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6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部编版 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17课《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课件 (共24张PPT)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必背字词 抹杀 舍身求法 诓骗 脊梁 埋头苦干 省悟 渺茫 脂粉 必背句子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 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疑难问题 学会区别驳论文中对方错误论点和作者的论点。 学习直接批驳和间接批驳相结合的批驳方法。 体会本文尖锐犀利,带有嘲讽意味的语言特点。 易错问题 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理解重要句子的深层含义,把握 文章主要内容。 学习路线图 1.快速识字词 一、魔法背知识 倘若(tǎng) 抹杀(mǒ) 舍身求法(shě) 诓骗(kuānɡ) 脊梁(jǐ) 埋头苦干(mái) 省悟(xǐnɡ) miǎo(渺)茫 zhī(脂)粉 注意区分倘与徜: 倘(tǎng),表假设; 徜(cháng),用作连绵词“倘佯”,基本意思是徘徊,盘旋。 2.轻松学词语 一、魔法背知识 舍身求法:为了真理和正义而牺牲自己。 前仆后继:前面的人倒下,后面的人紧跟上去。形容踊跃前进,连续不断。 摧残:(使政治、经济、文化、身体、精神等)蒙受严重损失。 自欺欺人:用自己都难以置信的话或手法欺骗别人;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前仆后继——仆:倒下;继:接着,跟上褒义词。 “摧“与”璀(cuǐ)“是形近音不同的两个字,可以根据词意区分。”璀璨 “,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非常绚丽 3.快乐背句子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 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 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一、魔法背知识 点评:在议论文中,要着重掌握带有作者强烈情感倾向的语句,这样 才能更贴近作者,理解文章内涵。 4.写作背景:走进作者 一、魔法背知识 鲁迅(1881年-1936年),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字豫才,“鲁迅”是他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 泛的笔名。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 文学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很多,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 花夕拾》,诗歌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而已集》《南腔北调集》 《且介亭杂文集》等。本文选自《且介亭杂文集》。 4.写作背景:故事链接 一、魔法背知识 文章写于“九一八”事变三周年之际,主要是为了反驳当时有些人 散布对抗日前途的悲观论调、错误论调,鼓舞当时的民族自信心。本文 选自《且介亭杂文》(《鲁迅全集》第6卷),属鲁迅后期杂文。 二、答疑全频道 1. 本文批驳了什么论点?作者的论点是什么,在这篇文章中得出了一个怎 样的结论? 答疑: 批驳的论点: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作者的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 的中国人在。结论: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 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 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二、答疑全频道 2. 这篇文章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答疑: 第一部分(第1、2段):提出对方的论点和论据。 第二部分(第3~8段):反驳对方的论点。 第一层(第3~5段):直接反驳。 第二层(第6~8段):间接反驳。 第三部分(第9段):得出结论:“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 为据,要看地底下”。 二、答疑全频道 3. 你认为鲁迅先生为什么要批驳“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这个论点? 答疑: 在国家困难当头的情况下,强调民族自信力,唤起民族自豪感,是当时思 想战线上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鲁迅先生心怀民族、国家,所以要批驳错 误的观点,鼓舞民族自尊心。 二、答疑全频道 4. 作者是怎样直接批驳敌人错误论点的? 答疑: 第3至5段,作者承认所摆出的论据是事实,是“真”的,但推不出“中国 人失掉自信力”的结论,它们不能证明论点。他们早已失掉自信力,只是 曾经有过“他信力”,现在发展着“自欺力”,因此现在叫嚷“中国人失 掉自信力”,只是为了掩盖自己悲观失望、丧失信心的心态。这是直接批 驳。 二、答疑全频道 5.作者是怎样间接批驳敌人错误论点的? 答疑: 作者在第6至8段,另立一个与对方论点对立的论点: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 中国人在。第6段承上启下,正面立论,第7至8段热情歌颂富于自信力的 “中国的脊梁”,从而驳倒对方。这是间接批驳。 二、答疑全频道 6. 文中有许多语句有深刻含义,请大家反复品读语句,联系全文,辨析下 列句子中“中国人”的含义。 (1)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 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 看地底下。 (2)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3)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4)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5)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 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二、答疑全频道 6. 答疑 (1)“中国人”的含义是指极少数顽固分子以外的中国人民。 (2)“中国人”的含义是指广大人民。 (3)“中国人”的含义是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4)“中国人”的含义是指所有的中国人。 (5)“中国人”的含义是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其御用文人。 二、答疑全频道 7. 这篇杂文的语言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带有嘲讽意味。请品读文章, 找出能体现这些特点的语句。 答疑: 在文章开头,“总自夸着‘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一味求神拜 佛,怀古伤今了”,充满着嘲讽意味。“总”,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 的样子;“只”,一副仰人鼻息、抓救命稻草的形象;“一味”,沉迷于 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这些尖锐泼辣的语言,栩栩如生地漫画 式地画出了悲观论者的脸谱,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二、答疑全频道 7. 这篇杂文的语言尖锐犀利,富于战斗性,带有嘲讽意味。请品读文章, 找出能体现这些特点的语句。 答疑: 作者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排比、反问、仿拟等修辞方法,大大增强了语言 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尤其是仿拟,仿照“自信力”,造出“他信力”“自 欺力”,显示了作者高超的语言艺术。仅仅改动一个字,就将反动当局仰 人鼻息、自欺欺人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令人难忘。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1.议论文相关文体知识 议论文: 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 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议论文分类: 立论文 驳论文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2.正确理解驳论 驳论:用正确的观点披露或驳斥错误的观点,从而进一步阐明和确立正确 的观点。 一般结构和形式: 1、指出错误论点、论据或论证(树靶子) 2、批驳错误论点、论据或论证 3、指明错误的实质或危害(打倒靶子)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3.学会分析议论文的语言 议论文的语言——准确性、严密性、鲜明性、生动性、概括性、简洁性等 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分析: (1)从逻辑的角度分析其准确性、严密性。 (2)从修辞的角度分析其用词的鲜明性和生动的感情色彩。 (3)从说理的角度,分析其叙述的概括性和简洁性。 三、纠错笔记本 易错点3.学会分析议论文的语言 分别说说下面句中两个划线字的作用。 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 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 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总”表明时间长,频率高;“只”表明根本不作别的考虑。体现了议论 文语言的严密性和鲜明的指向性。 四、畅通中考站 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三年时光匆匆过去,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回首往事,怀古伤今,不 禁潸然泪下。 B.200多年来,世界各国数以万计的探险家不畏冰山阻挡,不畏风暴严寒 ,前仆后继地奔赴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C.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经济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人们生活衣食 无忧。但我们不能忘了那些舍身求法的先辈,没有他们,难有我们的今天 。 D.包装再精美,质量不过关,不过是掩耳盗铃而已。 四、畅通中考站 答疑:C A.“怀古伤今”指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用在“回首往事” 的情景中不恰当。 B.“前仆后继”指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 ,不怕牺牲。望文生义。 D.“掩耳盗铃”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了的事偏要设法掩盖。这 里应用“自欺欺人”,“自欺欺人”除了自欺以外,还有欺骗别人,符合 语境。 成语题要注意日常积累,注意认真阅读区分! 四、畅通中考站 2.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你和我小学毕业时的合影我一直当作珍贵的“文物”惠存着。 B.可能是一时疏忽,你的稿子有几个不大通畅的语句,我斗胆作了斧正。 C.你寄来的使用说明书,我有几个地方不大明白,特去信垂询。 D.我的一首小诗在《星星》上发表了,现抄寄给你,请雅正。 四、畅通中考站 答疑:D A.“惠存”是敬辞,意思是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 的上款); B.“斧正”是敬辞,用于请人改自己的文章; C.“垂询”是敬辞,多指别人问自己。 语句的得体主要是口语交际在中招试题中的反馈形式,要注意说话的对象 、长幼(尊卑)以及措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