动中展 现,几分钟后,马群消失,暴雨停歇,你再也看不见了。 ③我久久地站在那里,发愣、发痴、发呆。我见到了,见过了,这世间罕见的奇景,这无可替代的伟 大的马群,这古战场的再现,这交响乐伴奏下的复活的雕塑群和油画长卷!我把这几分钟间见到的记在脑 子里,相信,它所给予我的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 ④马就是这样,它奔放有力却不让人畏惧,毫无凶暴之相;它优美柔顺却不任人随意欺凌,并不懦弱。 我说它是进取精神的象征,是崇高感情的化身,是力与美的巧妙结合恐怕也并不过分。屠格涅夫有一次在 他的庄园里说托尔斯泰“大概您在什么时候当过马”,因为托尔斯泰不仅爱马、写马,并且坚信“这匹马 能思考并且是有感情的”。它们和历史上的那些伟大人物、民族英雄一起被铸成铜像屹立在最醒目的地方。 ⑤过去我只认为,只有《静静的顿河》才是马的史诗;离开伊犁之后,我不这么看了。瞧瞧我们伊犁 的天马吧,这些被古人称之为骐骥、称之为汗血宝马的英气勃勃的后裔们,日出而撒欢,日入而哀鸣。它 们好像水远是这样散漫而又有所期待,这样原始而又有感知,这样不假雕饰而又优美,这样我行我素而又 不会被世界所淘汰。成吉思汗的铁骑作为一个兵种已经消失,六根棍马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已被洶汰,但 是马却不会被什么新鲜玩意儿所取代,它有它的价值。 ⑥牛从挽用变为食用,仍然是实用物;毛驴和骆驼将会成为动物园里的展览品,因为它们只会越来越 稀少;而马,车辆只是在实用意义上取代了它,解放了它,它从实用物进化为一种艺术品的时候恰恰开始 了。 ⑦值得自豪的是我们中国有好马。从秦始皇的兵马俑、铜车马到唐太宗的六骏,从马踏飞燕的奇妙构 想到大宛汗血宝马的美妙传说,从关云长的赤兔马到朱德总司令的长征坐骑……纵览马的历史,还会发现 它和我们民族的历史紧密相连着。这也难怪,骏马与武士与英雄本有着难以割舍的亲缘关系呢,彼此作用 的相互发挥、彼此气质的相互补益,曾创造出多少叱咤风云的壮美形象?纵使有一天马终于脱离了征战这 一辉煌事业,人们也随时会从军人的身上发现马的神韵和遗风的。我们有多少关于马的故事啊,我们是十 分爱马的民族。至今,如同我们的一切美好传统都像黄河之水似的遗传下来那样,我们的历代名马的筋骨、 血脉、气韵、精神也都遗传下来了。那种“龙马精神”就在伊犁的天马身上—— 此马非凡马, 房星是本星; 向前敲瘦骨, 犹自带铜声。 ⑧我想,即便我一直固执地对不爱马的人怀一点偏见,恐怕也是可以得到谅解了吧。 (选文有删改) 【注】①天马:新疆伊犁盛产的良种马。 27.选文第③段画线句子中“将使我终身受用不尽”的是什么? 28.理解选文第⑤段画线句子的含意。 29.从文章构思的角度简述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的作用。 30.赏析选文第①段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 【答案】 27.①雄浑的气势;②奔腾的力量;③进取的精神;④崇高的感情;⑤力与美的巧妙结合。 28.天马日常状态是“日出而撒欢,日入面哀鸣”,看似散漫、原始、不加雕饰和我行我素,但它们 始终知道自己是英雄的后商,始终期待着能像祖先一样驰骋疆场,在奔腾中展示雄浑壮阔的力量和神采飞 扬的生命气息。 29.由上文单纯写天马过渡到写“马文化”,并为下文写“龙马精神”作铺垫。 30.①多用短句,营造紧张激越的气氛。例句如:争先恐后,前呼后应,披头散发,淋滴尽致!②善 用修辞,使语言生动形象,传情达意更为准确。比喻句如:马,这不肯安分的生灵……山洪奔泻似的在这 原野上汇聚了。拟人句如:小马驹跟着母马认真而紧张地跑,不再顽皮,撒欢儿,一下子变得老练了许多。 十三、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桌面 ①我家书桌的面儿,是一块树的囫囹的横截扳,什么也没有染,只刷了一层亮亮的清漆,原木本色的。 ②在这张书桌上,我伏案了十年,读了好多文章,又写了好多文章。闲着无事了,就端坐看看起桌面, 心里便也感到沉静。因为桌面上是有了一幅画的。 ③画儿就是木的年轮。一个椭圆形,中间是黑黑的一点,然后就一圈白,接着从那白圈的边沿,开始 了黑线的缠绕。当然很不规则,线的黑一会儿宽了,一会儿窄了,一会儿又直,一会儿却弯起来;几乎常 常就断,又常常派生出新线,但缠绕的局面是一直在形成,最后便嚢括了整个桌面,像是一泓静静的泉, 一个午时的或者子夜的泉,一片树叶落下来引起的涟漪。 ④有书这么说:树木,四季之记载也。日月交替一年,树就长出一圈。生命从一点起源,沿一冬线的 路回旋运动,无数个圈完成了主命的结束,留下来的便是有用之材。 ⑤我很佩服这种解释,于是也就兴趣起这条运动的线了。我细细看看,用米尺度量着一个圈和一个圈 之间的距离。这种工作,所得的结果使我吃惊:这生命的线,当它沿着它的方向进行的时候,它是这么的 不可自由!日月的阴晴圆缺,四季的寒暑旱涝,顺利时它进行得是那么豁达奔放,困难时进取又是如此艰 辛,它从地下长出来,第一是挣脱本身壳的桎梏,第二是冲破地层的束缚,再就是在空间努力,空间充满 着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原来是这么坚实严密,树木的生长,心须靠看自己向外扩张才能有自己的存在的立 体啊! ⑥我为它们做看记载:哪一年是风调雨饭?哪一年是早涝交迫?我算出这是一棵三百年的老树。三百 年,这老树在风雨的世界里,默默地在走它的生命之路,逢着美好年景,加紧自己的节奏,遇着恶劣的岁 月,小心翼翼的,一边走着,一边蓄积看力量,这是多么可怜的生命,又是多么不屈不挠可亲可敬的生命! ⑦我离开了面,看见室外的一切。室外是刚刚雨后天睛,天上是一片云彩,地上是一层积水,风在刮 看,奇异的现象就发生了:那云彩竟也是一圈一圈的痕纹,那积水也是一圈圈的涟漪。莫非这天这地也是 一统的整体,它们将两个截面上下显示着,表明自己的历史和内容吗?我真是有些惶恐:万事万物在茫茫 宇宙间或许是有着各自的生命线路,这浩瀚宇宙也或许同样有着自己的生命线路。那我呢? ⑧重折走近桌面,对着那木的年轮,开始顺着一条边圈往里追溯,这似乎是一种高级数学,常常陷入 莫测,犹如一个儿童在做进迷宫的游戏,整整一个下午,才好容易回到了那桌中的,也是那圈中之圈的那 个黑点。啊,那是树的童年。哪是我的童年?树是从那一点出发,走完了三百年的路程,我也是三十年了, 三十年来,这路线也是这么一圈圈走过来的吗?我想起了我的每一年。 ⑨这些简直是惊人的发现.....! ⑩从那以后,每每当我为胜利得意的时候,一面对着这桌面,我就冷静了;每每当我挫败愁闷的时候, 一面对着这桌面,我就激动了。我自我感觉,我是一天天豁达,成熟,坚强起来,我热爱起我的生命了, 热爱起我的工作了,以全部心血、全部精力而完成着一个我。 ⑪我在感激..着这个桌面,我想我永远不会离开它的。(有删改) 13.作者围绕__________(线索)有很多的思考,并有了惊人的发现。第⑨段中“惊人的发现”指什 么? 14.第⑤段“它是这么的不可自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概括),“它”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 15.根据文章第⑦段内容,将下列句子补充完整。 带年轮的桌面是一幅画,画出了树的生命线路;___________是一幅画,画出了天空的生命线路; _________是一幅画,画出了地的生命线路。 16.细读第⑥段,说说作者对老树有着怎样的感情。 17.赏析文中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像是一泓静静的泉,一个午时的或者子夜的泉,一片树叶落下来引起的涟漪。 18.第⑪段写道:“我在感激着这个桌面,我想我永远不会离开它的。”综观全文,说说作者“感激” 的原因。 【答案】 13.桌面。树有着自己的生命线路;天地、万事万物、浩瀚宇宙有着自己的生命线路;“我”有着自 己的生命线路。(树、天地、万事万物、浩瀚宇宙和“我”都有着自己的生命线路) 14.(1)原因是日月的阴晴圆缺、四季的寒暑旱涝等外在因素的影响 (2)生命的线 15.(1)带痕纹的云彩 (2)带涟漪的积水 16.对老树在生长过程中遇着恶劣岁月的同情(怜惜);对老树面对困境,依然蓄积力量、不屈不挠 精神的赞美(敬佩)。 17.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年轮(桌面)比作泉,写出了桌面的沉静;把缠绕的黑线比作涟漪,写 出了黑线不规则、时断时连,缠绕且布满整个桌面的形态。 18.桌面陪伴了“我”十年:启示“我”认识到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命线路:使“我”变得豁达、 成熟、坚强(使“我”更加热爱生命、热爱工作。 十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小镇的布局像一头猛犸象的化石。以老街为脊椎,两侧深深浅浅的巷子是肋骨,四家大工厂是四肢: 国二厂、造船厂、服装厂、粮机厂。道路向北延伸,隐没于田野中,像一条意犹未尽的尾巴。两根长长的 象牙,一根指向小学,一根指向中学。 ②“化石”之外,是无穷无尽的稻田。我总是记不得那些村庄的名字,孔巷、邵村、薛家、车塘、香 花桥、和尚浜……在我看来都是一样的,无非是稻浪中有几间房子聚拢在一起,好像小小的岛。 ③邻居小哥哥带我去探险,两个人在稻田里迷了路。一不小心,我的一只鞋陷进泥里。小哥哥无奈, 只好背着我走。 ④太阳西沉,四野苍茫,我肚子饿了,但并不害怕。风里有粮食的味道,稻田的气息让人安心。远处, 几缕炊烟升起,田埂上出现了几个小黑点大声呼喊我的名字,是着急的爸妈一路寻来。那年我六岁。 ⑤如今我站在车流滚滚的路边,企图辨认当年探险的路线——(A)哪里..崴了脚,哪里..掉了鞋,哪里..踩 到一条死蛇,哪里..捉到一只硕大的蚂蚱。记忆没了参照物,像掌中的麻雀找不到着力点,扑腾着翅膀,飞 不起来。 ⑥只有那条小河还在。 ⑦小河名叫夏驾河,河上有一座通济桥,建于康熙三十一年(1692 年),桥洞是完美的半圆形。我出 生那天,奶奶从桥上扔下一个皮球。这是小镇的习俗,寓意球有多大,男孩儿的胆子就有多大。儿时的我 顽劣不羁,四处撒野闯祸——不知奶奶有没有后悔过,早知如此,丢个乒乓球就够了。 ⑧桥头曾有一座小小的庙,元大德六年(1302 年)始建,明天顺四年(1460 年)重修,歇山式屋顶, 飞檐斗拱,内供泥塑的龙王爷,乡下人唤作龙王庙。老人们津津乐道于一个传说:小镇曾连年大旱,庄稼 颗粒无收,汾水龙王七太子私自降雨,却因触犯天规被斩为七段。从前小镇的舞龙叫“断龙”,由七截龙 身组成,纪念那位倒霉的龙王七太子。夏驾河流经龙王庙,汇入吴淞江。吴淞江蜿蜒东去,流入上海后, 换了个更响亮的名字——苏州河。 ⑨奶奶扔下的皮球,几时能到外白渡桥? ⑩在我读初中时,桥拆了。(B)拆桥是为了...走船——桥洞太低,大船开不过去,走船是为了...运水泥和 黄沙,运水泥和黄沙是为了...修路,修路是为了...致富。那时人们憋足了劲要致富,谁阻碍了致富,谁就是罪 人。 拆桥花了整整一个月。潜水员分批沉入水底,拔掉打入淤泥的木桩,然后安放炸药。由此向东两百米 处,新建了一座水泥大桥。 我生了一场大病,病好了,捣蛋劲也没了。原本胡天野地的熊孩子,渐渐长成拘谨内向的少年。像昆 曲里不中用的书生。大人很欣慰,夸我懂事了。只有奶奶忧心忡忡,她说:“这孩子的胆子丢了。” 我站在河边,河水黏稠,漂浮着垃圾和水草。水里也没有船。路修好了,也就不需要船了。 那座桥,清代的桥,满月的桥,永远地消失了。 我向河岸望去,过去生长稻米和油菜的田野,如今长出了连绵的高楼。如果对比二十年前后的照片, 你会发现,对岸升起了一个钢筋水泥的星球。那里是小镇的拆迁房集中地,失去土地的农民陆续搬到这里。 前年大涨一波后,此地房价破万。开发商欢天喜地盖楼,农民欢天喜地拆迁——种地能赚几个钱? 不仅是农田在消失,农民也在消失。农家子弟或是读书,或是打工,以各种因由离开土地。几代农民 的梦想,是当个城里人。 对土地来说,一代人死去,像收割一茬庄稼一样自然。人类自命自己的实践活动不凡,在土地面前不 值一提。土地只记得两件事:几万年前,这里长出野草;几千年前,这里长出庄稼。这是江南最好的水田, 生长《红楼梦》里的“绿畦香稻粳米”。今天,这里生长产值和效益。 我常常想起那座桥。当我想起桥的时候,后来的时间就消失了。像做梦一样,如果你在梦里是个小学 生,就不会记得小学以后的事情。所谓人生若梦,大概是说,一切都已经发生过,只是我们想不起结局。 后来我才知道,在我二十岁生日那天,奶奶去了夏驾河边。龙王庙毁于四十年前。奶奶对着庙的位置, 点起两支半斤重的香烛,献上猪头和米糕。奶奶虔诚地跪倒,祈求龙王爷开恩,找回她孙子的胆子。 (选自《文汇报》2018 年 2 月 26 日 有删改 作者 路明) 18.给选文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19.文中开头写到小镇的“猛犸象的化石”布局,用意是什么? 20.词语反复是选文语言的一大特色,请从(A)(B)处画线句子任选其一,结合加点词语的含义, 赏析其表达效果。 21.文章 ~ 段,四次写到小镇的“消失”:桥的消失、农田的消失、农民的消失和时间的消失,末 尾又写到奶奶找“孙子的胆子”,请依据选文内涵并结合链接材料,谈谈这“消失的”和“找回的”到底 是什么? 【材料链接】看看这些胡同的照片,不禁使人产生怀旧情绪,甚至有些伤感。但是这是无可奈何的事。 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席卷之下,胡同和胡同文化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也许像西安的虾蟆陵,南京的乌衣巷, 还会保留一两个名目,使人怅望低徊。 ——选自汪曾祺《胡同文化》 【答案】18.示例:关于桥的事、小镇往事、消失等 19.“猛犸象的化石”布局突出了小镇的原始古老、设计精巧的特点和神奇色彩;与周围田野、村庄、 桥等相互映衬,融为一体,渲染了儿时家乡的自然和谐;与下文“连绵的高楼”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 小镇的古朴自然、淡泊平和。总之,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与怀恋之情。 20.(A)处:连用四个“哪里”,强调了作者对探险路线辨认的密度和心情的急切,强化了儿时记忆 的有趣与美好,表现了作者对童真生活的怀恋以及对家乡的热爱。(B)处:连用四个“是为了”,含有讽 刺意味,强调了对人们拆桥功利性的批判,表达了作者对“桥”消失的惋惜之情。 21.“消失的”与“找回的”是:原始、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儿时有趣美好的记忆;朴实的民风、 古老的习俗和传统的文化;等等。 十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目光里的松阳 彭彭程 ①“按节下松阳,清江响铙吹。”诗人王维的诗句给深藏在浙西南群山中的松阳注入了一种悠久厚重 的历史感。僻远的地理位置,让松阳有幸保存下众多的古村落,也保存了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 ②这里,蓝天白云是天空的常态,缭绕的云雾是山中的常客;溪水澄碧清亮,茶园舒缓开阔,桂花浓 香飘逸。行走于山水间,仿佛置身于一幅立体的水墨长卷中。更为可贵的是,这巨幅山水画中,保留了一 百多座格局完整的传统村落。这些山水环绕、林木蓊郁的村落,依据地形的不同,或倚靠青山,或襟带绿 水,或俯瞰幽谷,散布在县境各处。 ③来到村头,或者是一道溪流,溪水汩汩有声,清净见底;或者有一棵甚至几棵高大粗壮的古树,伸 展的树冠遮住了一大片地面。再向里走,街巷里大青石铺就的石径弯曲幽深,石径的边沿和墙脚交界处, 覆盖着一层湿滑的绿苔;街巷两侧分布着宗祠、水井、水槽、晒谷坛……这些在别处早已经消亡的典型的 农村建筑和器具,仿佛一位位耄耋老者,虽历经沧桑却安然无恙。随意推开一扇老旧的门板,走进一座老 宅,都会看到曲折的廊道、萦回的天井,地面的方砖大半已经龟裂,纹路纷乱;房屋里外上下,石雕、木 雕或彩绘到处可见,构图生动,笔法细腻,堪称精美的艺术品。 ④古村落弥漫着传统美学的韵味和情致,同时,在种种美的样貌形态背后,还有丰厚的蕴含。石雕、 木雕和彩绘,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或传统典籍,八仙过海、岁寒三友、松下问童子、鲤鱼跳龙门…,丰,…·有 祝祷的寓意,有教化的作用;“耕读传家”被刻写无数古宅老院的匾额上,并扩展成“耕读传家久,诗书 继世长”镌刻于楹柱上,让孩子们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杨家堂村是明代开国第一文臣宋濂后裔聚居地, 文风昌盛,绵延不衰,这不能不说是先人的文魂引领的结果。古村落中这些传承数千年的文化价值,滋润 着一代代人的灵魂。 ⑤仿佛是上天的特意安排,在遥远宁静的群山之间,安放一种古朴传统的美好,让人们真切地领悟到 什么才是诗意的生存。今天,这里的人们也没有辜负上苍的厚爱。 ⑥西屏街是一条明清老街,长约两公里,青石板的街路两旁,鳞次栉比地排列着下店上宅式的几十家 二层木结构店铺。通过设施改建,西屏街既提高了居住舒适度,又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当年的样子,堪称街 区“活态传承”的样本。位于半山腰处的平田村,在古村落改造中强调“原真性保护”,二十八幢老屋被 改建成不同档次的民宿,以品位不俗、知名度高吸引着大批的游客。 ⑦但是,现代化浪潮席卷之处,一应城市乡村都无所逃遁。这样的古村落在不少地方或者被拆除,或 者住户被迁走,只留下徒有“古老”外壳、毫无“人气”的所谓的旅游项目。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 速度和效益,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相形之下,这里静谧古雅的氛围、诗意的 生活方式和浓郁的人文气息,便愈发显得可贵。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8.阅读第③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顺序 景物 村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石径,宗祠、水槽等建筑和器具 老宅 廊道、天井、方砖,雕刻、彩绘等 19.第④段中,“丰厚的蕴含”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20.赏析文中画横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效益,织就一张无形巨网,让人们灵性窒息,疲惫不堪。 21.作者通过“目光里的松阳”,表达了怎样的观点? 【答案】18.(1)①溪流、古树 (2)②街巷 19.①雕刻、彩绘等内容的教化作用。②匾额、楹联语句的熏陶作用。③先人文魂的引领作用。 20.①主语部分三个短语构成排比,增强语势,表意丰富。②把“喧嚣和躁动,忙乱和焦虑,速度和 效益”喻为“无形的网”,使描写对象形象生动,具体可感。 21.①古村落既有美学价值,又有文化价值,要注意保护,不能一拆了之。②古村落保护要注重人文 关怀,考虑人居环境。③静谧古雅的氛围、诗意的生存方式、浓郁的人文气息,在现代社会弥足珍贵。 十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自行车之歌 苏童 ①我父亲的那辆自行车是六十年代出产的永久牌,黑色车身,造型憨厚坚固。从我记事到八十年代离 家求学,我父亲一直骑着它早出晚归。星期天的早晨,我总是能看见父亲在院子里用纱线擦拭他的自行车。 现在我是以感恩的心情想起了那辆自行车,因为它曾经维系着我的生命。 ②童年多病,许多早晨和黄昏我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来往于去医院的路上。曾经有一次我父亲用自行 车带着我骑了二十里路,去乡村寻找一个握有家传秘方的赤脚医生。我难以忘记这二十里路,大约十里是 苏州城内的那种石子路、青石板路,另外十里就是乡村地带如海浪般起伏的泥路了。我像一只小舢板一样 在父亲身后颠簸,而我父亲就像一个熟悉水情的水手,也尽量让自行车的航行保持通畅。 ③多少中国人对父亲的自行车怀有异样的亲情!多少孩子在星期天骑上父亲的自行车偷偷地出了门! 去干什么?不干什么,就是去骑车!我记得我第一次骑车在苏州城漫游的经历。我去了市中心的小广场, 小广场四周有三家电影院,一家商场。等我从商场出来,突然感到十分恐慌:我发现广场空地上早巳成一 片自行车的海洋,每辆自行车看上去都像我们家的那一辆。我拿着钥匙在自行车堆里走过来走过去,头脑 中一片晕眩,我觉得许多半新不旧的“永久”自行车的坐垫和书包架上,都散发出我父亲和我自己身上的 气息。 ④1980 年我中学毕业前夕,父亲给我买了一辆自行车。他说:你假如考不上大学,这车就给你上班用。 但我考上了。我父母又说:车放在家里,等你大学毕业了,回家工作后再用。后来我大学毕业了,却没有 回家乡工作。于是我父母脸上流露出一种失望的表情,说:那就只好把车托运到南京去了,反正还是给你 用。 ⑤一个初秋的下午,我从南京西站的货仓里找到了从苏州托运来的那辆自行车。车子的三角杠都用布 条细致地包缠着,是为了避免装卸工的野蛮装卸弄坏了车子。我摸了一下轮胎,鼓鼓的,托运之前一定刚 打了气,这么周到而细致的事情一定是我父母合作的结晶。 。因为我知道,从这一天起,生活将有 所改变,我有了自行车,就像听到了奔向新生活的发令枪,我必须出发了。 ⑥那辆自行车我用了五年,是一辆黑色的凤凰牌自行车,与我父亲的那辆“永久”何其相似。自行车 国度的父母,总是为他们的孩子挑选一辆结实耐用的自行车,他们以为它会陪伴孩子们的大半个人生。但 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五年以后我的自行车被一个偷车人骑走了。我几乎是怀着一种卸却负担的轻 松心情,跑到自行车商店里,挑选了一辆当时流行的十速跑车,是蓝色的,是我孩提时代无法想象的一辆 漂亮的威风凛凛的自行车。 ⑦这世界变化快——包括我们的自行车,我们的人生。许多年以后我仍然喜欢骑着自行车出门,我仍 然喜欢打量年轻人的如同时装般新颖美丽的自行车,有时我能从车流中发现一辆老“永久”或者老“风凰”, 它们就像老人的写满沧桑的脸,让我想起一些行将失传的自行车的故事。 ⑧我曾经跟在这么一辆老“凤凰”后面骑了很长时间,车的主人是一个五十来岁的男人,他的身边是 一个同样骑车的背书包的女孩,女孩骑的是一辆目前非常流行的橘红色山地车,很明显那是父女俩。两辆 自行车在并驾齐驱的时候仿佛也在交谈—— ⑨黑色的老“凤凰”说:你走慢一点,想想过去! ⑩橘红色的山地车却说:你走快一点,想想未来! (有删改) 20.作者满怀深情回忆有关“自行车”的往事,原因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分点概括作答。 21.文章第⑤段空缺处原有一段描写,下面给出的哪一个选项更适合填入?请结合文章内容,作出判 断并简述理由。 A 我骑上我的第一辆自行车离开了车站的货仓,初秋的阳光洒在南京的马路上,仍然热辣辣的,我的心 也是热的。 B 我骑上我的第一辆自行车离开了车站的货仓,初秋的清风拂过我的脸颊,轻轻地踩着踏板,我的心也 是轻松的。 22.如何理解第⑥段画线句“但现实既令人感伤又使人欣喜”?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 23.文末用⑧⑨⑩三个段落写一对陌生父女,这样结尾有何妙处?请结合全文进行赏析。 【答案】 20.(1)童年多病,自行车维系着我的生命。(2)笫一次骑车,自行车让我感受到异样的亲情。(3) 长大后,自行车开启我的新生活。(4)后来,自行车令我感伤又欣喜。 21.A 这句话承上启下,承接了上文我从车站提货,看到父母合作精心包裹的车,感受到父母对我的爱 与期待;下启后文对生活的感受,我骑着父母的车,仿佛听到向前的“发令枪”响,奔向阳光下的新生活。 所以我的内心情感应该是“热”而不是“轻松”的,与之相应的环境描写也就是相配的“阳光洒在南京的 马路上”和“热辣辣”的。 22.这是一个转折句。表而看是五年后我的车被偷令人感伤,但我可以买一辆流行而威风漂亮的新车, 又感到欣喜。深层是父母寄托在老式自行车上的爱让孩子感到“负担”,总会有一天卸去,所以感伤,而 孩子也总会面向未来找到自己向往的新生活,所以欣喜。 23.深化主题,通过父女新旧自行车的对比,暗示了文章时代发展与情感传承的主题,用陌生父女的 事例作为结尾,体现一种社会普通性;2.升华情感,通过父女自行车“仿佛也在交谈”,表达了作者对自 行车的深厚情感;3.引发读者对文章蕴含的情感和主旨的思考。 十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①写下这题目,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 拂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 路…… ②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晚,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 的路上。而那时,最迫切的意愿,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莱香的炊烟啊, 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③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几缕炊烟的余烬中,默默地守望着。有时,也柔柔地喊一声: “吃饭了噢。” ④其实,母亲所能煮的,往往也只是“饭”而已。自每年三月下秧,到八月新谷入仓,这段漫长的青 黄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有时,我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 “又是红苕稀粥,又是红苕稀粥!” ⑤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黯淡瘦削的脸上,隐现着一丝愁苦和讪然,仿佛她真是不该煮出这 样的饭食。偶尔,能听到母亲和父亲焦苦的叹息:“这日子,哎,真是亏了娃们。”声音很低,很低,却 沉重如石地砸在我心坎儿上。那时,我才知道,母亲除了如我们一样饥饿外,还承忍了更难以言说的痛苦。 ⑥现在想来,也真是难为了母亲。那还是大集体时候,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便习了理发、补 鞋的手艺,常常走村串户去挣钱。挣了钱,交给队里,由队里核算工分、口粮;可是,父亲常常是挣不够 工分的。 ⑦母亲就只好更累了。除缝连浆补,灶火炊饭,洗锅涮碗外,还得风来雨往地忙活队里。母亲很能干, 手脚利索,能挣工分换回一些粮食。虽是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 ⑧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 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 ⑨那神情里,满是瑟缩,迟疑。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 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后来我才明白,母亲那殷勤得有些夸张的举动里,更 多的,却是谦卑和愧疚;为她作为母亲却不能煮出更多更好的饭食,喂饱她的孩子。 ⑩现在,母亲偶尔到我这儿来。吃饭时,仍瑟缩而谦卑地坐在“挂角”的位置。举箸援筷间,也满是 小心翼翼。起初还以为是客气,或不习惯。多次让她坐在正位上,说,一家人,用不着那样的。不一会儿, 她又不自觉地移到了“挂角”的地方。我才知道,这习惯,跟那时的生活有关,改不了了。便忍不住嘴里 发苦,心里发灰,有一种懊然复怅然的感觉,拂之不去。 ⑪那时,母亲只有过年时最快乐。记得每次煮“年夜饭”,母亲总是风风火火地进进出出,嘴里却悠闲 地哼着歌儿。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罗,开饭罗!”在我们敞开肚子,尽情吞嚼母 亲做的丰盛饭菜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凝望着我们喃喃地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⑫终于能够天天都那样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 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 ⑬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灶火炊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 饭菜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 不;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问你们啥时能回来吃。 ⑭读信,我的鼻子就酸酸的,喉咙里也又涩又堵。那时,我才明白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的深刻 含义。我其实知道,自古以来的母亲,都是这样的良善,慈蔼,无私。只是,我不无遗憾地发现,这种传 统的母亲,在我们的生活里,已是越来越少。 ⑮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意识到这一点,我不禁为我们的后人,感到 深深的悲伤和彻骨的绝望。“又见炊烟升起……”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缠的炊烟,在 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与夕阳、晚霞、风和过去的岁月融在一起。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 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灼痛、潮润,仿佛正被那烟火 熏燎着。 ⑯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中,远远地望我,暖 暖地喊我。 ⑰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之流的初源。 17.作者几次写了母亲的“讪然”,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8.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第①段的作用。 19.本文语言蕴涵丰厚,生动贴切,富有表现力。请赏析第②段中两个画线的语句。 ①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莱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 ②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20.联系全文,谈谈你对第⑮段画线句子的理解。 一代慈蔼而伟大的母亲,或许从此就将渐渐地消失了罢。 21.下列对文章的品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⑮-⑰段卒章显旨,点明了写作目的,揭示了文章中心,升华了作者的情感。 B.以“总与一缕炊烟有关”为标题,表明文章写作的是“与炊烟有关”的人和事,有揭示内容和主题 的作用;还能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阅读兴趣。 C.本文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多种表达方式,刻画母亲形象,抒写作者对生活的思考和感悟。 D.文章以母亲从炊烟中走出开头,又以母亲站在炊烟中喊“我”结尾,两个实景首尾呼应。 【答案】 17.(1)作者三次写了母亲的“讪然”。(2)第⑤段和第⑨段(前两次)写母亲的“讪然”,表现 了她无力改变贫困生活的痛苦愧疚自责和无奈心理,体现了母爱的厚重无私;第⑬段(第三次)写母亲的“讪 然”,表现了母亲对我们的牵挂。(这样反复写,突出了母亲良善慈蔼、朴实无私、传统的乡村妇女形象, 表达“我”对母亲的理解、感恩和爱戴。) 18.(1)内容上:描绘出农村母亲辛苦操劳、守望盼归的感人画面。(2)结构上:开门见山,点明 文章的中心——表达对慈祥母亲的爱;引出下文对母亲的叙写;紧扣题目“总与一缕炊烟有关”,起到了 开篇点题的作用。 19.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混着香味的炊烟”比作“抒情的花朵”(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将 视觉和听觉互通,炊烟也有了声音,生动地写出了“我们”的欢快与激动),该句形象地写出了炊烟带给 “我们”的温情,表现了“我和妹妹”下午放学回家时看到炊烟的欢快与激动。“灿亮”,形容光亮耀眼, 这里用作动词,有照耀闪亮之意(也可以答:使我们的眼睛发光、脸庞发亮)。用词生动鲜活,形象地写 出了饥饿的“我和妹妹”,闻到炊烟里的香甜味道而精神振作、神采奕奕的欢乐情状。(运用了通感的修 辞,将视觉、味觉、触觉互通,这样,炊烟也有了味道和温度,突出了作者当时那种温馨、愉悦之感。) 20.(1)“慈蔼而伟大”,指贫困年代里,那种无法让孩子吃饱而心怀愧疚、牺牲自我、承忍痛苦的 母爱,弥足珍贵,愈显伟大,表达的是“我”对母亲的感恩、爱戴和怀念;句中的“母亲”,既指所有传 统、朴实、贫困而又慈蔼谦卑自责农村母亲,又象征了贫困却朴素、传统的乡村生活;“消失”指的是时 代变化带来的乡村传统文明的消减。(2)现代社会,人们生活富裕了,但对母爱、对生活的理解体悟却简 单粗浅了,情感也缺乏厚度;表现了作者对乡村传统文明逐渐消失的忧思,抒发了对传统朴素温馨乡村生 活的怀念之情。21.D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