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6 发布 |
- 37.5 KB |
- 3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3诗词三首作业课件 人教版
13 诗词三首 D 【 点拨 】A 项,“婵”应读 chán ; B 项,“济”应读 jì ; C 项,“吟”应读 yín 。 2 .下面诗句朗读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 A .停杯 / 投箸 / 不能食,拔剑 / 四顾 / 心茫然。 B .巴山楚水 / 凄凉地,二十三年 / 弃置身。 C .明月 / 几时有?把酒 / 问青天。 D .人有 / 悲欢离合,月有 / 阴晴圆缺。 D 3 .下列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 .玉盘珍羞直万钱 B .到乡翻似烂柯人 C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D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A 只,只是 转折连词 渡 接济,救济 哪里 安全 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 “ 诗仙 ” ,与杜甫并称为 “ 李杜 ” 。 B .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有 “ 诗豪 ” 之称。我们曾学过他的 《 爱莲说 》 。 C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为 “ 苏辛 ” 。 D . “ 唐宋八大家 ” 在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极大,这八个人分别是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B 【 点拨 】《 爱莲说 》 的作者是周敦颐。 6 .古诗词默写。 (1) 古人常在诗词中以 “ 剑 ” 抒怀。李白在 《 行路难 ( 其一 )》 中用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感叹世路艰险,功业难建的苦闷心情。 (2)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新事物。刘禹锡的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中 “ 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两句诗恰好表达了这种观点。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3) 任何事都不可能圆满,人生本来就充满了悲苦与欢乐,正如苏轼在 《 水调歌头 》 中所写: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 (4) 苏轼的 《 水调歌头 》 中, “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 ” 表达了对天下离别之人的美好祝福。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此事古难全 千里共婵娟 ( 一 ) 阅读 《 行路难 ( 其一 )》 ,完成下列各题。 7 .请赏析 “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中动词的妙处。 示例: “ 停 ”“ 投 ”“ 拔 ”“ 顾 ” 四个动词,形象地写出了诗人因理想不能实现而内心苦闷、压抑,感情的激荡变化。 8 . ( 黑龙江龙东地区中考 )“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两句诗,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运用典故。表现了诗人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9 . ( 河南中考 )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下列诗句。 行路难 , 行路难 , 多歧路 , 今安在? 示例:连用四个三字短句,而且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节奏短促,表达诗人内心的焦灼与苦闷。 10 . ( 河南中考 ) “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人们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示例一:在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激励自己或别人,战胜困难,坚定信心,鼓起前行的勇气。 示例二:在想要奋起前行、追逐梦想时。因为这句话可以用来鼓舞自己或别人,坚定信心,扬帆起航。 ( 二 ) 阅读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完成下列各题。 11 .在诗中,刘禹锡没有直接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辛酸与愤懑,而是通过 “ __________ ” 和 “ __________ ” 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渲染,让读者自己感受。 凄凉地 弃置身 12 .诗的颔联借用 “ 闻笛赋 ”“ 烂柯人 ” 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 闻笛赋 ” 表达了诗人怀念友人之情; “ 烂柯人 ” 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13 .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 “ 尾联看似平淡,实乃点睛之笔,不能忽略。 ” 请赏析尾联中的 “ 长精神 ” 三字。 “ 长精神 ” 即 “ 振作精神 ” ,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 ( 信念 ) 和乐观的精神。 ( 或 “ 此三字表明诗人态度,不消极气馁,要抖擞精神,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 ” ) 14 . ( 辽阳中考 ) 下列对刘禹锡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 .诗的首联概写自己 “ 二十三年 ” 的被贬遭遇,字里行间饱含无限的辛酸和悲凉。 B .诗的颔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自己被贬归来的感触。 C .诗的颈联不仅充满哲理意味,还表达了诗人乐观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D .诗的最后两句点明酬答之意,既有对友人的感谢之情,也表达了共勉之意。 B ( 三 ) 阅读 《 水调歌头 》 ,完成下列各题。 15 . ( 遵义中考 ) 请赏析 “ 起舞弄清影 ” 中 “ 清影 ” 一词的表达效果。 “ 清影 ” 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之情。 16 .赏析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 。 人生无常,自古皆然,人的悲欢离合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都是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也正因为认识到了这一点,词人由伤感转入理智,化悲怨为旷达,阐明了人生不能十全十美的哲理。 17 . ( 河北中考 )“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两句为什么历来为人们所称道? . 示例:这两句表达了对天下离人的良好祝愿,表现出词人乐观旷达的胸襟。 18 . ( 河北中考 )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词前小序交代了写作的时间及写作的缘由,并领起全篇。 B .词人把酒问天,写出了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达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 C .词人在 “ 我欲 ”“ 又恐 ”“ 何似 ” 的情感波澜中,含蓄地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厌弃。 D . “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 表面写对明月的埋怨,实际表达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 四 ) ( 扬州中考 ) 赠 别 [ 唐 ] 赵嘏 水边秋草暮萋萋 , 欲驻残阳恨马蹄。 曾是管弦同醉伴 , 一声歌尽各东西。 19 .请赏析首句中的“萋萋”。 萋萋 ” 是指草茂盛的样子;首句运用叠词,增强了音韵美,写出了水边草木的繁茂,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的气氛;这蓬乱的草就像是诗人心中面对离别时的不舍一样蓬勃,烘托出诗人悲戚的心情。 20 .诗人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即将与友人各奔东西,表现了诗人依依不舍之情;临水送别,残阳暮秋,眼前的荒凉景色勾起了诗人心中的愁思,表达了诗人孤独寂寞之情;曾经一起管弦相伴,而后不知何时能相见,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与担忧。 21 . ( 2019 · 许昌二模 )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由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 (CCTV - 10) 自主研发的一系列大型文化益智节日 《 中国汉学听写大会 》《 中国成语大会 》《 中华诗词大会 》《 中国谜语大会 》《 朗读者 》《 经典咏流传 》 等 , 这些节日却和中国传统文化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 一经播出 , 快速引发了会民的关注 , 大家在议论节目的同时 , 也充分感受到了节目内容后面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之精华。很多人喜欢这个节目 , 认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深层、最基本、最持久的力量。 材料二: 一部电影火了 —— 《 流浪地球 ) ,一首歌曲热了 —— 《 我和我的祖国 》 ;大到博物馆里熙熙攘攘, 民俗活动热热闹闹;小到家门口的春联福字 , 街道上的大红灯笼。春节期间 , 各种文化元素 , 或时尚或传统 , 时时处处 , 伴随着人们欢度新年。 节日与文化历来密不可分。随着物质文化的日益丰富 , 国人的精神追求日益增长 , 文化顺理成章地成为节日的重要角色。而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 , 本节蕴藏着无比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犹如一条来自远古 , 经过现在 , 而又流向未来的河。由此看来 ,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 能为实理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更为持久与强劲的动力。 材料三:部分文化节日的图标, ( 见下图 ) (1) 请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用一句话概括出你从中得出的结论。 (2) 分析材料三的几个图标,写出它们的共同点。 ( 不少于两点 ) 中国人的文化自信,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与源泉。 ①图标中都有文化节目的标题。 ②图标中都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 (3) 请写出材料三中“中国诗词大会”图标的构图要素 ( 除文字以外 ) 及寓意。 构图要素:图的上方是一轮圆月,下方是一片海洋; 圆月中左边是一书卷 ( 书轴 ) ,右边是月牙、祥云及一方印章。寓意: ① 中国诗词如海洋浩瀚无边 ( 博大精深 ) ,神奇奥妙; ② 中国诗词文化源远流长; ③ 体现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 的意境; ④ 共赏一轮明月,同吟 ( 品味、关注 ) 中国诗词。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