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4-01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品资料】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23《三顾茅庐 》 第1课时 教学课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第1课时23.三顾茅庐 CONTENTS教学目录学习目标01新知导入02助学资料03预习思考04初读课文05精读课文06跟踪检测07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疏通文意,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重点)2.分析刘备、诸葛亮、张飞等人物形象。(难点)学习目标 中国古代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刘备为大济苍生三顾诸葛草庐之中,咨询天下大治之策,可谓思贤若渴,用心良苦。隆中一对,三分形势终成必然。未出草庐定天下,神机妙算匡世才。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国”,走近刘备,看看他是如何请料事如神的诸葛亮出山的。新知导入 罗贯中(约1330—约1400),元末明初小说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作者简介助学资料 汉末,黄巾事起,天下大乱,曹操坐据朝廷,孙权拥兵东吴,汉宗室豫州牧刘备听徐庶和司马徽说诸葛亮很有学识,又有才能,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到南阳卧龙岗、去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恰巧诸葛亮这天出去了,刘备只得失望地回去。不久,刘备又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风雪第二次去请。不料诸葛亮又出外闲游去了。张飞本不愿意再来,见诸葛亮不在家,就催着要回去。刘备只好留下一封信,表达自己对诸葛亮的敬佩和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挽救国家危险局面的意思。创作背景助学资料 过了一段时间,刘备吃了三天素之后,准备再去请诸葛亮。关羽说诸葛亮也许是徒有虚名,未必有真才实学,不用去了。张飞却主张由他一个人去叫,如他不来,就用绳子把他捆来。刘备把张飞责备了一顿,又和他俩第三次请诸葛亮。创作背景助学资料 《三国演义》又名《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所谓“历史演义”,就是用通俗的语言,将兴废争战、朝代更替等为基干的历史题材,组织、敷演成完整的故事,并以此表明一定的政治思想、道德观念和美学理想。这种独特的文学样式受到了尊重历史传统的中国人的喜爱,所以可观道人在《新列国志叙》中形容明代“自罗贯中氏《三国志》一书,以国史演为通俗演义,汪洋百余回,为世所尚,嗣是效颦者日众,因而有《夏书》《商书》《列国》诸刻,其浩瀚与正史分签并架”,形成了一个创作历史演义的传统。知识链接助学资料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百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诉说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群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历史上各种斗争的经验和智慧。宣扬了刘关张的义气,从而表现出明显的“信义”思想。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知识链接助学资料 全书可大致分为黄巾起义、董卓之乱、群雄逐鹿、三国鼎立、三国归晋五大部分。在广阔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幕幕气势磅礴的战争场面。作者罗贯中将兵法三十六计融于字里行间,既有情节,也有兵法韬略。知识链接助学资料 拜谒(yè)纶巾(guān) 末胄(zhòu) 愧赧(nǎn)倾颓(tuí)存恤(xù)殆尽(dài)疏懒(lǎn)鄙贱(bǐ)如雷贯耳(guàn)顿开茅塞(sè)学习字词预习思考 箪食壶浆: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如雷贯耳: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贯:贯穿,进入。经世奇才:旧时称治国安民的才能。屏人促席:教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思贤如渴:比喻迫切地想延致有才德的人。如渴:如口渴思饮那般,形容迫切。用武之地:形容地形险要,利于作战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机会。顿开茅塞: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理解词义预习思考 速读课文思考1: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思考2: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思考3:诸葛亮给刘备出了什么计策?怎样实现这一目标?思考问题预习思考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思考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1.划分文章层次。2.画出认为重要的句子。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整体感知初读课文 第二部分(2-3):第三部分(4):刘备准备第三次去拜见诸葛亮。刘备与诸葛亮见面的情形。刘备诚恳相请,诸葛亮感动出山。第一部分(1):划分层次初读课文 通过范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刘备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第三次来到隆中诸葛亮的茅庐,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先生,请到了一位智谋过人的军师,留下一段佳话。自主探究初读课文 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因为汉室衰败了,而董卓、曹操等人夺取了国家政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刘备想要在天下伸张正义,又苦于自己才疏学浅,能力不足,只好请人称“卧龙”的诸葛孔明相助,帮助自己完成大业。自主探究初读课文 诸葛亮给刘备出了什么计策?怎样实现这一目标?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以人和为基础,先取荆州为家,后即取西川建基业,成鼎足之势,然后可图中原。自主探究初读课文 画出表现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的语句。(1)玄德叱曰:“汝岂不闻周文王谒姜子牙之事乎?文王且如此敬贤,汝何太无礼!今番汝休去,我自与云长去。”(2)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3)吩咐关、张二人,只在门首等着。玄德徐步而入,见先生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玄德拱立阶下。(4)望堂上时,见先生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童子欲报。玄德曰:“且勿惊动。”又立了一个时辰,孔明才醒。分析讨论精读课文 结合文章具体内容分析刘备的形象特征及作者塑造人物采用的手法。谦虚、礼贤下士、不耻下问、求贤若渴、气度宽宏。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侧面衬托:以张飞、关羽的言行烘托出刘备的谦虚、礼贤下士。分析讨论精读课文 古代优秀的小说家都十分重视对人物出场的处理,力争人物一出场就能显示出自己的性格特点。请结合本文内容说说诸葛亮的出场艺术。烘托、铺垫:通过刘备、张飞的对话、关羽、张飞的不悦以及刘备“离草庐半里之外便下马步行”“拱立阶下”等行为衬托诸葛亮是似姜子牙一般的“大贤”。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仰卧于草堂几席之上”,“半晌,先生未醒”,“翻身将起,忽又朝里壁睡着”,最后终于大梦初醒,抱膝长吟,见其优雅;问是否有俗客来访,可见自视甚高,自垫自衬,又妙在皆是日常随意之举。到此,诸葛亮终于出场了,且一出场果然不负众望“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谈吐儒雅,思路清晰,未出茅庐,已定三分天下。分析讨论精读课文 对诸葛亮的描写主要用了哪些手法?写出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正面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侧面烘托:司马德操、徐元直的推介。性格特点:儒雅脱俗,胸怀天下,洞察时势,足智多谋,见识卓越。分析讨论精读课文 结合诸葛亮对当时形势的分析,说说“将军欲称霸业,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中的“天时”“地利”“人和”具体指什么?“天时”指曹操拥兵百万,又挟天子以令诸侯;“地利”指孙权据有江东,国险而民附;“人和”指刘备是帝室之胄,且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分析讨论精读课文 请结合课文分析张飞有怎样的性格特征?作者对张飞的描写主要用了哪些手法?鲁莽、直爽,直扬言将诸葛亮“用一条麻绳缚将来”,足见其行事鲁莽。描写方法: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分析讨论精读课文 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望先生不弃鄙贱,曲赐教诲。(2)惟先生开其愚而拯其厄,实为万幸!(3)备当拱听明诲。(1)希望先生不要嫌弃我见识浅薄,身份低微,希望您能放下身份,教给我真知灼见。(2)先生开导我愚昧的思想,拯救我的困境,我实在是太幸运了!(3)刘备应当恭敬地听从您圣明的教诲。跟踪检测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峨冠博带 邂逅 愕然 逍遥B.安邦定国 斡旋 乾坤 匡扶C.民殷国富 凛凛 霏霏 慵懒D.功盖环宇 社稷 侥幸 悒怏D跟踪检测查看更多